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小鼠耳蜗带状突触损伤情况,并探讨α-硫辛(LA)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区组法将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照射3 d组、照射3 d+LA组、照射14 d组和照射14 d+LA组,每组10只。各照射组使用辐照仪进行16 Gy X射线照射;照射+LA组,照射后给予LA每日1次;健康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小鼠在照射和处死前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免疫荧光标记蛋白ctBP2,观察带状突触数量变化。Western blot对蛋白otoferlin、AP-2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照射组ABR阈值显著增高(P<0.05),且照射14 d组最高(P<0.05);照射+LA组阈值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3 d组和照射14 d组,12、24 kHz分别与8 kHz阈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与8 kHz阈移比较显著增高(t=-2.38、-5.48, P<0.05)。各组带状突触数量,照射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照射14 d组最少(P<0.05);照射+LA组则明显增多(P<0.05)。AP-2和otoferlin蛋白水平,照射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且照射后14 d组更低(P<0.05);照射+LA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LA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α-硫辛酸 电离辐射 带状突触 耳蜗
  • 简介:摘要1例69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给予α-硫辛注射液0.6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停药18 h,患者于夜间突发冷汗,伴乏力、头晕和饥饿感。此后患者夜间反复出现发作性冷汗伴头晕、乏力,进食后可缓解,发作时末梢血糖为2.1 mmol/L。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清胰岛素>6 945 p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胰岛素释放指数>29.00。诊断: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考虑与α-硫辛注射液有关。给予醋酸泼尼松10 mg口服、3次/d,3 d后夜间低血糖症状减轻,5 d后症状消失。此后,将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至1.25 mg/d,约1年7个月后停用。此间,患者胰岛素自身抗体转阴,血清胰岛素恢复正常,未再发生低血糖症。

  • 标签: 硫辛酸 自身免疫疾病 低血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辛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的SD大鼠60只,雄性,体质量(220±20)g。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大鼠成模,取成功造成DPN模型的3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硫辛组及阳性药组,同时取正常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造模前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前与造模后第2、4、8周测定大鼠血糖水平,造模8周测定坐骨神经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坐骨神经机械痛阈及运动神经传导速率。结果造模8周,空白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好,体质量略有增加,活动自如。模型组大鼠在注射STZ 3 d后逐渐出现神态状态萎靡、多饮、多食、多尿,毛色枯黄,身形消瘦,下腹部明显胀鼓、蜷卧弓背等体征,随造模时间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硫辛组和阳性药组大鼠也出现上述体征,但程度轻于模型组大鼠。造模2、4、8周模型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模4、8周模型组大鼠的血糖水平高于造模2周,造模8周硫辛组与阳性药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8周,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中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谷胱甘肽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硫辛组与阳性药组大鼠坐骨神经中丙二醛水平低于模型组,谷胱甘肽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4、6、8周后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6、8周硫辛组及阳性药组机械痛阈值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模型组、硫辛组及阳性药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率均明显慢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硫辛组与阳性药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辛能改善大鼠DPN引起的神经损害,并能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同时增加神经传导速率。

  • 标签: 硫辛酸 糖尿病大鼠 周围神经病变 坐骨神经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硫辛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分析其对截肢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内分泌科8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硫辛,剂量为0.6 g/250 ml,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变化,并记录截肢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IF-1α、ET-1、NO、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IF-1α、ET-1、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截肢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1.43%。ROC曲线分析显示HIF-1α、ET-1/NO比值、VEGF预测截肢的临界值分别为317.5 pg/ml、1.977及29.012 5 pg/ml。HIF-1α对预测发生截肢的特异度为85.9%,优于ET-1/NO比值和VEGF的特异度(80.3%和76.4%)。结论高压氧联合硫辛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足患者HIF-1α、ET-1、NO、VEGF水平,且HIF-1α预测发生截肢准确性较高,可帮助减少并预防截肢的发生。

  • 标签: 高压氧 硫辛酸 糖尿病足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截肢
  • 作者: 黄凤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51篇
  • 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211
  • 简介:目的:探讨硫辛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病例,以计算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用硫辛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血糖水平无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硫辛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患者血糖,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硫辛酸;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α-硫辛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再灌注+α-硫辛组(IR+ALA组)和肝缺血再灌注+α-硫辛+黄豆苷组(IR+ALA+D组)。采用阻断肝左叶及中叶肝蒂6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45 min时,IR+ALA+D组腹腔注射ALDH2拮抗剂黄豆苷50 mg/kg;缺血前30 min时,IR+ALA组和IR+ALA+D组腹腔注射α-硫辛100 mg/kg。于再灌注6 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肝损伤评分,测定ALDH2活性和ROS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羟基壬烯醛(4-HNE)和MDA表达。离体实验: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BRL-3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α-硫辛组(HR+ALA组)和缺氧复氧+α-硫辛+黄豆苷组(HR+ALA+D组)。HR组、HR+ALA组和HR+ALA+D组于37 ℃、95% N2+5% CO2条件下培养6 h,然后于37 ℃、95%空气+ 5% CO2条件下培养24 h;于缺氧前60 min时,HR+ALA组加入α-硫辛100 μmol/L,HR+ALA+D组加入α-硫辛100 μmol/L和黄豆苷60 μmol/L。于复氧24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ALDH2活性,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在体实验: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AST和ALT活性、肝损伤评分、肝组织ROS水平、4-HNE和MDA表达水平升高(P<0.05),ALDH2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IR+ALA组血清AST和ALT活性、肝损伤评分、肝组织ROS水平、4-HNE和MDA表达水平降低,ALDH2活性升高(P<0.05);与IR+ALA组,HR+ALA+D组血清AST和ALT活性、肝损伤评分、肝组织ROS水平、4-HNE和MDA表达水平升高,ALDH2活性降低(P<0.05)。离体实验:与C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水平升高(P<0.05),ALDH2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HR+ALA组细胞活力、ALDH2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水平降低(P<0.05);与HR+ALA组比较,HR+ALA+D组细胞活力、ALDH2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水平升高(P<0.05)。结论α-硫辛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激活ALDH2,减少毒性醛类物质积聚,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 标签: 硫辛酸 再灌注损伤 醛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辛联合甲钴胺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放化疗治疗后合并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7例)采用硫辛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维生素B12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51.06%(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5)。结论在乳腺癌放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治疗中,硫酸锌联合甲钴胺方案的疗效优于传统维生素B12治疗方案。

  • 标签: 硫辛酸 甲钴胺 周围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硫辛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炎性反应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hs-CRP、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趋化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淤青[2.04%(1/49)]及视力模糊[2.04%(1/49)]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49),8.16%(4/49)],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辅助治疗能有效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降低hs-CRP、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α-硫辛酸 肾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2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静脉应用α-硫辛后反复出现晨空腹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而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予以相应处理后,随访2年8个月,无低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IAA转阴或弱阳性。2例患者均携带HLA-DRB1*04∶06等位基因,其一级亲属中4人携带此等位基因,均应避免应用含巯基药物以免发生IAS。

  • 标签: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硫辛酸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DLD)缺乏症患儿DLD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DLD基因进行变异检测。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LD基因存在c.704_705delTT(p.Leu235Argfs*8)和c.1058T>C(p.Ile353Thr)复合杂合变异,其表型正常的父母分别携带c.704_705delTT(p.Leu235Argfs*8)杂合变异和c.1058T>C(p.Ile353Thr)杂合变异,患儿弟弟未携带上述2个变异。其中c.1058T>C(p.Ile353Thr)变异为已报道的致病变异;c.704_705delTT(p.Leu235Argfs*8)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评级指南提示其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4)。结论DLD基因c.704-705delTT和c.1058T>C变异为该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DLD基因 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 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