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压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气管切开的患者因金属套管口径各不相同,至今尚无完善的金属套管专用供氧装置或连接件。因此对于佩戴金属套管的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开展一直受到限制。本设计为一种多型号套管外径连接件,可与各种型号的塑料及金属套管外径紧密连接,作为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的供氧工具连接件。该连接件可增加通气管路的密闭性,实现为患者最大限度以既定氧体积分数供氧,增大患者体内的氧分压和氧含量,纠正患者的缺血缺氧,改善使用金属套管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效果;同时保证了向高压氧舱外有效排出高氧体积分数的呼出气体,有效保障高压氧舱消防安全。该连接件使用便捷,可以作为一次性耗材,用完随即丢弃,防止因消毒不彻底导致感染。

  • 标签: 高压氧 气切套管 金属 连接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输尿管软镜鞘的置入有可能损伤输尿管。我们自主研发了一种双套管软镜鞘,配合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置入患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一期治疗肾结石13例,术后复查CT示13例输尿管正常,提示双套管可视软镜鞘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软镜鞘 双套管
  • 简介:摘要在石油开采中所说的油井套管上窜主要指的使油层套管上窜,一般来说上窜的幅度在三到五厘米之间浮动,在油层套管上窜发生过程中,井口的采油树会按照抽油机的运动状况进行上下方向的往返运动。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石油企业的油田开采压力也越来越大,油层套管上窜现象在各大油田中经常出现,可能会引起油井井口升高,或者发生偏斜,严重时会迫使油井停产,影响到正常生产作业。本文主要从油层套管上窜发生的征兆以及危害出发,分析引起油层套管上窜的原因,探究如何进行有效应对。

  • 标签: 油层套管上窜 原因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硅橡胶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优异的防污闪性能和防爆性能等优点,目前,硅橡胶复合材料在系统内的绝缘子、互感器套管、断路器套管、穿墙套管等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硅橡胶复合套管取代瓷套管,既提高了套管表面的耐污等级,又克服了瓷套管易碎、开裂和爆炸的隐患。硅橡胶复合套管一般由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套筒和硅橡胶伞裙护套组成,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套筒作为内绝缘的同时,还起机械支承作用,硅橡胶伞裙护套一方面作为良好的外绝缘,另一方面保护树脂套筒免受恶劣的大气环境侵袭的功能。

  • 标签: 硅橡胶复合套管 裙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估套管法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01月至2019年7月,使用近交系Fisher344大鼠40只(雄性,体重180~22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35只作为受体,构建慢性排斥排组、对照组肾移植模型共35例。同时与本课题组既往传统手术方式(肾动静脉端端吻合)构建的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法比较改良组与对照组各段手术时间,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组间差异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本研究共采用套管法行改良大鼠肾移植35例,模型成功率88.57%(31/35),平均手术时间为(108±19) min,传统手术组动脉吻合时间(18±5) min,改良手术组肾动脉吻合时间减少为(1.0±0.5) min(t=20.043,P<0.01),肾静脉吻合时间为(2.0±0.5) min,肾静脉吻合时间减少为(2.0±0.5) min(t= 23.2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体手术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冷热缺血时间与本组传统方法比较大幅缩短。结论大鼠肾移植模型中应用套管法的难度低、简便,动静脉吻合时间短,输尿管支架法吻合简单可靠。

  • 标签: 肾移植 大鼠模型 血管吻合 套管法 慢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内套管外带套囊的气管套管在治疗喉癌和下咽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中的应用策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60例在喉癌和下咽癌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其中术后发生严重颈部感染31例,呼吸困难8例,创面大出血5例,严重呛咳16例。出现并发症后,立即给患者佩戴带内套管外带套囊的气管套管,封闭气管套囊,再根据不同的并发症行不同的处理。对严重颈部感染者,气囊充气,防止颈部分泌物误吸至气管。对呼吸困难者,立即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对创面大出血者,应防止出血误吸,并在全麻下止血。对严重呛咳者,进行饮食训练,防食物误吸。所有患者每月更换1次气管套管。结果60例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31例颈部感染患者,经过换药治疗颈部创面缩小或愈合,最后均更换金属气管套管。8例呼吸困难患者,经过对症及相关专科治疗,最后均更换金属气管套管。5例颈部创面大出血的患者,均抢救成功,并更换为金属气管套管。16例严重误吸呛咳者,13例拔除气管套管,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病情较重更换为金属气管套管。结论在喉癌和下咽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中,应用带内套管外带套囊的气管套管取得了良好效果,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气管套管 喉肿瘤 下咽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创刊60多年来,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了许多可读、可用的高水平临床论文,包括国内许多首报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例,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实用权威的疾病或技术诊治指南、共识、标准和规范(以下简称指南/共识)。临床医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增加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认识,规范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提高了诊治水平。但是,杂志近年来收到的稿件和发表的一些临床方面论文离高标准和规范的临床要求还有差距,为此,我们提出:完整规范的病例资料是基石;病例资料真实性是底线;发表高水平权威性指南/共识;精准教育,积极推广指南/共识。愿能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努力,将杂志工作做得更好。

  • 标签: 临床医学 病例报告 指南 教育,继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臀部穿刺置双套管引流在处理深部盆腔脓肿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经臀部穿刺置双套管引流深部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7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3.0(26~74)岁,均合并消化道瘘。其中1例男性患者因管道脱落再次穿刺置入双套管,因此7例患者一共经历8次经臀部穿刺引流术,均经CT引导下进行。经臀部穿刺放置双套管引流步骤如下:(1)CT下侧卧位定位穿刺点;(2)将腹腔镜手术的Trocar穿刺器置入脓腔内;(3)CT证实Trocar位于脓腔内;(4)拔出内芯,经操作孔置入双套管;(5)CT证实双套管位于脓腔内;(6)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脱落。收集所有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1、3和5 d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IL-6)等感染指标,以及穿刺液的细菌培养学结果。比较患者穿刺前后各感染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共7例患者均获得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后大出血及严重疼痛;患者平均带管时间为60.8(18~126)d。5例患者最终因消化道瘘行消化道重建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1、3和5 d的中位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81.6(113.0,405.4)μg/L、122.2(55.8,226.0)μg/L、59.2(29.0,203.5)μg/L、64.1(30.0,88.4)μg/L,穿刺后3 d和5 d的血清IL-6水平较穿刺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6,P=0.026);白细胞计数、CRP和降钙素原水平穿刺后虽有下降,但是与穿刺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臀部穿刺置双套管引流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可以用于深部盆腔脓肿的治疗。

  • 标签: 盆腔脓肿,深部 经臀部脓肿穿刺引流 双套管
  • 简介:摘要BWP±1122复合套管注射模是为公司特高压产品800、百万伏产品浇筑的配套模具。该类模具体形较大,模具由多块模块组成,每组模块(左右两块)厚度公差±0.02、型腔直径尺寸公差±0.03,尺寸要求严,加工中模块变形大导致尺寸超差的问题经常发生。通过对加工工艺、工装的改进,很好的解决了模具质量问题。

  • 标签: 注射模 压块 定位基准 型腔误差
  • 简介:摘要针对应用自用撬的天然站场,在对其站场内的自用调压计量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介绍之后,分析其技术方案以及调压路自动切换工作原理,针对其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检查和解决措施。

  • 标签: 自用气撬 调压器 切断阀
  • 简介:摘要液化也就是液化石油气,是在炼油厂内由天然或者石油进行加压降温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它极易自燃,当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了一定的浓度范围后,它遇到明火就能爆炸。本文重点探讨了库液化燃烧爆炸的风险控制措施。

  • 标签: 液化气 燃烧 爆炸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透析用套管针与普通钢针(16G)在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穿刺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AVG作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2±5.1)岁,每例前10次采用套管针穿刺,后10次采用钢针穿刺,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在2种穿刺针穿刺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肘部活动度、动静脉压力、皮下血肿发生例数、指压止血时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套管针及16G钢针上机血流速度稳定后动脉压及透析后3 h的动脉压值[(-50±18)mmHg(1 mmHg=0.133 kPa)比(-70±22)mmHg及(-55±21)mmHg比(-76±23)mmHg]、静脉压值[(105±15)mmHg比(140±22)mmHg及(108±16)mmHg比(145±23)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套管针与16G钢针肘部活动度[(2.33±0.61)分比(1.25±0.53)分]、指压止血时间[(7.08±2.11)min比(12.12±3.1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时疼痛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套管针进行AVG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获取更好的血流量及血管通畅性,降低皮下血肿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内瘘 动静脉套管针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取新方法——"逆行解剖取法",报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应用"逆行解剖取法"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术中于髂结节、髂骨内侧附近寻找合适的皮肤穿支或肌支,应用显微剪和显微蚊氏钳逆血管分支由表至里分离解剖至旋髂深血管起始部,然后骨刀凿取髂骨瓣,髂骨瓣嵌入股骨头内,吻合旋髂深血管与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术后通过门诊随访患者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术前、术后Harri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髂骨瓣取长度为3.0~5.0(4.0±0.5)cm,血管蒂长度为4.0~7.0(5.3±1.0)cm;髂骨瓣取时间35~55(45.0±6.1) min;术中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取成功率为100%,所有髂骨瓣断蒂前骨面渗血活跃;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为100~400(226.7±78.2)ml。术中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术后第1天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术后4个月麻木症状得到缓解,其余1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等症状。术后髂骨瓣供区引流量为50~70(62.7±7.5) ml,髂骨瓣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髂骨瓣供区均未出现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9、12、18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基本达到较好的水平。结论"逆行解剖取法"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能快速确定髂骨瓣的营养血管,操作相对简单,解剖安全可靠,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供区的损伤及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旋髂深动脉 髂骨瓣 逆行解剖切取法 供区损害 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道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道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道评估时预测困难道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道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预测困难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对困难道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道。

  • 标签: CHANNEL流程 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 评估 预测
  • 简介:摘要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乃温热病邪侵入营分后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对、营、"入营""透热转"等概念的讨论与阐释,以说明"入营犹可透热转"的内涵和临床意义,着重辨析了邪入营分4种途径与"透热转"的关系、清营汤等方剂对"透热转"法的体现及其具体运用等问题,并借叶天士医案对以上问题加以说明,以期深入阐释"入营犹可透热转"内涵。

  • 标签: 气机 气分证 营分证 透热转气 气一元论 叶天士 温病
  • 简介:摘要随着制丝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对卷烟精细化生产的要求,叶丝干燥来料含水率波动对叶丝干燥后烟丝各质量指标都有影响。叶丝干燥工序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卷烟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其对叶丝干燥后叶丝的填充值、烟丝结构和感官质量、过程能力指数CPK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稳定控制叶丝干燥来料水分,降低卷烟批次间的加工差异和波动,对提高工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制丝工艺技术 切后叶丝含水率 CPK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unhill术、全术与次全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25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全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全组(102例),将次全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次全组(108例),将Dunhill术治疗的患者纳入Dunhill组(115例)。采用SPSS 25.0软件包校对全组数据,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情况等计数资料用频数(n)、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组相比,Dunhill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住院时间较短,Dunhill组和次全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高,Dunhill组手术时间比次全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甲状腺次全术与Dunhill术,甲状腺全术在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时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对患者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大。而Dunhill术可有效兼顾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结合患者需要而谨慎选择。

  • 标签: 甲状腺肿,结节性 甲状腺切除术 Dunhill术 全切术 次全切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