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在PICU患儿中普遍存在,多种因素可使重症患儿出现睡眠障碍,对疾病恢复、远期预后均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对危重患儿睡眠障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PICU中可用的睡眠评估工具有限,多元化促进睡眠管理方案可能对改善睡眠有效。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睡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活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环路引起意识消失,从而在短时间内对人体的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丙泊酚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进一步观察和研讨丙泊酚对睡眠障碍患者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丙泊酚对患者预后和康复产生的影响,但是丙泊酚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通过介绍睡眠产生的机制和调节因素、睡眠障碍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丙泊酚对睡眠的影响及导致意识消失的分子靶点,综述丙泊酚对睡眠障碍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机制。

  • 标签: 丙泊酚 麻醉药,全身 意识消失 睡眠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RevMan5.0软件评价运动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今后有关运动干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28日,收集有关运动干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应用ReMan5.0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9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能够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合并效应量分析为:睡眠总分[均数差(MD)=-2.41,95%CI(-3.05,-1.76),P<0.001];主观睡眠质量[MD=-0.13,95%CI(-0.45,-0.16),P<0.001];睡眠潜伏期[MD=-0.50,95%CI(-0.66,-0.43),P<0.01];睡眠时间[MD=-0.4,95%CI(-0.58,-0.21),P<0.01];睡眠效率[MD=-0.40,95%CI(-0.62,-0.18),P<0.01];睡眠干扰[MD=-0.18,95%CI(-0.28,-0.08),P<0.01];睡眠药物使用[MD=-0.29,95%CI(-0.48,-0.10),P<0.01];日间功能[MD=-0.29,95%CI(-0.44,-0.13),P<0.01]。结论运动能够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减少睡眠药物的使用、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能改善老年人的日间功能,但对其主观睡眠质量及睡眠干扰的影响效果较小。

  • 标签: 运动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护士是轮班制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之一,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轮班导致护士倒班睡眠障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但会导致工作中的意外风险增加,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升高,甚至严重危害护士个体身心健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护士群体中倒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情况、严重危害、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望护理管理者及护士自身提高意识并重视倒班睡眠障碍,进而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 标签: 综述 护士 倒班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睡眠障碍是缺血性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并严重影响患者转归。文章就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分类和发生机制、对患者转归的影响、卒中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以及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认识。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睡眠 睡眠觉醒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不断增高,而老年人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睡眠改变,甚至发展为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关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也不清楚。本文通过阐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从与睡眠中枢相关β-淀粉样蛋白病理性沉积学说、神经递质系统失衡假说、昼夜节律紊乱机制等多方面探讨两者的关联机制以及临床现有治疗方案,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的有效治疗及延缓阿尔兹海默病的进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睡眠障碍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睡眠时间长短是心血管预后的指标,睡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相互关联,睡眠障碍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心血管疾病也会加重睡眠障碍,本文综述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标签: 睡眠障碍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形式不同的睡眠障碍,包括发作性睡病、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严重时威胁生命。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认识仍相对不足,同时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作为指导,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将围绕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睡眠障碍 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不仅对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会增加慢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睡眠障碍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肾脏疾病本身有关,而且与治疗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睡眠障碍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复杂且动态的关系目前仍很少研究。本文综述了CKD患者常见睡眠障碍的相关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失眠、过度嗜睡、不宁腿综合征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旨在尽早引起临床医生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睡眠状态的关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肾疾病 睡眠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4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S组于睡前1 h在超声引导下右侧颈长肌表面星状神经节所在位置注射0.2%罗哌卡因5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7 d。于治疗前1 d(T0)和治疗1-7 d(T1-7)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量表评价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监测仪评价患者客观睡眠质量,BIS监测仪及脑部与区域血氧监测系统监测睡眠期间BIS值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每30 min记录1次,计算7 d平均值。于治疗结束后连续3 d(T8-10)评估患者日间高级认知功能,包括持续性注意力测验(CPT)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测验(BADS),计算3 d平均值。分别于T0和T8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和5-羟色胺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治疗期PSQI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和快波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和快波睡眠比例升高,慢波睡眠S1-S2比例降低,S3-S4比例升高,BIS值降低,rSO2升高,治疗后CPT各指标降低,BADS各指标升高,T8时血浆NE浓度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显著改善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深睡眠时产生复杂的梦境及暴力行为。RBD是多种突触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的前驱标志物,早期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目前,RB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效果也无定论。本文将重点综述RBD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突触核蛋白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治疗 睡眠障碍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220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其中单领域遗忘组65例,多领域遗忘组97例,非遗忘组58例,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日间嗜睡量表(ESS)评价患者主观睡眠情况,多导睡眠监测客观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MCI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者中PSQI平均得分为(17.1±3.9)分,相关性分析得出单领域遗忘组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觉醒指数、ESS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56、0.324、0.351、0.412、0.361、0.327,均P<0.05);多领域遗忘组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PSQI总分、觉醒指数、浅睡眠期、ESS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83、0.323、0.346、0.401、0.379、0.412、0.228、0.251,均P<0.05),非遗忘组与睡眠时间、催眠药物评分、PSQI总分、快眼动睡眠障碍、浅睡眠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48、0.307、0.391、0.355、0.228,均P<0.05)。结论老年MCI类型与睡眠障碍存在相关性,不同类型MCI与不同睡眠障碍因素相关性不同。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月经是女性性周期的标志,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遵从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总结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特点辨证施治,在治疗上有较大优势。目前多认为月经周期与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月节律相关,而与日节律,即昼夜节律或睡眠觉醒活动关系的研究甚少。临床观察到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女性常并见月经失调,考虑女性月经周期与睡眠觉醒活动相关,故提出了"昼夜轴"的概念,同时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浅析睡眠障碍与月经后期的关系,以期为月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医时间医学 月经后期 睡眠障碍 昼夜轴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由于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而造成的,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与睡眠和觉醒有关的疾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对于内源性因素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以某些神经递质和微生物影响为主。基于此,本文通过整理1995至2019年收载的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医学网及PubMed公开发表的期刊中有关睡眠障碍成因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旨在整理睡眠障碍成因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睡眠障碍 神经递质 微生物 内源性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PD-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tDCS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TST、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ST、SL、SE、REMS、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分别为(359.57±28.12)min,(17.48±3.37)min,(75.49±18.25)%,(12.37±4.51)min,(24.17±8.94)次/小时,(6.3±2.3)分,(7.12±1.3)分,(118.08±24.06)分和(22.55±8.1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能明显改善PD-RBD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胆管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进行原发性胆管癌治疗的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其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胆管癌患者实施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术后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且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睡眠护理 心理干预 原发性胆管癌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颈肌阵挛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然的肌阵挛导致头部明显的短暂旋转或屈曲伸展,通常作为单一事件发生在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该事件持续时间大于0.5~1.0 s。关于颈肌阵挛的病例目前报道较少,我院收治了1例28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睡眠中摆头动作,视频-多导睡眠图发现事件均发生在REM睡眠期,部分事件伴有微觉醒反应及下肢内收动作,小剂量的氯硝西泮可缓解症状。

  • 标签: 运动障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术 颈肌阵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羽调音乐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中医内科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收听中医羽调音乐,B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收听低频音乐,C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3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3组干预后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均降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中医羽调音乐,可有效缓解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中医羽调音乐 脑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的标准化结构方法SLEEP-MAD模式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入住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ICU的睡眠障碍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为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的患者(85例)。观察组为2019年1月1日—6月30日入住ICU的患者(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睡眠管理,观察组按照SLEEP-MAD模式要求进行集束化干预管理,采用中文版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及相关因素的资料收集,通过统计结果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说明。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RCSQ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再入睡维度外,其余维度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质量的标准化结构方法SLEEP-MAD模式应用于ICU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应对水平,提高和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睡眠障碍 SLEEP-MAD模式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大多存在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breathing,SDB),尤其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在心脏移植前后SDB变化的研究较少,现简要综述如下。尽管资料有限,但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探讨心力衰竭发生SDB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