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苓止泻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肠炎患儿1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和研究组(n=74),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术苓止泻联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统计患儿相关症状缓解时间,评价患儿疗效,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粪便性状恢复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止吐时间[(3.26±0.63)d,(1.54±0.49)d和(2.48±0.5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18±0.75)d,(2.07±0.54)d和(3.26±0.68)d](t=5.893、3.162、6.416,均P<0.05);研究组患儿肠炎总体治疗有效率(95.9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χ2=8.04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536、9.224、8.675,均P<0.05);研究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3.51%,10/74)与对照组(12.1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结论较单纯蒙脱石散治疗,术苓止泻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肠炎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缓解胃肠道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蒙脱石散 术苓止泻汤 肠炎 胃肠道症状 病程 炎症反应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作者: 许建秦 刘改霞 张涛 李耀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西安 710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咸阳 712046,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西安 710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咸阳 712046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 725000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得到固肠止泻丸中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基因;检索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因,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得到核心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OmicShare平台绘制气泡图,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GO-通路"网络。结果共获得固肠止泻丸有效成分77种,靶点211个;获得溃疡性结肠炎914个基因;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共得到72个核心基因,拓扑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IL6、IL1B、MAPK1、VEGFA、MMP9等;共得到12个富集的生物过程聚类,联系靶点较多的生物过程有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以DNA为模板的转录正调节;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4个富集的通路聚类,其中与炎症密切相关并且联系靶点较多的通路有TNF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得到了固肠止泻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为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固肠止泻丸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脾补肾止泻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62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补肾止泻方。2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量表(BSFS)评分,采用健康状况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治疗前后排便次数、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4.19%(23/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4,P=0.020)。治疗后,治疗组排便次数[(1.02±0.23)次/d比(2.35±0.45)次/d,t=14.65]低于对照组(P<0.01);BSF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87、12.96,P值均<0.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7.85,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随访期间,对照组复发4例(4/23),治疗组无复发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8,P=0.039)。结论健脾补肾止泻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腹泻 糖尿病并发症 健脾补肾止泻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止泻时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个性化组、联合组各81例。个性化组行个性化干预措施干预,联合组行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负性情绪、患儿干预期间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止泻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P<0.05)。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各领域阳性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个性化组(P<0.05)。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干预期间总依从度较高(P<0.05)。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可明显缩短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止泻时间,降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系统细节 个性化措施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止泻时间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摘要腾汉(1900—1988)是中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他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省,在柏林大学哲学系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山东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从事药学、化学和化工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国早期对中药进行生药研究、化学研究及药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同时,他长期兼任药厂职务,指导药品的实际生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领导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防化学毒剂研究。此外,腾汉的贡献还体现在药典编写、教材编审、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对腾汉一生的工作进行详细考察,分析腾汉的工作在中国化学史、药学史上的贡献及意义,能够体现出以腾汉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

  • 标签: 汤腾汉 药学 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结肠炎治疗中联合使用葛根芩连汤和仙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抽取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西药组给予单纯西医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相同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葛根芩连汤和仙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7.2%(34/35),高于西药组82.9%(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肛门灼热、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灼热积分分别为(0.73±0.22)分、(0.91±0.37)分、(0.92±0.35)分、(0.95±0.31)分,均低于西药组(1.94±0.37)分、(1.87±0.45)分、(1.92±0.51)分、(1.92±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结肠镜积分、病理积分分别为(3.51±1.32)分、(3.83±0.92)分,均低于西药组(4.79±1.62)分、(4.37±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西药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联合仙桔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改善中医证候及病理情况等。

  • 标签: 慢性结肠炎 葛根芩连汤 仙桔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联合苦参熏洗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肛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口服血府逐瘀,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熏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06±0.62)分,低于对照组的(1.50±0.68)分,P<0.05;观察组创面肉芽、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62±0.60)d,短于对照组的(20.62±3.88)d,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肛瘘患者予以血府逐瘀口服联合苦参熏洗,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肛瘘 血府逐瘀汤 苦参汤 创面愈合 术后疼痛
  • 简介:目的:浅析慢性胃炎采取黄连温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病患,按照病患就诊顺序分为各49例的两组,西药治疗纳入对照组,黄连温胆治疗纳入研究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95.91%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81.36%更高(P<0.05);研究组腹胀、纳差、反酸及胃脘疼痛评分较另一组更低(P<0.05)。结论:慢性胃炎采取黄连温胆治疗,有利于减轻病患反酸、腹胀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保证预后效果,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胃炎;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越婢是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用方,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对其方名解读、方中麻黄与石膏用量,以及针对主证均存不同理解。但该方为解表剂或利湿剂并不矛盾,解表与利湿相互促进,共奏“提壶揭盖”之用。近年来,越婢及其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多取其“发汗行水”之功,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思想。

  • 标签: 越婢汤 《金匮要略》 方剂 理论研究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参考历代医家论述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临床应用《金匮要略》之枳实薤白桂枝时应把握胸阳不振之主证,以及痰阻气滞而致的“胸满而痛,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等,应注意辨别虚实病性,勿急于求功;既要继承原方配伍思想,也需根据患者当前病情合理加减。临床中,还需注意与相似方剂鉴别,如本方以除满为主,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为主,瓜蒌薤白半夏以祛痰为主;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偏实,阴寒邪气较著者,而人参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偏虚,中焦阳气衰减者。

  • 标签: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经方 胸痹 主证 临证思路 中药方剂学
  • 简介:摘要黄连阿胶抗焦虑临床研究主要以黄连阿胶汤加减结合西药基础治疗,针对心肾不交型广泛性焦虑或阴虚火旺型继发性焦虑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多认为本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并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的优势。但研究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在广泛性焦虑的研究中,多数临床观察的中医辨证分型并无权威标准,部分纳入标准对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划分不明确,且广泛性焦虑病程持续,研究中对药物长期疗效、疾病复发率的观察明显不足;在焦虑综合征的研究中,对于焦虑症状的诊断标准往往较为模糊,焦虑改善情况的评定标准并不统一,且针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有所欠缺,对该方抗焦虑作用机制的研究亦不完善。

  • 标签: 黄连阿胶汤 抗焦虑药(中药) 情志内伤 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 综述
  • 简介:摘要静顺是宋代陈无择依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辰戌年运气方,由茯苓、木瓜、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组成。列举静顺治疗不寐、泄泻、痹证验案三则,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病证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异病同治的机理,理解使用辰戌年静顺需把握"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的核心病机,不必拘泥于辰戌年。临证应辨天、辨人、辨病证,综合分析,才可找到合适方药。

  • 标签: 五运六气 静顺汤 辰戌年 运气方 应用体会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青龙合葶苈大枣泻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寒痰阻肺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青龙合葶苈大枣泻肺。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从心悸、咳喘、尿少浮肿、咳痰4个方面进行寒痰阻肺证症状评分;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采用ELISA法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ascular pseudohemophilia factor, vWF)、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SOD、MD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39/43)、对照组为69.8%(30/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30)。治疗后,观察组心悸、咳喘、尿少浮肿、咳痰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621、7.033、6.831、6.635,P值均<0.01);LVEDD[(51.41±5.69)mm比(58.49±6.77)mm,t=9.809]、LVESD[(40.04±4.48)mm比(43.25±5.21)mm,t=6.776]低于对照组(P<0.01),LVEF[(50.16±5.89)%比(45.87±5.16)%,t=7.761]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vWF[(103.55± 11.98)%比(138.11±15.71)%,t=41.453]、ET-1[(67.05±7.18)pg/ml比(81.72±10.03)pg/ml,t=18.99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AC、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662、13.331,P值均<0.01),L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82、4.031,P值均<0.01)。结论小青龙合葶苈大枣泻肺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寒痰阻肺证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心力衰竭 寒痰阻肺 小青龙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疗,临床研究性
  • 作者: 吕紫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涪陵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 408000
  • 简介: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107条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尤其是在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生殖等多个领域,而临床效果最显著的是应用在心悸病治疗当面,虽然受到相关因素限制,使得目前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心悸病的系统性整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疗效还是十分可观的,故本文对该方治疗心悸病的相关机制展开研究阐述,意在为今后该组方的临床顺利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柴胡;龙骨牡蛎汤;心悸病;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 标签: 痹证 风湿病 乌头汤 龙江医派 经验
  • 简介:摘要白虎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证的主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扩展了白虎类方主治脉象及主治范围,将之运用于数脉、弦数脉、虚脉、芤虚脉、弱脉、濡小脉,提示患者症状表现出时气温病的特点,或舌象提示暑热暑湿时,可不拘于脉象表现,四诊合参运用白虎。白虎既清阳明胃火,也清肝郁之火;白虎加桂枝卫气同治、清气热兼解表;白虎加人参或白虎加苍术治疗暑热、暑湿气分痉厥证;白虎汤加减可气营血同治。

  • 标签: 白虎汤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温病 运用特点 医案
  • 简介:摘要大柴胡首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方剂。房定亚教授善用大柴胡治疗符合少阳、阳明合病的各类疑难杂症,尤以肝胆疾病、胃肠疾病、肺系疾病、皮肤疾病为主。本文列举四则医案,体现房教授运用大柴胡的要点,并介绍本方与其他方剂合用的经验。

  • 标签: 大柴胡汤 经方 房定亚 名医经验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介绍《温病条辨》三仁汤加减治疗儿科咳嗽、厌食及过敏性紫癜验案三则,认为小儿常出现饮食过盛,致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调,食积生热,脾虚聚湿,湿热交结中焦,故而发病,临证紧扣其湿热病机,以三仁宣上、畅中、渗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三仁汤 儿科 中医药疗法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独参合真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CHF)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独参合真武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CRP水平,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71.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05)。研究组治疗后心悸、喘急、畏寒肢冷、舌黯淡、四肢浮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953、13.915、30.945、32.339、20.403,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LVEF[(56.28±4.34)%比(42.47±4.56)%,t=16.993]高于对照组(P<0.01);LVEDD[(44.32±6.23)mm比(53.81±5.19)mm,t=9.066]、LVESD[(31.28±4.62)mm比(37.51±4.73)mm,t=7.299]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7、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644、15.975、14.379,P值均<0.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60)、研究组为8.3%(5/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结论独参合真武可有效改善CCHF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心力衰竭 独参汤 真武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 作者: 武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介休市中医医院,山西介休 032000
  • 简介:目的:观察失眠症患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以随机电脑单盲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切实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保证治疗效果,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失眠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