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用于重型肝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17%(3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21/41)(χ2=4.201,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36.74±4.25)g/L、(247.85±12.36)U/L、(214.57±10.14)U/L、(288.96±16.30)μmol/L,观察组分别为(45.14±5.30)g/L、(162.65±8.30)U/L、(120.74±6.33)U/L、(241.74±15.02)μ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17、36.642、50.261、13.641,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318.96±92.15)ng/L、(334.74±102.58)ng/L、(65.89±6.33)ng/L,观察组分别为(261.15±89.62)ng/L、(274.15±85.12)ng/L、(54.36±5.23)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9、2.910、8.991,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肝功能,降低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肝炎 血浆置换 白蛋白类 转氨酶类 胆红素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肝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置换、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DPMAS)、先等量血浆置换再联合DPMAS、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4种人工肝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经济学特点。方法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针对肝衰竭患者早、中、晚期分别计算并比较4种不同治疗模式的成本效果比值及增量成本效果值,且对该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结果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人工肝治疗,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成本效果比值为89 547.79,增量成本效果值为34 665.34,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肝衰竭中、晚期,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的方案,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122 865.5、284 334.97,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0 744.55、75 299.48,小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有经济学优势。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分析结果可靠。结论对于早期肝衰竭,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最具成本效果优势;而对于肝衰竭中、晚期,采用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是最为经济的人工肝治疗方案。

  • 标签: 肝衰竭 肝,人工 血浆置换 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半剂量PE(DPMAS+PE)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短期疗效与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人工肝治疗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67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PE组(42例)和DPMAS+PE组(25例),比较治疗后肝功能与凝血指标的变化与4周、48周无肝移植存活率。结果PE组经(2.88±1.35)次,DPMAS+PE组经(3.10±1.01)次人工肝治疗后,PE组TBil总体下降率、DBil总体下降率分别为(38.19±36.36)%和(45.03±29.58)%,均低于DPMAS+PE组(t=-3.83和-3.69,P均<0.001);INR总体下降率为(32.71±22.68)%,高于DPMAS+PE组(t=2.93,P=0.005);治疗后72 h PE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INR反弹率分别为(44.25±40.74)%、(26.95±29.52)%和(31.02±35.87)%,均高于DPMAS+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4.43和4.56,P均<0.05)。此外,PE组治疗后4周(χ2=4.72,P=0.030)、48周(χ2=4.32,P=0.038)无肝移植存活率低于DPMAS+PE组。结论DPMAS+PE较单纯PE更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很有可能是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长期生存率 肝,人工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循环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以高代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血浆置换是严重甲状腺毒症的有效替代疗法,它通过去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来快速恢复甲状腺素水平,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其在临床上更多地用于治疗严重甲亢、不耐受抗甲状腺药物及甲状腺危象的患者。血浆置换导致的一些相关不良反应,亦需关注。

  • 标签: 血浆置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毒症
  • 简介:摘要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由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介导的系统性白细胞破壁性血管炎,主要影响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小球的小血管。HSP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多数预后良好。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重型HSP,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作用有限。一些严重的、危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如晚期肾功能不全、致命性胃肠道出血、神经系统血管炎、肺出血等,常规药物治疗难以缓解,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目前,血浆置换治疗作为此类型HSP的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血浆置换治疗重型HSP的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kg·次),每例2~3次。比较TPE前后临床症状与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Ab)水平变化。结果共收治MG患儿7例,其中全身型4例(肌无力危象合并呼吸衰竭1例),眼肌型3例。AChR-Ab从TPE前1.66(0.99,3.33)nmol/L下降至0.66(0.40,10.97)nmol/L(Z=-2.545,P=0.011),下降50.55%。7例患儿出院时肌无力、眼睑下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TPE前后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及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TPE过程中血浆过敏2例,低血压1例,处理后恢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TPE前后分别为1.90(1.40,2.40) g/L和1.10(1.00,1.30) g/L(Z=-3.092,P=0.002)。结论TPE可降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MG患儿的AChR-Ab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是MG患儿可选治疗措施。TPE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抗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kg·次),每例2~3次。比较TPE前后临床症状与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Ab)水平变化。结果共收治MG患儿7例,其中全身型4例(肌无力危象合并呼吸衰竭1例),眼肌型3例。AChR-Ab从TPE前1.66(0.99,3.33)nmol/L下降至0.66(0.40,10.97)nmol/L(Z=-2.545,P=0.011),下降50.55%。7例患儿出院时肌无力、眼睑下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TPE前后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及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TPE过程中血浆过敏2例,低血压1例,处理后恢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TPE前后分别为1.90(1.40,2.40) g/L和1.10(1.00,1.30) g/L(Z=-3.092,P=0.002)。结论TPE可降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MG患儿的AChR-Ab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是MG患儿可选治疗措施。TPE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抗体 儿童
  • 简介:摘要新生儿红斑狼疮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获得性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血液系统、肝脏、心脏等多器官及系统功能损伤为主。本文报道1例以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红斑狼疮患儿,经药物及临时体表心脏起搏器治疗心率仍不能维持,先后行单重血浆置换治疗3次后好转出院。

  • 标签: 新生儿红斑狼疮 婴儿,新生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双重血浆滤过(DFPP)与血浆置换(PE)两种血型抗体清除方法在ABO血型不相容(ABOi)肾移植术前预处理中的血型抗体清除效率、并发症及对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单纯采用DFPP预处理的9例ABOi肾移植受者和单纯采用PE预处理的10例ABOi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两组受者各阶段的血型抗体滴度、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等参数。结果DFPP组和PE组分别共行23、24次血浆处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E处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41.67%显著高于DFPP组4.35%(P=0.003);DFPP组和PE组受者经预处理后血型抗体IgM、IgG滴度均达到≤1∶8的合格标准,IgM的清除效率分别为1.29±0.46、1.31±0.46(P=0.955),IgG的清除效率分别为0.84±0.16、1.13±0.50(P=0.288);DFPP组完成整个血浆处理过程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率升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凝血酶时间延长,对比血浆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手术当日除FIB外,其他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PE组完成整个血浆处理过程后,FIB降低、红细胞计数降低,对比血浆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均接受ABOi肾移植,手术均顺利,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平均血清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FPP和PE在ABOi肾移植预处理过程中均安全有效,DFPP摆脱血浆供给依赖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血浆处理过程中的并发症,通过加强凝血功能监测能够保证肾移植手术安全。

  • 标签: 肾移植 血浆置换 凝血功能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浆置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浆置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浆置换在换血失败的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血浆置换治疗换血失败的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4例Rh溶血病患儿,生后均有重度贫血和严重呼吸衰竭,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予以高频振荡通气+吸入NO治疗。生后24 h内胆红素达换血水平,经1次以上换血后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于生后26~94.5 h进行1~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4%,网织红细胞比值下降80%,抗体滴度下降8倍以上,平均住院天数18.8 d,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结论重症Rh溶血病患儿换血治疗失败后可行血浆置换,可有效控制溶血,有望成为溶血危象新生儿的抢救措施。

  • 标签: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 血型不合 Rh血型系统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否改善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ICU收治的5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入科是否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技术分为血液净化组(n=29)及常规治疗组(n=26)。两组患者均按2016年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均不行血液滤过或(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净化组24 h内完成一次血浆置换后立即行血液滤过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功能评分及记录28 d生存状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28 d生存状况。结果(1)入组时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入组时两组PCT、CRP及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液净化组PCT、CRP及IL-6均下降[PCT(ng/mL):(50.07±14.54) vs.(57.93±13.42),P=0.043;CRP(mg/L):(85.71±46.05) vs.(115.10±44.42),P=0.042;IL-6(pg/mL):(5 957.45±2 344.48) vs. (7 522.94±3 218.94),P=0.043],但WBC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入组时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及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去甲肾上腺应用剂量、乳酸水平及EVLWI明显下降,SVRI明显上升{去甲肾上腺素泵入剂量[μg/(kg·min)]:(0.76±0.39)vs.(0.54±0.39),P=0.044;乳酸(μmmol/L):(7.74±4.22) vs.(4.51±1.62),P<0.001;EVLWI(mL/kg):(10.04±2.77)vs.(8.23±2.23),P=0.008;SVRI (dyn·s/cm2):(1 103.14±364.94)vs.(1 403.31±264.46),P=0.001};24 h两组静脉入量为(3 852.07±686.43) mL vs. (4 474.81±572.71) mL,P=0.001。(4)入组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净化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14.07±4.30) vs.(19.23±5.44),P<0.001;SOFA评分:(9.93±1.16) vs.(11.69±1.81),P<0.001];两组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够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但24 h的短时间治疗无益于改善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血浆置换术 血液滤过 预后
  • 作者: 吴道诩 贾晓玉 谭颖 于重燕 程叙扬 金其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肾内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探讨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单重血浆置换的枸橼酸钠抗凝参考方案。选择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并接受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单重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3例次,根据枸橼酸钠抗凝的方式分为A组(n=9)和B组(n=10),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无一例因滤器跨膜压(TMP)达到上限或动静脉小壶凝血而提前终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体内离子钙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且更接近正常目标值,提示B组方案更为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方案简便易行,抗凝效果理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保证单重血浆置换安全有效地进行。

  • 标签: 血浆置换 低钙血症 枸橼酸钠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lasma exchange combined with 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PE+DPMA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PE+DPMAS治疗的114例HBV-ACLF患者,依据不同肝病基础分为A、B和C型;回顾性分析患者PE+DPMAS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的实验室指标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以及患者90 d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A型(22例)、B型(39例)和C型(53例)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7、17、24例)和中期(8、14、20例)为主。PE+DPMAS治疗前,3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和MEL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DPMAS治疗后,A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04,t=5.555、4.974、4.481、7.984、-5.396、-2.784、-6.752,均P<0.05);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MELD评分下降,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28,t=4.867、4.405、4.179、6.186、-6.290、-4.533,均P<0.01),C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23,t=-2.525、2.462,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型患者住院时间最短[(17.95±5.92) d],C型患者最长[(25.77±7.02) d] ,B型患者为(21.79±6.7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17,P<0.01)。随访90 d后,A型患者死亡4例(18.18%),B型患者死亡9例(23.08%),C型患者死亡25例(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5,P=0.013)。结论PE+DPMAS治疗对A型、B型HBV-ACLF患者疗效较好,对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C型HBV-ACLF患者疗效欠佳。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预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醋酸泼尼松、羟氯喹及其联合血浆置换治疗SLE合并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SLE合并妊娠患者中血浆置换组7例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羟氯喹及血浆置换治疗,非血浆置换组7例患者仅给予醋酸泼尼松和羟氯喹。通过分析14例患者的分娩情况及分娩前疾病活动时及分娩后3、6、12个月的血常规、ESR、尿蛋白水平和SLEDAI评分来评估2组之间的疗效。重复测量数据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血浆置换组7例患者均成功分娩,非血浆置换组中有3例患者流产,其余4例均成功分娩。2组成功分娩的11例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且发育良好。2组患者ESR、血小板计数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38,P<0.05;F=32.269,P<0.05),血浆置换组分娩后3、6、12个月的ESR低于非血浆置换组,而血小板计数高于非血浆置换组。2组患者的SLEDAI评分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16,P=0.119),但血浆置换组在分娩后3、6、12个月SLEDAI评分的均值均低于非血浆置换组。血浆置换组中7例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在分娩后6、12个月全部转阴,而非血浆置换组的7例患者在分娩后3、6、12个月均存在尿蛋白水平阳性的患者。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羟氯喹治疗SLE合并妊娠患者比单独口服醋酸泼尼松、羟氯喹更为有效,可减少妊娠丢失并长期改善患者的病情。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血浆置换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0%,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会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7%,研究组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显著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D、LVEF、E/A、LVEDD、6-MW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A、LVEF、6-MW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LVESD、LVEDD水平下降水平及E/A、LVEF、6-MWT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FABP、PTX-3、NT-proBN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感(GH)、心理健康(MH)、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F、GH、MH、RP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浆置换疗法 ECMO 重症暴发性心肌炎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