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7α-羟化缺陷(17OHD)是由编码17α-羟化(P450c17)的CYP17A1基因突变所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种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高血压、低钾血症、性发育异常等为其主要表现,由于该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证据,介绍17OHD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可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17α-羟化酶缺陷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高血压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21-羟化缺陷21-OHD)伴睾丸肾上腺残余瘤(TART)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3例男性21-OHD伴TART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及其诊治经过,并对临床转归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以双侧肾上腺占位首诊;就诊年龄27~42岁,身高145~162 cm。实验室检查均示孕酮、17-羟孕酮(17-OH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均经CYP21基因检测确诊。1例患者睾酮异常升高,2例患者睾酮降低;3例患者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睾丸超声均示双侧睾丸内高回声肿块。肾上腺CT均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粗伴占位。3例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随访4~96个月,患者17-OHP控制在中线以上水平,1例患者经治疗后婚育。双侧肾上腺增生及睾丸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两者大小变化呈正比。结论21-OHD患者易合并TART,导致睾丸功能受损。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益于缩小TART大小、恢复睾丸功能。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疾病 21-羟化酶缺陷症 睾丸肾上腺残余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非经典型21-羟化缺陷(NC21-OHD)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比31例NC21-OHD女性患者和29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C21-OHD组肾上腺皮质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PCOS组(P<0.05),卵巢多囊样变(PCO)发生率和身高低于PCOS组(P<0.05)。NC21-OHD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羟孕酮(17-OHP)、雄烯二酮(AD)、总睾酮、孕酮水平显著高于PCOS组(P<0.05);PCOS组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高于NC21-OHD组(P<0.05),最佳的2个鉴别指标为17-OHP和孕酮,最佳切点值分别为3.34 ng/ml(灵敏度89.7%,特异度93.1%)和0.64 ng/ml(灵敏度90.0%,特异度75.9%)。对比2组1日法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NC21-OHD组17-OHP、孕酮、AD和总睾酮抑制率显著高于PCOS组(P<0.01),其抑制率最佳切点值分别为73.5%(灵敏度95.2%,特异度100.0%)、55.5%(灵敏度100.0%,特异度88.9%)、61.4%(灵敏度84.2%,特异度100.0%)和68.3%(灵敏度65.0%,特异度100.0%)。结论2组患者临床表现相似,最佳鉴别指标为17-OHP。1日法中剂量DST在2种疾病的鉴别中有重要作用。基因检测为鉴别2种疾病的金标准。

  • 标签: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羟孕酮 孕酮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21-羟化缺乏21-OHD)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21例非典型21-OHD合并不孕育龄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激素、糖脂代谢、治疗和妊娠结局。非典型21-OHD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激素检测综合判断。结果21例患者的年龄为(29.9±2.9)岁,初潮年龄为(13.6±2.0)岁,体质指数为(22.1±2.9) kg/m2,38%(8/21)月经稀发,14%(3/21)诊断为多毛,14%(3/21)表现为孤立性阴蒂肥大,33%(7/21)卵巢呈多囊样改变。48%(10/21)基础孕酮水平升高,基础孕酮水平为(11.3±21.0) nmol/L,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为(1.9±2.0) nmol/L;17α-羟孕酮水平为(66.4±123.6) nmol/L,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为(2.4±1.8) nmol/L。62%(13/21)睾酮水平升高,52%(11/21)雄烯二酮水平升高,43%(9/21)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升高,52%(11/21)同时发生高雄激素血伴基础高孕酮血;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雄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6例患者妊娠,妊娠率为76%(16/21),共计19次妊娠中6次流产,流产率为6/19。结论非典型21-OHD合并不孕的育龄期患者以高雄激素血和基础高孕酮血等性激素紊乱为主要特征,性腺轴紊乱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常规治疗无效时给予适宜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 标签: 肾上腺皮质增生,先天性 类固醇21-羟化酶 不育,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免疫法检测多种类固醇激素的一致性。寻找多种类固醇激素在21-羟化缺乏21-OHD)中的诊断价值、筛选随访指标。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武汉儿童医院收集实验组为109例接受规范治疗的经典型21-OHD患者,对照组为94名正常儿童。同时用免疫法和LC-MS/MS法检测17-羟孕酮(17-OHP)、雄烯二酮(Δ4-A)、睾酮和皮质醇。采用LC-MS/MS法检测另外16种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实验组分为过度治疗组(17-OHP<4 ng/ml)、控制良好组(4 ng/ml≤17-OHP<12 ng/ml)和控制欠佳组(17-OHP≥12 ng/ml)。分析免疫法与LC-MS/MS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1-OHD患者与对照组LC-MS/MS血清多种类固醇浓度差异,发掘多种类固醇激素检测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疗效21-OHD患者20种类固醇浓度差异,筛选更有价值的随访指标。结果(1)LC-MS/MS与免疫法同时检测的4项指标中,T、17-OHP的一致性高。免疫法测定的皮质醇和Δ4-A浓度高于LC-MS/MS。(2)LC-MS/MS检测的肾上腺分泌的20种类固醇激素中21-OHD患者较对照组有6种激素明显偏高,6种激素明显偏低,8种没有统计学差异。(3)抑制过度组17-OHP降低、11-脱氧皮质醇升高;控制欠佳组17-OHP、孕烯醇酮、孕酮、17-羟孕烯醇酮、21-脱氧皮质醇、Δ4-A、雌酮升高。结论LC-MS/MS可一次性检测多种类固醇激素,评价维度更多面。随访中20种激素中仅8种与患者控制状态密切相关,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类固醇激素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湖南地区21-羟化缺乏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并确诊为21-羟化缺乏的48例患儿,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分为失盐型(SW)和单纯男性化型(SV)。采用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将基因诊断阳性者按突变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突变组、中度突变组、未知突变组,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1.在48例2-羟化缺乏患儿中SW型28例,SV型20例。SW型初诊年龄明显小于SV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4.5,P<0.05),SW型患者肾上腺危象发生率高,SV型患者骨龄提前及性早熟发生率较高。2.CYP21A2基因异常阳性者44例,阳性率达91.7%,88个等位基因共检测到14种变异,分别为I2G、Del、I173N、R357W、R484fs(c.1451_1452delGGinsC、c.1450dupC)、R483fs、G111Vfs*21、Q319X、c.292+1G>A、c.377C>G、E6Cluster、p.H393Q、m.1647C>T,最常见的3种变异分别为I2G(36.4%)、I173N(20.4%)和Del(22.7%),其中p.H393Q、m.1647C>T为2种新发变异。SW型中最常见的变异为I2G(47.3%)和Del(27.3%);SV型中最常见的变异为I173N(48.5%)。3.重度突变组29例,其中SW型26例;中度突变组13例,其中SV型12例。重度突变组对SW型的预测值为89.7%,中度突变组对SV型的预测值为92.3%。结论湖南地区21-羟化缺乏的热点突变基因为I2G、I173N、Del,三者共占79.5%,重度突变组对SW型、中度突变组对SV型的预测值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基因型 临床表型 CYP21A2基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例表型不同的酪氨酸羟化缺乏(THD)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资料。例1为重型婴儿帕金森伴运动落后,婴儿期以全面发育落后起病,不伴肌张力障碍,症状具有波动性。例2为轻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学龄期以进行性下肢肌张力障碍起病。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儿均携带酪氨酸羟化(TH)基因突变,例1为c.457C>T和c.698G>A复合杂合变异。例2为c.457C>T和c.1481C>T复合杂合变异。2例均对多巴丝肼治疗反应良好。提示对于波动性症状或波动性运动障碍的患儿,伴或不伴智力损害,均需考虑THD的可能,基因诊断尤为重要。

  • 标签: 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TH基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11β-羟化缺陷(11β-hydroxylase deficiency, 11β-OHD)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11β-OHD患儿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例患儿中3例男性,2例女性,诊断时年龄1岁5个月~7岁(平均3岁9个月),骨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10岁3个月),均无阳性家族史,被误诊为21-羟化缺陷(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2例,且长期合用盐皮质激素治疗。3例合并高血压,1例睾丸肾上腺残余瘤。5例肾上腺CT均提示肾上腺增粗,5例患儿ACTH、17-羟孕酮、睾酮、雄烯二酮不同程度地升高,低钾血症1例。基因分析结果为1例纯合突变,4例复合杂合突变,携带错义突变的4例,2例患者携带缺失,1例患者携带有CYP11B2 exon1-6/CYP11B1 exon7-9形成的嵌合基因。其中CYP11B1 c.1385T>C(p.L462P)、c.1354G>A(p.G452R)和c.64C>T(p.Q22*)为新的突变位点。随访结果:2例男性患儿终身高分别为164.4 cm和150.2 cm,余3例患儿复查相关激素水平正常。结论11β-OHD易于被误诊,导致终身高严重受损。CYP11B1基因突变复杂多样,需要多种基因检测手段协助分析。

  • 标签: 11β-羟化酶缺陷症 CYP11B1基因 CYP11B2/CYP11B1嵌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后诊断的17α-羟化缺陷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17α-羟化缺陷的认识和合理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诊治的5例17α-羟化缺陷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结果。结果5例17α-羟化缺陷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首次就诊我科并诊断时均已成年。所有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低钾血症,双侧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合并骨质疏松。均有典型的类固醇合成相关激素谱的变化。结论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类固醇激素可以为17α-羟化缺陷的早期诊断,缺乏种类、程度的评估以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对此类患者,需选用合理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 标签: 17α-羟化酶缺陷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两例由CYP21A2基因启动子区变异所致的非经典型21-羟化缺乏(nonclassical 21-hydroxylase deficiency,NC-21OHD)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的结果。结果两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分别为性早熟合并骨龄超前/进展控制不佳以及月经紊乱伴多毛。患儿1 CYP21A2基因存在启动子区-126C>T、-113G>A、-110T>C和I173N复合杂合变异,其母亲携带启动子区-126C>T、-113G>A、-110T>C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I173N杂合变异。患儿2 CYP21A2基因存在启动子区-126C>T、-113G>A和I2G复合杂合变异,其母亲携带启动子区-126C>T和-113G>A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I2G杂合变异。结论对多毛、月经紊乱、骨龄超前/进展控制不佳的患儿,需警惕NC-21OHD的可能性。对CYP21A2基因编码区未检测出变异者应考虑对其启动子区进行分析。

  • 标签: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 CYP21A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对2例非经典型21-羟化缺乏(NC 21-OHD)患者基因诊断的性能及应用。方法2例NC 21-OHD患者于2019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和生物学信息分析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进一步通过一代测序对患者检测到的致病性CYP21A2基因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者1平均测序读长12 792 bp,测序深度27.19 ×,携带CYP21A2基因c.293-13C>G/c.844G>T(p.Val282Leu)复合变异。患者2平均测序读长13 123 bp,测序深度21.34 ×,携带CYP21A2基因c.332_339delGAGACTAC(p.Gly111Valfs)/c.844G>T(p.Val282Leu)复合杂合变异。进一步验证显示,例1的c.293-13C>G变异遗传自父亲,c.844G>T(p.Val282Leu)遗传自母亲;例2的c.844G>T(p.Val282Leu)遗传自父亲,c.332_339delGAGACTAC(p.Gly111Valfs)遗传自母亲。2例患者基因检测均符合非经典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临床表型。结论CYP21A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两例非经典型21羟化缺陷患者的病因,纳米孔测序为其基因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纳米孔测序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CYP21A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苯丙氨酸羟化缺乏患者筛选新的治疗药物。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应用计算机针对苯丙氨酸羟化和药物空间结构结合力特点进行虚拟药物筛选,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物库(包含2 697种原料药)中共筛选出10种候选老药;运用真核表达系统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药物对苯丙氨酸羟化活性的影响,并筛选药物敏感突变体。结果10种候选老药中,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及利司培酮分别可增加23%[t=18.21,P<0.001,与苯丙氨酸羟化非药处理组(即反应体系中只加入溶剂,不加药物)相比]、21%(t=3.44,P<0.05,与苯丙氨酸羟化非药处理组相比)、31%(t=19.57,P<0.001,与苯丙氨酸羟化非药处理组相比)的苯丙氨酸羟化活,其余老药对活性影响较弱甚至抑制。p.D101N突变体可被利司培酮激活25%(t=15.86,P<0.001,与p.D101N突变体非药处理组相比)。结论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及利司培酮可作为苯丙氨酸羟化缺乏的潜在治疗药物,且p.D101N突变体可作为药物敏感突变位点。

  • 标签: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虚拟筛选 盐酸奈福泮 醋酸氟轻松 利司培酮 p.D101N突变体 药物敏感突变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1-羟化缺乏(21-OHD)女童CYP21A2基因型与其男性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21-OHD女童男性化程度的认识,指导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纳入2010年8月至2019年3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23例染色体性别为46,XX的经典型21-OHD初诊患儿。将纳入女童的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进行Prader分级,记录患儿的17-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与基因型。将基因变异进行分组[Null组(活性完全受损)、A组(保留正常活性的1%)、B组(保留正常活性的2%)、C组(保留正常活性的20%~60%)]。观察不同Prader分级基因变异与对应的各基因分组的相关性。结果23例女童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外生殖器男性化。Prader分级与基因变异类型呈正相关(rs=0.695,P<0.001)。基因A组、Null组与女童外阴Prader Ⅳ级的匹配性高达77.8%,外阴Prader Ⅱ级和Prader Ⅲ级的女童中有80%基因分类为B组。Prader Ⅳ级组女童初诊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Prader Ⅱ级组[4.6(4.0,15.0) μg/L比0.63(0.40,1.3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7,P<0.05)。结论经典型21-OHD女童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与基因变异导致的活性缺乏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为携带CYP21A2基因的父母双方在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 CYP21A2 Prader分级 女性男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CYP21A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21-羟化缺乏并中枢性性早熟男童的诊治及随访过程。方法患儿6岁时出现生长加速和第二性征发育,血清睾酮、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明确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根据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羟孕酮水平及肾上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21-羟化缺乏。结果采用Sanger测序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CYP21A2基因,证实存在复合杂合突变。3年的治疗随访过程中,规律监测和评价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GnRH类似物、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效果。结论糖皮质激素替代遵循最低有效剂量原则。GnRH类似物可有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重组人生长激素则未有促增长效果。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中枢性性早熟 CYP21A2基因 糖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缺陷病(THD)患儿的临床特征,从而对本病进行早期识别、优化治疗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且确诊为THD的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就诊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酪氨酸羟化基因变异、治疗随访等结果,依据Willemsen方法进行分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9例THD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为新生儿期至2岁6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确诊病程为4个月至5年7个月(中位病程9个月),其中A型THD患儿6例,B型THD患儿3例;7例患儿首发症状为运动发育迟缓,其余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减少8例,四肢肌张力障碍5例,躯干肌张力低4例,吞咽/构音障碍4例,动眼危象4例,震颤3例,肌强直3例,表情僵硬3例,眼睑下垂2例,过度流涎/出汗2例,昼夜波动2例,肌阵挛1例,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1例。7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正常,2例非特异性异常(1例髓鞘化落后,1例双侧脑室扩大、白质减少)。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共发现8个酪氨酸羟化变异,分别为4个错义变异,2个移码变异,1个剪切变异,1个无义变异,其中3个变异既往未见报道[c.1505_1518dup(p.R507Afs*23)、c.1128_1138del(p.Q377Gfs*12)、c.1058A>G(p.H353R)]。所有患儿均服用多巴丝肼片,A型THD患儿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分别为1.7~8.3 mg·kg-¹·d-¹及4.5~20.0 mg·kg-¹·d-¹;B型THD患儿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分别为1.7~12.5 mg·kg-¹·d-¹及4.6~12.0 mg·kg-¹·d-¹;A型THD患儿中4例有异动,通过下调左旋多巴剂量或延缓加量,异动均缓解。B型THD患儿中1例有异动,未处理自行缓解。结论THD虽临床表现多样,但1岁以内首发症状多为运动发育迟缓,临床表现以运动减少、躯干肌张力低、四肢肌张力障碍多见。推荐THD患儿(无论临床分型)在1.0~5.0 mg·kg-¹·d-¹范围内按便于分割的最小剂量起始,维持剂量可根据患儿个体化反应进行调整。本病异动发生率不低,通过下调用药起始剂量、延缓加量速度多数可以中止。

  • 标签: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酪氨酸羟化酶缺陷病 异动症
  • 简介:摘要17α-羟化/17,20碳链裂解缺陷(17-OHD)是一种罕见疾病。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突变基因分析。结果显示,2例46,XY的临床表型为女性的17-OHD患者,腹腔镜性腺探查见腹股沟、髂窝处呈灰黄、灰红色的未发育睾丸,给予切除行病理均示癌变。CYP17A1基因测序显示,分别为c.1247G>A/c.1427T>C、c.985_987delTACinsAA/c.1306G>A复合杂合突变。提示我们对于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腺瘤样增生伴46,XY性腺发育异常的患者,应考虑到17-OHD可能,以期早期诊治,避免误诊误治及发育不良睾丸恶变。

  • 标签: 性发育 睾丸肿瘤 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α-羟化/17,20碳链裂解缺陷(17OHD)的临床及CYP17A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例17OHD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CYP17A1基因突变情况,统计同期所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的类型及数量。总结17OHD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比例。结果6例患儿来自5个家庭,年龄1岁6个月~15岁,其中46,XX 2例,46,XY 4例;社会性别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中高血压3例(50.0%),低血钾4例(66.7%),阴唇包块1例(16.7%)。46,XY者性腺发育为睾丸;46,XX者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8 AM皮质醇降低,为0.62~5.93 mg/L;促皮质素(ACTH)升高5例,为84~271 ng/L,1例ACTH正常(58 ng/L)的患儿行ACTH激发试验后皮质醇峰值仅为1.75 mg/L;6例均孕酮升高而17羟孕酮低下;睾酮、雌二醇减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升高。肾上腺CT均示轻度增生。在114例同期诊断CAH患儿中,17OHD占5.3%,发病率居第2位。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显示2例患儿p.Y329fs (c.985_987delTACinsAA)纯合突变;2例同胞患儿为p.Y329fs及外显子1-7缺失的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儿为p.Y329fs及p.R416C(c.1246C>T)的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儿p.L465P (c.1394T>C)纯合突变。p.L465P (c.1394T>C)首次见于中国人群。结论在CAH中,17OHD并不少见,对于女性外观的儿童低钾血症、高血压及性腺功能低下者警惕17OHD存在。p.Y329fs为中国儿童17OHD热点突变;p.L465P (c.1394T>C)为中国人群新发突变,其丰富了中国人CYP17A1基因突变谱系。

  • 标签: 低钾血症 高血压 性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CYP17A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例17α-羟化缺乏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先证者社会性别为女性,因未避孕未孕就诊,实验室检查示染色体核型为46,XX。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CYP17A1基因编码区8个外显子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Sanger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CYP17A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486C>T(p.Arg496Cys)纯合变异,导致其编码蛋白第496位精氨酸变异为半胱氨酸,经测序验证,先证者父母及其弟妹均为c.1486C>T杂合变异携带者。结论CYP17A1基因c.1486C>T纯合变异是导致该患者发生17α-羟化缺乏的致病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其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 标签: 17α-羟化酶缺乏症 CYP17A1基因 c. 1486C>T 纯合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