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腹症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其中,胰腺炎患者25例,阑尾炎患者25例,肠梗阻穿孔性病变25例,消化道穿孔25例,妇科急腹症25例。全部患者均已被确诊,并接受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多层螺旋CT技术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析对急腹症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对患者确诊,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从而为开展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急腹症 多层螺旋CT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polymorphisms and abnormalities in sperm quality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everal studies, with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 This stud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markers of sperm abnormalities, was conducted to study mtDNA mutations in the asthenozoospermia profile.Methods:This case-control study included 30 patients with asthenozoospermia and 28 with normospermia after spermogram and spermocytogram analyses.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DNA from the spermatozoa of 58 ejaculates from these individuals using the phenol-chloroform method, the amplification of genes of interest in mtDNA using specific primers was performed by convention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equencing was used to detect mutations.Results:Male patients with asthenozoospermia in the tertiary sector had significantly more mutant- than wild-type (P = 0.0005) MT-CO II genes. Similarly, for the same gene, males with asthenozoospermia and primary infertility had significantly more mutants than the wild-type (P = 0.001). Sequencing revealed 29 mutations that were observed only with asthenozoospermia, which could be the basis for low sperm mobility.Conclusion:This study identified several mutations in mtDNA genes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 genetic markers of asthenozoospermia if confirmed in a deeper study.

  • 标签: Asthenozoospermia Côte d'Ivoire Institute of Pasteur Côte d'Ivoire male infertility mtDNA polymorphism
  • 简介:摘要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EBV可触发宿主复杂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多种DNA识别受体介导的通路,在宿主免疫防御及病原体免疫逃避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DNA感受器为线索,全面总结近年来DNA识别信号在EBV感染中的活化作用、调控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以进一步理解EBV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为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免疫学依据。

  • 标签: EB病毒 DNA识别通路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原发性感染血浆病毒DNA拷贝数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择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EBV原发性感染的5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毒实验室指标及临床信息等资料。根据血浆EBV DNA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EBV DNA载量将阳性组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571例EBV原发性感染患儿中男334例、女237例,初诊年龄3.8(2.2,5.7)岁。阳性组255例(44.7%)、阴性组316例(55.3%)。阳性组发热、肝和(或)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的患儿比例均高于阴性组[235例(92.2%)比255例(80.7%)、169例(66.3%)比85例(26.9%)、144例(56.5%)比120例(38.0%),χ2=15.22、96.80、18.27,均P<0.001];阳性组中有7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46(27,106)d,其中68例(97.1%)患儿在28 d内转阴,另2例(2.9%)患儿随访修正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血浆病毒低载量组218例、高载量组37例。高载量组转氨酶升高患儿占比高于低载量组[75.7%(28/37)比56.0%(116/207),χ2=5.00,P=0.025]。外周血白细胞中EBV DNA的阳性率及拷贝数均高于血浆中EBV DNA[84.2%(266/316)比44.7%(255/571)、7.0×107(1.3×107,3.0×108)比3.1×106(1.6×106,6.1×106)拷贝/L,χ2=76.26、Z=15.23,均P<0.001]。结论免疫功能正常EBV原发性感染患儿中,血浆病毒DNA阳性患儿易有发热、肝和(或)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的临床表现。阳性血浆EBV DNA一般在初诊后28 d内转阴,多数血浆病毒高载量患儿有转氨酶升高特征。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病毒血症 儿童
  • 作者: 查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 简介:目的:分析循环肿瘤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方案,观察组行循环肿瘤DNA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各指标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环肿瘤DNA,应用在弥漫大的B细胞淋巴治疗中,灵敏度和准备性都非常高,能够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条件。

  • 标签: 循环肿瘤DNA;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21年 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患者11例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肾脏8例,肝脏右叶2例,降结肠1例。瘤灶最大者位于肾脏,大小约20.0 cm×26.0 cm×11.0 cm;最小者位于结肠,大小约2.4 cm×2.6 cm×3.4 cm。CT平扫: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未见出血、钙化、脂肪,密度不均匀9例,可见脂肪灶。CT增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门脉期至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减退11例,11例病灶内均可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结肠
  • 作者: 宋炳辉 郭侃 傅俊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表观遗传与肿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与DNA法医学研究室,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表观遗传与肿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与DNA法医学研究室,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DNA法医物证实验室,泸州 6
  • 简介:摘要目前表观遗传学在各个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因其不以DNA序列改变为前提的特殊遗传模式,而在法医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在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作为发现最早且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现象,其为解决同卵双生子的鉴别、年龄的推断、组织体液的推断等法医学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对法医学中DNA甲基化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DNA甲基化在同卵双生子的鉴别、年龄的推断和组织体液的推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以此展示了DNA甲基化和法医学的密切联系,并对其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标签: DNA甲基化 法医学 表观遗传学 同卵双生子的鉴别 年龄推断 组织体液推断
  • 简介:目的: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门诊及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宫颈癌变筛查的5649名女性中疑似为宫颈癌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细胞学(T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疾病诊断准确率;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两种方法的具体诊断结果(炎症、CIN1、CIN2、CIN3、浸润癌)。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为:ASCUS(17)、LSIL(9)、HSIL(11)、ASC-H(7)、AGC(4),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为:ASCUS(12)、LSIL(8)、HSIL(10)、ASC-H(6)、AGC(4)(P>0.05);观察组的灵敏度97.9%(47/48)、特异度100.0%(2/2),高于对照组的灵敏度95.0%(38/40)、特异性90.0%(9/10)(P>0.05);观察组的炎症诊断准确率为100.0%(4/4),CIN1的诊断准确率为88.9%(8/9),CIN2的诊断准确率为96.0%(24/25),CIN3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7/7),浸润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5/5);对照组的炎症诊断准确率为60.0%(3/5),CIN1的诊断准确率为75.0%(6/8),CIN2的诊断准确率为83.3%(20/24),CIN3的诊断准确率为77.8%(7/9),浸润癌的诊断准确率为50.0%(2/4)。结论:宫颈癌病变筛查中应用细胞DNA定量分析,可提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细胞DNA定量分析;宫颈病变筛查;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对各种程度治愈(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的追求不断提高,使得临床上对于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灵敏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文从目前国内外高灵敏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的上市情况,及其在HBV感染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测和停药指导、疗效判定和疾病结局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指出高灵敏检测技术在慢性HBV感染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DNA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环芳烃DNA加合物、端粒长度改变在胎停育发生中的贡献性大小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确诊的胎停育患者和同期同科室正常妊娠但自愿选择人工流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本次妊娠情况等,并收集流产绒毛组织,检测多环芳烃DNA(PAH-DNA)加合物含量、端粒长度(TL)。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停育的关联因素;R epiR包、mediation包分析PAH-DNA 加合物和TL对胎停育的作用和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29.92±5.69)岁。PAH-DNA加合物M(Q1,Q3)为453.75(404.61,504.72)pg/ml。TL的M(Q1,Q3)为1.21(0.77,1.72)。病例组PAH-DNA加合物含量高于对照组(Z=-2.10,P=0.036),而TL低于对照组(Z=-4.0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PAH-DNA加合物低、中、高水平(OR=3.17,95%CI:1.41~7.14;OR=2.85,95%CI:1.25~6.52;OR=2.46,95%CI:1.07~5.64)、TL长、中、短水平(OR=2.50,95%CI:1.11~5.63;OR=3.32,95%CI:1.45~7.56;OR=3.22,95%CI:1.42~7.26)均为胎停育的危险因素。PAH-DNA加合物中等水平者TL缩短是最低水平组的2.76倍,但未发现TL在PAH-DNA加合物与胎停育的关系中有中介作用。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L水平较长(>1.21)时,PAH-DNA加合物的低、高水平与胎停育相关(均P<0.05);TL水平较短(<1.21)时,PAH-DNA加合物的中等水平与胎停育相关(P=0.025);PAH-DNA加合物水平较低时,未观察到TL对胎停育的影响;而PAH-DNA加合物水平较高时,端粒长、中和短水平与胎停育强关联(OR=7.50,95%CI:1.95~28.82;OR=6.04,95%CI:1.54~23.65;OR=9.05,95%CI:2.34~35.04)。交互作用分析显示,PAH-DNA加合物与TL交互作用归因比AP=0.72(95%CI:0.46~0.99),交互作用指数SI=5.21(95%CI:2.30~11.77)。结论PAH-DNA加合物高水平和TL缩短可能增加胎停育的发病风险,且两者对胎停育的影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 标签: 多环芳烃 端粒 胎停育 多环芳烃DNA加合物 交互作用 病例对照研究
  • 作者: 李堂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CT对于实质脏器损伤、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结合CT诊断结果和手术、DSA随访结果进行对比,6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实质脏器损伤阳性54例,占比90%。空腔脏器损伤阳性19例,占比3%。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实质性脏器损伤敏感性94.44%、特异性80.00%。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诊断结果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胸腹部创伤;多层螺旋CT;诊断意义
  • 作者: 邵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宜兴市周铁镇卫生院,江苏 宜兴214261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宜兴市周铁镇卫生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等比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X线平片检查)与研究组(40例,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χ²=7.262,P=0.007。结论:与普通X线平片摄影检查相比,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彩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X线平片摄影;肋骨骨折;诊断;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481 159例,女性201 172例,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01)。2 291例检测HBV DNA的<1岁婴儿中,有71例HBV DNA阳性,其2017—2021年的HBV DNA阳性率依次为4.86%(27/556)、3.68%(14/380)、3.47%(17/490)、1.55%(6/386)和1.46%(7/479),呈逐年下降趋势(χ²=13.72,P=0.008)。其余680 040例HBV DNA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最高(49.88%,208/417)。HBV DNA阳性组急性乙型肝炎(0.09%,208/219 808)和慢性乙型肝炎(80.44%,176 806/219 808)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0.05%(209/460 232)和65.45%(301 216/460 232)],而HBV相关性肝硬化(11.28%,24 793/219 808)、HBV相关性肝癌(6.72%,14 775/219 808)、肝癌术后(1.39%,3 055/219 808)和肝移植术后(0.08%,171/219 808)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22.99%(105 813/460 232)、7.25%(33 385/460 232)、3.50%(16 129/460 232)和0.76%(3 480/460 232)](P均<0.001)。同时,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HBsAg-QN、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FP及PT均高于HBV DNA阴性组,而年龄、男性比例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1)。此外,HBsAg、HBsAb和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高于阴性患者,而乙型肝炎e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低于阴性患者(P均<0.001)。结论HBV 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岁婴儿的母婴传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V DNA是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阳性患者的HBsAg-QN值更高且更易出现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异常。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酸扩增技术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参数,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沧州市人民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检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110例正常成人踝关节MSC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18~60岁[(38.2±11.0)岁]。左踝59例,右踝51例。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于MSCT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10 mm处分别测量胫腓前间隙(L1)、胫腓后间隙(L2)、胫腓中间隙(L3)、切迹内腓骨深度(L4)、胫腓骨前缘的距离(L5)、胫腓骨后缘的距离(L6)、前胫腓联合角(A1)、腓骨旋转角(A2),根据性别、年龄段及侧别比较测量结果。观察“胫腓联合线”阳性率,并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形态学分型。结果L1~L6、A1、A2在不同年龄段和侧别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L4、L5、A1、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男性L1、L2、L3、L6较女性大(P<0.05或0.01)。男性“胫腓联合线”阳性率为80.4%(45/56),女性为74.1%(40/54);青年为77.2%(44/57),中年为77.4%(41/53);左踝为78.0%(46/59),右踝为76.5%(39/51)(P均>0.05)。下胫腓联合形态学分型为新月形61例(55.5%),梯形14例(12.7%),Ⅰ形3例(2.7%),M形17例(15.5%),V形10例(9.1%),Г形5例(4.5%)。结论在应用L1、L2、L3、L6作为成人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的参考时,需考虑性别因素,但无须考虑年龄及侧别因素,男性较女性下胫腓间隙宽,且腓骨位置更偏前;“胫腓联合线”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不受性别、年龄及侧别的影响,可为下胫腓联合损伤及解剖复位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下胫腓联合的形态存在较多变异,应注意与X线上容易误诊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相鉴别。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 踝损伤 体层摄影术 人体测量术
  • 作者: 杨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65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性28例,恶性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良性、恶性病变结果均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可准确地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情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多层螺旋CT
  • 作者: 许东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抽选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结果诊断,72例急性阑尾炎,18例其他急腹症。经多层螺旋CT诊断,71例急性阑尾炎,19例其他急腹症。手术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多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阑尾炎中,对比穿孔性和非穿孔性,在阑尾腔积液、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腔积气、阑尾强化缺损上,CT影像学特征明显(P<0.05)。在淋巴结肿大、阑尾粪石、阑尾增大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其检出率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急性阑尾炎;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肝外胆管癌是一种少见但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其诊断的难点在于如何与良性胆管疾病鉴别。目前肝外胆管癌的传统诊断试验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不高,最新研究显示胆汁循环肿瘤DNA(ctDNA)的测定可明显提高胆管狭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针对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的靶向药物艾伏尼布(ivosidenib),以及针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靶向药物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和培米替尼(pemigatinib)用于治疗有相关适应证的胆管癌患者,未来胆汁ctDNA测定可能有助于为胆管癌患者定制更个性化的靶向治疗。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胆管狭窄 液体活检 胆汁ctDNA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肺结节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分为观察组(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和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方法)。结果:针对两组检出率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是96.00%,对照组是80.00%,差异明显具备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的误诊率与漏诊率进行有效对比可得知,观察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较好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节患者采取螺旋CT扫描技术之后,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检出率比较高,具备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螺旋CT扫描技术;肺结节;X线
  • 作者: 傅行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
  • 简介: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螺旋CT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本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对本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诊断符合率之间并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推荐。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RhD阴性血型孕妇进行基因分型,探索适合本地区RhD阴性血型孕妇的胎儿RhD血型产前筛查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孕周≥12周的单胎妊娠RhD阴性血型孕妇33例。在行RHD基因分型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RHD基因外显子5和10,对RHD完全缺失型及RHD-CE(2-9)-D型孕妇外周血游离DNA进行胎儿RhD血型产前筛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号染色体上25648453位点,对RHD 1227A突变型孕妇外周血游离DNA行胎儿RhD血型产前筛查。同时经新生儿脐带血验证产前筛查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3例RhD阴性血型孕妇中,20例(60.6%)为RHD完全缺失纯合型,5例(15.2%)为RHD-CE(2-9)-D/RHD完全缺失杂合型,7例(21.2%)为RHD 1227A/RHD完全缺失杂合型,1例RHD711delC/RHD完全缺失杂合型。25例RHD完全缺失纯合型或RHD-CE(2-9)-D/RHD完全缺失杂合型孕妇产前筛查结果中,22例胎儿为RhD阳性血型、3例为RhD阴性血型,新生儿脐带血验证结果与产前筛查结果一致;7例RHD 1227A/RHD完全缺失杂合型孕妇产前筛查结果显示,胎儿均为RhD阳性血型,新生儿脐带血验证结果与产前筛查结果一致。1例RHD 711delC/RHD完全缺失杂合型孕妇未行胎儿RhD血型产前筛查。结论RHD完全缺失纯合型为本地区常见的等位基因类型,其次为RHD 1227A/RHD完全缺失杂合型及RHD-CE(2-9)-D/RHD完全缺失杂合型。在RhD阴性血型孕妇基因分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RHD完全缺失型、RHD-CE(2-9)-D型及RHD 1227A突变型孕妇进行胎儿RhD血型的产前筛查,有助于RhD阴性血型孕妇的分类管理。

  • 标签: Rh-Hr血型系统 游离核酸 产前诊断 基因型 孕妇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