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超声波衍射时差法,在介绍其原理、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其与A型脉冲检测和射线探测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明确其优势和特点所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A型脉冲检测 射线探测
  • 简介:摘要生存极限超早产儿(periviable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PEPI)是指胎龄处于人类生存极限边缘,主要为胎龄<24周,或出生体重<500 g的超早产儿。PEPI的救治是围产医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近年来PEPI的存活数量明显增多,存活者中半数以上没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采用积极的医疗干预措施,可以降低PEPI生命早期和出院后短期随访的病死率,而不增加神经系统损害的风险。PEPI的临床决策不应限于基于群体数据的产前预测,更应注重生后的个体特征和生命轨迹,在充分协商后,由父母做出知情选择。在预后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开始复苏和给予重症监护治疗,之后再重新评估。目前PEPI的临床管理主要参照胎龄24~27周超早产儿的管理方案,但需要更加精细化地执行。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挽救疗法 存活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2017至2019年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医疗保障经验。方法2017至2019年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组委会共派出150余名医务人员,连续3年策划和实施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赛事的医疗保障和救援。保障分为领导指挥组、专家顾问组、现场医疗保障组、后方医疗保障组和医疗物资保障组,现场医疗保障组配备救护车、应急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分别在从包括起点到终点的8个医疗站点以及各站点间的选手路径上进行医疗保障。结果3次赛事过程中未发生心搏骤停及猝死病例,共接诊患者56例(5例为合并伤),其中21例为轻度高原反应,擦伤8例,肌肉痉挛、拉伤13例,低血糖11例,腹痛3例。伤者均现场及时治疗观察,病情缓解。结论实现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认证的平均海拔最高越野赛的医疗保障成功,首先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医疗保障工作方案;赛前体检,特别是应用运动心肺功能检测,筛查出可能出现医疗意外的运动员;赛中重点监测跟踪可能出现问题的选手;各保障点与保障车紧密配合、衔接;做好各类人员的急救培训,做到有医疗意外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急救,第一时间转运。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赛事医疗保障对国际高原运动赛事的安全保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类似赛事保障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高原雪山越野赛 医疗保障救援 保障方案 应急预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硬膜外球囊加压法建立兔急性颅高压模型并确定其极限颅高压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加压法制备急性颅高压兔模型,先将颅内压(ICP)增至16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120 min,判断ICP的波动情况;之后每增加10 mmHg设为一组,每组10只;当ICP增至某一数值,实验兔的ICP出现剧烈波动(波动幅度>15%)或24 h内病死率明显增加时,视为已达到ICP极限。之后,将极限值与上一组数值相加后平均,作为下一组的ICP数值,以此类推,直至找到最接近极限的颅高压值。将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根据确定的ICP极限值进行加压,而对照组不加压,其余操作均同实验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影像学、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及Caspase-3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当ICP增至46 mmHg时,实验兔的ICP会出现较大波动(n=5)或死亡(n=5);而当ICP为16、26及36 mmHg时,实验兔的ICP未见明显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ICP为41 mmHg和39 mmHg时,实验兔的ICP会出现较大波动(每组n=9)或死亡(每组n=1);而当ICP为38 mmHg时,实验兔的ICP未见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大脑压迫区存在明显的血肿,且脑沟、脑回模糊,脑水肿明显;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分别为(4.17±0.98)分、(0.67±0.22)分,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分别为(80.8±1.5)%、(78.8±1.1)%,P<0.05];尼氏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减少[分别为(83.5±11.3)、(113.8±17.9),P<0.05];Caspase-3的表达量增高[分别为2.04±0.39、0.32±0.27,P<0.05]。结论通过硬膜外球囊加压法制备的兔急性颅高压模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符合急性颅高压的特点,其极限颅高压值为38 mmHg。

  • 标签: 颅内压 模型,动物 颅高压值 极限 硬膜外球囊加压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硬膜外球囊加压法建立兔急性颅高压模型并确定其极限颅高压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加压法制备急性颅高压兔模型,先将颅内压(ICP)增至16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120 min,判断ICP的波动情况;之后每增加10 mmHg设为一组,每组10只;当ICP增至某一数值,实验兔的ICP出现剧烈波动(波动幅度>15%)或24 h内病死率明显增加时,视为已达到ICP极限。之后,将极限值与上一组数值相加后平均,作为下一组的ICP数值,以此类推,直至找到最接近极限的颅高压值。将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根据确定的ICP极限值进行加压,而对照组不加压,其余操作均同实验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影像学、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及Caspase-3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当ICP增至46 mmHg时,实验兔的ICP会出现较大波动(n=5)或死亡(n=5);而当ICP为16、26及36 mmHg时,实验兔的ICP未见明显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ICP为41 mmHg和39 mmHg时,实验兔的ICP会出现较大波动(每组n=9)或死亡(每组n=1);而当ICP为38 mmHg时,实验兔的ICP未见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大脑压迫区存在明显的血肿,且脑沟、脑回模糊,脑水肿明显;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分别为(4.17±0.98)分、(0.67±0.22)分,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分别为(80.8±1.5)%、(78.8±1.1)%,P<0.05];尼氏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减少[分别为(83.5±11.3)、(113.8±17.9),P<0.05];Caspase-3的表达量增高[分别为2.04±0.39、0.32±0.27,P<0.05]。结论通过硬膜外球囊加压法制备的兔急性颅高压模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符合急性颅高压的特点,其极限颅高压值为38 mmHg。

  • 标签: 颅内压 模型,动物 颅高压值 极限 硬膜外球囊加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假体治疗股骨干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股骨干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6.9岁(11~61岁);术前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骨肿瘤类型: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膜骨肉瘤1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明确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和假体,并进行手术模拟。8例患者均在肿瘤切除术后接受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重建术。利用断层融合成像技术评估骨整合情况,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肿瘤学预后。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协会(MSTS)下肢功能评分系统和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36~50个月(平均42.8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丝线固定,末次随访时骨折获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肺部转移及死亡。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获良好骨整合,下肢基本等长。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无菌性松动、深部感染及假体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16.2°±9.1°),较术前(98.8°±10.9°)显著改善;MSTS下肢功能评分为(26.2±2.1)分,较术前[(21.6±1.8)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假体重建术是股骨干瘤性骨缺损的精准重建方式,通过精细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严格的随访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 标签: 假体和植入物 股骨肿瘤 骨缺损 3D打印技术 多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