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2O(笑气)滥用所致血流量(CBF)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4例笑气滥用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18~32(24.0±8.9)岁]血流灌注显像图,计算各区(基底节、脑中央区、小脑、扣带回、额叶、内侧颞叶、枕叶、顶叶、颞叶)与后台软件数据库的同年龄段正常人相应感兴趣区(ROI)摄取的差异统计值。差异统计值>1.68为局部血流灌注升高;<-1.68为局部血流灌注减低。各区左、右双侧差异统计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统计值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区左、右两侧差异统计值均有相关性(r值:0.503~0.892,均P<0.05)。额叶、颞叶CBF降低比例较高,分别为62.5%(15/24)及70.8%(17/24);扣带回CBF增加比例较高(33.3%, 8/24)。额叶(rs=0.375)、脑中央区(rs=0.305)与笑气滥用时长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了解笑气滥用患者血流变化情况。

  • 标签: 氧化亚氮 脑血管循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获取卒中后失语患者主要语言功能区的血流量来评估及量化语言损伤程度,使失语症评估更客观、精准,治疗更有效。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22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及同时段收集的无卒中或其他脑血管病疾病史的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并在病例组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失语症量表评估。选取经典语言相关区和潜在语言相关区作为感兴趣区,提取局部平均血流量。对比两组间各区的血流量差异,并将各感兴趣区的血流量与多项语言量表子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语言表达相关区中,病例组额下回盖部[AAL-11,(39.18±3.85) ml·100 g-1·min-1与(50.41±1.93) ml·100 g-1·min-1, t=2.605]和三角部[AAL-13,(39.90±3.29)ml·100 g-1·min-1与(47.86±1.93) ml·100 g-1·min-1, t=2.087]的血流量显著下降(均P<0.05);听理解相关区中,病例组的顶下回[AAL-61,(33.86±4.15) ml·100 g-1·min-1与(44.31±2.39) ml·100 g-1·min-1, t=2.179],缘上回[AAL-63,(36.49±4.40)ml·100 g-1·min-1与(50.17±2.26) ml·100 g-1·min-1, t=2.765],角回[AAL-65,(35.56±4.24) ml·100 g-1·min-1与(48.98±2.32) ml·100 g-1·min-1, t=2.777],Heschl回[AAL-79,(47.30±5.11) ml·100 g-1·min-1与(62.54±2.45) ml·100 g-1·min-1, t=2.689]及颞上回[AAL-81,(43.56±4.82) ml·100 g-1·min-1与(56.29±2.06) ml·100 g-1·min-1, t=2.429]的血流量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病例组左侧岛叶[AAL-29, (46.59±3.76) ml·100 g-1·min-1与(55.74±2.12) ml·100 g-1·min-1, t=2.120]及罗兰迪克岛盖[AAL-17,(39.71±3.81) ml·100 g-1·min-1与(52.48±2.01) ml·100 g-1·min-1, t=2.968]的血流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左侧额下回盖部、额下回三角部、岛叶、顶下叶及双侧缘上回6个区的血流量值与语言量表命名子项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流量降低是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下降的潜在原因,额下回盖部、额下回三角部、岛叶、左右侧缘上回、顶下叶6个区的血流量的下降可作为反映命名功能水平的客观量化指标。

  • 标签: 失语 脑血流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作为围手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其监测对于围手术期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超声标记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CA监测在围手术期脆弱功能患者的识别与围手术期功能保护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价值。文章就近年来围手术期CA功能监测进展进行综述,对术中麻醉管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为降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供支撑。

  • 标签: 脑血流自动调节 围手术期 监测技术 脑保护
  • 简介:摘要血流调节依赖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生理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保障代谢供需的匹配,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或充血损伤。其调节机制包括心输出量调节、脑血管自动调节、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神经调节以及神经血管耦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动脉压、血流代谢的紊乱。这些参数的紊乱,导致了其血流调节功能损伤,而紊乱的血流调节功能加重了脑损伤。监测血流调节功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血流调节功能可实现床旁连续动态监测。在临床工作中,优化代谢及电活动,优化心输出量、保证血流充足性,通过血流自动调节寻找合适的灌注压,优化二氧化碳分压提供最优血管储备等治疗是急性颅脑损伤保护不容忽视的核心原则。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脑血管自动调节 二氧化碳反应性 神经调节 神经血管耦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抗(CEI)扰动系数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60例。患者脑神经伤程度评价标准参考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NSS)标准,预后情况参考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意识障碍评价标准参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所有患者入院后由同一手术团队进行治疗,术后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检测患者的CEI(以扰动系数表示CEI测定结果)。结果轻度、中度、重度脑神经损伤患者CEI值依次降低,分别为92.47±2.93、81.71±2.92、62.26±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281,P<0.05)。轻度、中度、重度意识障碍患者CEI值依次降低,分别为97.62±3.04、80.71±3.09、71.25±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006,P<0.05)。预后良好患者CEI值(92.68±4.23)高于预后不良患者(65.4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17,P<0.05)。颅内压<20、20~40、>40 mmHg(1 mmHg=0.133 kPa)者CEI值依次降低,分别为96.98±2.18、84.62±2.13、73.47±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151,P<0.05)。当扰动系数低于110时,提示脑水肿。CEI诊断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积水的灵敏度为72.00%,特异度为80.40%,最佳截断点为90.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扰动系数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积水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扰动系数低于110时,提示脑水肿,需要及时复查头颅CT,进行手术。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电阻抗 扰动系数 脑积水 颅内压 意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自杀意念、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局部血流灌注(cerebral brain flow, CBF)改变。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序列,采集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n=48)、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n=41),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62)静息状态下CBF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CBF差异,经高斯随机场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无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均存在左侧颞上回(延伸到颞极)(t=3.87,P<0.01; t=4.44,P<0.01)和左侧壳核(t=4.04, P<0.01; t=3.19, P<0.01) CBF增高,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右侧后扣带回(延伸至距状回) CBF减低(t=-4.66, P<0.01)。结论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和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均存在左侧颞上回和左侧壳核血流异常,右侧后扣带回血流减低可能是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特异性改变。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自杀 动脉自旋回波 脑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发作期99mTc-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男36例,女25例,年龄(32.46±11.01)岁,年龄范围为18~58岁。所有患者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CT代谢显像且均为阳性表现,对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表现为多灶改变而不能准确定位者行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或发作期99mTc-ECD SPECT/CT显像,评估发作间期18F-FDG PET/CT显像及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或99mTc-ECD SPECT/CT显像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中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中23例(37.7%)在18F-FDG PET/CT中表现为单发病灶,38例(62.3%)在18F-FDG PET/CT中表现为多发病灶或弥漫性改变无法准确定位,其中12例行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9例(75.0%)转化为单发病灶;26例行发作期99mTc-ECD SPECT/CT显像,20例(76.9%)转化为单发性局限性血流灌注增高区。61例患者经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或99mTc-ECD SPECT/CT显像最终准确定位致痫灶52例,准确度为85.2%。结论发作间期PET/CT显像表现为单发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准确;发作间期PET/CT显像表现为多发病灶而无法准确定位的患者,可加行发作期SPECT/CT显像或发作期PET/CT显像,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准确度。

  • 标签: 癫痫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术前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流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两组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静脉泵入,维持3 d。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流量(CBF)、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及氧摄取率(CERO2)变化。结果观察组转入ICU后24 h、72 h时MAP[(89.05±10.91)mmHg、(90.24±9.40)mmHg]、HR[(82.42±9.51)次/min、(81.18±8.26)次/min]、RR[(27.03±5.20)次/min、(26.38±4.75)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49±10.41)mmHg、(103.63±11.68)mmHg,(109.52±8.37)次/min、(104.46±9.16)次/min,(32.76±5.71)次/min、(29.59±4.40)次/min](t=7.904、5.208、12.473、11.006、4.326、2.891,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入ICU后72 h,观察组Ramsay评分[(2.72±0.35)分]低于对照组[(3.42±0.40)分],GCS评分[(11.92±1.81)分]高于对照组[(10.14±2.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79、3.565,均P<0.05);观察组CBF、AVDO2和CERO2均较0 h降低(t=2.406、4.908、6.291,均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87、5.493、6.423,均P<0.05);观察组SjvO2[(61.27±4.70)%]较0 h[(51.44±3.48)%]升高(t=9.801,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3.64)%](t=7.79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效果,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氧耗及改善氧代谢紊乱。

  • 标签: 颅脑损伤 催眠药和镇静药 深度镇静 颈静脉球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技术探讨紧张型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 TTH)患者静息态下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改变模式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TTH患者31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33例,利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灌注成像技术行全扫描,分析TTH组及健康对照组的静息态CBF值的差异,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TTH组疼痛程度,分析CBF改变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TH组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左侧壳核、右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的CBF值升高;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的CBF值减低(P<0.05,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另外,左侧豆状壳核、左侧尾状核、右侧海马的CBF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374,r=0.416,r=0.358,P均<0.05),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CB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44,P<0.05)。结论TTH患者的大脑存在多个CBF值异常的区,这些区的血流改变可能参与了TTH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脑血流量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疼痛程度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人三种视觉状态(定向视觉、闭眼静息及自由视觉)大脑视觉功能区(位于枕叶,简称视区)血流和血氧含量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选择2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被试参与本研究,所有被试经过实验训练和实验测试,以测试阶段数据作为最终评价指标。实验测试按定向视觉、闭眼静息和自由视觉三个阶段进行,在定向视觉阶段获得被试视觉疲劳时间(visual fatigue time,VFT),以VFT为被试三种视觉状态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试开始时间。应用MRI血流速(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分别测试三种视觉状态中视区血流和血氧水平改变。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对组间差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被试经过训练,VFT延长,训练阶段为(35±15) s,测试阶段为(50±6) s,(P=0.07)。以闭眼静息状态测试值为基线,则自由视觉的视区CBF显著升高(P=0.05)、SWI相位值无显著升高(P=0.10),但定向视觉的视区CBF显著下降(P<0.001)、SWI相位值显著升高(P=0.02)。结论定向视觉视区血流和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可能是其容易疲劳的生理基础。

  • 标签: 视觉疲劳 大脑视觉功能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滥用一氧化二氮(N2O)致精神症状患者的神经心理和局部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N2O滥用致精神症状患者12例。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采集患者SPECT/CT图像,图像重建后采用Database Comparison软件自动处理分析,估算各个区总体平均摄取值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的差异统计值。结果(1)12例N2O滥用患者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7例伴有认知功能下降。(2)神经心理测查:BPRS评分为(57.83±11.15)分,其中焦虑忧郁因子分为(3.94±0.47)分,缺乏活力因子分为(3.25±0.85)分,思维障碍因子分为(3.21±1.27)分,激活性因子分为(2.28±0.56)分,敌对性因子分为(3.14±1.24分);自知力障碍评分为(2.92±1.08)分,工作不能评分为(4.50±1.17)分,HAMD评分为(32.75±10.13)分,HAMA评分为(18.67±5.80)分,MMSE评分为(27.67±2.50)分,MoCA评分为(24.58±3.78)分。(3)SPECT显示,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比较,7例(58.30%)患者的额叶、8例(66.70%)患者的颞叶局部血流灌注明显减低。结论滥用N2O对局部血流灌注有重要影响,可出现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病学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能力。SPECT灌注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N2O滥用致局部血流灌注改变,从而提示该处局部功能活动的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一氧化二氮 精神症状 神经心理学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简易Z评分成像系统(eZIS)是一种基于统计参数和三维立体定向表面投影的辅助血流灌注SPECT图像自动诊断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痴呆、帕金森病、共济失调和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其他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相比,eZIS可提供正常数据库,并通过图像转换程序实现不同机构的数据共享,使未来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成为可能。笔者就eZIS在血流灌注SPECT诊断神经退行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eZIS的认识,促进其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痴呆 简易Z评分成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3D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评估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的静息态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中执行能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MR 750扫描仪对29例慢性期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行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以SPM8中的GLM(一般线性模型)为参考,把教育年限、年龄、性别当作协变量,把“全灰质模板”当作mask,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明确对照组、病例组血流量不同的区,并对其同执行能力间的联系展开讨论。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健侧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SMG)与额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SFG)血流量皆显著增加(P<0.05)。上述2个区的CBF值皆于连线测试B的反应时间呈负向相关。结论运动功能有效恢复的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远隔病灶的皮层区CBF仍存在异常,同时此部位CBF的改变同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量 认知功能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所致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患者预后与血流分流现象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2例MCA M1段闭塞急性LHI患者,均于入院早期时接受经颅患者多普勒检查,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血流分流现象分为分流组(69例)及无分流组(113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发病后3、6和12个月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分流组比较,无分流组患者中线移位[41.6%(47/113)比15.9%(11/69)]、机械辅助通气[32.7%(37/113)比8.7%(6/69)]、院内死亡[26.5%(30/113)比8.7%(6/69)]以及发病后3个月[94.7%(107/113)比66.7%(46/69)]、6个月[72.6%(82/113)比46.4%(32/69)]、12个月[72.6%(82/113)比43.5%(30/69)]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是否存在血流分流现象是中线移位(OR=28.721,95% CI 1.933 ~ 35.807)、机械通气(OR=11.162,95% CI 1.625 ~ 17.029)、患者发病3个月(OR=20.052,95% CI 3.059 ~ 23.375)、发病6个月(OR=3.536,95% CI 1.164 ~ 10.784)、发病12个月(OR=4.412,95% CI 1.398 ~ 13.971)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流分流与MCA M1段闭塞所致急性LH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相关。

  • 标签: 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预后 血流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孕期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胎儿双顶径、头围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41例HLHS胎儿(HLHS组)的双顶径、头围、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MCA-PI/UA-PI(CPR),并与同期82例孕周匹配的正常胎儿(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LHS组头围、MCA-PI和CPR的Z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HLHS组头围与MCA-PI和CPR呈弱正相关(r=0.385、0.416,均P<0.05)。结论中孕期HLHS胎儿头围和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改变,且头围与MCA-PI和CPR呈弱正相关,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头围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低灌注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临床症状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根据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分为PWI正常组(14例)、PWI代偿组(26例)和PWI失代偿组(2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PWI失代偿组认知评分[MMSE评分:(19.35±3.26)分;MoCA评分:(16.06±2.59)分]明显低于PWI正常组[MMSE评分:(26.29±3.12)分;MoCA评分:(24.27±2.85)分]和PWI代偿组[MMSE评分:(23.78±1.77)分;MoCA评分:(20.69±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4.134,均P<0.05)。而在各因子分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分项在PWI代偿组[分别为(3.27±0.97)、(1.45±0.73)、(2.47±1.73)分]和PWI失代偿组[分别为(1.96±0.79)、(0.97±0.59)、(1.49±1.38分)]均显著低于PWI正常组[分别为(4.25±1.29)、(2.57±1.24)、(3.5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1、5.394、4.989,均P<0.05)。PWI失代偿组患者狭窄侧大脑半球萎缩。结论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引起的低灌注与广泛的认知障碍和同侧脑萎缩有关。

  • 标签: 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与新生儿脑损伤密切相关,早期、快速、准确的血流监测对于维持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血流监测技术,可用于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为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及减少远期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帮助。本文对这一技术在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临床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94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的标准诊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标准诊疗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CT灌注成像参数,即局部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脑CT灌注参数及NIHSS评分、ADL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rCBF较对照组增高[(36.16±6.65)ml/(100 g·min)vs(32.87±8.48)ml/(100 g·min)]、rCBV较对照组增加[(2.83±0.92)ml/100 g vs(2.42±0.81)ml/100 g],MTT较对照组降低[(3.71±1.10)s vs(4.34±0.96)s]、TTP较对照组缩短[(14.90±4.30)s vs (16.49±2.12)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1、2.317、-2.981、-2.269,P=0.039、0.023、0.004、0.026);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5.57±3.07)分vs(7.00±3.68)分]、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61.06±17.51)分vs(49.68±15.5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8、3.336,P=0.044、0.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局部血流灌注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价值。

  • 标签: 丁苯酞 脑梗死,急性 脑血流灌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胆结石腹腔镜术中患者体温、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冲洗液温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术中冲洗液的温度为室温(23℃),观察组术中的冲洗液温度为等体温(3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20 min、40 min、60 min时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20 min、40 min、60 min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6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60 min时的Vs、Vd、Vm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体温冲洗液能有效防止胆结石腹腔镜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并能使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更好地维持在正常水平,有利于提升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效果。

  • 标签: 冲洗液 胆结石 腹腔镜 体温 血流动力学 脑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