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肖波 张小明 黄小华 徐海波 胡金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南充 63700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武汉 43007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南充 63700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严重程度不一、并发症多样,故具有潜在的致死风险。随着2012新亚特兰大指南的广泛应用,对于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着重介绍四川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胰腺炎影像结构报告,皆在提高对本病的系统认识,并规范地书写CT/MRI报告。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结构化报告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包裹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疮不良事件报告的相关情况,期望从系统层面上改善压疮事件的报告,规范护理人员的报告流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基于结构方法审查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的207例儿童压疮报告事件。结果207例儿童压疮事件中34例(16.43%)为院前发生,173例(83.57%)为院内发生。易发生压疮的儿童特征为男性、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枕骨处、I期。111例院内压疮事件属延迟上报,迟报率64.16%,迟报时间38(143)d,报告系统中缺失填报项目多。与院内压疮事件缺报相关因素为发生科室,迟报相关因素包括枕部和I期压疮。结论儿童压疮发生有其自身特点,需针对压疮发生的薄弱环节、高风险人群做好预防。压疮不良事件报告数据缺失、迟报较多,应简化、标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改进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儿童 不良事件 结构化方法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脊柱手术患者结构3C动态病情观察表格,并探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文献证据综合并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形成结构3C病情观察表格。在应用表格前(2018年6—8月)收集100次责任护士用传统表格准备患者病情的相关情况。在应用表格后(2018年9—11月)再次收集100次责任护士用结构3C病情观察表格准备患者病情的相关情况。比较应用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护士掌握患者病情耗时、护士对表格的满意度。结果运用结构3C病情观察表格后,护士对患者各项病情平均掌握率由88.2%提高到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6,P<0.01);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的耗时由实施前的(7.61±1.67)min缩短到实施后的(5.34±1.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4,P<0.01);护士对传统表格的满意度评分为(28.50±2.20)分,对结构3C病情观察表格的满意度评分为(35.80±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7,P<0.01)。结论运用结构3C病情观察表格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对自身护理工作满意度增加,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医院,骨科 脊柱手术 结构化 病情观察 表格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构引导性反馈在高仿真情景模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9年6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试验组,共70人;选择2015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共62人。对照组仅采用引导性反馈方法,试验组实施结构引导性反馈方法。采用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考核成绩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情景模拟成绩及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引导性反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 标签: 教育,护理 情景模拟 引导性反馈 结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客观结构临床考核(OSCE)在急重症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市某三甲医院急重症科培训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考核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护理实践培训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得分、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层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各层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培训各维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E模式可以提高急重症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急重症护士的培训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急重症 在职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基于证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决策建议,完善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方法本研究系统梳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的职能,采用结构决策分析框架,从保障职能实现的角度,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3种备选方案及15个评价指标,并梳理其利弊;编制意向收集表,于2020年4月10至20日面向47位专家代表收集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备选方案中识别最佳决策。结果47位专家代表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赋分。根据相应权重汇总得分,结果显示方案1(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得分最高(58.22分)。结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为最佳决策。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位性质 结构化决策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护士标准病人(NSP)的精神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和客观结构考核(OSCE)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本科生260名为试验组,在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真实病人和NSP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NSP参与的客观结构考核进行临床见习技能的考核;2016级护理本科生286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教学和考核方法。考量试验组考核的区分度和难度;比较两组护生的考试成绩、护生对考核形式的认可度、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最终试验组247名、对照组280名护生完成研究。考试难度系数及区分度符合考核要求;两组护生见习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CE考核后,两组护生对OSCE考核模式认可得分分别为对照组(3.22±0.64)分,试验组(4.17±0.58)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分别为对照组(278.29±25.66)分,试验组(289.53±35.43)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思想开放性、分析能力、系统能力、自信心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NSP的精神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和OSCE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精神病护理学 临床见习 护士标准化病人 客观结构化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客观结构临床考试在江苏省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简称住培)阶段考核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制定规范、科学的考试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资料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口腔医学专业94名住院医师规范培训阶段考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对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方案及其成绩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方案共有3个部分和8个站点,本次考试科目的总平均成绩为260.95(256.21,263.67),合格率为90.4%(85/94);克朗巴赫系数为0.700,难度系数为0.81~0.91,区分度为0.125~0.540。结论运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方案在江苏省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进行阶段考核是有效的、可靠的和适宜的,对个别信度和区分度较差的考核站点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口腔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能力 阶段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1"结构培养模式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5期39名市县级医院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员的需求调查表进行导师亚专业方向的匹配,按照2个月集中培训+1年导师随访、指导、追踪的"2+1"结构培养模式实施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专科技术测试成绩,并分析"培训需求"完成情况。结果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后理论测试成绩得分为(97.05±1.39)分,静脉留置针、静脉导管维护技术操作得分为(95.87±2.45)分,高于培训前的(62.60±6.33)、(66.38±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随访、追踪、指导后,学员对"培训需求"的达成率为90.30%,39名学员有38名继续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工作,从事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率为97.4%。结论"2+1"结构培养模式是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型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的和谐统一。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培养模式 "2+1"结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健康教育课程与5A护理模式联合用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2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取结构健康教育结合5A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调查表(OKT)、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骨质疏松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价两组干预效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骨代谢指标水平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DKT(19.84±3.52)分、OKT(20.18±4.40)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271、5.987);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SDSCA量表中饮食(5.74±0.49)分、运动(4.18±0.85)分、血糖监测(3.62±0.75)分、足部护理(5.18±1.14)分、药物管理(6.13±0.48)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540、7.572、6.584、5.193、6.404);观察组OSES评分中运动效能(41.76±3.15)分、钙效能(45.61±4.33)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881、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健康教育结合5A护理用于DOP患者干预,能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增强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对改善血糖及骨代谢指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结构化健康教育 5A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血糖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辐射剂量结构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的关系。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1, P<0.01)。SSDE与CTDI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r|≥0.92,P<0.01)。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 标签: 结构化报告 未成年人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结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文献阅读法和访谈法初步形成了专家函询问卷,并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7%(22/23)和100.0%(22/2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7和0.336,经Kendall's W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合与优化后人文课程结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8个。结论整合与优化后的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结构设置科学、合理,强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合,符合护理学的培养目标,可以为今后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教材的编写以及具体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学教育 人文课程 课程结构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我国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在全国形成了相对庞大的教学规模。然而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相关课程结构仍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本研究调查分析了38所院校的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现状,总结了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的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整改建议。

  • 标签: 麻醉学 本科 教学 课程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中模拟教学模块对模拟运作专员(simulation operations specialists,SOS)的需求及其实际效用。方法基于瑞金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培模拟课程的实施反馈,调研了2017至2018学年参与该课程的全部住培医师、教员及SOS的主观评价,采用手机端在线调研,同时纳入相关课程教师地图的设计数据。应用SPSS 1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①目前基于高端模拟人的住培情景模拟课仅使用了26.3%的预设功能,教员对功能的掌握不到30%,而SOS参与了全部的课程准备及63.6%的课程运作,高于教师地图的要求(45.5%)。其中心电监护调控、静脉管理、特效化妆的需求最大,同时也是教员需求与掌握程度差值最大的项目。②住培医师需要SOS替代教员来操控教学设备以减少课程的中断感(37.0%)、暗示作用(31.3%)和提升体验感(32.3%);且临床学科专业医师较辅助学科专业医师更需要SOS的协助(tQ3=3.204,tQ4=2.573,tQ5=2.660;P<0.05)。③SOS的实际工作内容与职能要求存在差异(χ2=12.632,P<0.01)。结论在住培模拟课程中SOS作用显著,尤其应注重在临床专业医师模拟课程中的参与。教具管理、特效化妆、教程设计、适宜的SP职能等模拟课程辅助能力是目前对SOS最主要的需求;良好的住培模拟课程需要教员与SOS的共同参与。

  • 标签: 模拟运作专员 医学模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师地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性反馈框架应用于标准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课后问诊教学的效果。方法将天津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338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常规教学结合SP应用结构性框架进行反馈。比较应用结构性反馈框架教学前后实验组学生的问诊考核成绩及对SP问诊的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经结构性反馈框架教学后问诊考核总分[85.750(80.875,89.000),P<0.001]、现病史[38.000(33.000,42.000),P=0.022]、既往史[4.000(4.000,5.000),P=0.008]、个人史[2.000(1.000,4.000),P<0.001]等方面的成绩均提高显著,且病史搜集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9.000(9.000,10.000),P=0.002]。实验组学生普遍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参与课后SP指导练习,并认为SP教学法对提高临床思维帮助很大(P=0.000)。结论将结构性反馈框架应用于课后SP问诊教学中效果明显,值得在问诊教学中推广。

  • 标签: 问诊 标准化病人 结构性反馈框架
  • 简介:摘要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和核心问题就是立德树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通过在课程体系中系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学情分析中关注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中汲取典型案例,在教学方法中注重引发思考,在教学评价中增加育德维度,在教学实施中强化教学基本规范、系统设计教学规范教学策略,全过程引导推进,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 标签: 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策略 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在深入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课程体系现状基础上,介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引,基于住院医师"任务、态度、职业特征"3个方面成果目标为导向,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混合式课程体系;并从成果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成绩记录、成果评价5个方面解析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对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目标、内容、方式与方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成果导向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混合式教学 在线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放射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课程体系。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专家访谈及研究小组讨论拟订放射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课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2家三级甲等医院放射科的2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最终形成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放射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课程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情景决策、人文素养)、10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75、0.80;第2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和谐系数分别为0.401、0.493,P<0.01。结论构建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放射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可为放射科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放射科 新入职护士 德尔菲技术 指标体系 教育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教学在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3—7月,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中选取4个班级的护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60)和对照组(n=162)。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应用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结果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结束时,观察组理论成绩(85.59±7.24)分,操作成绩(88.34±5.6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08、-7.008;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教学可促进护生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护生认可程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学生,护理 微课 模块化教学 急救护理学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简称理实一体)的院校联动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技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2017级2个本科护理专业儿科班59名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9名和对照组30名。试验组采用基于理实一体的院校联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学院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比较2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理实一体的院校联动护理技能课程教学后的试验组操作平均成绩为(91.24 ± 3.01)分,对照组操作平均成绩为(87.33 ± 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027,P<0.05);试验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得分为(62.61 ± 2.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67 ± 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65,P<0.05)。结论基于理实一体的院校联动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可进一步缩短学院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是一种有效的儿科护理教育形式。

  • 标签: 护理教育 理实一体化 联动教学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