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于患儿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生长发育情况、骨代谢水平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身高(131.76±2.28)cm和生长速率(10.40±0.87)cm/年,治疗6个月身高(134.83)cm和生长速率(11.74±0.72)cm/年,高于治疗前身高(127.32±3.49)cm和生长速率(4.32±1.08)cm/年(F=7.973、P=0.000,F=12.314、P=0.000),且治疗6个月高于治疗3个月(身高:t=9.586、16.405,生长速率:t=39.457、51.448,均P=0.000);而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17.21±4.28)kg/m2、治疗3个月(17.86±5.14)kg/m2和治疗6个月(18.01±4.35)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2,P=0.391)。治疗3个月血清骨钙素(7.19±0.38)μg/L、碱性磷酸酶(129.34±8.97)U/L水平和治疗6个月血清BGP(7.94±0.63)ng/mL、ALP(154.67±10.42)U/L,高于治疗前血清BGP(6.38±0.57)ng/mL和ALP(108.49±6.51)U/L(F=8.971,P=0.000,F=15.427,P=0.000),且治疗6个月高于治疗3个月(t=9.175,P=0.000,t=16.581,P=0.000)。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血清FT3、TSH和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3,P=0.287,F=0.472,P=0.517,F=1.084,P=0213)。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临床效果显著,且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生长障碍 人生长激素 甲状腺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短期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效果及对生长速率(growth rate,GV)、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GHD儿童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9.10±2.03)岁。给予短期rhGH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身高、GV、IGF-1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儿身高、GV及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分别为(123.51±9.88)cm和(128.82±8.10)cm、(5.60±1.02)cm/y和(11.62±2.01)cm/y、(-2.26±0.45)分和(-2.10±0.34)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儿IGF-1、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se,FBG)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inated thyroxine,FT3)分别为(130.29±45.41)μg/L和(210.01±89.28)μg/L、(7.52±1.33)μU/ml和(8.30±2.01)μU/ml、(5.08±0.67)mmol/L和(5.10±0.70)mmol/L、(4.15±0.65)ng/L和(4.20±0.70)ng/L,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HtSDS与身高、GV、IGF-1呈正相关(r=0.384、0.390、0.362,均P<0.05),GV与IGF-1呈正相关(r=0.301,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身高、IGF-1、HtSDS均是GV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GHD儿童短期使用rhGH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前身高、IGF-1及HtSDS是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生长激素缺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生长速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脊柱侧凸表现为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失衡,病因复杂,先天性椎体异常、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椎旁肌左右不对称、骨组织营养不良或代谢障碍等均可引起脊柱侧凸。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骼生长具有关键作用一种肽类激素。对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如体内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可能会导致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ISS)和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临床上主要通过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进行治疗。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在使用rhGH治疗ISS和GHD的过程中,很多患儿发生脊柱侧凸或原有的脊柱侧凸进展加重,据此很多学者得出结论:rhGH治疗ISS或GHD时会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或进展。但随着临床统计数据的增多以及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发现rhGH治疗ISS或GHD时仅会使既往患有脊柱侧凸的患者Cobb角增加,而不会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即不会使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增加。目前对以上结论以及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使用rhGH治疗的患儿发生脊柱侧凸并发症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经归纳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生长潜力等是在治疗期间导致脊柱侧凸发生或进展的风险因素,并对使用rhGH治疗ISS或GHD的优势及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指导临床提供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腺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固有免疫系统中,生长激素可增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在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生长激素可提高胸腺细胞的迁移能力,促进胸腺细胞亚群的调节,影响脾脏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此外,生长激素还可以影响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抑制胶原性关节炎的关节破坏,对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也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因此,生长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有望在临床上成为抗感染、治疗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生长激素 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始动因子2-α激酶3(EIF2A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之间的相关性及EIF2AK3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GHD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04例GHD患儿及269名身高正常对照儿童的EIF2AK3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805165(G>T)、rs13045(A>G)、rs867529(C>G)、rs11684404(T>C)、rs6547787(T>G)进行基因分型,其中55例GHD患儿接受rhGH治疗,收集其治疗后随访的身高、体重,探讨EIF2AK3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结果(1)EIF2AK3基因的SNP位点rs13045和rs867529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均P <0.05)。(2)经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EIF2AK3基因SNP位点rs1805165、rs13045、rs867529、rs11684404、rs6547787组成的单倍体型GACTG和GAGTT会增加GHD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是2.05(1.33~3.17)、2.62(1.48~4.65)。而单倍体型GACTT和TGGCG会降低GHD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是0.68(0.48~0.97)、0.36(0.23~0.57)。(3)分析rs13045和rs867529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疗效关系,发现应用rhGH治疗后rs13045的3种基因型之间身高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867529位点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每30 d身高少增加0.099 cm(β=-0.099,95%CI -0.162~-0.018, P=0.016)。结论EIF2AK3基因SNP位点rs13045及rs867529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经rhGH治疗GHD患儿EIF2AK3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529的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身高增长降低,EIF2AK3位点rs867529基因型与生长激素疗效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生长激素缺乏症 EIF2AK3基因 重组人生长激素 单倍体型
  • 简介: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不孕女性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完成妊娠,然而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常常由于卵巢反应性差、卵泡发育不良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导致妊娠成功率降低。提高患者卵巢反应性、卵母细胞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改善IVF-ET结局成为了广大临床及实验室工作者共同面对的挑战,这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一大难题。生长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全身组织器官生长,尤其是骨骼与肌肉组织,还能调节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代谢,升高血糖等。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在女性生殖健康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 优化卵泡及卵子质量,提高胚胎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本篇综述就生长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适用人群及用法展开论述。

  • 标签: 生长激素 卵巢反应性 卵母细胞质量 子宫内膜容受性 适用人群 用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及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两者的调控关系。方法利用miRDB、miRwalk、Targetscan7.2及starbase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KEGG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PPI)分析,随后筛选出有意义的核心靶基因,取核心靶基因和数据库的mRNAs测序结果进行对比,构建可视化的miRNAs-靶基因调控关系网。结果以蛋白相互作用程度≥20为标准,本研究得到113个上调的miRNAs核心靶基因和128个下调的miRNAs核心靶基因,进一步取交集得到13个目的核心靶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的通路为泛素介导蛋白水解通路,其相对应的调控miRNAs为miR-15b、miR-365、miR-32-3p、miR-486-5p。结论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构建了与GH细胞腺瘤密切相关的miRNAs-核心靶基因相互调控网,发掘了一些可能与GH细胞腺瘤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有关的蛋白和通路。

  • 标签: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微小RNAs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对儿童青少年期生长激素缺乏症认识的不断深入,青春后期到成年的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TGHD)的重新评估、诊断和治疗日益引起儿科临床医生的关注。重组人生长激素仍然是TGHD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治疗的目的和用法与儿童期生长激素缺乏症已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TGHD的诊断、治疗、评估和临床监测,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展开讨论,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临床经验,制订本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问题。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生长激素治疗DFU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生长激素治疗DFU的可能作用及机制予以综述。

  • 标签: 生长激素 糖尿病 糖尿病足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应用生长激素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1042个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生长激素将患者分为生长激素组(A组)和未应用生长激素组(B组),分别比较高龄(≥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A、B两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女方年龄[(31.1±4.5)岁]、临床妊娠率[67.1%(114/170)]均高于B组[(30.1±4.4)岁、57.5%(501/872)](P=0.010,P=0.020)。高龄患者A组与B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OS患者A组的活产率[65.8%(25/38)]明显高于B组[42.3%(96/227)](P=0.007)。反复种植失败患者A组的种植率[37.3%(57/153)]、临床妊娠率[50.5%(46/91)]、活产率[37.4%(34/91)]明显高于B组[23.0%(115/501)、29.1%(92/316)、21.8%(69/316)](P<0.001、P<0.001、P=0.003)。结论高龄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并不能改善FET的妊娠结局。PCOS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有效提高活产率。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可以明显提高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 激素替代 生长激素 妊娠率 反复种植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生长发育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中枢性早熟女童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激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龄差值/年龄差值(△BA/△CA)、身高、体质量、子宫和卵巢体积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CA(0.64±0.17),低于对照组的(0.95±0.13)(t=8.065,P<0.05);观察组治疗后身高(127.32±1.08)cm、体质量(33.42±2.37)kg,均高于对照组[(126.34±0.87)cm、(31.01±2.15)kg](t=3.934、4.1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1.68±0.29)cm3]、卵巢体积[(1.26±0.18)cm3],均低于对照组[(2.41±0.46)cm3和(1.83±0.26)cm3](t=7.474、10.036,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长激素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效果良好,且可改善患儿生长发育及降低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

  • 标签: 生长激素 曲普瑞林 中枢性早熟 生长速率 身高 体质量 子宫体积 卵巢体积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视频在不孕症患者自行注射生长激素笔技能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7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且首次使用生长激素笔注射的14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年龄(36.10±5.28)岁,对照组年龄(35.60±4.77)岁。观察组采用改良微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生长激素笔配套微视频教学。比较两组患者对生长激素笔操作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操作内容总得分为(8.30±0.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0±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7,P<0.001)。观察组患者各操作内容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分别为76.0%(57/75)和24.0%(18/7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2.9%(30/70)和57.1%(4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71,P<0.001)。观察组患者对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方法、消毒方法、进针角度及捏皮方法的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微视频教学更能提高不孕症患者自我注射生长激素笔的操作技能,有助于患者正确掌握要领,提高了护士的教学效率,从而保障患者得到更佳的生长激素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孕症 生长激素笔 改良微视频教学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GHRT)对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接受GHRT的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糖代谢状态将患者分为糖调节正常(NGR)组和糖调节受损(IGR)组,分析GHRT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平均年龄(23.0±5.2)岁,其中NGR组23例、IGR组7例。GHRT 12个月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IGR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NGR组患者中无一例进展为IGR或糖尿病,IGR组7例患者无一例进展为糖尿病,其中4例由糖耐量受损(IGT)恢复至NGR。2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增加是FPG、2hPG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HRT 12个月不会对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葡萄糖稳态产生不利影响,而患者的血脂谱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垂体功能减退症 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葡萄糖代谢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结局,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等卵巢功能异常患者,以及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ed,RIF)、薄型子宫内膜、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等异常子宫内膜患者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对于rhGH的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rhGH在以上人群中的具体应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生殖技术,辅助 重组人生长激素 卵巢功能异常 异常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儿童中疼痛、焦虑抑郁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116例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矮小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儿童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儿童经干预后疼痛、焦虑抑郁状况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结果显示,两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儿童经不同方式的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采血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t=3.169,P<0.05);观察组儿童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t=8.210,P<0.05);观察组儿童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t=3.979,P<0.05);观察组儿童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t=4.145,P<0.05);观察组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χ2=7.813,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儿童的疼痛、焦虑抑郁状况,减少实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健康宣教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焦虑抑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和特发性矮小症(IS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矮小身材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rhGH进行治疗,其中GHD 54例作为GHD组,ISS 38例作为ISS组。观察并记录其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等变化情况。结果GHD组在治疗3、6个月时其身高差值(△Ht)、生长速度均高于I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H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3个月时水平,且ISS组患儿生长速度水平高于同组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IGF-1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治疗3、6个月时IGF-1水平均高于I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是一种有效的GHD、ISS治疗药物,可有效促进上述两种身材矮小患儿身高及生长速度的增长,且对GHD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重组人生长激素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特发性矮小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GH)试验不同反应的垂体GH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2016年至2021年新诊断、有完整的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资料及病例资料的50例垂体GH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任意时间GH升高到基础值的50%以上,将入选的50例垂体GH瘤患者分为2组:反常升高(A组)16例;无升高(B组)34例。分析2组间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A组血清总胆固醇(TC)[(3.9±0.8)对(4.6±0.9)mmol/L]、糖负荷后120 min胰岛素[11.2(4.4,25.0)对92.0(10.8,311.8)mU/L]、垂体腺瘤长径[1.0(0.4,2.1)对1.5(0.5,7.3)cm],短径[0.6(0.3,1.3)对1.0(0.5,5.8)cm]均低于或短于B组(P<0.05),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高于B组[(908.2±233.7)对(743.1±273.1)ng/mL,P<0.05]。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随机GH、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生化指标、垂体腺瘤部位、侵袭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免疫组化ACTH(33%对0%)、催乳素(100%对28.6%)阳性比例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反常升高的垂体GH瘤患者血清TC、120 min胰岛素水平低,IGF-Ⅰ水平高,垂体微腺瘤占比高,"纯"GH瘤可能代表肢端肥大症中一类特殊疾病的实体。

  • 标签: 垂体GH瘤 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高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并观察1年。统计患儿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生长速率、骨龄、总甲状腺激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IGF-1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身高、生长速率、IGF-1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4.427、2.987、7.459、5.963、31.389、21.790,P<0.001、0.004、<0.001、<0.001、<0.001、<0.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914、2.480、12.090,P=0.006、0.017、<0.001)。两组患儿体质量、骨龄、总甲状腺激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改变(t=0.548、1.931、0.300、1.367、0.735、0.759、0.693、0.920,P=0.586、0.060、0.765、0.179、0.466、0.452、0.492、0.362),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t=0.371、0.141、0.059、0.318,P=0.713、0.889、0.953、0.75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0.149)。结论重组人生长因子能有效加快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生长速度,增加患儿身高、提高血清IGF-1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身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1 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 血糖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年龄矮小症的效果及对患儿骨代谢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维生素D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绍兴市妇女儿童保健院收治的矮小症患儿60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收治4~9岁患儿,B组收治>9~13岁患儿,两组均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IGF-1、25-羟维生素D3等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B组的67.85%(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1.99±0.53)mmol/L、(1.76±0.14)mmol/L、(88.97±6.89)μmol/L、(325.57±15.29)ng/L、(89.47±15.58)ng/L,均高于B组的(1.71±0.55)mmol/L、(1.65±0.15)mmol/L、(85.22±6.76)μmol/L、(312.29±13.88)ng/L、(80.11±15.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5、2.936、2.121、3.502、2.340,均P<0.05)。结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4~9岁矮小症患儿疗效更好,且能有效改善患儿骨代谢水平及IGF-1、维生素D3等指标。

  • 标签: 生长障碍 重组人生长激素 年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代谢 维生素D3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