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为例,分析了其办学现状及办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中医药院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路径。该研究为其他中医药院校或其他类型院校开办远程教育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完善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中医药 远程教育 终身教育 在线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远程教育模式及师生面临的挑战,为今后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对20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92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远程学习条件及需求调查,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14名护理教师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2名护理本科生中95.99%(885/922)能够在公共平台正常进行网络学习,但仍存在一些生源地为山区的学生受限于网络条件;97.18%(896/922)的学生认可我校提出的护理远程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质性访谈提炼出护理远程教育实施的关键要素和面临的挑战,疫情对护理教育改革的启示2个主题。结论在远程教育模式中,教师面临着理念、技术、资源三重挑战;学生面临着学习习惯、线上学习能力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今后可从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形式、教育资源与平台、教育管理方面进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 标签: 学生,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远程教育 护理 混合式研究
  • 简介:摘要远程胎儿监护是应用互连网及计算机技术,孕妇在家中或远程监护终端将胎心监护图形传输到中央监护站,医生即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远程判读。对高危孕妇实行远程监护,便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和及时处理,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远程胎儿监护 互联网技术 高危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科远程会诊患者人口资料、疾病构成情况及远程会诊的便利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眼科远程会诊患者的人口资料、变化趋势以及远程会诊疾病分类及参与远程会诊医院情况等信息,并对患者远程会诊等待时间、远程会诊医师级别构成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年期间通过远程医疗中心平台获得远程会诊患者1 216例。其中,男性680例,女性536例;平均年龄50.8岁。2016年、2017年参与远程医疗会诊患者达到高峰,分别为260、221例。眼科疾病构成中,视网膜、视神经相关疾病490例(40.30%,490/1 216 ),眼外伤212例(17.43%,212/1 216)。远程会诊等待时间≤24 h者678例(56.27%,678/1 205),≤48 h者991例(82.24%,991/1 205)。参与远程会诊的医师中,主任医师733次(60.3%,733/1 216 ),副主任医师466次(38.3%,466/1 216 )。结论2015年至2021年7年期间眼科远程会诊患者相对较少;视网膜、视神经相关疾病占比较高。远程会诊具有较高的便利性。

  • 标签: 诊断技术,眼科 远程会诊 疾病构成 等待时间
  • 作者: 肖月 胡晔康 黄二丹 任菁菁 郭丽珠 致远 Claire Chew 朱蕾蕾 宋大平 李俊 齐文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BMJ中文版编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BMJ中文版通讯编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患者家属代表,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osptials (UCLH) NHS Foundationg Trust, UK, Senior project manager,UCLH/BRC Clinical and Research Informatics Unit, UK, Clinical Data Standar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远程心脏康复的产生、需求度与可行性、应用现状与效果等方面综述了远程心脏康复的应用情况,为我国开展远程心脏康复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心脏康复 远程康复
  • 简介:摘要伴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对老年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早期诊疗以及日常监测成为重要问题。鉴于目前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认知康复在预防认知障碍、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认知评估以及康复训练都需要患者与临床医生面对面进行,而认知障碍患者多为高龄,多数需照料者陪伴且可能存在活动不便的其他共病等导致的就医困难情况。在当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更为突出,甚至可能加剧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因此,依托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对患者进行远程的认知功能评估以及认知康复指导成为新的选择。文中介绍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经过有效性验证的远程评估手段及其在远程认知康复中的指导作用。它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通话等途径实施,具有快速便捷、无视地域的优点,并可以满足大范围社区的使用,保障认知障碍患者的健康。

  • 标签: 远程医疗 认知功能评估 认知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由中国病理医师协会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病理学组牵头,对我国远程病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国性调研。自2011年起,我国远程病理诊断已走过了8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3月已完成超过100万例的远程病理诊断量,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院病理诊断水平的提升及分级诊疗,使更多患者受益。实施远程病理初次诊断和术中冷冻诊断是中国远程病理发展的重要一步,深受基层医院欢迎。国内远程病理的开展存在5种方式,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国内远程病理的质控体系建设仍很薄弱,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国远程病理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多方协作加以解决,从而促进远程病理的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类远程诊断项目的异同,为我国远程诊断项目建设与发展提供实践证据。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分别选取由政府、紧密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和商业公司主导的4种远程诊断项目,通过对政府、医院和公司负责人的半结构式访谈,从组织体系、工作条件和运行效果3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及问题。结果共访谈了18人,发现不同类型项目的主导者,项目内部的连接机制、连接效力,参与方和时效性各不相同。政府及紧密型医联体类型的参与方多为本地机构,连接效力强,诊断医师来源明确且规模有限,工作量相对较大;松散型医联体和商业类型的参与方较为广泛,连接效力相对较弱,应答时间较长。结论不同类型的远程诊断项目,均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医师人力不足状况,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

  • 标签: 远程医疗 远程诊断 案例分析 医联体
  • 简介: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不仅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领域,也直接提升了公众工作和生活的整体质量,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计算机远程通讯控制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手机通讯、车载移动电视等,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一环。本文中,笔者就阐述了计算机远程通讯控制技术的概述和内涵,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最后探讨了计算机远程通讯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远程通讯控制技术 内涵 工作原理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某区域医疗中心远程影像网络平台运行效果。方法对2017年至2019年某区域医疗中心远程影像网络工作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7家医疗机构接入远程影像诊断网络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学检查数量显著增加。上级医疗中心的部分影像检查逐渐向下级医疗机构分流;但受基层诊断能力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对上级医院远程诊断的依赖性较大。结论远程影像诊断网络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支撑,可以快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能力和水平。

  • 标签: 远程影像诊断 区域医疗中心 医疗联合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应用于胃肠、呼吸道等人体自然腔道的标准内镜是可弯曲的软式内镜,其标准操作是人工操作。随着不断研发,软式内镜机器人取代传统人工操作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成功。应用软式内镜机器人,研究其远程操作具有重大的潜在意义和前景。2021年通过软式内镜机器人YunSRobot,基于5G网络,实现了软式内镜在人体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表明机器人远程操作消化内镜可行。本文对软镜机器人及其远程操作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软式内镜 机器人 远程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查找远程重症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远程重症系统架构,验证已建成的远程重症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青岛大学医疗集团为依托,建设以集团核心医院为中心、集团内成员单位为节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远程重症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论证,查找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原因。现场调研相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实际情况,论证选择有意向的ICU以及合作第三方通讯和设备公司,通过物联网及5G通信技术建成远程重症系统。通过实际开展远程监护、可视化查房、会诊、教学等活动,验证其系统功能。结果相关人员认知不足、远程医疗执业认证要求、信息安全问题和设备信息集成障碍是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因。远程重症系统架构包含床单元设备及音视频信息物联采集、采集信息无损安全传输、信息在远程中心实时显示、中心与各节点医院ICU工作人员实时互动、诊疗信息云端储存5个部分。经验证患者诊疗数据信息可通过5G网络专线实时、安全、无损传输。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患者监护、呼吸机、输液工作站应用信息及音视频监控信息实时、稳定上传;结合远程会议连线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结论远程重症系统在医疗集团内部建设是可行的,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

  • 标签: 远程重症 远程医疗 重症医学 远程教学
  • 作者: 郑晶 方鹏骞 蒋帅 黄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智库),武汉 43003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 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影响因素及识别各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健康运行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初步筛选出影响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因素,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打分(0~5分);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法分析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结果共筛选出16类影响因素,包括6个原因因素和10个结果因素。在原因因素中,领导重视、监管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位于前3位;在结果因素中,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是疾病信息沟通、患者参与和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提升医疗机构领导层对远程医疗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保障上下级医疗机构医生实现对患者疾病信息有效沟通,提升患者参与程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可持续运行。

  • 标签: 远程医学 运行 影响因素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法
  • 简介:本文介绍了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由于维护时间间隔较长,较难发现设备故障,因此针对GIS的健康状态,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的GIS局部放电实时监测和放电定位成像可视化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多通讯技术联合的分布式GIS健康监测系统,将本地的检测中心连接到Internet,远程监测GIS的健康状态,省去人工检测的人力物力,更高效地找到故障源。

  • 标签: GIS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 局部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对泌尿外科行回肠膀胱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回肠膀胱造口患者92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5.32±7.69)岁;观察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44.14±7.5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包括组建延续性教育护理小组、认知与需求评估、制订出院护理计划及微信远程教育。比较两组自护能力、造口适应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回肠膀胱造口患者造口自护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11±0.55)分、(17.69±3.30)分、(19.80±2.18)分,均高于对照组(1.76±0.53)分、(13.76±3.21)分、(15.52±2.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回肠膀胱造口患者造口适应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接受、持续担忧、社交、愤怒评分及总分分别为(30.23±4.14)分、(17.77±2.15)分、(14.42±1.52)分、(7.33±0.64)分、(69.75±4.62)分,均高于对照组(25.35±4.37)分、(15.56±3.06)分、(10.15±2.05)分、(5.78±0.86)分、(56.84±5.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低于对照组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行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可有效加强其自护能力与适应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回肠膀胱造口 自护能力 并发症 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远程医疗凭借其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逐步被应用于罕见病的临床诊疗,在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医生和患者与患者之间建立联系,增加就诊机会、普及健康知识,极大减轻异地就医成本,为破解罕见病医疗资源紧缺难题以及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进一步可以将远程遗传学整合进罕见病诊疗体系,通过搭建协作网络、突破关键技术、协调人力资源等优化罕见病诊治流程,为全球罕见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

  • 标签: 罕见病 远程医疗 远程遗传学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远程医疗凭借其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逐步被应用于罕见病的临床诊疗,在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医生和患者与患者之间建立联系,增加就诊机会、普及健康知识,极大减轻异地就医成本,为破解罕见病医疗资源紧缺难题以及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进一步可以将远程遗传学整合进罕见病诊疗体系,通过搭建协作网络、突破关键技术、协调人力资源等优化罕见病诊治流程,为全球罕见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

  • 标签: 罕见病 远程医疗 远程遗传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