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 Flex)与第一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 Classic)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操作参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应用PED Classic和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应用PED Flex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PED Classic组53例,PED Flex组118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术中透视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术中透视时间的差异,以χ²检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ED Classic组53例共治疗73个动脉瘤,PED Flex组118例共治疗146个动脉瘤。PED Classic组手术时间为(159.0±42.0)min,PED Flex组为(121.9±4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2,P<0.001)。PED Classic组术中对比剂用量为(156.4±39.4)ml,PED Flex组为(110.1±3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9,P<0.001)。PED Classic组的术中总透视时间为(34.7±5.7)min,PED Flex组为(22.8±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6,P<0.001)。PED Classic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4%,5/53)高于PED Flex组(2.5%,3/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503,P=0.114)。结论应用PED Fle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好,且同PED Classic相比,其术中操作更为简单,但仍需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介入性 脑血管重建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1与第2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DAPSQ)治疗髋臼T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28例髋臼T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3.5±9.1)岁;采用第1DAPSQ固定治疗。B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为(42.5±7.0)岁;采用第2DAPSQ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8例患者术后获12~60个月(平均35.0个月)随访。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3.9±33.3)min]和术中出血量[(830.8±177.4)mL]显著少于A组患者[(231.3±40.0)min、(1 043.3±190.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A组优8例,良5例,差2例;B组优8例,良4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A组优9例,良3例,可2例,差1例;B组优9例,良2例,可2例。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和患髋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2、1例患者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与第1DAPSQ相比,第2DAPSQ可显著缩短髋臼T形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二者临床功能相当。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这背景下,传统诊断病理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在向“下诊断病理学(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迈进。下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样与流程质控、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以多组学和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内容,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未来,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创新活力,加快下诊断病理学成熟和应用,重塑病理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诊、治、养”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临床医学进步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 标签: 人工智能 下一代诊断病理学 生物大数据 计算病理学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揭示和推动了肠道微生态疗法的发展,其中益生菌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干预手段。疾病相关关键菌株的发现为下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目前下益生菌主要应用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和肿瘤等,其安全性、定殖能力与厌氧特性是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其益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临床转化。

  • 标签: 下一代益生菌 阿克曼菌 柔嫩梭菌 罗斯氏菌 拟杆菌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很常见,并且对身心健康有相当大的影响。认知行为治疗(CBT),这最常用于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可以减轻这种影响。随着CBT持续发展,现在还包括有时被称为"第三波"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调查了慢性疼痛患者使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的证据,ACT是这新浪潮或最新治疗方法的主要例子。我们确定了25项针对成人慢性疼痛的ACT随机对照研究。在纳入的研究中,支持ACT的从小到大的效应量的主要结果指标包括疼痛干扰、残疾、抑郁和生活质量。有3项研究的证据为ACT治疗慢性疼痛的成本效益提供了些支持。证据还支持了理论致的改变过程(心理灵活性)在治疗结果中的调节作用。对结果的调节因素和预测因素的调查研究很有限且结论不致。在将来的研究中,建议更多地去关注基于过程的治疗,包括继续识别基于证据的改变过程以及更适合理解个人经验和需求的研究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郑州市气象局使用新天气雷达的实际,对新天气雷达运行中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最后给出了几点新天气雷达日常维护建议,以期为运行保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天气雷达 运行故障 分析处理 日常维护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福建省新天气雷达运用实际,首先介绍了新天气雷达的组成部分以及运行原理,接着重点对新天气雷达运行中常见业务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排除方法,以供雷达机务保障人员参考借鉴。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常见业务故障 排除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下测序(NGS)技术分析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基因状态,了解胆道肿瘤靶向药物相关基因及免疫疗效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特征,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NGS检测的108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胆道肿瘤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NGS数据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108例胆道肿瘤患者共涉及180个基因位点突变,包括晚期胆道肿瘤8种靶向成药相关基因及3种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为17.6%。TMB最高值48.46 mut/Mb,中位数为2.9 mut/Mb。TMB-H患者共6例,MSI-H患者共6例,提示其TMB高于MSS/MSI-L。结论通过NGS分析基因特征可为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筛选到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或为其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 标签: 胆道肿瘤 下一代测序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基因突变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并在其发展和预后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笔者对乳腺癌的易感基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新测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基因诊断的现状与前景,希望能促进相关技术的推广和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因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和各个行业对防旱抗旱、防灾减灾的需求不断增强。新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为灾害性天气预警提供了及时丰富的观测信息,同时也为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重要的监测指挥手段。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新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 人工增雨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乾坤 阿祥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青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宁 810016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宁 810007
  • 简介:摘要胃癌是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当今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胃癌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主要依靠胃镜活检和影像学检查,但侵入性和迟滞性限制了它们的临床价值,胃癌患者急需种实时、精确、非侵入的诊断和病程监测方法。循环肿瘤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体液中的单链或双链DNA,含有与原始肿瘤细胞相同的基因突变,也是新近出现的生物学标志物之。随着下测序(NGS)技术的出现和发展,ctD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断提升,正逐渐成为肿瘤诊断和病程监测的新选择。本文就目前下测序技术检测ctDNA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胃肿瘤 循环肿瘤DNA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分析新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应用,以增强天气雷达产品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利用率,推动气象防灾减灾顺利开展。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人工增雨作业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从原核生物的适应性免疫机制衍生出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and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以其特异性高、可开发性强、简单高效等特点迅速从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中脱颖而出,既为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也在体外诊断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快速、便携、经济、高效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体外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性能,在肿瘤基因诊断、遗传病筛查、移植排斥反应检测等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此文仅就CRISPR-Cas系统的作用原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病原体核酸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核酸检测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系统 基因编辑 体外诊断
  • 简介:本文分析了新智能变电站次设备的智能化,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与智能化次设备的主要概念,针对次设备智能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笔者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要对智能化的次设备进行深化检修智能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新智能变电站次设备功能的最大化,从而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一次设备 智能化
  • 简介:摘要在腹腔镜手术日益普及的基础上,近10余年,批新的微创外科技术相继问世并不断发展,包括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以及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等。这些技术改变了传统腹腔镜外科临床实践、特别是结直肠外科的面貌,堪称外科学发展历程中又次里程碑式的进步,昭示着新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然而这些技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小或免除腹部切口的同时也导致操作难度增大、手术操作方向逆转等情况,其用于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的临床实践结果初步证明这些技术能够达到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的近、远期治疗效果,但也还需要经受更大规模和严格的循证医学的检验。伴随着更加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操作平台的出现,新微创外科将成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更加先进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结直肠肿瘤 治疗应用 单孔腹腔镜手术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 简介:摘要第一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的出现明显改善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心血管事件等限制了患者的长期使用。新BTKi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calabrutinib在初治和复发难治C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我国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也在临床前和Ⅰ、Ⅱ期研究中初步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乏大型Ⅲ期临床试验数据。目前,更多的BTKi还处在研发阶段。未来CLL的治疗可能转变为各类药物联用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后停药或以MRD指导治疗等,而新BTKi的问世也将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选择。

  • 标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布替尼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