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导向教学在儿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实习的护生63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先后分为对照组(31人)和观察组(3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干预1个月后,比较实习护生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护生核心能力水平。使用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FS-14)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价其临床护理压力状况。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护生专科知识考核总分较对照组高[(88.29±10.42) vs. (82.56±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实习护生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后观察组FS-14和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行为导向教学能够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提升护生的核心能力,缓解其工作压力,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 标签: 行为导向教学 儿科实习护生 实习带教
  • 简介:摘要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理论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系统性地研究了整个教学流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阐述了设计、引导、搭建支架、管理、监督、评价、反馈等教学行为的具体指导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为拓展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实践支撑。

  • 标签: 产出导向法 医学英语 教学行为
  • 简介:摘要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施层面仍然存在问题。本文以急诊医学为例、以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为基础,构建了胜任力导向的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该培训课程以信任决定为核心,参考美国医学教育专家David E Kern提出的课程开发六步法,从评估课程可行性和目标学员需求出发,筛选急诊专业核心EPA,确定教学目的及具体教学目标,基于知识、技能和态度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通过学习档案电子化、定期反馈和授权认证等确保课程实施并从课程和学员两方面评估教学效果等。本文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以弥合住院医师抽象的胜任力能力评估与真实的临床工作之间的裂隙,提供了基于EPA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设计的具体模板。

  • 标签: 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 置信职业行为 课程 住院医师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变化理论导向的动机性访谈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艾滋病患者76例,依据建档时间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变化理论导向的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遵医率、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研究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94.74%比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较低,GQOL-74评分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阶段变化理论导向的动机性访谈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可提高其遵医率,减轻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阶段变化理论 动机性访谈 艾滋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兴趣为导向的地板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60例孤独症儿童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兴趣为导向的地板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分别比较两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PEP-3)。结果两组治疗前ATEC、ABC、CARS、PEP-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个月,观察组ATEC、ABC、C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P-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兴趣为导向的地板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情绪与临床症状,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游戏疗法 康复训练 孤独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兴趣为导向的地板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60例孤独症儿童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兴趣为导向的地板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分别比较两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PEP-3)。结果两组治疗前ATEC、ABC、CARS、PEP-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个月,观察组ATEC、ABC、C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P-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兴趣为导向的地板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情绪与临床症状,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游戏疗法 康复训练 孤独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系留缆绳是系留气球平台的生命线,系留缆绳下端系留点在收/放、系留过程中受风载影响容易产生磨损、张紧-松弛和承受冲击载荷。针对系留缆绳系留动态特点研发一种多功能导向装置,适用于系留缆绳收/放和系留过程中的动态保护,从而提高系留气球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并成功应用于立项型号产品。

  • 标签: 系留气球平台 系留缆绳 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的进行,一定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干预方法,不能称之为治疗。目标导向的治疗,不仅只用于重症,其他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管理亦需要相应的治疗目标。临床治疗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疾病作为目标导向的治疗、病情作为目标导向的治疗及治疗目标导向的病程进展。不同的临床治疗形式,主要是对机体损伤机制的理解不同、临床管理的策略不同、治疗方法的实施标准不同,从而导致预后的不同。医学在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认识和临床行为的演变亦在其中。

  • 标签: 目标导向 治疗 目的指标 目标指标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行动:2030"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其中行为危险因素控制与不良行为方式改变与行为医学的工作密不可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缺少运动。"行为决定健康"是行为医学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以贯之的宣传、普及和实践的主题,具体实施的内容可围绕睡眠、运动与体质量控制、烟草与有害饮酒控制、饮食均衡与情绪调节等几方面的行为干预和教育,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预期寿命作出行为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 标签: 行为 健康 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健康素养
  • 简介:摘要Thomas Rouyard及其同事讨论关于以促进策略替代助推策略,制订提高健康素养的非强制性干预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湖北3个省份的11个城市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109所幼儿园全部的27 98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 200份。通过问卷调查父母及儿童人口社会学特征、视屏时间和户外活动情况、饮食行为、睡眠时间及情绪与行为问题等信息,并对学龄前儿童的多种健康危害行为和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 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2 587例)、 9.5%(2 590例)、18.2%(4 958例)、24.5%(6 670例)、11.2%(3 058例)、10.2%(2 770例)。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的低、中、高分组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0.6%(8 316名)、60.9%(16 568名)和8.5%(2 316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得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较低分组相比,中、高分组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异常、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均较高(P值均<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儿童, 学龄前 健康行为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口腔种植修复的医学属性,指出口腔种植修复是修复牙列缺损与缺失、保持人类口颌面器官的完整性、恢复口腔功能、维护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严格遵循医学规律和医疗规范完成,防止该领域医学研究与临床导向出现偏差。为保障我国当前20多亿颗缺牙包括近2 000万例无牙颌的修复需求,解决社会大众需求与口腔种植修复医疗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笔者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含高水平全科与专科医师的口腔种植修复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我国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的多学科研发及原创品牌的研发,特别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通过重点发展数字化网络远程化人工智能口腔种植修复的普及与提高,达到系统化、标准化、同质化口腔种植修复医疗的质与量同步提高的目标,整体提高我国口腔种植修复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能力。

  • 标签: 牙种植 牙种植体 口腔医学 义齿修复术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方法,可促进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某院分析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自2019年开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科研经费管理实践。通过从制度和流程等方面健全内控机制、多举措减轻科研人员的报销负担、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采用资金池管理方法分批次配备院内配套经费等举措,有效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

  • 标签: 科研管理 科研经费 医院,公立 资金池管理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可在危重病的不同阶段出现。在评估AKI时,肾脏超声成为最适宜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而被强烈推荐:(1)评估肾脏的固有病变;(2)区分急慢性肾脏疾病;(3)明确梗阻性病因。肾阻力指数可用于预测AKI的发展和预后。同时,心肺超声的联合应用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利于明确AKI的病因和监测、指导治疗。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超声 肾阻力指数 评估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可在危重病的不同阶段出现。在评估AKI时,肾脏超声成为最适宜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而被强烈推荐:(1)评估肾脏的固有病变;(2)区分急慢性肾脏疾病;(3)明确梗阻性病因。肾阻力指数可用于预测AKI的发展和预后。同时,心肺超声的联合应用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利于明确AKI的病因和监测、指导治疗。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超声 肾阻力指数 评估
  • 简介:摘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形势下,人们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致使原本的网络行为方式一变再变,随之而来的是对人们心身健康的巨大影响。本文深入阐述网络行为的内涵和发展,并分析新冠疫情下,网络行为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立法、提升全民信息素养、净化网络环境等建议。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网络行为 健康 网络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瘙痒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VAS得分:(1.96±1.54)分,PSQI得分:(8.83±2.05)分,DLQI得分:(10.46±2.24)分]搔抓行为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VAS得分:(4.68±1.48)分,PSQI得分:(12.89±2.02)分,DLQI得分:(14.62±2.12)分],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变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搔抓行为、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搔抓行为 跨理论模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MSM涉药性行为(SDU)特征及应用二阶聚类算法对其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并探索SDU与HIV高危性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依托成都市MSM社会组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同伴推荐招募MSM,收集社会人口学、SDU特征、性行为情况、STD诊断史和HIV感染等信息。对7项SDU特征进行二阶聚类分析,进一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U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结果共调查MSM 727人,近6个月SDU报告率为39.8%(289/727)。二阶聚类将报告SDU的MSM(SDU-MSM)聚成三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类MSM在月均收入、SDU所使用毒品类型、毒品使用方式、SDU频率、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群交等变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三类报告SDU-MSM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是第一类的2.22(95%CI:1.06~4.66)倍;第三类和第二类报告SDU-MSM发生群交的可能性分别是第一类的2.82(95%CI:1.18~6.77)倍和8.78(95%CI:3.42~22.42)倍。结论成都市MSM中SDU报告率超过1/3,不同SDU-MSM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相关,SDU频率较高、毒品用量较大和有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的MSM更容易发生群交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增加HIV/STD感染风险,需加强SDU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涉药性行为 二阶聚类分析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筋膜导向与血管导向两种不同解剖入路方式行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对患者功能影响及其疗效(包括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国家癌症中心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LLN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直肠癌,下切缘位于腹膜反折以下;(2)基于直肠核磁评估为可切除进展期直肠癌,怀疑侧方淋巴结转移;(3)治疗前核磁显示侧方淋巴结短径≥5 mm和(或)淋巴结形态(毛刺、模糊、不规则)以及信号不均匀改变,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直肠核磁重新评估淋巴结退缩程度<60%;(4)同期行TME+LLND手术。病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盆腔手术史;(2)术前有膀胱炎、尿道炎、中度及重度前列腺增生等致排尿功能异常的疾病;(3)术前性功能异常或缺失;(4)TME术后侧方淋巴结复发行LLND;(5)初诊时合并肿瘤远处转移;(6)临床数据资料收集不完全。共纳入73例患者,根据LLND解剖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筋膜导向组(30例)及血管导向组(4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包括泌尿、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侧方淋巴结获取数量、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43.8%(32/73),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62.5%(25/40),检出侧方淋巴结中位数8.0(4.0,11.0)枚,侧方淋巴结阳性率20.5%(15/73)。与血管导向组相比,筋膜导向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26.7%(8/30)比55.8%(24/43),χ2=6.098,P=0.014]、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6/15比76.0%(19/25),χ2=5.184,P=0.023]、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M(P25,P75):9.5(6.8,15.3)枚比6.0(3.0,9.0)枚,Z=-2.849,P=0.004]。筋膜导向组与血管导向组清扫出侧方淋巴结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30)比20.9%(9/43),χ2=0.009,P=0.923]。中位随访34(1~66)个月,共3例(4.1%)患者失访。全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69.5%和88.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筋膜导向组与血管导向组患者的3年PFS(79.6%比62.0%,P=0.172)、3年OS(91.2%比85.9%,P=0.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筋膜导向行直肠癌LLND手术,与更低的患者术后排尿及男性生殖功能障碍风险,以及检获更多数量的淋巴结有关,但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未展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筋膜 血管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团队和团队工作模式已成为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是指以共同目标为基础,由数名具有不同能力特点、作用互补又彼此依赖的个人组成的团体。团队工作模式是指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作为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共同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思维方式,通过协同作用完成同一目标的工作方式。随着重症医学学科特点的凸显,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症医学的团队发展经历了混沌期、成型期、激发期和成熟期。团队的建立和团队工作模式的普及为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 标签: 团队 团队工作模式 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