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烧伤是一种特殊原因烧伤,其损伤机制复杂,是烧伤救治的难点之一。电烧伤不仅严重毁损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同时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电烧伤患者饱受躯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使治疗难度增加,康复时间延长。有的患者虽然躯体损伤得到了良好修复,但因伤后精神障碍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因此,电烧伤的诊疗除了重视患者躯体损伤修复,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治疗与康复。

  • 标签: 烧伤,电 精神障碍 应激,心理学 应激障碍,创伤后
  • 简介:摘要探讨刑事责任能力司法鉴定意见与法院宣判的刑事责任能力之差异。通过彩某凶杀案,对先后2‌次司法鉴定意见与司法机关最终宣判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质性辨认能力”在司法鉴定中的利弊,得出实质性辨认能力不能完全等同于刑法学所指的辨认能力,以“实质性辨认能力”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司法鉴定模式需要重新审视。

  • 标签: 精神障碍 司法鉴定 刑法 司法精神病学 刑事责任能力
  • 简介:摘要久坐行为是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它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精神障碍患者的久坐现象普遍。本文综述了精神障碍患者久坐行为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为制订国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精神障碍 综述 患者 久坐
  • 简介:摘要Vikram Patel和Shekhar Saxena讨论了将精神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纳入初级卫生服务,以实现健康保障全覆盖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与其所致精神障碍的关系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80例我院收治的由颅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智能损害综合征最多,为87例(48.33%,87/180),神经症样综合征27例(15.00%,27/180),遗忘综合征21例(11.67%,21/180),精神病性症状21例(11.67%,21/180),情感障碍综合征12例(6.67%,12/180),人格改变12例(6.67%,12/180);额叶、颞叶损伤是精神障碍的常见部位。结论颅脑外伤可能会引发精神障碍,要重视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 标签: 精神障碍 颅脑外伤 临床分析
  • 作者: 王勋 马宁 吴霞民 张五芳 管丽丽 马弘 于欣 陆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共卫生事业部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精神病学研究室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 并与2014—2017年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8年底,全国2 832个区县(99.23%,2 832/2 854)使用信息系统。全国在册患者5 994 054例,报告患病率0.43%(5 994 054/1 379 837 956);在管患者5 688 164例,管理率94.90%(5 688 164/5 994 054),规范管理患者4 956 545例, 规范管理率82.69%(4 956 545/5 994 054);服药患者4 873 322例,服药率81.30%(4 873 322/5 994 054),规律服药患者2 504 323例,规律服药率41.78%(2 504 323/5 994 054);病情稳定患者4 426 558例,病情稳定率80.60%(4 426 558/5 492 261)。病情稳定率与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9、0.695、0.403、0.539,均P<0.05)。与2017年相比,在册患者增加187 702例,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分别增加2.24%、7.84%、11.80%、7.13%、5.59%。2018年登记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分别为3.54、4.61、2.73、3.18、5.35、13.34年,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短于2017年。结论2018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登记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

  • 标签: 精神障碍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OR:1.29,95%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19,95%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OR:2.98,95%CI:2.64~3.36)和社区面访≥5次(OR:2.46,95%CI:2.06~2.94)是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OR:0.81,95%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25,95%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59,95%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OR:0.65,95%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OR:0.65,95%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8,95%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OR:0.80,95%CI:0.67~0.95)和社区面访(OR1~2次:0.64,95%CI:0.54~0.76;OR3~4次:0.80,95%CI:0.67~0.96)是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暴力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能力感与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对350名精神障碍住院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患儿的困难总分[(16.39±4.87)分]检出率为24.2%,情绪问题[(4.89±2.21)分]检出率为24.5%,品行问题[(2.55±1.45)分]检出率为8.9%,多动/注意缺陷[(5.00±1.94)分]和同伴交往问题[(3.95±1.99)分]检出率均为21.1%,亲社会行为[(5.11±2.46)分]异常检出率为38.5%。父母教养能力感总分、教养效能感和满意度与精神障碍患儿的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的得分呈负相关(r=-0.259~-0.121,P<0.05),与亲社会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114~0.189,P<0.05),与同伴交往问题不相关(r=-0.029~-0.023,P>0.05)。教养效能感对患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β=0.124,P<0.05),教养满意度在患儿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上有显著作用(β=-0.255~-0.109,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突出,父母教养能力感与精神障碍患儿的情绪行为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精神障碍 情绪行为问题 教养能力感 教养效能感 教养满意度
  • 作者: 徐江玲 程艮 封砚村 李勇洁 陈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六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五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九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十二区,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对北京市某精神病医院的400例恢复期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00例情感障碍患者中,158例有约束经历,保护性约束发生率为39.50%;保护性约束造成的躯体影响中,肢体活动受限147例(93.03%),不能自行二便133例(84.17%),肢体疼痛88例(55.69%);保护性约束造成的心理影响中,无助83例(52.53%),委屈82例(51.89%),无能为力78例(49.37%),恐惧、担心68例(43.04%)。有保护性约束经历、目睹过保护性约束以及未接触过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住院次数以及住院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率较高,患者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及约束后出现的躯体影响和负性心理体验对于医患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一种潜在威胁。应加强对住院患者进行关于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心理干预,以期改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错误认知及减少保护性约束对患者造成的消极体验及负性心理影响。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保护性约束 体验
  • 简介:摘要人体微生物群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维持宿主的健康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对肠-脑轴的深入研究,微生物群被发现可以以多种方式在人体精神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过程中也存在着微生物群的改变。现已有大量以微生物群为靶标干预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但是,目前尚未有商品化的以微生物群为靶标干预精神障碍的相关产品,且关于该领域的综述也较少。此文从微生物群与机体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以及以微生物群为靶标治疗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微生物群 精神障碍 干预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称为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目前,与EOS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指南。该指南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在此将指南中主要的推荐和建议介绍给国内同行。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患者,利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及监护人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基线资料。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 872份有效问卷,依从服药患者961‌例(51.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护人与患者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年治疗费用支出等10‌个因素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其中监护人与患者关系中,与关系为父母比较,夫妻(Wald χ²=10.491,P=0.001)、兄弟姐妹(Wald χ²=10.472,P=0.001)等是影响服药的危险性因素,且具有增强趋势;家庭收入水平中相对于收入很好,家庭收入水平较好(Wald χ²=4.373,P=0.037)、一般(Wald χ²=4.189,P=0.041)等是影响服药的保护性因素,影响水平有减弱趋势;患者年龄为45~59‌岁(Wald χ²=7.060,P=0.008)、监护人与患者共同生活(Wald χ²=32.029,P<0.01)、居住地为城镇(Wald χ²=21.908,P<0.01)为影响患者服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其影响因素复杂,提供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

  • 标签: 精神障碍 自我遵从服药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大众的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遏制疫情发展,国家先后采取了隔离、封城、交通管制等防控措施,这对已有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提出要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工作,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如何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有效管理,保障社会平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精神障碍 社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在河南省20个区县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修订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作为初步筛查工具,将调查对象按照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然后由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DSM-Ⅳ轴Ⅰ诊断定式临床访谈诊断量表(SCID)初步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本次调查共23 846名,其中男11 865名,女11 981名,分别占总人数的49.76%和50.24%;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精神分裂症调整后终生患病率为5.56‰,时点患病率为5.04‰;农村83例,城市41例;男54例,女70例;受教育程度情况:文盲26例,小学39例,初中47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专或本科及以上3例;婚姻状态:未婚31例,初婚78例,再婚3例,离婚11例,丧偶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受教育水平(χ2=33.903,P<0.01)以及不同婚姻状况中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Wald χ2=37.296,P<0.01)、性别(Wald χ2=13.131,P<0.01)、受教育程度(Wald χ2=48.338,P<0.01)、婚姻状态(Wald χ2=54.495,P<0.01)、家族史(Wald χ2=107.340,P<0.01)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精神分裂症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制定针对性措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肾移植术后患者躁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D供肾移植术后躁狂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症状较轻患者给予约束带约束四肢。余6例患者均应用镇静药物治疗,3例应用地西泮静脉推注,3例应用地西泮静脉推注加氟哌啶醇、异丙嗪肌肉注射,1例应用上述三种药物仍不能控制,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持续镇静。结果5例症状较轻者予约束带约束四肢后48 h内症状自行消失。4例应用镇静药物后症状逐渐消失,其中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嗜睡。1例患者活动剧烈,短时间内地西泮、氟哌啶醇、异丙嗪均不能控制症状,突发移植肾破裂,切除移植肾。1例患者症状反复,最终地西泮、氟哌啶醇、异丙嗪效果均不佳,转入ICU气管插管持续镇静,2 d后拔除气管插管,意识良好,转回普通病房。结论DD供肾移植术后患者躁狂性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对其及时进行适当治疗尤为重要。

  • 标签: 死亡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伴有躯体疾病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首次在本院住院诊断为不伴有躯体疾病的678例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及其参考值范围。结果Cys C水平呈正态分布,其中641例(94.54%)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在0.64~1.26 mg/L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有类似分布。血清Cys C总体中位数为0.93 mg/L,95%在0.63~1.26 mg/L内。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少年组和青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年龄差距越大,差异越显著。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总体为0.57~1.27 mg/L,其中男性组为0.62~1.32 mg/L,女性组为0.56~1.18 mg/L。结论不伴有躯体疾病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不伴有躯体疾病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与健康人群相似。

  • 标签: 躯体疾病 功能性精神障碍 血清Cys C水平 分布结果 参考值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2018年1—5月在成都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7名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内容分析法,并通过Nvivo 10.0软件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网络的5个主题有:患者及家属不良认知,涵盖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相关认知不足和对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理解有误2个亚主题;患者及家属消极情感,包括严重的病耻感、患者及家属信任感缺失2个亚主题;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未被满足;患者内向性人格特质;患者与家庭主要照顾者间决策对弈。结论加强宣传、充分保护患者及家属隐私、消除疑虑、打造专业精防团队、提供多样化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抓住拒绝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患者及家属"拉力"相关因素可帮助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参与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积极性。

  • 标签: 精神障碍 质性研究 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网络
  • 简介:摘要莫达非尼可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及抑郁症,但目前国内外鲜有莫达非尼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剂量混合使用莫达非尼及阿莫达非尼后出现精神障碍,期望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 标签: 精神障碍 阿莫达非尼 莫达非尼
  • 简介:摘要重大突发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中国绝大多数精神病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方面都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应对疫情。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情形下,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牵头中国精神医学领域主要学会和(或)协会,组织专家制定《重大突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障碍诊治流程和路径专家建议》,供相关医疗机构参照执行。本专家建议分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两部分,从门诊、住院和居家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诊治流程和路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指导价值,对于预防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院内感染发生和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传染病,新出现 精神障碍 临床路径 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料者精神负担的程度及压力源。方法以102名专业机构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照料者负担问卷(CBI)、Zarit照料者负担量表(ZBI)问卷以及自制的照料者压力源问卷进行调查。评定不同压力源分数,记录不同因素压力源分类的高低负担照料者的人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不同因素压力源分类之间的差异。结果照料者CBI分值(52.5±14.4)分;ZBI分值(47.4±14.7)分;高龄照料者CBI和ZBI评分均比低龄者高(P<0.05),其中CBI和ZBI高龄的高负担照料者构成比各为74.51%、70.59%;低龄的高负担照料者构成比各为7.84%、6.86%。学历高者CBI压力值低于学历低者(P<0.05),其中高学历高负担的照料者构成比为15.69%,低学历高负担的照料者构成比为66.67%。男性照料者ZBI评分高于女性照料者(P<0.05),其中男性高负担照料者构成比为39.22%,女性高负担照料者构成比为38.24%。照料者压力源问卷显示主要压力源是跌倒/坠床,构成比为72.55%(74/102),被攻击、藏药、猝死、担心被传染、对清理患者排泄物感到恶心、担心被投诉等压力源在高、低负担程度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住院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料者精神负担大,高龄照料者负担更明显;主要压力源是担心患者跌倒/坠床。

  • 标签: 认知障碍 照料者 压力源 跌倒 坠床 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