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碱联合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115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胆碱组57例和联合组58例。胆碱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62.13±4.62)岁;联合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61.87±4.73)岁。胆碱组服用胆碱钠,联合组在其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训练技术。4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Barthel Index,B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显著升高,联合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胆碱组[(55.46±4.33)分比(38.79±4.31)分,(79.62±1.73)分比(64.05±1.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联合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胆碱组[(26.65±3.15)分比(20.91±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3%(5/58)比5.61%(6/57)](P>0.05)。结论胆碱联合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胞磷胆碱 虚拟现实训练技术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碱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片,联合组采用胆碱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持续治疗3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人不对称甲基精氨酸(ADMA)、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7.50%,35/40)高于对照组(67.50%,27/40),P<0.05。治疗前,两组NIHSS、GC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GCS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2、3周,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DMA、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MA、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2、3周,联合组ADMA、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7.50%,3/40)与联合组(12.50%,5/4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碱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安全性好。

  • 标签: 脑梗死 昏迷 胞二磷胆碱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4例,以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胆碱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瘫痪)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AST、CK、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与对照组(11.90%,5/4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碱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更好地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进心肌酶谱指标下降,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胞磷胆碱钠 人免疫球蛋白 血清细胞因子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胆碱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胆碱钠治疗,观察组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胆碱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认知功能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11%)与对照组(7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1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胆碱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药物安全性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复方丹参注射液 胞磷胆碱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钠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微小核糖核酸-132(miR-13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10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胆碱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Hcy、miR-132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ADL、BEHAVE-A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1%,与对照组的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miR-13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cy和miR-1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胆碱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其能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Hcy、miR-132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胞磷胆碱钠 盐酸多奈哌齐 同型半胱氨酸 微小核糖核酸-1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次数对重度急性口服有机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1、3、5天ChE活力水平,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口服毒物量等相关资料,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及事后多重比较分析未行HP的患者以及不同HP治疗次数对AOPP患者ChE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59例患者,其中男性60例(37.74%),女性99例(62.26%)。年龄中位数为33岁(范围13~75岁)。有机农药口服量中位数为75 mL(范围15~500 m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的广义估计方程中,单次HP治疗AOPP患者较未行HP治疗的患者ChE水平高745.6 U/L(95% CI:467.09~1 024.1;P<0.01),2次HP治疗者较未行HP者ChE水平高565.81 U/L(95% CI:384.25~747.36;P<0.01),3次HP治疗者较未行HP者ChE水平高743.86 U/L(95% CI:420.71~1 067.01;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入院时口服毒物量、年龄及中毒严重度评分(poisoning severity score,PSS)后的多个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提示,无论是单次HP治疗还是多次HP治疗,AOPP患者ChE的恢复速度均较未行HP治疗的患者快,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多个模型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3次HP治疗和1~2次的HP治疗相比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次HP治疗和1次HP治疗相比,其平均差值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治疗可加快AOPP患者ChE的恢复速度;单次和多次HP治疗对AOPP患者ChE恢复速度影响无差异。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有机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毒物清除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有机中毒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分别为(3.07±1.14)d、(1.42±0.3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5±1.22)d、(2.01±0.58)d(t=3.543、4.697,均P<0.05);观察组阿托品用量[(252.57±28.44)mg]明显少于对照组[(282.61±29.82)mg](t=3.993,P<0.05)。治疗12 h、24 h后,观察组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1 128.64±152.49)U/L、(1 422.08±184.68)U/L,均高于对照组的(912.73±144.61)U/L、(1 165.32±173.27)U/L(t=5.627、5.553,均P<0.05)。治疗1 d、3 d后,观察组有机毒物浓度分别为(1.08±0.30)mg/L、(0.62±0.18)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0.35)mg/L、(0.84±0.27)m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3.713,均P<0.05)。观察组反跳、中间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33%(1/30)、6.67%(2/30)、13.33%(4/30),均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23.33%(7/30)、36.67%(11/30)(χ2=5.192、3.278、4.356,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对有机中毒患者提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清除血液毒物浓度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机磷化合物/中毒 血液灌注 胆碱酯酶类 毒物 中间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阿托品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胆碱能药物暴露、胆碱酯酶活性、炎症与儿童术后谵妄(pediatric delirium,PD)发生的关系。设计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场所德国一家三级医疗学术中心设有22张床位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大型择期手术后转入PICU的患儿。干预措施连续5 d对患儿进行谵妄检查。术后5 d内,每天两次筛查患儿谵妄状态。在术前和为期5 d的研究期间,每天测定1次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血浆活性水平。计算每例患儿的抗胆碱能药物数量和抗胆碱能药物量表(anticholinergic drug scale,ADS)评分。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纳入93例0~17岁患儿。抗胆碱能药物的数量和ADS评分与PD发生显著相关,而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基线胆碱酯酶水平在是否发生PD患儿间无差异。术后,丁酰胆碱酯酶(而不是乙酰胆碱酯酶)水平降低了33%,且与PD发生无关。术后丁酰胆碱酯酶水平与抗胆碱能药物数量、ADS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队列研究中,抗胆碱能药物暴露与PD发生有关,并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由于这些药物中很多有替代药物,因此尽可能避免PICU中的抗胆碱能药物暴露或是合理的。

  • 标签: 儿科谵妄 术后谵妄 风险因素 CAPD 抗胆碱能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胆碱能药物暴露、胆碱酯酶活性、炎症与儿童术后谵妄(pediatric delirium,PD)发生的关系。设计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场所德国一家三级医疗学术中心设有22张床位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大型择期手术后转入PICU的患儿。干预措施连续5 d对患儿进行谵妄检查。术后5 d内,每天两次筛查患儿谵妄状态。在术前和为期5 d的研究期间,每天测定1次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血浆活性水平。计算每例患儿的抗胆碱能药物数量和抗胆碱能药物量表(anticholinergic drug scale,ADS)评分。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纳入93例0~17岁患儿。抗胆碱能药物的数量和ADS评分与PD发生显著相关,而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基线胆碱酯酶水平在是否发生PD患儿间无差异。术后,丁酰胆碱酯酶(而不是乙酰胆碱酯酶)水平降低了33%,且与PD发生无关。术后丁酰胆碱酯酶水平与抗胆碱能药物数量、ADS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队列研究中,抗胆碱能药物暴露与PD发生有关,并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由于这些药物中很多有替代药物,因此尽可能避免PICU中的抗胆碱能药物暴露或是合理的。

  • 标签: 儿科谵妄 术后谵妄 风险因素 CAPD 抗胆碱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乙酰胆碱构建犬的急性房颤模型方法。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0条,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犬龄1~2岁,体重(14.82±3.67) kg,持续静脉给予不同剂量乙酰胆碱,每个乙酰胆碱浓度给予3次短阵快速脉冲刺激,记录房颤诱发次数与持续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不同乙酰胆碱剂量刺激部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结果20条犬成功构建具有不同房颤持续时间的急性房颤模型,实验动物心房刺激部位不应期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缩短[(118.31±7.68) ms比(77.38±8.21) ms, t=15.672, P<0.05]。实验犬达到最大房颤持续时间的乙酰胆碱平均浓度为(94.00±23.02) μg/(kg·min),最长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为(894.80±122.82) s。在一定乙酰胆碱剂量下房颤持续时间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乙酰胆碱剂量超过一定剂量时房颤持续时间反而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应用阶梯计量的乙酰胆碱可以成功构建具有不同房颤持续时间的犬急性房颤模型。

  • 标签: 急性房颤动物模型 乙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一株人呼吸道合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A亚型全基因组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特征。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核酸进行代测序,获得了一株HRSV A亚型全基因组序列,与其他相关参考株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对主要蛋白编码区进行同源性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以及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系统发生树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获得的HRSV病毒株(RSVA/Beijing-China/2017)属于A亚型ON1基因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分析表明G蛋白、F蛋白和L蛋白变异性较大。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显示G蛋白第142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L142S)。F蛋白P27肽中(110-136aa)有一处氨基酸替换(S105N),在抗原位点Ø(62-69aa和196-210aa)中也发生了氨基酸替换(C69Y)。N-糖基化位点预测发现该毒株的F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5个,G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4个。结论本研究所得的HRSV毒株属于A亚型ON1基因型,G蛋白、F蛋白和L蛋白变异较大,G和F蛋白共发生22处氨基酸替换。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全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9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无特定病原体,健康雄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2只。SHAM组:生理氯化钠溶液(5 ml/kg)左侧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为LPS组:LPS 10 mg/kg左侧股静脉注射;CBL组:LPS 10 mg/kg+卡巴胆碱10 μg/kg。于各组模型制备前(0 h)及制备后2、4、6 h时间点取8只大鼠,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聚体。结果注射LPS后TNF-α水平上调,CBL组TNF-α水平低于LPS组(P<0.05)。LPS组在注射LPS后各时间点APTT较SHAM组、CBL组延长(P<0.05),CBL组在6 h时PT较LPS组缩短(P<0.05)。4 h时LPS组较SHAM组、CBL组TT延长(P<0.05),Fbg降低(P<0.05);注射LPS后2、4 h,LPS组较SHAM组、CBL组D-聚体增加(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

  • 标签: 脓毒症 卡巴胆碱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1例3岁男性患儿因腺样体肥大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静脉注射抑制腺体分泌;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纳布啡注射液静脉注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术后约7 h患儿出现深茶色尿,下肢酸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256 U/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 706 U/L,肌酸激酶(CK)>16 000 U/L,CK-MB>1 000 U/L,肌红蛋白(MYO)417 μg/L,尿潜血(+)。给予补液、碱化尿液、保护心肌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患儿尿色正常,肌痛消失;术后第3天MYO 42 μg/L;术后第7天,实验室检查:ALT 126 U/L,AST 41 U/L,CK 395 U/L,CK-MB 23 U/L。1个月后门诊复查患儿心肌酶、肝肾功能均正常。经查阅文献,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丙泊酚、纳布啡注射液及七氟烷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较小,考虑本例患儿为氯化琥珀胆碱相关横纹肌溶解可能性大。

  • 标签: 麻醉,全身 琥珀胆碱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摘要胆碱能抗炎通路是神经系统介导免疫反应的重要通路,其中,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发挥关键作用。存在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的非神经元性α7nAChR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和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α7nAChR与动脉粥样硬疾病的关系作一总结。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胆碱能抗炎通路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
  • 简介:摘要迷走神经在调节全身的炎症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的炎症信号经由神经反射传递给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后者产生的信号通过巨噬细胞、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的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各种炎症疾病中发挥抑炎作用。但是炎症的解决不仅仅是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相互角力,更是一个生物合成的主动过程,其中包括各种促分解介质的合成以及它们的生理效用过程。此外,胆碱能炎症反射在炎症消退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回顾并总结了胆碱能炎症反射及其在炎症消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炎症 迷走神经 胆碱能炎症反射 炎症消退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
  • 简介:摘要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胆碱能受体的一种,近年来关于各类M-AChR在抑郁症中的机制研究很多,本次主要对M-AChR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并且对相关药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M1-AChR、M2-AChR在抗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涉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等脑区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因子的释放等,同时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eacid,AMPA)通路的激活在M2-AChR介导的抗抑郁效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是具体机制以及各类M-AChR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于探究,这也可能成为接下来的研究重点。目前,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东莨菪碱,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该药物的量效曲线和副作用耐受性等会更加明确,相信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 标签: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抑郁症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TX)与环酰胺/硫唑嘌呤(CYC/AZA)在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确定检索策略、文献的纳入与筛选原则,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RTX与CYC/AZA治疗AAV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为RTX治疗AAV,对照组为CYC/AZA治疗AAV。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所得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项研究,合计38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03例,对照组181例。在AAV的整体治疗中,RTX与CYC/AZA治疗AAV的终点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X组终点缓解率较高[OR值(95%CI)=1.58(1.03,2.40),P=0.03]。对不同分型的AAV的终点缓解率差异进行比较,RTX与CYC/AZA对于治疗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蛋白酶3相关性血管炎、髓过氧化物酶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终点缓解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RTX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YC/AZA组,且能减少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诱导缓解阶段,RTX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AAV均具有不劣于CYC的终点缓解率。在维持治疗阶段,RTX具有更高的终点缓解率和更低的远期复发率。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RTX的患者较不使用RTX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期缓解率,并可有效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初治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以低血症与低钾血症为首发的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ur lysis syndrome,TLS)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以防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初治儿童AML以低血症与低钾血症为首发的TLS,探讨不典型TLS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患儿确诊为AML-M5,按CCLG-2015方案先行减积治疗后,患儿出现血、血钾及血钙均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尿酸均明显增高,发生了实验室TLS,给予对症治疗后,实验室TLS相关异常指标恢复正常。例2确诊为AML-M2A,治疗第2天患儿出现血、血钙、血钾及血镁均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酐及尿酸均增高,发生了临床TLS,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死亡。结论初治儿童AML出现低血症与低钾血症时,TLS也可能发生,且一旦发生TLS,尤其是临床TLS,病情凶险。

  • 标签: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肿瘤溶解综合征 低磷血症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人类呼吸道合病毒(RSV)属于最近被定义的肺病毒科家族正肺病毒属。这是一种负单链RNA病毒,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流行,通常在温带气候的冬季和热带气候的雨季呈高峰。尽管会有区域差异,但该病毒的两种基因型(A型和B型)中的一种通常在一个季节中占主导,每年交替发生。RSV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原因,它对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响已经通过广泛使用多种多样的分子检测被阐明。在成年人中,RSV会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和基础疾病的加重。在这里,我们讨论了关于成年人中与RSV相关疾病负担的最新证据,尤其是在那些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其他合并症的人。我们综述了当前的治疗和预防选择及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菌是一种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crV蛋白作为一种转运蛋白,是重要的免疫调控靶点,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PcrV蛋白、PcrV抗体、核酸疫苗以及重组鼠伤寒沙门菌疫苗等的研究现状,为新型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PcrV蛋白 疫苗 转运蛋白 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