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波动性精神障碍。国内外指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强迫症的一线治疗手段,其疗效已获得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强迫症患者未从中获益,而目前临床上尚缺少疗效预测的客观指标。近年来,随着可用于诊疗预测的技术方法迅速发展,探寻强迫症CBT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逐渐受到各界关注。本文拟从心理生理学、遗传学及神经影像学等方面对强迫症CBT疗效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强迫症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认知疗法 暴露反应阻止治疗 疗效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墨烯氧化纳米颗粒负载NBDC6-神经酰胺(NPP/C)对乳腺癌细胞(Luminal A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NPP/C为实验组,以荧光标记的神经酰胺(NBDC6-Ceramide)为对照组,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荧光显微镜观察转运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平板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移动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裸鼠皮下成瘤测量肿瘤增殖能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NPP/C转运释放的神经酰胺效能明显高于NBD C6-Ceramide。CCK-8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不同时间吸光度(A)值分别为0.20±0.03比0.17±0.04(t=1.039,P>0.05),0.41±0.05比0.26±0.02(t=4.335,P<0.05),0.52±0.04比0.38±0.03(t=4.363,P<0.01)和1.25±0.06比0.59±0.07(t=8.128,P<0.01)。细胞克隆平板结果示两组细胞数分别为(577.3±41.0)个和(962.7±74.5)个(t=-7.850,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提示实验组细胞移动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学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9±8.44)%和(20.51±17.35)%(t=5.284,P<0.01)。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裸鼠体内验证,两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42±73) mm3和(1 472±109) mm3(t=8.265,P<0.01);实验组移植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PP/C纳米颗粒可抑制乳腺癌细胞(luminalA型)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神经酰胺 石墨烯氧化物 纳米粒子 乳腺癌
  • 简介:摘要Thomas Rouyard及其同事讨论关于以促进策略替代助推策略,制订提高健康素养的非强制性干预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形势下,人们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致使原本的网络行为方式一变再变,随之而来的是对人们心身健康的巨大影响。本文深入阐述网络行为的内涵和发展,并分析新冠疫情下,网络行为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立法、提升全民信息素养、净化网络环境等建议。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网络行为 健康 网络 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对癌症患者自我倡的概念、评估工具、相关因素以及干预实践进行综述,提出扩大研究群体、积极开发和完善自我倡量表、逐步开展横断面、纵向和干预性研究等建议,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癌症患者自我倡权能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癌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肿瘤 自我倡权
  • 简介:摘要以咽部肿为典型表现的巨大食管肿临床上罕见,本文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例巨大食管肿均来源于环后区,随着肿瘤生长,向食管管腔内延伸。我们分别采用咽侧切开和经口直达喉镜的方法给予切除,病理为错构瘤及脂肪瘤,术后随访2~20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复发。针对此类病变手术的关键及难点在于肿瘤根蒂部的识别、显露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的KP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12月经细菌培养为KP感染的68例脓毒症儿童临床资料(男28例,女40例),按照KP耐药表型分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阳性KP感染组、ESBLs阴性KP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预后、住院时间、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级别、抗生素种类、机械通气等的差别。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ESBLs阳性KP感染组病死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3/23比0/45),住院时间长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使用抗生素种类多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使用碳青酶烯类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机械通气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均P<0.05);两组住院史及抗生素暴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SBLs阳性KP感染与预后呈负相关性。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 脓毒症 耐药 临床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初产孕妇8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后42 d、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7 d、42 d、3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6个月技能、内心活动两个维度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

  • 标签: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认知水平
  • 简介:摘要作为耳科三大主要症状之一的耳鸣,常常使患者感到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经循证医学论证的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近年来在耳鸣患者的诊治中收获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被各类指南所推荐。由于国内认知行为治疗跨学科应用于耳鸣患者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方配合,目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实施方案。本文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相关理论、认知行为治疗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耳鸣的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其他手段治疗耳鸣等方面对耳鸣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综述,期待能为耳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组织因子途径抑制(TFPI)是组织因子介导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主要来源于微血管内皮细胞。近年研究发现,TFPI在血友病、脓毒症、抗磷脂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中发挥作用,并且通过抗凝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有多种方法检测TFPI的来源、含量及功能,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抗凝 检测方法 出凝血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速飞溅导致眼外伤的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分析西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急诊住院的眼外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外伤由高速飞溅导致。分析眼外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21名患者,占同时期眼外伤住院患者的12.83%,男∶女为10.1∶1,年龄2~77(42.32±13.11)岁,其中40~59岁年龄段多见,均为单眼受伤。绝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164例,74.21%),以体力劳动者为主(198例,89.59%),外伤多发生在工作单位(108例,48.87%)和农耕场所(73例,33.03%)。受伤等级以4级(光感~0.02)为主(136例,61.54%)。几乎均为开放性眼外伤(218例,98.64%),其中眼内异物占比最大(144例,65.16%);受伤分区以Ⅰ区占比最高(138例,62.44%)。220例(99.55%)行Ⅰ期急诊手术,其中66例(29.86%)行Ⅱ期手术。异物致眼外伤的前3位并发症分别是外伤性白内障(164例,74.21%)、眼内异物(148例,66.97%)和玻璃体积血(113例,51.1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房积血、眼内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是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速飞溅致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以农村中青年体力劳动者居多,对视力损害大且并发症多,近乎全部需手术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对视力改善与否的影响较大。

  • 标签: 眼损伤 眼异物 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赋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护理,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赋理论的分娩计划。统计两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基于赋理论的分娩计划后,赋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得分平均(113.47±10.25)分,对照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得分平均(102.83±9.37)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赋组初产妇分娩体验得分平均(69.77±5.16)分,对照组初产妇分娩体验得分平均(64.83±5.2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赋组初产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赋理论的分娩计划有利于初产妇充分表达并实现分娩期望,提高其分娩体验水平,从而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赋权理论 分娩计划 初产妇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知识隐藏行为水平及其与组织氛围、创新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08名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隐藏行为问卷、护理组织氛围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知识隐藏行为得分为18(13,26)分,护理组织氛围总分为(93.76±15.95)分,护士创新行为得分为(34.45±8.39)分。知识隐藏行为总分与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护士创新行为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亲密及进取氛围行为是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存在知识隐藏行为,性别、亲密及进取氛围行为维度是其影响因素,可通过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降低知识隐藏行为,从而提升护士创新能力,提高团费绩效与团体竞争力。

  • 标签: 护士 知识隐藏 氛围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作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振动组职业紧张量表中认知行为紧张[(3.78 ±1.79)分]、心理紧张反应[(4.15 ±2.29)分]、躯体紧张[(2.81 ± 1.65)分]、总得分[(10.74 ± 5.11)分]均高于对照组[(2.23±1.23)分、(2.30±1.62)分、(1.81±1.07)分、(6.34±2.88)分,t=9.31,8.67,6.68,9.72,均P<0.01];振动组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8.95 ±3.62)分]、人格解体[(3.24 ±2.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7±2.72)分、(1.79±1.20)分,t=10.48,7.59,均P<0.01],个人成就[(26.20 ±2.47)分]低于对照组[(29.73±2.52)分,t=13.64,P<0.01];振动组作业疲劳症状量表中困倦感[(8.38±1.52)分]、情绪不安感[(6.85 ± 1.74)分]、不快感[(6.38 ±1.57)分]、怠倦感[(8.94 ±2.05)分]、视觉疲劳感[(7.83 ± 1.95)分]、总分[(38.37 ± 6.56)分]均高于对照组[(7.89±1.29)分、(6.21±1.32)分、(5.61±1.29)分、(6.54±1.52)分、(6.67±2.02)分、(32.92±5.56)分,t=3.26,3.90,5.00,12.45,5.61,8.48,均P<0.01]。各工龄组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得分、职业倦怠得分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10年和10年以上工龄组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均高于0~5年工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存在相关性(均P<0.01)。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r=-0.67~0.63,P<0.01)、作业疲劳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r=0.26~0.73,P<0.01)均具有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对作业疲劳的直接效应为0.417,职业紧张通过职业倦怠对作业疲劳的中介效应为0.127。结论振动作业可导致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是影响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振动作业 职业紧张 职业倦怠 作业疲劳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越来越多见,严重影响着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冲动特质、疼痛加工、奖赏环路、内源性阿片系统等在其生物基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梳理上述4个方面与NSSI有关的研究证据和神经机制,初步阐述NSSI可能的关键生物基础。

  • 标签: 冲动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疼痛加工 奖赏环路 内源性阿片系统
  • 简介:摘要强迫性行为障碍是一种以无法控制自身频繁的性行为或性幻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还增加感染性病的危险。国外对于强迫性行为障碍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但国内研究较少,在临床也未受到相应的关注。为增加对强迫性行为障碍的认识,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诊断和评估、流行病学、药物和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的强迫性行为障碍诊疗信息。

  • 标签: 强迫行为 强迫性障碍 强迫性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一位81岁的血管性痴呆女性在社区摔倒后被送至医院住院。你是值班医生,由于她出现明显的思维混乱,并试图离开病房,你需要去查看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社交媒体的行为干预能否有效促进青年MSM进行HIV/梅毒联合检测(联检)。方法招募青年MSM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社交媒体干预组和对照组。仅给予对照组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给予干预组VCT服务并综合利用社交媒体定期发送健康教育和检测信息等手段加强其行为干预。随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HIV/梅毒联检次数、检测比例和性病(STD)症状出现情况等指标的差异,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纳入315例青年MSM(干预组158例,对照组157例),共计248人完成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为78.7%,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联检≥1次的比例略高于对照组(53.2%比48.4%,率差为4.8%,95%CI:-7.5%~17.0%,P=0.4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近1次肛交使用安全套的青年MSM亚组中,干预组联检≥1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3.8%比46.1%,率差为17.7%,95%CI:1.5%~32.6%,P=0.035)。此外,干预组报告出现STD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6.3%比18.0%,率差为-11.7%,95%CI:-20.6%~-3.0%,P=0.005)。结论与VCT服务相比,基于社交媒体的行为干预能促进使用安全套的青年MSM进行HIV/梅毒联检,显著降低STD症状发生比例,此方法可促进青年MSM预防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改变。

  • 标签: 社交媒体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梅毒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9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行巨结肠根治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连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入院时、护理1个月后、出院时Heikkinen排便功能评分、主要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照顾者行为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出院时观察组Heikkinen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污粪、直肠感觉、控制排便能力、粪便辨别、是否需要治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ZBI评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者行为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排便功能,促进患儿保持良好遵医行为,减轻家属照顾负担,改善家属照护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关怀照顾行为 协同干预 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遵医行为 家属照顾负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使用高能射线治疗皮肤表面附近的病变时,由于高能射线的剂量建成效应,需要在皮肤表面放置组织填充(bolus)以增加表皮剂量。目前,手工制作的bolus摆位重复性较差,商品化的bolus与不规则皮肤之间存在空气间隙。3D打印具有可个性化定制、自动化制作复杂形状bolus的优势。本文主要回顾了手工制作、商品化、3D打印bolus材料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填充物 表皮剂量 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