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引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物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范围。引力具备多种优秀特质,如不会产生电磁辐射,能够不受阻挡的穿过途中的所有天体。因为其独特性,对引力的研究成为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新的观测设备的发明,引力将会被越来越多地证明,成为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引力波 观测设备 发明 探索
  • 简介:摘要螺旋断层治疗系统(HT)是一种集调强放射治疗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之一。考虑其与常规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的差异,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提出,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包括国内医疗机构HT用于临床工作的验收项目、操作制度、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了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检测频率。指南结合国内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给出了推荐性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机械精度、剂量输出与分布、激光定位系统、治疗床运动精度、MVCT影像系统质控检测、临床治疗计划验证等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使得指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指南能给临床工作人员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指导,使HT质量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可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国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规范HT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螺旋断层疗法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腹症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其中,胰腺炎患者25例,阑尾炎患者25例,肠梗阻穿孔性病变25例,消化道穿孔25例,妇科急腹症25例。全部患者均已被确诊,并接受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多层螺旋CT技术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析对急腹症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对患者确诊,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从而为开展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急腹症 多层螺旋CT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错误相关负是在错误情况下的神经认知警报信号,该脑电成分的个体差异反映了错误敏感性的不同和内部感知威胁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错误相关负波波幅出现明显增强,因而过度活跃的错误监测活动是强迫症的核心功能障碍之一,与过度担忧与怀疑、反复检查等核心症状密切相关。此外,错误相关负增强有望作为强迫症诊断或预测的生物标记物,同时也是该疾病潜在的干预目标。因此,进一步厘清错误相关负增强与强迫症之间的关系对强迫症的有效诊疗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强迫症患者错误相关负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内容包括强迫症患者错误相关负的实验范式、来源脑区、特征表现、影响因素以及临床价值与应用,为今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强迫症 错误相关负波 错误监测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成年人残疾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必须在有效的抢救时间窗内进行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多层螺旋CT具有成像速度快、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规范急诊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为临床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技术专家,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经国内专家多次讨论,对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检查前准备、扫描方案、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控制、辐射剂量控制以及备选方案等内容达成共识,旨在规范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影像诊断和制定临床治疗策略。

  • 标签: 卒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检查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60例,均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MSCT诊断,统计MSCT诊断不同组织病理学的检出率和不同组织病理学MSCT征象,分析MSCT征象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总检出率为97.50%(156/160),鳞癌检出率为95.71%(67/70),腺癌检出率为98.61%(71/72),腺鳞癌检出率为100.00%(9/9),小细胞癌检出率为100.00%(9/9)。鳞癌患者多存在深分叶征,腺癌患者多存在空泡、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深分叶征(r=0.741)和鳞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空泡(r=0.649)、毛刺征(r=0.712)、空气支气管征(r=0.0691)、支气管血管集束征(r=0.637)和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MSCT征象和鳞癌、腺癌发生率显著相关,临床可结合MSCT诊断鉴别组织病理学类型,为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肺癌 多层螺旋CT 组织病理学 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胸骨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05例、女495例,年龄10~99(54.7 ± 25.5)岁。胸部CT检查均进行横轴位容积扫描,采用骨算法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成像显示胸骨的全貌。统计胸骨柄变异、胸骨体变异、剑突变异、胸骨融合的发生情况。结果(1)胸骨柄变异:胸骨上骨56例(5.6%),其中单侧27例、双侧29例;胸骨上结节63例(6.3%),其中单侧31例、双侧32例;胸骨上凸12例(1.2%)。(2)胸骨体变异:胸骨体呈"O"形62例(6.2%);胸骨孔40例(4.0%),伴胸骨下裂5例(0.5%)。(3)剑突变异:剑突末端变异347例(34.7%),其中剑突缺失46例、剑突双尾286例、三尾15例;剑突内部变异203例(20.3%),其中剑突单孔118例、双孔5例、假孔80例;剑突形态变异61例(6.1%),其中偏斜35例、延长且远端翘起26例。(4)胸骨融合变异:柄体融合192例(19.2%),其中完全性融合148例、部分融合44例;体剑融合509例(50.9%),其中完全性融合276例、部分性融合233例;胸骨体第1、2节未融合30例(3.0%)、部分融合39例(3.9%);全胸骨融合60例(6.0%)。结论胸骨变异较为常见,多模态MSCT影像可以很好地观察胸骨变异情况。

  • 标签: 胸骨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文章对船用螺旋桨出现腐蚀和污损的原理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防护技术进行研究,最后对目前比较先进的几种不锈钢以及复合材料等新型船用螺旋桨材料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 标签: 船用螺旋桨 防护技术 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某射刀机房的迷路外墙屏蔽的辐射防护效果,发现特殊情况下的屏蔽防护设计缺陷并予以纠正。方法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某射刀机房辐射防护屏蔽设计方案,主要考虑有用线束经过影像中心,不会直接照射迷路外墙。在对已经建成的机房实施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时,发现存在有用线束不经过影像中心实施照射的情况并补建屏蔽防护设施,并加以验证。结果经过现场验证检测,在有用线束经过影像中心的情况下,距迷路外墙30 cm相关关注点处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31 μSv/h,低于参考控制水平10 μSv/h。当有用线束不经过影像中心的情况下,距迷路外墙30 cm相关关注点处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达到301.67 μSv/h,接近参考控制水平的30倍。对此部分迷路外墙增加厚度以后,距其30 cm处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为2.14 μSv/h。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建议设计射刀机房的迷路外墙屏蔽时,应当根据加速器的运动范围确定有用线束是否经过影像中心,是否存在直接照射的迷路外墙的特殊情况,并根据照射范围和辐射源点至关注点的距离,按照有用线束计算屏蔽厚度,以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避免在机房迷路外墙相关专注点位置居留的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

  • 标签: 射波刀 机房迷路外墙 验证 屏蔽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体内扩散模型。方法新西兰兔睾丸内复苏梅毒螺旋体标准株(Nichols),并连续分离传代,收集第2代梅毒螺旋体菌株悬液接种于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感染21 d后麻醉处死新西兰兔,收集血液,无菌分离感染部位组织以及肝脏、脾脏、睾丸和淋巴结。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梅毒螺旋体扩散情况。结果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第21天所有接种部位均出现皮肤损伤(硬结和溃疡),病理检查显示感染部位出现大量炎症细胞,主要包括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存在大量梅毒螺旋体。结论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接种梅毒螺旋体后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结扩散到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成功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体内扩散模型。

  • 标签: 苍白密螺旋体 疾病模型,动物 病理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对梅毒螺旋体(Tp)的吞噬作用及Tp刺激后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方法用Tp Nichols株作用人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M0型巨噬细胞后,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对Tp的吞噬作用及巨噬细胞内结构的变化。Tp作用M0型巨噬细胞12 h后,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和6 d,分别通过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86、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16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 p70、干扰素γ、趋化因子配体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水平,以及M2型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Dunnett-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Tp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伸出伪足将Tp吞噬进细胞内,引起内质网肿胀、明显不规则增生和线粒体体积增大。而且,Tp刺激巨噬细胞后,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及6 d后巨噬细胞均高表达CD86,但低表达CD163,且24 h时上清液中IL-12 p70、干扰素γ、趋化因子配体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但TGF-β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吞噬Tp后内质网、线粒体结构发生变化;Tp可诱导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且在6 d内不发生M1/M2型巨噬细胞再转化。

  • 标签: 苍白密螺旋体 巨噬细胞活化 细胞分化 细胞因子类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21年 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患者11例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肾脏8例,肝脏右叶2例,降结肠1例。瘤灶最大者位于肾脏,大小约20.0 cm×26.0 cm×11.0 cm;最小者位于结肠,大小约2.4 cm×2.6 cm×3.4 cm。CT平扫: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未见出血、钙化、脂肪,密度不均匀9例,可见脂肪灶。CT增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门脉期至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减退11例,11例病灶内均可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结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异位胰腺(GE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1例GEP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分析病灶大小、部位、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及瘤周脂线;测量病灶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比值(强化幅度/平扫CT值)],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21例GEP病灶长径(20.80±11.44)mm,短径(15.14±5.96)mm,长径/短径比值1.34±0.25;多呈类圆形[12例(57.1%)],多位于胃体[12例(57.1%)],多呈腔外生长[12例(57.1%)];6例(28.6%)可见瘤周脂线;仅1例(4.8%)见囊变。GEP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模式,平扫CT值为(40.99±8.51)HU,动脉期CT值为(78.11±18.27)HU,静脉期CT值为(93.87±15.14)HU,强化比值1.41±0.75。平扫CT值与强化比值呈负相关(r=-0.74)。结论多排螺旋CT可很好地显示GEP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囊变、瘤周脂线及强化特点等,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胃异位胰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余姚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疑似腹内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并接受了手术探查,观察多排螺旋CT的诊断效能及手术探查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8.57%、准确度为97.00%;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有较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结论腹内疝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准确性高且无创,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疝,腹部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诊断 对比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异位胰腺(GE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1例GEP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分析病灶大小、部位、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及瘤周脂线;测量病灶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比值(强化幅度/平扫CT值)],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21例GEP病灶长径(20.80±11.44)mm,短径(15.14±5.96)mm,长径/短径比值1.34±0.25;多呈类圆形[12例(57.1%)],多位于胃体[12例(57.1%)],多呈腔外生长[12例(57.1%)];6例(28.6%)可见瘤周脂线;仅1例(4.8%)见囊变。GEP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模式,平扫CT值为(40.99±8.51)HU,动脉期CT值为(78.11±18.27)HU,静脉期CT值为(93.87±15.14)HU,强化比值1.41±0.75。平扫CT值与强化比值呈负相关(r=-0.74)。结论多排螺旋CT可很好地显示GEP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囊变、瘤周脂线及强化特点等,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胃异位胰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1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肺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其中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7例,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肺霍奇金淋巴瘤2例。单发2例,多发9例。结节肿块型6例,肺炎实变型2例,间质型1例,混合型2例。6例合并支气管充气征,3例合并磨玻璃密度影,4例合并血管造影征,4例合并淋巴管、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播散,2例伴淋巴结病变。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虽然困难,但MS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高相应征象的辨识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淋巴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诊断,鉴别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腺CT图像,探讨其胸腺的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241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CT资料,对比2019年11月至12月242例胸部CT检查正常者的CT资料,比较胸腺CT分类、左右径、前后径及平均CT值在COVID-19患者和对照组、COVID-19患者不同临床类型、COVID-19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胸腺CT分类:胸腺分类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6,P=0.000),COVID-19患者胸腺脂肪型64.7%(156/241)、脂肪为主17.8%(43/241)、脂肪和软组织各半11.2%(27/241)、软组织为主6.2%(15/241),对照组胸腺脂肪型48.3%(117/242)、脂肪为主25.6%(62/242)、脂肪和软组织各半10.3%(25/242)、软组织为主15.7%(38/242)。胸腺脂肪型是40~59岁人群感染COVID-19的危险因素(OR=3.071,P=0.000)。胸腺脂肪化率在COVID-19不同临床类型患者排序为重型及危重型>普通型>轻型。②大小:胸腺大小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r=0.047、r=0.071)。③密度:胸腺CT值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治疗后胸腺密度增高17HU,但78例胸腺CT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r=0.013)。结论COVID-19患者胸腺脂肪化率高,且临床分型越重胸腺脂肪化率越高;胸腺脂肪化是40~59岁人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腺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