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炎(AR)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AR患病率不断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AR的发生和发展;其中AR预防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工作者对于AR的规范化治疗日益重视,但对于AR的分级预防,特别是一、二级预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本文从AR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及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AR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娄鸿飞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科 100730
  • 简介: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对因治疗鼻炎的方法,可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AIT在临床实践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20余年国内学者在AIT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均取得创新成果,制订了中文和英文指南。本文重点阐述了AI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综述了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讨论了AIT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展望了替代途径、免疫佐剂和重组疫苗等AIT的未来方向。

  • 标签:
  • 作者: 王学艳 祁海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过敏性疾病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038,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 100084,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过敏性疾病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以鼻炎(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20世纪以来全球AR患病率增长明显,不仅给患者个体造成身心伤害,亦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概述了以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和我国的防治策略,提出在应对全球变应性疾病流行的复杂状况时,全面认识人类个体健康、环境宜居和地球健康三者间的紧密联系,从改善局部环境和缓解个体疾病入手,为解决人类生存的宏观问题提供微观路径和经验。

  • 标签:
  • 作者: 邱昌余 陈若希 程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 210029
  • 简介:摘要编码RNA是一类丰富的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编码RNA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编码RNA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关联,共同参与的基因调控网路高度复杂,可能在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将从microRNA、lncRNA和circRNA三个方面阐述编码RNA与鼻炎的相关和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炎(AR)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疾病,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卫生经济负担。目前AR的治疗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现状和AR发病的异质和复杂有关。精准医疗倡导基于疾病内在特征的个体化治疗。本文从表型、内在型、遗传因素、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精细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精准医疗在AR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已发表4年余,该指南对于提高我国变鼻炎诊疗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当期鼻炎重点号内容,就几个相关临床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重症哮喘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根据表型和内型的不同分为哮喘与哮喘。哮喘是由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2细胞、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球蛋白E等。哮喘是由内源中性粒细胞和IL-17介导的途径激活所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1/Th17细胞、中性粒细胞、Ⅲ型固有淋巴样细胞等。两种形式哮喘通过各自细胞群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及气道重塑。该文对两种形式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 标签: 变应性哮喘 非变应性哮喘 异质性
  • 简介:摘要鼻炎是鼻黏膜暴露于变应原后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炎症反应,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检测等方法。其中,通过诊断技术确定与临床相关的变应原对诊治鼻炎至关重要,传统变应原检测方法有其不足之处,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也在研究和逐渐应用中。本文主要按照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分类,将目前几种鼻炎检测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炎全球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多种环境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气候及气象变化、大气污染、饮食变化及生物群落变化等环境因素对鼻炎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 作者: 程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京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南京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鼻炎(AR)是特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感染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显著增加,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疾病负担,需要在临床指南的指引下对AR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随着《中国变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和《儿童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的发表和临床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促进AR的规范化诊疗。本文对2个新版指南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常见的变应原包括尘螨、花粉、真菌、动物皮屑及分泌物等。AR患者可伴有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对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AR对不同人群的具体影响,分析其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原因;此外在临床工作层面,总结了评估和诊断焦虑抑郁患者的方法,并针对目前关于AR伴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展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常见变应原分布特征,为合理防治鼻炎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冷光分析技术,对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筛查的1 190例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男性708例,女性482例。按年龄将受试患者分为0~6岁、7~17岁、18~50岁、51~80岁组。采用SPSS 23.0分析受试者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对变应原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阳性率为86.89%(1 034/1 190)。受试者中变应原组合数量以2种最为常见(46.47%,553/1 190)。男性和女性人群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男性86.86%,615/708;女性86.93%,419/482)。但男性猫毛、德国蟑螂、牛奶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尘螨类变应原均在7~17岁组中阳性率最高,花粉类变应原在18~50岁组及51~80岁组中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率要高于夏季,猫毛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牧草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豚草阳性率在秋季最高。鸡蛋白、牛奶、蟹阳性率也存在季节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鼻炎患者最常见变应原为粉尘螨,且尘螨类变应原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均存在明显差异。花粉类及食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提示吸入及食物性变应原对武汉地区鼻炎患者诊疗及预防过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E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鼻炎(AR)作为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一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及多因素共同参与调控及影响的多阶段过程,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新近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二者均可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进而参与AR进程。本文对AR表观遗传调控及AR表观遗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与鼻炎密切相关,但不同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且亲代肥胖与子代鼻炎的关系鲜有报道。本文就亲代或子代肥胖对儿童鼻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亲代或子代肥胖导致或加重儿童鼻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肥胖 小儿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常年鼻炎(PAR)的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中-重度PAR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鼻镜下选择翼管、筛前神经切断术组(A组)42例,聚焦超声治疗组(B组)34例,药物治疗组(C组)36例。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A、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三组间VAS、R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B组为64.71%(22/34),均高于C组的30.5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低于B组(26.47%,9/34),P<0.05。结论鼻镜下选择翼管、筛前神经切断术和聚焦超声治疗均是治疗中-重度PAR有效的术式,但前者疗效更优,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鼻镜 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 聚焦超声
  • 简介:摘要鼻炎(A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大气污染与AR发病的关系已引起关注,鼻腔黏膜是呼吸道抵御大气污染和过敏原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臭氧污染日渐突出,可能是引起AR发病的重要因素。臭氧可促进氧化应激和气道炎症,增强变应原活性,引起呼吸道炎性反应。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R发病与大气臭氧污染存在相关。臭氧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有探索性研究,实验表明臭氧吸入暴露可引起Th1/Th2失衡,可能是臭氧诱发AR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大气臭氧来源、污染现状、其对AR发病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相关的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AR的生物标志物。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从可公开获得的GEO(http://www.ncbi.nlm.nih.gov/geo)中下载包括3名健康对照者和6例AR患者的数据(GSE46171)。使用GEO2R在线工具在AR和正常组织之间进行筛查。然后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以鉴定AR中的关键基因。同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手术中收集15例AR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用于进一步验证重要的基因和途径,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采用SPSS 9.0统计学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选择217个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其中112个是下调基因,105个是上调基因。其中表达差异最大的5个上调基因依次为:KLK7、TMPRSS11A、SPRR2C、TPSAB1及TXLNGY;表达差异最大的5个下调基因依次为:XIST、CTAG1A、PRB1、CXCL11及PRB2。通过在217个DEG之间构建PPI网络,获得的15个hub基因依次为IFIH1、CCR2、CD80、TLR7、EIF1AY、DDX3Y、RSAD2、RPS4Y2、RPS4Y1、XAF1、KDM5D、ZFY、NLGN4Y、IFIT5和DDX60L,这些基因位于基因网络中的枢纽上。以15例AR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对这15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R患者的IFIH1、CCR2、CD80、TLR7、RSAD2、XAF1、IFIT5和DDX60L表达低于健康对照者,EIF1AY、DDX3Y、RPS4Y2、RPS4Y1、KDM5D、ZFY和NLGN4Y表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共发现了217个AR密切相关基因,并通过PPI网络获得15个hub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AR的发病过程,有望成为AR新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鼻炎对因治疗方法,变应原提取物疫苗应用最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逐渐深入,各类新型疫苗逐步发展,包括类变应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一些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渐用于临床,有望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就近年来各类特异性免疫治疗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免疫疗法 疫苗
  • 作者: 崔乐 王子熹 关凯 程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730 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京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 简介:摘要局部鼻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患者的鼻部症状可在数年内进展至中-重度,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发展为哮喘。当患者出现鼻炎症状但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应将局部鼻炎作为鉴别诊断之一。目前局部鼻炎的诊断依赖于鼻黏膜过敏原激发试验。参照鼻炎的治疗策略,其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改善局部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过敏原的耐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