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肺癌转移瘤超声造影(CEUS)特征,探讨CEUS对肺癌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就诊的肺癌转移瘤患者78例,其中腺癌30例,鳞癌2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分析肿瘤二维超声及CEUS表现特点。结果CEUS示85.9%(67/78)病灶为"快进"模式,89.7%(70/78)为"快退"模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鳞癌组以环状增强方式为主,分别为53.3%(16/30)、55.0%(11/20),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71.4%(20/28)为整体增强,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峰时多数病灶呈现高增强,但神经内分泌肿瘤组73.7%(14/19)为整体增强方式,而腺癌组75.0%(12/16)和鳞癌组72.7%(8/11)为环状增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时神经内分泌肿瘤组67.9%(19/28)病灶增强均匀,仅21.4%(6/28)病灶内部出现无增强区,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病灶消退为等增强时间,为(33.2±7.6)s,大于腺癌组和鳞癌组的(29.2±7.4)s、(27.5±6.5)s(均P<0.05);神经内分泌瘤组消退为低增强时间,为(45.1±10.8)s,也大于其他两组[腺癌组(39.8±10.1)s、鳞癌组(36.3±8.3)s](均P<0.05)。在延迟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组32.1%(9/28)病灶出现包膜增强征象,高于其他两组[腺癌组13.3%(4/30)、鳞癌组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CEUS对肺癌转移瘤的临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肺癌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结缔组织病(CTD)与肝脏关系密切。CTD可以累及肝脏并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也可以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ALD)。此外,治疗CTD的药物也可以引起肝脏损伤或激活乙型肝炎病毒。需要注意的是,ALD可出现CTD相关的自身抗体阳性,而无CTD的其他表现;反之亦然。因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仅凭相应的自身抗体阳性就下结论。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所致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含药物性损伤(DIL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NSAID所致损伤患者纳入NSAID组,其他药物所致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由本研究团队成员根据相关标准重新统一进行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分、临床分型分级、病理学分型分级和临床转归评价。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85例,NSAID组63例,对照组32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R值对DILI分型和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结果显示,2组患者中不同类型损伤者占比和不同级别损伤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AID组和对照组行活检者分别为41和142例,结果显示,NSAID组血管损伤型者占比高于对照组[4.9%(2/41)比0(0/142),χ2=7.003,P=0.049],汇管区炎症发生率和细胆管增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4%(26/41)比93.7%(133/142),χ2=25.544,P<0.001;43.9%(18/41)比76.1%(108/142),χ2=15.337,P<0.001],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0%(9/41)比9.2%(13/142),χ2=4.925,P=0.026]。经停药和对症治疗,NSAID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8.9%(56/63)和92.5%(298/322),痊愈率分别为41.3%(26/63)和52.5%(169/322),均无死亡者,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所致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与其他药物所致损伤相似,肝脏病理学特点为汇管区炎症和细胆管增生发生率低于而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所致损伤,并可见血管损伤改变。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消炎药,非甾类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样腺癌伴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分析3例胃原发的样腺癌伴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分别为61、63、77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内镜示胃内新生物,腹部CT示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均升高。镜下胃内肿瘤细胞排列腺管状、乳头状、梁巢状,转移灶内肿瘤细胞以实性巢状排列为主伴片状坏死,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体积大,多角型,异型性明显,胞质透明或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异型明显,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胃及内肿瘤均表达甲胎蛋白、Glypican-3、HepPar-1、SALL4、细胞角蛋白7、Villin、SATB2,其中1例HER2(3+),Ki-67阳性指数80%以上。结论转移样腺癌同时伴血清甲胎蛋白升高,与肝细胞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于首发时已转移的样腺癌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更具有挑战性,明确诊断需综合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何首乌相关损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何首乌相关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用何首乌炮制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生何首乌组和制何首乌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22例,生何首乌组8例,男性、女性各4例,中位年龄32(25,37)岁;制何首乌组14例,男性2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1(38,58)岁;临床分型21例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制何首乌组)为混合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肝炎相关症状。生何首乌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中位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制何首乌组[1 832(1 134,2 301)U/L比900(456,1 102)U/L,P=0.001;1 135(475,1 408)U/L比466(240,662)U/L,P=0.017;212.1(102.5,363.4)μmol/L比59.7(17.7,117.3)μmol/L,P=0.012]。2组患者肝脏病理均以急性小叶性肝炎为主要表现。发生损伤后22例患者均停用何首乌制剂并给予对症处理,住院9~37 d后均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1例失访,余21例肝功能均恢复正常,肝功能复常的中位时间为3(2,6)个月,其中3例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结论何首乌相关损伤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肝脏病理特征为急性小叶性肝炎。生何首乌所致损伤的程度重于制何首乌。停用何首乌并给予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何首乌
  • 简介:摘要内胆管系统是由衬覆的胆管上皮细胞及其所属胆管周腺体所构成,经逐级分支形成大胆管群(区胆管-段胆管)和小胆管群(赫令管-小叶间胆管-隔胆管),据此可将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相应地分为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以及细胆管癌和伴胆管板畸形型等特殊组织学亚型。由于不同组织学亚型的ICC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长方式、侵袭行为、免疫表型、分子变异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重叠,因而ICC的组织学分型是常规病理诊断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编写专家委员会在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的基础上,针对组织学分型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谱组合策略、需要鉴别诊断的变异类型、治疗性靶点的分子检测以及病理诊断报告要点等问题,提出了9条推荐建议,以期为ICC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病理分型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缔组织痣(CTN)是一种良性皮肤错构瘤,依据病变的主要构成组分分为胶原蛋白型、弹性蛋白型和蛋白多糖型三大类,各类又包含多种遗传性及获得性疾病,因此需结合遗传信息、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确诊CTN及其具体亚型。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文献,将CTN的临床分型及组织病理学进展进行详尽地整理综述,以期进一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理解。

  • 标签: 错构瘤 国际疾病分类法 病理过程 结缔组织痣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样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检索1981—2019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万方医学网、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肺样腺癌的文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54篇,共计病例61例。资料显示:肺样腺癌多发生于吸烟的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气促、胸闷、胸痛等;胸部螺旋CT扫描示肿瘤多位于肺上叶;多数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胎蛋白(AFP)、肝细胞抗原表达阳性。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存活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9个月,死亡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结论肺样腺癌临床罕见,预后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延长该病早期病例的生存期,中晚期病例多采用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患者显示出不同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样腺癌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组织活检(TJLB)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在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53例经颈静脉组织活检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用LABS-100经颈静脉途径取活检标本,其中经静脉穿刺活检者45例,经下腔静脉内段活检者8例。对手术适应证、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TJLB均取得成功,平均每例穿刺次数为2.8次,均取得满意的组织并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2例患者出现颈部血肿自行好转,1例患者出现内血肿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存在经皮穿刺禁忌证的患者,TJLB是一种实用、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肝活检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 介入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和组织病理初步诊断面部不明注射物的性质和注射部位,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学影像科将直视下切除面部不明注射物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77例,年龄17~58岁,平均29.4岁。包块、面部肿胀涉及前额、颞部、颧部、颊部、鼻部、鼻唇沟、唇部、下颏等部位,依照MRI提示,直视下切除不明注射物及其周边包膜样组织,同时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不明注射物主要为凝胶样注射物、颗粒样注射物、生长因子类注射物3种类型。凝胶样注射物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大体上可见注射物呈黏稠聚集物,周边被皮冻样组织包裹;组织病理组织内大片均质蓝染区域,周围大量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颗粒样注射物在T1WI或T2WI抑脂序列表现为低、等信号,注射物呈沙粒样物质,混合包裹在瘢痕样组织中,形成坚韧的块状包块;组织病理见形状不规则颗粒状物,周围纤维组织包绕,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生长因子样注射物在MRI图像上与正常组织无界限,增生组织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抑脂序列呈现等、高信号;注射区域脂肪组织相对致密、含有较多纤维、血管丰富、易出血;组织病理见皮下血管增多,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术前MRI检查可初步判定不明注射物的种类和注射层次,有助于直视下手术时判定注射物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 标签: 面部 注射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角的组织病理与临床特征,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科经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4例皮角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204例患者中,男88例,女116例,年龄(70.47±14.76)岁,病程[M(P25,P75)]为6(6,24)个月。皮角单发201例,多发3例,共207个皮角,位于头面颈部163个(78.74%),躯干18个(8.70%),四肢26个(12.56%)。按皮角基底损害组织病理性质分类,良性皮角154个(74.40%),基底病变包括病毒疣129个,脂溢性角化病15个,内翻性毛囊角化病3个,毛鞘瘤皮角5个,化脓性肉芽肿1个和钙化上皮瘤1个;癌前皮角40个(19.32%),基底病变是光线性角化病;恶性皮角13个(6.28%),基底病变包括鲍恩病5个和鳞状细胞癌8个。癌前及恶性皮角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良性皮角(H=4.05、3.16,均P < 0.01)。恶性皮角基底宽度大于癌前皮角及良性皮角(H=2.74、3.49,P < 0.05、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73,P > 0.05)。癌前及恶性皮角高基比明显低于良性皮角(H=4.06、3.72,均P < 0.01)。癌前皮角和恶性皮角基底红晕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皮角(χ2=29.57、6.23,P < 0.01或0.05)。恶性皮角出血结痂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皮角(χ2=4.89,P < 0.05)。结论大部分皮角基底是良性病变,以病毒疣为主,癌前和恶性皮角约占1/4。男性、高龄、宽基底、低高基比、基底红晕、出血结痂可以作为早期识别恶性皮角基底的线索。

  • 标签: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皮肤肿瘤 皮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 ~ 65(12.5 ± 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不典型Spitz肿瘤(AST)8例,Spitz痣样黑素瘤(SM)5例。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例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例,43.0%)和红色(108例,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例,85.3%)且表面平滑(272例,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例(3.6%)发生在斑痣上,11例(3.6%)呈簇发性,6例(2.0%)播散性,7例(2.3%)结节性,1例(0.3%)为瘢痕疙瘩样。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123例,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例,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例,57.8%)及楔形分布(118例,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例,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例,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样Spitz痣(9例,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例,4.2%)、血管瘤样Spitz痣(8例,2.6%)、疣状Spitz痣(12例,3.9%)、黏液样Spitz痣(10例,3.3%)、晕痣样Spitz痣(4例,1.3%)等。4例AST皮损为黑色,7例色素均匀,3例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例为2 ~ 6个/mm2),5例核染色质粗糙。3例SM皮损呈红色,4例色素不均匀,3例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样扩散(3例),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 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 标签: 痣,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Spitz样肿瘤 Spitz痣 不典型Spitz肿瘤 Spitz痣样黑素瘤
  • 简介:摘要胃样腺癌(HAS)是胃癌的一种罕见亚型,与普通胃腺癌比较,HAS在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独特的特征。HAS同时存在胃腺癌和肝细胞癌特征,常出现误诊和漏诊。了解HA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胃样腺癌(HAS)是胃癌的一种罕见亚型,与普通胃腺癌比较,HAS在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独特的特征。HAS同时存在胃腺癌和肝细胞癌特征,常出现误诊和漏诊。了解HA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内界膜位于视网膜-玻璃体交界面,由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组成。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累及黄斑部的手术中,虽然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但缺少必要的组织学依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在各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内界膜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的研究发现,炎症细胞、胶质细胞、玻璃体细胞的增生使视网膜玻璃体界面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而内界膜本身也可成为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支架,这些都将导致黄斑疾病的发生。本文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前膜这3种疾病中的内界膜组织学研究作一综述,以帮助更好地认识病理状态下的内界膜,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内界膜剥除的安全性及必要性。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内界膜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 作者: 李悦 冯向辉 胡文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PI)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组织与菌斑相关的病理状态,以种植体周黏膜炎症和进行性支持骨组织丧失为特征。近年来,PI与天然牙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差异在动物实验和一定数量的人体试验中得以描述,本文对现有文献报道的PI与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差异进行综述,并试图寻找两种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差异。总体而言,PI中炎性细胞浸润(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ICT)范围比牙周炎更大,一直延伸到牙槽嵴,结缔组织内有密集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含有更多数量的破骨细胞,但ICT内的血管密度小于牙周炎;另外,PI病变组织中发现异物的存在。两种疾病在炎症浸润、血管、骨丧失、异物方面的组织病理学差异,可以部分解释为何PI的进展较牙周炎更迅速,提示PI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PI进展至关重要。此外,针对特定炎症细胞的靶向治疗或可成为PI治疗的新方向;减少因摩擦或电化学腐蚀释放到种植体周组织中的钛颗粒有助于预防PI。

  • 标签: 牙周炎 种植体周炎 组织病理学 炎症细胞浸润 钛颗粒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属于微观形态学,是以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特征为主的课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已成为医学生形态学学习的重要补充。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观形态学线上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学生学期终末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学期终末成绩为(81.7±13.1)分,61名学生中,13名(21.3%)学生达到优秀(≥90分),59名(96.7%)学生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7名(60.7%)、45名(73.8%)、37名(60.7%)、41名(67.2%)和42名(68.9%)学生认为线上实验课程对镜下结构观察识别、病理特征记忆、知识理解、团队合作和互动等方面更有优势。可见,口腔组织病理学线上实验课程效果较好,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线上课程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特点发现:从1期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细胞的胞质减少,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3,P=0.003),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期与4期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9,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均阴性表达,GFAP均阳性表达,部分膜组织表达SMA、S-100、CD68,但各组间SMA、S-100、CD6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提示各组的IMEM纤维成分均为胶原纤维,从1期到4期纤维逐渐扩张增厚。结论:IMEM属于非血管性纤维增生组织,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成分相似,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在疾病发展后期细胞密度下降,整个过程纤维呈逐渐扩张状态。

  • 标签: 黄斑前膜 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真皮黑素瘤(S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DM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SDM临床表现为黑色、肤色、红色的丘疹或结节,无特定好发部位。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真皮/皮下孤立性结节,无明显包膜,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皮不受累。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正确诊断SDM的关键。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肿瘤转移 存活率 孤立性真皮黑素瘤 皮肤转移性黑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