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生微生检验》作为临床检验专业中一项重要学科,在目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微生微生检验》实验课作为一个提升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能力应用等多种能力的重要方式。要想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就要对《微生微生检验》实验课的考试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推进《微生微生检验》实验课考核和评估标准的改革,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对《微生微生检验》实验课考试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

  • 标签: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课 考试方法
  • 简介:摘要将基础与临床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自2018年起,天津医科大学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实施医学微生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建设教学团队、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创建课程在线平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评价体系,课程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教学、针对部分课程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2016~2018级学生考试及格率分别为55.6%(99/178)、61.4%(102/166)和88.4%(153/173);86.2%(112/130)的学生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99.2%(129/13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或有所提高。医学微生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基于问题学习 医学微生物学 翻转课堂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学组就如何根据临床微生检验工作流程和性质,选择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评估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采取降低风险的针对性措施和有效性评价制定本共识。希望临床微生实验室能参照执行,切实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检验过程 生物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微生对分课堂中整合应用多元教学的效果。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102名学生,采取类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组(50名)班级通过建立医学微生对分课堂教学,在授课实施环节整合应用微信公众号、雨课堂、问卷星多元教学手段;对照组(52名)班级实施传统教学;并利用问卷调查和考试考核方式比较两组班级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中,教学成效相关指标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考试成绩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元教学整合丰富了对分课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与创新性。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对分课堂 多元教学 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学微生教学中实施基于案例学习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级和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将2017级86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将2016级74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试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61.4±3.8)分和(59.7±4.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中,90.7% (78/86)的认为基于案例学习有助于促进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84.9% (73/86)的认为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结论基于案例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基于案例学习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在新时期,专业课教师不单单起到传授专业知识的作用,更应该立足自身学科特点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政问题。《医学微生》是高等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教研室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凝练设计出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将"爱国、奉献、担当"等思政要素和"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获取的同时渗透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科研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案例设计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以各专业课程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本文从树立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素材、设计课程思政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和引入量化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微生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情况。于2021年6月,在课程结束后对2019级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整体满意度为93.6%(615/657),对课堂思政教学时长和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满意度分别为91.5%(601/657)和81.9%(538/657);对课程5项德育目标的达成满意度分别为89.8%(590/657)、93.3%(613/657)、92.4%(607/657)、92.7%(609/657)和93.6%(615/657)。医学微生的课程思政实践达到了预期的育人目标,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口腔微生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口腔微生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和科学技术观,领悟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内涵,树立服务国家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最终通过收集学生反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

  • 标签: 口腔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医学微生课程教学质量,授课教师依据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法,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六个层次构建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备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

  • 标签: 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课程进行重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生检验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7级医学检验专业专科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重构后的课程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普遍较高,教学实验组成绩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开展以强化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微生检验技术课程更好地满足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理实一体化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临床微生检验技术实验是临床微生检验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微生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将虚拟仿真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平台的优势。有些传统教学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和一些重要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完成后,参加相应的考核。两者的完美结合,可解决目前实验课实验成本过高和实验内容有限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强化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虚拟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要求医学生具备应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临床综合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医学微生》实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其要求。为使学生尽早应对执业医师考试,依据《医学微生》实验教学特点,有计划地将本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与执业医师考试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程形成性评价,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切实加强了对学生早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本文通过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简单清晰、层次分明的概念框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临床微生检验技术》是一门理论内容极为庞杂的专业课,搭建支架可将庞杂的内容"化整为零",辅之以合作、探究、思维导图等学习策略,通过归纳总结实现知识的"零存整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推理及创新能力。

  • 标签: 支架式教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为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多种智慧工具并用,实施在线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医学检验生的学习能力、建立临床微生思维模式为首要任务。线上教学模式以中国大学慕课异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为主体,问卷星测验、微信答疑作为辅助,形成以异步SPOC为核心,问卷星、微信为辅助的"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该线上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线上教学在高校教学专业课中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慕课 异步SPOC 线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肺脓肿的临床特征及菌株微生特征,并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肺脓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微生诊断明确的肺炎克雷伯菌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菌株拉丝实验阳性患者纳入hvKP组,阴性患者纳入cKP组;收集患者的基础疾病、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菌株微生特征包括:VITEK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PCR检测菌株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单因素分析hvKP组和cKP组的临床特征及菌株微生特征差异。结果18例肺炎克雷伯菌肺脓肿患者中hvKP组12例,以男性为主(10例),中位年龄59.0岁;hvKP组中起病时间≤2周者8例,中位发病时间为10.5 d,患有糖尿病(12例)、合并肺外脓肿(11例)明显多于cKP组(均P<0.001)。hvKP组肺外脓肿以肝脓肿为主(10例),多部位(≥3个)脓肿占4例。cKP组中留置导管及感染前侵袭性操作例数多于hvKP组(均P=0.025)。肺炎克雷伯菌肺脓肿影像以胸膜下、脓肿大小<10 cm为主,hvKP组肺部影像表现为多发脓肿的患者(9例)多于cKP组(P=0.009),通过影像发现肺脓肿与肺外脓肿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0 d。hvKP组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低于cKP组。结论hvKP肺脓肿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部影像表现为胸膜下多发脓肿,符合血源播散特点;多数病例同时存在肝脓肿,提示为血源播散的来源。hvKP肺脓肿主要毒力基因为aero,对于hvKP肺脓肿患者,应注意寻找隐匿病灶。

  • 标签: 克雷伯菌 肺脓肿 毒力 细菌荚膜
  • 简介:摘要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其在医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医学微生实验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实验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采用医学微生实验考核、问卷调查方法和师生座谈会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87.3%(55/63)的学生成绩为优秀,基于案例学习的医学微生实验教学将基础与临床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病原诊断分析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而提高了医学微生实验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基于案例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滥用与非酒精滥用成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微生感染指标检查结果的差异以及酒精滥用与其差异的关系。方法收集的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Ⅲ,MIMIC-Ⅲ)数据库。筛选出存在微生感染指标检查结果的成年患者,按照是否为酒精滥用分为两组,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匹配方法为最近邻匹配,匹配比例为1∶1,卡钳值为0.02,评估匹配后两组患者微生感染指标检查结果的异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与非酒精滥用组相比,匹配后酒精滥用组使用机械通气比例较高[47.06%(1 379/2 930)与52.66%(1 543/2 930),χ2=18.14,P<0.001];痰液标本中检测阳性患者比例较高[44.30%(400/903)与49.41%(501/1 014),χ2=4.81,P=0.028];而在其他标本中检测阳性比例较低[26.85%(653/2 432)与21.67%(541/2 496),χ2=17.69,P<0.001]。在血液标本中,酒精滥用组检测出革兰阴性菌比例较低[26.87%(126/469)与17.25%(74/429),χ2=11.42,P<0.001],而检测出革兰阳性菌比例较高[78.46%(368/469)与86.01%(369/429),χ2=8.17,P=0.004]。酒精滥用组中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3.75%(110/2 930)与2.08%(61/2 930),χ2 =13.88,P<0.001]和肠球菌属细菌[8.19%(240/2 930)与6.45%(189/2 930),χ2=6.29,P=0.012]的患者占比较非酒精滥用组低,而检测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32%(68/2 930)与3.28%(96/2 930),χ2=4.57,P=0.032]及流感嗜血杆菌[1.30%(38/2 930)与2.01%(59/2 930),χ2=4.19,P=0.041]的患者占比较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61.10%(322/527)与52.66%(267/507),χ2=7.16,P=0.007]和肠球菌属细菌[75.83%(160/211)与63.64%(56/88),χ2=4.02,P=0.045],酒精滥用组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于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酒精滥用组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均P<0.001)。结论存在酒精滥用可能增加成人ICU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风险,酒精滥用患者可能较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酒精滥用患者合并血液感染检测出革兰阴性菌比例较低,但革兰阳性菌比例较高,并且酒精滥用可能增加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酒精滥用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要低于非酒精滥用患者。

  • 标签: 酒精滥用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Ⅲ数据库 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属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也可导致社区相关性感染。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与医院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对多数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敏感,大多携带杀白细胞素,多为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Ⅳ或Ⅴ型。CA-MRSA毒力更强,并不仅仅归因于杀白细胞素,α-毒素和α型酚溶调制蛋白等核心基因组编码的毒素也是其高毒力、高致病性的重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因为存在mecA基因,而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否耐药则取决于是否携带其他耐药基因。本文对CA-MRSA的流行病、毒力因子、耐药基因以及与HA-MRSA的区别等作一综述。

  • 标签: 社区相关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因子类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微生食品本身的危险是巨大的,其有害的微生将会破坏食物本身的品质,进而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要严格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加强食品微生的检测。当下,PCR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的微生检测技术在我国的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就食品微生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PCR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 标签: PCR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 应用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为规范河南省早产儿LOS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河南省17家医疗机构入院的胎龄<34周,出生7 d内收入新生儿病房治疗的6 59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以及不同层级医院早产儿LOS发生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51例(11.40%)发生LOS,其中确诊败血症276例(36.75%),临床败血症475例(63.25%)。LOS感染相关病死率为13.58%。不同出生胎龄和体质量患儿中LOS的发生率和感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χ2=388.894和13.572,χ2=472.282和9.257,P <0.05或<0.01)。276例确诊LOS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286株。检出革兰阴性菌178株(62.2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40.91%),其次为真菌(58株,20.28%),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2.48%(38/117)。三级医院LOS发生率高于二级医院(12.08%比10.09%,χ2=5.867,P<0.05),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12.49%比10.59%,χ2=5.789,P<0.05)。不同病原体LOS患儿临床特征比较,真菌感染患儿起病时血小板更低,腹胀表现比例更高,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起病时有频繁呼吸暂停和低灌注表现的比例更高,CRP水平更高(P<0.05)。三级医院LOS患儿确诊败血症比例、置管比例、感染相关病死率均高于二级医院(χ2=6.212、5.313和4.435,P值均<0.05)。二级医院纯母乳喂养比例低于三级医院(χ2=19.216,P<0.05)。专科医院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于综合医院(χ2=3.276,P<0.05)。结论河南省早产儿LOS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体感染早产儿LOS临床特征和不同层级医院LOS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应结合不同医院早产儿LOS感染特点制定防控策略,降低早产儿LOS发生率。

  • 标签: 婴儿,早产 败血症 晚发败血症 病原菌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