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榆林市碘缺乏病发展趋势、人群碘营养水平现状,评价碘缺乏病监测工作防治成效。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要求,2017-2019年选择陕西榆林市所辖10个县(区)的小学8~10岁学龄儿童和孕妇,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随意1次尿样测定盐碘和尿碘含量,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检查学龄儿童甲状腺,计算甲状腺肿大(简称甲肿)率。结果共采集盐样9 450份,盐碘中位数为23.57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93%(9 443/9 45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02%(9 263/9 450)。共采集学龄儿童尿样6 297份,尿碘中位数为252.33 μg/L。其中< 100 μg/L的占3.46%(218/6 297),100~< 200 μg/L的占28.81%(1 814/6 297),200~< 300 μg/L的占51.60%(3 249/6 297),≥300 μg/L的占16.13%(1 016/6 297)。共采集孕妇尿样3 150份,尿碘中位数为187.39 μg/L。其中< 150 μg/L的占21.97%(692/3 150),150~< 250 μg/L的占48.83%(1 538/3 150),250~< 500 μg/L的占27.37%(862/3 150),≥500 μg/L的占1.84%(58/3 150)。触诊共检查学龄儿童6 300名,触诊甲肿率为1.97%(124/6 300);B超共检查学龄儿童2 100人,B超甲肿率为1.38%(29/2 100)。结论2017-2019年榆林市盐碘、尿碘、学龄儿童甲肿率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

  • 标签: 盐类 尿 甲状腺肿大
  • 简介:摘要为掌握陕西省病理学科发展状况,陕西省医师协会于2019—2020年对陕西省医院病理科的现状进行了问卷普查,普查内容包括病理科人员情况、科室开展检查项目、工作量情况、远程会诊开展、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区域病理中心的建设及存在问题等。并与发表于《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年第12期上的“对31个省市自治区3 831家医院病理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文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说明陕西省当前医院病理科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为陕西省病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现状,为当地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5-11月,在陕西省29个病区县(区、市)的全部病区乡(镇)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以病区村为单位,收集病区人口学资料,由村医线索调查疑似心肌病病例并收集患者近期门诊或住院临床检查资料;组织疑似病例进行临床查体、心电图描记、胸部X线和心脏超声检查。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进行病区达标情况评估。结果全省共有病区乡(镇)174个、病区村2 653个,病区村常住人口2 819 342人。共搜索出克山病疑似病例87例,克山病确诊病例29例,其中慢型克山病27例、潜在型克山病2例,未检出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及病程< 1年的新发病例。29例克山病病例心电图异常改变以ST-T改变、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多见,其中心电图单项改变占6.90%(2/29),两项改变占44.83%(13/29),3项及以上改变占48.28%(14/29)。胸部X线检查心胸比率正常者1例,轻、中、重度增大者分别有10、13、4例;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增大者13例、左心室增大者15例、全心增大者6例。结论陕西省所有病区乡(镇)均达到国家克山病消除标准。应持续做好克山病监测,加强慢型克山病患者自我管理及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随访观察,积极开展克山病患者治疗项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克山病 监测 心电图描记 X线 评估
  • 简介:摘要重楼属植物有极高药用价值,我国重楼属南重楼组有4种8个变种,均为入药种类,南重楼组各类群是中药重楼的来源和各产地药用植物的核心来源。陕西是重楼主产区之一。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陕西产重楼属南重楼组的种类调查、药用状况、有效组分测定分析、药理作用、内生菌测序分析、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规范化生产种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陕西产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重楼属 南重楼组 陕西省 药用植物 资源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儿童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9年陕西省发现并登记的现住址是本省的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9年陕西省共发现儿童活动性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为1 621例和312例,登记率与全年龄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2015年开始,儿童病原学阳性登记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9年儿童病原学阳性患者占全年龄组患者比例最高为0.93%。儿童肺结核患者发现比例较高的月份为4—7月;男女比例为1.16 ∶ 1。陕南地区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下降不明显,占全人群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1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4.26/10万~9.38/10万)。患儿主要通过转诊追踪(1 024例,63.17%)和因症就诊(481例,29.67%)发现。结论陕西省儿童结核病疫情仍然不容乐观,尤其要注意4—7月高发期的儿童肺结核防控,将陕南地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特别加强10~14岁儿童的结核病防控工作,还应继续加强主动筛查。

  • 标签: 结核,肺 儿童 患病特征
  • 简介:摘要选取截至2020年2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所有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共245例,将其分为输入型(116例,47.3%)和本地型(129例,52.7%)病例,分析其基本特征、时间分布、传播方式、代际间隔及潜伏期传播等。本地型病例的年龄(51.74±15.67)岁,以及女性(69例,53.5%)、家务待业及离退人员(40例,31.0%)、发病时隔离患者(50例,38.8%)比例均高于输入型病例[分别为(40.66±15.41)岁、(45例,38.8%)、(21例,18.1%)、(17例,14.6%)](P值均<0.05);密切接触者感染率0.8%(31/3 666)低于输入型病例2.0%(69/3 435)(P<0.001);本地型病例感染的主要来源为亲属(70例,54.3%),感染的主要方式为生活和聚会/聚餐(90例,69.8%);潜伏期传播所占比例为15.5%(20例),二代病例与传染源接触至发病的间隔天数约为4 d,代际间隔天数约为6 d。综上,陕西省本地型病例感染的主要途径为与传染源共同生活和聚会/聚餐,目前存在一定比例的潜伏期传播病例,建议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应从病例发病前4 d或更早时间开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特点 潜伏期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内外环境砷含量、病情现状及现有患者的管理服务情况,为评价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按照《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监测方案的通知》《陕西省饮水型砷中毒监测方案》要求,在汉中市勉县,商洛市山阳县、镇安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全部病区村开展调查。了解改水降砷工程运行情况,并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砷含量;对全村正在和(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进行砷中毒检查和病情判定;随机选择5个村,每个村选择50人,采集即时尿样测定尿砷含量;同时了解现有砷中毒患者的管理服务情况。结果共调查13个病区村,均已改水,13个改水降砷工程均正常运转,水砷含量均< 0.01 mg/L;共检查12 577人,检出砷中毒患者417人,检出率为3.32%,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病例和与砷有关的皮肤癌患者;共检测260份尿样,尿砷几何均值(< 0.001 mg/L)小于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0.032 mg/L);现有的417例砷中毒患者均纳入健康管理并进行了签约服务。结论陕西省达到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消除标准,今后应重视改水降砷工程的管理,加强健康促进和现有患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巩固防治效果。

  • 标签: 饮用水 尿砷 地方性砷中毒 消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变化,为制定大骨节病防治策略、调整大骨节病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2008年选取4个市6个病区县12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2009 - 2011年,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抽样要求,每年抽取7个病区县,每个病区县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村;2012 - 2015年,每年选取31个病区县,2016 - 2018年,分别选取43、12、12个病区县,每个病区县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2019年抽取全部62个病区县的全部病区村作为调查点。抽取7 ~ 12岁儿童(2009 - 2011年临床检查抽取7 ~ 16岁儿童)进行大骨节X线和临床检查。计算大骨节病临床阳性检出率、X线阳性检出率和干骺端阳性检出率,并进行病区病情判定。结果2009 - 2011年临床共检查7 ~ 16岁儿童7 628人,2008、2012 - 2019年临床共检查7 ~ 12岁儿童323 356人,均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阳性病例。2008 - 2018年共对114 199名7 ~ 12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X线检查,检出X线阳性48例,检出率为0.04%(48/114 199);其中干骺端阳性47例,检出率为0.04%(47/114 199)。各年份X线阳性检出率均< 3.0%,且2011年后全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率和干骺端阳性检出率一直保持在0.10%以下,处于低位波动。2012 - 2016、2018、2019年监测的所有病区村均达到了大骨节病消除标准。2017年监测的195个病区村,99.49%(194/195)的病区村达到了消除标准。结论2008 - 2019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持续下降,病区村大骨节病病情均已达到消除水平,并处于持续消除状态。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监测 临床 X线 干骺端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掌握新碘盐标准实施后陕西省勉县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至少包括1个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同时,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采集学生及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及随意1次尿样,分别检测盐碘、尿碘含量,并检查学生甲状腺容积。结果2016-2018年,共抽检盐样945份,合格碘盐937份,各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37%(313/315)、99.37%(313/315)、98.73%(311/315),盐碘平均数分别为24.32、24.74、27.93 mg/kg。共检测8 ~ 10岁学龄儿童尿样630份,各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0.2、189.1、214.0 μg/L;共检测孕妇尿样315份,各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4.8、154.4、195.4 μg/L。共检查8 ~ 10岁学龄儿童630人,其中甲状腺肿大8人,各年肿大率分别为1.43%(3/210)、2.38%(5/210)、0(0/210)。结论勉县在落实好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新碘盐标准能够满足人体的碘需求,应继续加强监测,及时掌握人群碘营养水平变化情况。

  • 标签: 缺乏症 盐类 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铜川市居民碘营养现状,为相关部门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在铜川市4个区(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至少包括1个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2人,同时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1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家中食用盐盐样随意1次尿样,进行盐碘和尿碘监测,并对学生进行甲状腺检查。结果共采集食用盐盐样1 260份,其中非碘盐2份,合格碘盐1 240份;盐碘中位数为24.32 m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84%(1 258/1 260)、98.57%(1 240/1 258)和98.41%(1 240/1 260)。共采集学生尿样840份,尿碘中位数为196.19 μg/L。8、9、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2.59、222.16、190.36 μg/L;男、女学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1.27、186.76 μg/L。检测学生甲状腺840人,B超法甲状腺肿大率为1.79%(15/840)。共检测孕妇尿样420份,尿碘中位数为155.05 μg/L。孕早、中、晚期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6.79、176.11、129.82 μg/L,不同孕期孕妇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9.317,P < 0.05)。结论铜川市居民碘营养水平总体适宜,孕妇在孕晚期有碘营养不足的表现,应加强孕妇碘营养的监测,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补碘,保证孕妇群体碘营养水平的适宜。

  • 标签: 营养 儿童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对陕西省320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专业认知态度、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采用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专业认知态度方面,82.4%(257/312)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家长意见和方便就业;96.2%(300/312)的学生对本专业表示很喜欢、较喜欢或一般。在就业意向方面,73.4%(229/31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90.1%(281/312)的学生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职业规划方面,60.3%(188/312)的学生选择从事临床康复工作。男生选择较难和很难就业的比例低于女生[64.5% (80/124)比79.3%(149/188)],选择较易就业的比例高于女生[29.8% (37/124)比18.6%(35/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影响学生专业观的内在优势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强、热爱专业;劣势因素是就业期望过高,职业规划不清晰。外在机会因素是"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威胁因素是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就业性别因素差异等。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从事基层康复工作。康复机构要改善康复治疗师执业环境,为其提供利于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 标签: 康复治疗 专业观 就业情况 影响因素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态势,为进一步进行人间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11 -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病发病数据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 - 2020年,咸阳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86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发病率自2014年开始迅速上升,2019年最高,为5.7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00.40,P < 0.001);咸阳市人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奶山羊养殖县,累计报告病例571例,占66.09%;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份,占64.35%(556/864);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69岁,占68.29%(590/864);男女性别比为2.40 ∶ 1.00(610 ∶ 254);职业主要是农民,占83.45%(721/864),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等非职业人群的比例有所上升。咸阳市人群血清学总阳性率为3.14%(283/9 009),病原学培养出现变异型菌株。布病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8 d。结论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病呈现总体上升的流行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加大防控力度。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人间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吸烟率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2007、2010、2013和2015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计算陕西省4次调查的现在吸烟率及变化趋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先分别分析4次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后分析4次调查合并后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2007、2010、2013、2015年4次横断面调查分别调查1 542、3 000、10 166、6 330人。2007年人群现在吸烟率为34.34%,2013年降至26.22%,但2015年上升到28.33%(趋势χ2检验:Z=2.53,P=0.01);4次调查数据及数据合并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现在吸烟率高于女性(OR=75.03,95%CI:63.57~88.55),45~59岁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高于18~44岁年龄组(OR=1.28,95%CI:1.15~1.41),受教育年限7~9年者及>9年者现在吸烟率高于受教育年限≤6年者(7~9年者OR=1.44,95%CI:1.29~1.61;>9年者OR=1.43,95%CI:1.26~1.63),单身人群现在吸烟率低于已婚/同居者(OR=0.54,95%CI:0.37~0.77),退休人员现在吸烟率低于在职人员(OR=0.46,95%CI:0.38~0.57),饮酒者现在吸烟率高于非饮酒者(OR=2.92,95%CI:2.67~3.19)。结论2007-2015年,陕西省人群现在吸烟率较高且变化不大,应加强对陕西省男性、>45岁人群、受教育年限≥7年、在职人员的控烟工作和健康教育。

  • 标签: 4次横断面调查 现在吸烟率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截至2020年2月22日COVID-19的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陕西省共报告245例COVID-19确诊病例,全省累积报告的确诊病例以轻型、普通型为主(87.76%),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确诊病例的地区不断扩大,以西安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省报告总病例数近一半)。陕西省由输入型病例逐渐转为本地病例为主,而本地病例的传播途径主要以家庭聚集性传播为主。陕西省不同来源确诊病例均造成了二代病例传播。2月7日之后报告病例数开始波动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目前陕西省疫情发展处于归零期。结论陕西省的总体疫情形势已趋向缓和,但考虑到复工返学的到来,同时随着境外输入病例的不断增加,防控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性特征 时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状况,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抽取3~5岁的1 370名幼儿园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49.2%(674/1 370)的儿童每天刷牙,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仅占14.8%(203/1 370),刷牙频率(≥1次/d)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88,P<0.01)。98.7%(741/751)的儿童刷牙时使用牙膏,其中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占6.9%(51/741),牙膏的使用情况在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4/751)的儿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时开始刷牙,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217,P<0.01)。65.2%(490/751)的家长从不帮助孩子刷牙,农村家长达到了72.8%(227/312),家长帮助孩子刷牙频率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6.192,P<0.01)。结论陕西省学龄前儿童刷牙状况低于全国水平,且农村地区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在今后的宣教中还要继续加强刷牙行为的教育和培养,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儿童及家长的宣传力度。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刷牙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盐碘含量调整后儿童和孕妇的碘营养现状,为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依据地形分布将陕西省107个县(市、区)划分为关中、陕北和陕南3个地区进行碘营养监测。其中,每个监测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42名8 ~ 10岁非寄宿儿童(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和21名孕妇,采集家中食用盐盐样和随机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及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结果共采集8 ~ 10岁儿童和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34 264份,盐碘中位数为23.80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98%(33 229/34 264);其中,关中、陕北、陕南3个地区间食用盐盐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26.471,χ2 = 32.371,P均< 0.05)。共采集儿童尿样22 895份,尿碘中位数为218.00 μg/L,处于碘营养超适宜水平;孕妇尿样11 369份,尿碘中位数为181.03 μg/L,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其中,关中、陕北、陕南地区的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6.39、177.52、176.00 μg/L。共检查8 ~ 10岁儿童甲状腺22 895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35%(309/22 895),3个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395,P > 0.05)。结论陕西省达到持续碘缺乏消除标准,儿童碘营养处于超适宜水平,孕妇处于适宜水平。

  • 标签: 缺乏症 盐类 尿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7-2018年冬春季榆林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病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冬春季榆林地区10家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 9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并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阳性的设为H1N1阳性组,流感病毒阴性的设为流感病毒阴性组。分析2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感染患者职业分布情况。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 9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H1N1阳性组患者201例(10.17%),流感病毒阴性组患者1 574例(79.66%)。2组患者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91,P<0.05)。H1N1阳性组中19.40%患者患≥1种慢性基础疾病,主要为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H1N1阳性组排痰性咳嗽、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流感病毒阴性组(P值均<0.05),咽痛、呕吐、肺部听诊异常、X线/CT表现异常均显著高于流感病毒阴性组(P值均<0.05)。实验室检查显示,H1N1阳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流感病毒阴性组(P值均<0.05)。H1N1阳性组患者职业分布显示,学生发病率最高(39.80%)。3例重症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49%。结论2017-2018年冬春季榆林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听诊异常,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该病年龄分布差异性大,应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等高发群体自我防护能力。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 流行病学 急性呼吸道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医学科以陕西省基层超声医师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平台,以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为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构、优化教学实践方案、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和探索科学的管理评估机制等方法,逐步探索陕西省基层超声医师"理论+实践+考核"的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新模式,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基层超声医师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期为我国基层卫生事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超声医学人才。

  • 标签: 基层超声医师 继续教育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中的4起典型案例的传播模式,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绘制传播链,分析传播过程。结果案例一包含13名病例,因病例1一家五口去武汉市自驾游返回后多次与朋友聚会聚餐引起。案例二包含6名病例,病例1从武汉市返回后,在潜伏期参加亲属祝寿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案例三包含10名病例,以院内传播为主的聚集性疫情。案例四包含4名病例,为工作场所内传播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结论接触频率越高、空间越密闭,发生小范围暴发的可能性越高,且存在较长时间潜伏期传播的可能。在当前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重点关注于人群密集的场所、企业复工管理和医院内的感染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