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低回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濮阳市妇幼保健院经常规超声检查表现为甲状腺实性低回结节且拟行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的患者82例,共103个结节,术前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82例患者103个甲状腺结节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结节62个、良性结节41个,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单独诊断检出恶性结节分别为63、60、61个,良性结节分别为40、43、42个,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检出恶性结节59个,良性结节44个。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实性低回结节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其单独超声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4%、95.12%、93.20%、96.61%、88.6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实性低回结节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内局灶性强回声不同类型的辨别以及在鉴别病灶良恶性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23例患者的264个具有局灶性强回声甲状腺结节的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将结节内局灶性强回声分为大彗尾征、小彗尾征、微钙化、粗大钙化、边缘钙化及蛋壳样钙化6种不同类型,同时纳入相关超声征象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获得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纵横比、结构、边缘、回声及局灶性强回声中有意义的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预测病灶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其中的临床指标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与结节病理良恶性间的关系。结果264个纳入研究的局灶性强回声结节中,恶性结节219个(83.0%),良性结节45个(17.0%);恶性结节中除大彗尾征外,其他局灶性强回声类型均出现,包括微钙化152个(69.4%),小彗尾征41个(18.7%),粗大钙化17个(7.8%),边缘钙化7个(3.2%),蛋壳样钙化2个(0.9%);良性结节包含所有局灶性强回声类型:微钙化13个(28.9%),粗大钙化9个(20.0%),边缘钙化8个(17.8%),小彗尾征6个(13.3%),大彗尾征6个(13.3%),蛋壳样钙化3个(6.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良恶性病灶在年龄、血清FT4、纵横比、结构、边缘、回声、局灶性强回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清FT4、低回、实性、小彗尾征及微钙化是病灶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46、0.026、47.656、9.032、7.925、12.767,均P<0.05);年龄及血清FT4与病灶病理良恶性诊断呈负相关(rs=-0.259、-0.156,均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为实性低回且内部局灶性强回声类型为小彗尾征或微钙化时高度提示恶性。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局灶性强回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甲状腺结节主要是由于局部甲状腺细胞出现异常生长所致,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多通过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可能会有颈部肿大、咽部存在异物感等表现。因此,大部分无明显症状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选择不治疗或者外敷药物辅助治疗。

  • 标签: 中药;甲状腺良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弹性成像对伴后方回声衰减的乳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05例伴后方回声衰减的乳腺结节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后运用超宽波束追踪技术进入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获得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以及脂肪组织一结节和应变比(B/A),行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得到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弹性参数在伴后方回声衰减的乳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对Emax进行分析。结果105例中良性结节65例,恶性结节40例。Emax、Emean和B/A在有声衰减的良恶性乳腺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max 95 kPa为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诊断有声衰减的乳腺结节良恶性有很高价值,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声衰减 乳腺结节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通过灵敏的影像学检查在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可达到60%以上。大多数患者没有甲状腺相关的临床症状,他们通常在因其他不适就诊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盲目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活检可能造成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但未能充分完善甲状腺结节活检也可能导致临床漏诊甲状腺癌。最近的临床指南提倡在甲状腺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更保守的方法来评估甲状腺结节,即通过临床和超声征象决定活检的必要性。此外,最新证据表明,对于活检无法得出确切结论者,可以通过超声风险分层或其他辅助检查(分子标记物、甲状腺细胞学第二诊疗意见)的联合评估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癌的风险和管理策略。本文总结了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充分评估的临床意义,重点介绍了与明确甲状腺癌风险的诊断性试验相关的临床证据,并强调了在甲状腺癌风险不确定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倾向的重要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与成人相比,儿童甲状腺肿瘤在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表明针对成人患者的治疗措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儿童。对于儿童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均会对其造成更长期的伤害。在2015年美国发布的《儿童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然而,国内现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均是针对成人患者。为提高我国对儿童甲状腺肿瘤的诊治水平,促进诊疗规范化,制定本共识。共识内容包含儿童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系统评估、外科治疗、131I治疗、内分泌治疗、肿瘤分期、术后危险度分级和随访等相关的40条推荐意见,并对这些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了分级。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结节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灶的CT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部位、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包括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等)、病灶边缘、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共计有94枚病灶,CT征象中簇状微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1,P<0.001),增强扫描后出现晕征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P=0.015),咬饼征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4,P<0.001),形态不规则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82,P<0.001),高强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2,P=0.001)。结论通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影像分析,对作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术前超声特征。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Ⅱ型,壁上可见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Ⅲ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及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Ⅳ型,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观察各型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22个为恶性,137个为良性。超声对Ⅰ、Ⅱ、Ⅲ、Ⅳ型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1/63)、80%(45/56)、90%(9/10)、67%(20/30)。Ⅰ型、Ⅱ型、Ⅲ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Ⅳ型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最低。结论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的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易误诊,仔细观察其实性部分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囊实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别非常明显,因此,在患病早期准确地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超声是甲状腺结节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其具有检查费用低、无创伤、重复性高和诊断快速的优点。但是,常规超声在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超声技术,其可以改善常规超声的局限性,与常规的甲状腺超声技术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并引导临床医师制定出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针对超声特别是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术前超声特征。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Ⅱ型,壁上可见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Ⅲ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及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Ⅳ型,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观察各型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22个为恶性,137个为良性。超声对Ⅰ、Ⅱ、Ⅲ、Ⅳ型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1/63)、80%(45/56)、90%(9/10)、67%(20/30)。Ⅰ型、Ⅱ型、Ⅲ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Ⅳ型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最低。结论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的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易误诊,仔细观察其实性部分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囊实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河南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TN)的患病率,探讨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尿酸及代谢综合征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2 69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甲状腺彩超有无结节将其分为甲状腺正常组(NTN组)和甲状腺结节组(TN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性别、年龄、收缩压(SBP)、TSH、FT4、FT3、UA、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身高、体质量、肌酐(Cr)、尿素氮(BUN)、BUN / Cr方面,TN组与NT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呈正相关的因素依次为:年龄、SBP、BUN、Cr、FPG、HDL-C、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呈负相关的因素依次为:身高、UA、Cr、体质量、FT4、ALT、FT3、γ-GT、TPO-Ab、Tg-Ab、总甲状腺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BUN、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SH、体质指数。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性别、FT3、FPG、年龄、体质量、SBP;甲状腺结节发生的保护因素依次为:BUN / Cr、HDL-C、FT4、TSH、BUN、身高、γ-GT、UA、ALT、Cr。结论性别和年龄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T3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呈正相关;UA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负相关因素和保护因素,年龄、SBP、FPG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正相关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代谢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超声特征鉴别其良恶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有病灶位于峡部的196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根据手术石蜡病理将结节分为良恶性2组,对2组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回顾分析同期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位于甲状腺侧叶的239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比较分析峡部与侧叶甲状腺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的差异。验证2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诊断效能。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患者年龄及结节大小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及患者性别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峡部与侧叶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低回、实性结构、边缘不光整、微钙化、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超声特征为甲状腺峡部结节恶性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峡部恶性甲状腺结节比侧叶恶性甲状腺结节更易表现为纵横比≤1、甲状腺外侵犯、与包膜接触面积>25%、周围型血供、低血供(P均<0.05),且更易发生颈部中央组淋巴转移(P=0.041)。本组4A、4B类甲状腺峡部结节的实际恶性率皆明显高于2种TI-RADS的推荐恶性率。结论纵横比>1并非鉴别甲状腺峡部结节良恶性的良好超声指标,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非灰阶超声特征可协助峡部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与侧叶结节不同,当甲状腺峡部结节低回时,就应提高警惕;当对峡部结节进行风险分层时,应适当升级。

  • 标签: 甲状腺峡部 甲状腺结节 超声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及甲状腺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的2 454名体检人群的资料,对所有入组的资料进行归类汇总,分析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因素。结果2 454名体检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909例,检出率为37.04%(909/2 454),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2.87%(164/499),女性检出率为38.11%(745/1 955),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χ2=4.684,P=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608,95%CI 0.0471~0.784)、年龄(OR=0.944,95%CI 0.935~0.953)、碘盐摄入(OR=0.646,95%CI 0.447~0.93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OR=1.562,95%CI 1.374~1.775)、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OR=0.924,95%CI 0.889~0.960)、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OR=1.111,95%CI 1.059~1.167),均为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海产品的摄入(OR=0.867,95%CI 0.674~1.115,P=0.266)不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性别、年龄、碘盐摄入、FT3、FT4与TSH是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筛查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 -RADS)、超声造影以及超声引导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和肿瘤增殖相关基因对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thyroid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PTMC)的准确性,评估早期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共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组90例和恶性组50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TI-RADS分级、CEUS增强模式、定量评估软件测量结节峰值强度及RT-PCR法定量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细胞核增殖抗原(cell nuclear proliferating antigen,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水平。并评估恶性组患者FNAC阳性率、肿瘤TNM分期、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符合率。结果恶性组TI-RADS分级4级以上构成比显著高于良性组[92.0%(46/50)与5.6%(5/90),χ2=103.718,P<0.001];CEUS增强模式以早期低增强为主[86.0%(43/50)与6.7%(6/90),χ2=91.328,P<0.001],峰值强度值高于良性组[(6.79±1.88)与(5.32±1.46),t=4.968,P=0.008]。恶性组FNAC阳性率为92.0%(46/50)。FNAC阳性:肿瘤TNM分期42例,包膜侵犯9例,淋巴结转移6例;手术切除后病理阳性:肿瘤TNM分期50例,包膜侵犯10例,淋巴结转移6例。恶性组CCND1、PC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0.562±0.134)与(0.213±0.097),t=15.639,P<0.001;(0.453±0.126)与(0.186±0.056),t=20.253,P<0.001;(0.633±0.159)与(0.252±0.097),t=31.265,P<0.001]。结论超声引导FNAC判断肿瘤TNM分期、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同时检测CCND1、PCNA和VEGF表达水平以及超声造影显示结节增强模式、定量评估软件测量峰值强度值对早期诊断PTMC有较好的准确性,与手术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系统 超声造影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IRADS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Detect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明确病理结果的23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37个结节),按照C-TIRADS指南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诊断,然后使用S-Detect技术联合C-TIRADS对结节再次分类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37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05个,恶性结节132个。单独使用C-TIRADS诊断及联合人工智能C-TIRAD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及0.9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P<0.001);以C-TIRADS 4A类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标准时,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C-TIRADS分类较单独使用C-TIRADS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1%对47.62%,90.72%对75.53%,均P<0.05)。结论C-TIRADS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Detect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C-TIRADS指南 人工智能 S-Detect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l例中年男性S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多学科讨论。结果中年男性,全身骨痛,发现甲状腺结节,多处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拟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伴淋巴结及骨转移,病理结果示骨小梁间可见片状增生细胞,胞质透亮,核形态欠规则;甲苯胺蓝染色示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2示增生肥大细胞(+);诊断为SM,广泛累及骨髓。给予沙利度胺、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结论认识SM的疾病特征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淋巴结 肥大细胞增生症,系统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的评估指导价值。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行微波热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6例(79个结节)为研究对象。于微波消融治疗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结节大小、数目、血供情况、滋养血管进入的部位并定位,术后即刻造影明确病变区域消融是否彻底及测量消融后体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观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结节治疗后消融区吸收缩小情况。结果术前造影显示,79个甲状腺结节中,42个实性结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环形均匀高增强结节33个,不均匀高增强结节9个;24个囊实混合性结节中可见实性成分,造影剂呈均匀高增强者16个,实性成分仅局部高增强者8个;13个囊性结节内可见分隔9个,隔膜上有造影剂显影者3个。微波消融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有3个结节周边仍可见造影剂显影,针对3个结节显影区进行消融,确认结节内部无造影剂显影后结束治疗。治疗过程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治疗前,79个结节体积为(7.52±6.74)cm³,术后1、3、6、12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6.06±5.19)cm³、(3.06±2.85)cm³、(1.32±1.23)cm³、(0.59±0.52)cm³,消融前后结节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2,P < 0.001)。结论术前超声造影可明确甲状腺结节血供分布情况及滋养血管走行状况,可指导微波消融进针部位及首要消融区域,提高治疗精准度,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造影可明确病变区域消融是否彻底,减少病灶的残留,同时减少过度消融。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微波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造影剂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 934名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1)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8.1%(1 668/5 934),其中女性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40.6%(691/1 704)]高于男性[23.1%(977/4 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3,P=0.00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01)。(2)按性别不同对体检人群临床资料与甲状腺结节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男性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3.0 kg/m2[82.2%(803/977)]、糖尿病[14.7%(144/977)]、高血压[44.4%(434/977)]及吸烟史[63.1%(616/977)]比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患者[78.9%(2 565/3 253)、8%(260/3 253)、29.3%(952/3 253)、56.9%(1 851/3 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7、39.59、78.35、11.80;P值分别为0.023、0.009、0.005、0.007)。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组患者BMI≥23.0 kg/m2[55%(380/691)]、肥胖[31.1%(215/691)]、糖尿病[6.2%(43/691)]、高血压[28.9%(200/691)]、总胆固醇偏高[43.6%(301/691)]、甘油三酯偏高[28.4%(196/6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7.1%(49/69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29.1%(201/691)]比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患者[43.6%(442/1 013)、22.5%(228/1 013)、1.9%(19/1 013)、19.2%(195/1013)、34.7%(352/1 013)、17.9%(181/1 013)、21.5%(218/1 013)、4.5%(46/1 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23、15.82、22.14、21.68、13.51、26.27、12.69、5.08;P值分别为0.007、0.006、0.009、0.007、0.008、0.005、0.005、0.024)。(3)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30,95%CI:1.463~1.621,P=0.009)、性别(OR=3.580,95%CI:2.931~4.381,P=0.005)、吸烟史(OR=1.360,95%CI:1.161~1.592,P=0.007)及高血压(OR=1.290,95%CI:1.121~1.482,P=0.006)为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因素。结论襄阳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8.1%,年龄较大者、女性、吸烟史及高血压为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患病率 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