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病及其并发症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食管反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对这类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腹腔镜抗反手术已成为治疗胃食管反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目前我国开展胃食管反病腹腔镜抗反手术已有10余年,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快速发展,在全世界该领域提供了中国证据。我国胃食管反病抗反外科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手术、培养专业临床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我国胃食管反病抗反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胃食管反病抗反外科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抗反流 外科手术 现状 展望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性哮喘(RA)与典型胃食管反病(TGERD)患者反相关参数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和24 h pH-阻抗监测检查的120例胃食管反病(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相关性指数将GERD患者分为RA组和TGERD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反性食管炎(RE)评分、胃镜下食管裂孔疝表现、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DeMeester积分和反次数等反相关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TGERD组和RA组RE评分、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0.0分(0.0分,1.0分)比0.0分(0.0分,1.8分)、3.0分(2.0分,3.0分)比3.0分(2.0分,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UES压力<34 mmHg(1 mmHg=0.133 kPa)检出率高于TGERD组[41.7%(25/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RA组UES压力低于TGERD组[51.7 mmHg(23.6 mmHg,70.1 mmHg)比62.0 mmHg(37.4 mmHg,7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35)。TGERD组和RA组HREM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DeMeester积分≥14.7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4.5%和反总次数≥73次的检出率均高于TGERD组[分别为41.7%(25/60)比23.3%(14/60)、40.0%(24/60)比21.7%(13/60)、38.3%(23/60)比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6、4.728、4.881,P均<0.05)。RA组反总次数和弱酸性气体反次数均多于TGERD组[60次(43次,98次)比52次(34次,69次)和12次(6次,21次)比9次(3次,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3、-2.053,P均<0.05)。TGERD组和RA组24 h pH-阻抗监测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ES压力过低、食管酸暴露异常和反次数特别是弱酸性气体反次数增多可能更易诱发RA。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哮喘 胃镜 高分辨率测压 pH-阻抗监测
  •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明确诊断咽喉反性疾病患者行内镜抗反黏膜切除术,术前、术后进行咽喉反症状指数评分、反流体征评分、咽部pH监测、胃镜检查。对比术前、术后结果,上述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抗反手术的48例胃食管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114±39)min,平均术中出血(28±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1.6)d。16例患者行Nissen手术,32例患者行Dor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觉改善率在90%,胃食管反病自评量表评分平均总分下降占77%,主要体现在烧心、反酸、恶心以及睡眠障碍症状的缓解。腹腔镜下抗反手术治疗胃食管反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CCT)策略作为一种“需求方经济补偿手段”,通过提供小额现金激励受益者的特定目标行为,被成功地运用在全球欠发达地区或弱势群体的妇幼营养改善和预防保健工作中。回顾1997—2015年间全球开展的20个妇幼健康促进CCT项目,可以发现CCT策略能促进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行为,从而改善妇幼健康结局;与“供给方经济补偿”“无条件经济补偿”“代金券”等其他经济补偿干预策略比较,“兼顾供给能力”“设置支付条件”“考虑非医疗成本”可更有效地促进目标人群的行为转变,发挥CCT策略改善受益人群健康状况的最大效能。CCT策略对服务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长期影响以及同时比较多种经济补偿干预手段的成本效果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今后的妇幼健康促进项目提出设计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和依据。

  • 标签: 妇幼保健 健康促进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ERD患者立位、卧位和餐后2 h的反参数,探讨不同体位和餐后2 h各反参数诊断GERD的临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原南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GERD患者200例(GERD组)和非GERD患者61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食管反病问卷(GERDQ)评分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高分辨率测压、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与组内立位、卧位和餐后2 h反相关参数。绘制GERD患者立位、卧位和餐后2 h反参数的ROC曲线,确定其诊断GERD的临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对照组卧位酸反患者比例高于GERD组[41.0%(25/61)比8.5%(1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P<0.01)。对照组患者立位酸反时间、酸反次数、酸暴露时间(AET)、最长反时间、弱酸反次数均高于卧位[6.00 min(2.00 min,13.50 min)比0.00 min(0.00 min,1.50 min)、16.00次(8.00次,27.00次)比1.00次(0.00次,3.00次)、0.90%(0.33%,1.88%)比0.00%(0.00%,0.30%)、2.00 min(1.00 min,4.00 min)比0.00 min(0.00 min,1.00 min)、7.00次(3.00次,11.00次)比1.00次(0.00次,2.0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5.43、6.61、5.06、3.58、6.24,P均<0.01)。GERD组患者立位酸反时间、酸反次数、AET、最长反时间、长反次数、弱酸反次数均高于卧位[51.00 min(31.00 min,86.75 min)比8.00 min(1.00 min,42.00 min)、60.00次(48.00次,83.75次)比6.00次(2.00次,19.50次)、7.30%(3.90%,12.10%)比1.50%(0.20%,6.50%)、7.00 min(4.00 min,12.00 min)比4.00 min(1.00 min,17.00 min)、1.00次(0.00次,3.00次)比0.00次(0.00次,2.00次)、7.00次(3.00次,12.00次)比0.00次(0.00次,1.0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92、11.22、6.90、2.56、5.11、11.76,P均<0.05)。对照组和GERD组患者餐后2 h酸反时间、酸反次数、AET、最长反时间和弱酸反次数分别为3.00 min(2.00 min,9.00 min)、10.00次(5.00次,18.00次)、0.90%(0.40%,1.98%)、1.00 min(0.00 min, 3.00 min)、4.00次(1.50次,8.50次)和28.50 min(15.00 min, 54.75 min)、35.00次(24.00次,52.00次)、8.30%(4.32%,15.83%)、6.00 min(3.00 min, 11.00 min)、4.00次(2.00次,7.25次),均高于同组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0、6.33、5.50、3.40、5.71和3.76、9.21、5.76、1.97、10.46,P均<0.05)。200例GERD患者中,125例在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过程中有反症状记录,立位反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卧位[89.6%(112/125)比65.6%(8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立位酸反时间预测GERD的准确度最高,AUC值为0.94,临界值为24.5 min,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0%和95.08%;立位酸反次数、立位AET预测GERD的准确度次之,AUC值均为0.93,立位酸反次数临界值为39.5次,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95.08%,立位AET临界值为2.75%,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0%和93.33%。餐后2 h AET预测GERD的AUC值为0.91,临界值为4.60%,诊断GER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9%和95.00%。结论GERD和非GERD患者反均以立位多见,尤其在餐后2 h内。立位酸反时间、酸反次数、AET和餐后2 h AET对GERD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均>0.90,可作为分析、诊断GERD更全面的依据。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24 h食管pH联合阻抗监测 立位反流 卧位反流 餐后反流
  • 简介:摘要食管动态反监测是目前诊断GERD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需要建立在规范的操作之上,为提高食管反监测的操作质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大中华区胃肠动力联盟牵头制定本操作规范。本指南制定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讨论,并召开专家研讨会,确定指南的内容。本指南涉及食管反监测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报告发放。

  • 标签: 诊疗准则 食管动态反流监测 操作 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HGMUE)在临床工作特别是胃镜检查过程中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医生的关注程度不够且好发部位靠近食管入口处,因此常常被医患所忽视。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HGMUE与咽喉反症状相关,并因此开始对HGMUE加以关注,但是关于其临床症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存争议。针对HGMUE临床症状的研究能够明确该病变与咽喉反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GMUE的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疾病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 咽喉反流
  • 简介:摘要医疗服务是一种在人群水平上追踪疾病从检测到治愈过程的方法,是用于监测发现现行健康服务策略与实现健康目标之间差距的框架。本文针对其在丙型肝炎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我国丙型肝炎防治工作服务质量和效果。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医疗服务流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使用的洗胃管仅在管体远端开设几个流食孔,其结构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残留液体反误吸等欠缺。本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内置气囊防反洗胃管,以期优化设计应用于临床工作实际,进一步减少因洗胃管路导致的并发症。

  • 标签: 洗胃 内置气囊 防反流 洗胃管 设计
  • 简介:摘要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虚寒型胃食管反病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温、肾阳失煦、心火不暖及痰瘀内生,应以补中健脾、温阳下气为治疗要点,临床可用具温降功效之药,如丁香、桂枝、鹅管石、吴茱萸、荜澄茄等,常施以吴茱萸汤加减或吴茱萸汤之变方,根据患者证候中"虚""寒"之程度,酌情调整用药。其认为本病的调护和预防亦很重要,常予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嘱勿食生冷、防寒保暖、避免疲劳。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吴茱萸汤 朱凌云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声带息肉患者反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反流体征量表(RFS)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江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带息肉患者100例声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RSI、RFS评分初步诊断咽喉反情况,监测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上下括约肌压力,分析患者RSI、RFS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5.00%患者RSI评分>13分,30.00%患者RFS评分>7分。观察组RSI评分[(24.17±1.14)分]和RFS评分[(17.59±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8±0.12)分、(4.28±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344、86.742,均P<0.05)。观察组上括约肌松弛恢复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食团内压明显大于对照组,下括约肌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3、4.660、2.186、4.977,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RSI评分与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鼻涕倒流或痰多呈正相关(r=0.640、0.649、0.507,均P<0.05),RFS评分与喉室消失、后连合增生、声带水肿呈正相关(r=0.742、0.516、0.547,均P<0.05)。结论声带息肉患者RSI、RFS评分与咽喉反呈正相关,且部分声带息肉患者食管上下括约功能、结构存在一定障碍,存在咽喉反情况,因此可将三者联合应用于诊断咽喉反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声带 息肉 胃食管反流 食管活动障碍 食管pH监测 食管括约肌,上段 食管括约肌,下段 松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反(ERATG)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观察14例因胃癌接受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反症状,同时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分析患者术后反的特点。结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ERATG,主要症状为烧心、食欲不振、胸内闷胀和嗳气。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总体ERATG性质以弱酸性物质反为主,多数反物4.0<pH<7.0。ERATG的方向自下而上,主要累及范围为食管空肠吻合口及其以上7 cm食管。有典型反症状的患者直立位反物pH最低值低于无典型症状患者[(4.76±0.71)比(5.68±0.37),t=2.866,P<0.05];有典型反症状患者的液体和液气混合反物反频次高于无典型症状患者[液体为(31.25±29.76)比(4.50±9.14),t=0.011,P<0.05;液气混合为(19.50±12.99)比(2.00±2.61),t=0.004,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RATG多为自下而上的弱酸性气体反,主要症状为烧心、食欲不振、胸内闷胀和嗳气,有典型症状患者的直立位pH值较无典型症状患者更低。

  • 标签: 胃肿瘤 胃食管反流 胃切除术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2020年,《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功组建,由96名编委组成;紧锣密鼓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加强组稿、审稿工作,其中组稿文章79篇,占刊载论文的36.9%;推荐突出贡献执行主编(组稿专家)12名,突出贡献审稿专家(含编委)30名,高质量论文30篇。被《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列为T1级,被认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期刊。英文版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被SCIE收录。组织承办的"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分别于2020年9月和11月召开。2021年将继续办好杂志、办好会议。恪守"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刊理念,助力科技创新,倾力争创世界一学术期刊。

  • 标签: 寄语 回顾 计划
  • 简介:摘要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AF-MR)是功能性二尖瓣反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AF-MR的发病机制与二尖瓣瓣环扩张、房源性瓣叶牵拉、二尖瓣后叶运动障碍、二尖瓣瓣环收缩障碍、二尖瓣瓣叶适应性增生不足或过度增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房压升高有关。AF-MR患者临床上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长程持续性房颤、非二尖瓣心脏手术病史、起搏器置入病史等。AF-MR在超声心动图上多表现为中心性二尖瓣反,常伴有心房扩大、舒张功能不全等继发改变。药物、导管消融、外科修补及经皮介入治疗是AF-MR潜在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的二尖瓣反认识不足,本文对这类功能性二尖瓣反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预后、潜在的治疗策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二尖瓣反流 导管消融术 二尖瓣瓣环成形术 经皮导管二尖瓣环成形术
  • 简介:摘要黄元御"一气周,土枢四象"理论认为,中土脾胃之气为机体气机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基于此,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中轴失调(脾胃自身受损)、中土左旋失调(心、肝受损),以及中土右旋失调(肾受损),皆因中气不运,周不畅,土湿阳虚,己土不升,肝木不荣,心血不足,戊土不降,一阳失陷,肾水寒滞,水火分离,阴阳不接,四象生变而成。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 标签: 黄元御 《四圣心源》 一气周流 不寐 证治 经验心得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