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由环境、遗传因素诱导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危害性较大,会影响患者肝、肾、神经、血管等多个器官功能。非编码RNA包括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ncRNA作为信号分子包含具有调控功能的核酸序列,在特定时间和组织可调节生物生长发育,感知响应多种刺激,并可调控某些基因表达。在糖尿病中lncRNA作为一种新型治疗途径的靶点,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何更好地用于临床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生理功能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类淋巴系统是一个功能性脑脊液循环系统,主要发挥脑实质内代谢废物的清除功能,是脑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基础研究领域,麻醉是活体动物进行类淋巴系统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前提,然而麻醉药物能否影响类淋巴系统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应用于类淋巴系统研究中的麻醉药物进行综述,分析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各项生理因素,讨论不同麻醉方案对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为后续进行类淋巴系统研究的麻醉药物选择及结果解读提供参考。

  • 标签: 类淋巴系统 麻醉药物 生理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一直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种短寿命的、同质的细胞类型,具有有限的促/抗炎作用。然而最近10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中性粒细胞的了解正在经历着某种复兴。对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及其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促进了研究者对中性粒细胞生理与病理生理作用的再认识。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及多组学联合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将对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认识得更为透彻。本文对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要评述。

  • 标签: 细胞死亡 趋化作用 异质性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5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3 d采用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年龄(63.20±6.14)岁。术式均为筋膜间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膀胱尿道无张力吻合后,行膀胱颈前壁与耻骨前列腺韧带缝合。术后第3天进行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治疗后对5例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及24 h尿垫使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92±1.35)h,出血(42.00±10.95)ml,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20±1.10)d,1例术后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周拔除尿管,5例患者均大力咳嗽时出现少许漏尿,1例患者拔尿管当天使用了1片尿垫,24 h尿垫使用量≤1片,4例未使用尿垫,评估为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治疗周期(7.40±1.52)d,治疗后ICI-Q-SF评分(2.80±1.64)分,I-QOL评分(94.00±3.08)分。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安全有效,有望在未来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治疗中成为标准的辅助疗法。

  • 标签: 电生理适宜技术 可视化个体化治疗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早期尿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功能障碍往往与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代谢的研究为心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线索。本文总结了生理、病理进程中心肌代谢方式的差异、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针对疾病进程中重要靶点的药物,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代谢 心脏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肥大 糖尿病心脏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短肠综合征(SB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有效吸收面积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的一组症状。随着近年对SB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管理均有进展。SBS分为末端空肠造口、空肠或回肠-结肠吻合、空肠-回肠吻合3种解剖类型,其术后演变可遵循急性期(高分泌期)、代偿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长期SBS可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草酸尿症、代谢性骨病、肝胆疾病等慢性并发症。本文就各阶段、各类型SBS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肠衰竭 病理生理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活动诱发的反射性癫痫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收治的 5 例思维活动诱发反射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研究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33岁,病程3~9年,随访时间1~4年。5例患者表现为肌阵挛发作、痉挛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提示脑电图背景均为低幅α节律,2例发作期脑电图均为中央、顶导棘波或棘慢复合波,1例发作期脑电图为各导棘慢、多棘慢复合波,2例脑电监测期间无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2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提示右侧大脑半球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给予抗发作药物(左乙拉西坦4例,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镁1例)治疗,4例无临床发作,1例仍有发作。结论思维活动诱发的反射性癫痫常见于青年男性,脑电图背景均为低幅α节律,多数患者对左乙拉西坦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 标签: 思考 癫痫,反射性 脑电描记术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健康教育(TPE)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控制、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和TPE组,每组50例。对比2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问卷、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静态SPO2、肺功能指标、焦虑抑郁量表等结果,比较2组方法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TPE组的静态SPO2水平均较前升高(P值均<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01)。干预后TPE组较常规健康教育组CAT评分及SGRQ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4、2.90,P值均<0.05)。干预后TPE组较常规健康教育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2.31,P值均<0.05)。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干预后TPE组的知识问卷评分及MMAS-8评分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1、2.06,P值均<0.05)。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TPE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2.17,P值均<0.05)。结论TPE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水平,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生活质量 治疗性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辨证施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的10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运动及神经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行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 w及9 w,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0.53±1.16)分及(5.03±1.35)分,且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及偏身麻木维度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13±0.23)分及(1.01±0.14)分及(0.91±0.24)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GQOLI-74评分为(79.82±4.4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3.46±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对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医养生理论 中医辨证施护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尺神经损伤患者骨间肌同步兴奋的电生理表现。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腕部尺神经损伤后患者50例,分别检测第一、二、三、四背侧骨间肌及第二掌侧骨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记录潜伏期及波幅,肌电图随机选取10个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计算MUP波幅平均值,并观察募集反应,所有数据均与健侧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第二、三、四背侧骨间肌分指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并指时,MUP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侧第二、三、四背侧骨间肌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分并指时均有募集反应;患侧第一、二、三、四背侧骨间肌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刺激CMAP潜伏期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P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部尺神经损伤后,掌侧骨间肌与背侧骨间肌易产生同步兴奋后遗症,导致分并指障碍,电生理检查可帮助临床诊断。

  • 标签: 尺神经 电生理学 骨间肌 同步兴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生理性老化过程中心肌内外膜力学参数的改变。方法选择月龄从3周到24月的C57BL/6的小鼠50只,常规超声和分层斑点追踪技术(LS-STE)评估不同月龄(每组10只)小鼠的心肌力学改变;应用HE和Masson三色法评估小鼠生理性老化过程中的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不同月龄小鼠常规超声所测参数表现为明显的增龄性改变(均P<0.05);LS-STE所测指标提示在生理性老化过程中,小鼠左室径向应变及内膜下、外膜下纵向应变、环向应变值逐渐减低(均P<0.05);与3周组相比,14月龄组小鼠的内膜下纵向应变值显著减低[(-23.49±2.32)比(-17.19±2.28),P<0.05];与3周组相比,24月龄组小鼠的径向应变值[(32.90±5.01)比(21.80±5.54)]、内膜下纵向应变值[(-23.49±2.32)比(-15.44±2.27)]、外膜下纵向应变值[(-13.23±3.19)比(-7.59±2.21)]、内膜下环向应变值[(-25.93±4.09)比(-20.31±4.08)]和外膜下环向应变值[(-9.30±1.92)比(-6.01±1.04)]减低(均P<0.05)。HE及Masson三色法提示老化过程中小鼠心肌组织光镜下表现为心肌横截面积增大,纤维组织增生。结论LS-STE可以精确地评估小鼠模型老化过程中的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病理学改变,为评估抗心肌老化提供了新的工具。

  • 标签: 分层斑点追踪 心肌 衰老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反复发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高,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涉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非解剖学因素两个方面,后者包括上呼吸道神经肌肉反应性损害、呼吸控制不稳定(高环路增益)以及低觉醒阈值。动物模型是研究OSA病理生理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探讨OSA潜在药理学靶点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OSA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药物疗法 模型,动物 上呼吸道解剖 神经肌肉反应 环路增益 唤醒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显微外科听神经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下听神经瘤切除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肿瘤部分切除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观察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50%(37/40),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75.00%(30/40),P<0.05。观察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率,利于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切除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面神经功能保留率 面神经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进行以培养"临床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势在必行。主要举措包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以临床现象为主线推动课堂教学;利用毕博网络、微信公众号及超星学习通虚拟课堂等新媒体手段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自制多媒体展示课件,在翻转课堂中向全体学生汇报。实践表明,相关教改已取得一定成效。

  • 标签: 病理生理学 临床能力 新媒体 文献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
  • 简介: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课堂教学提出的挑战,齐齐哈尔医学院生理学教学团队构建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同步直播"的混合式教学,开展线上教学。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开展线上教学4周以来教学秩序稳定,教学效果良好。本文以236名2019级护理本科生生理学教学为例,介绍了疫情形势下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实施措施、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反思,为进一步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医学高等院校线上教学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 标签: 疫情防控 生理学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同步直播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全球大流行,病死率达到3.4%,主要是由严重的肺炎引起。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受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某些心理病理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以及创伤后压力有关的症状。从全球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可能会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医务工作者等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尤其容易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结局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厘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精神障碍的关联,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健康 神经系统 情绪障碍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模拟人类思维和学习过程,近年来其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医疗大数据、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协助制订临床决策等。其在心脏电生理学领域的应用已涉及疾病的早期筛查、危险分层、预测疗效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了AI,特别是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局限与展望,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并开拓相关研究的思路。

  • 标签: 心脏电生理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INP)是癌症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最初表现为急性疼痛综合征,若未能治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神经性疼痛。CINP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钙稳态变化、氧化应激、凋亡途径活化、髓鞘和非髓鞘纤维丢失、免疫系统活化以及离子通道表达活性增加等,不同种类化疗药物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所不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CINP防治措施,有较高认可度的治疗药物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

  • 标签: 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控制疼痛 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