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舒更葡糖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γ-环糊精类衍生物,可以快速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所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近年来关于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文章主要介绍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包括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术后肌松残余、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作用、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等,其他不良反应如术后恶心呕吐、肾排泄时间延长、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和金属味异常味觉等,为舒更葡糖钠在肌松拮抗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应临床参考。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过敏反应 凝血功能障碍 支气管痉挛 喉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体外基因突变实验检测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遗传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经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凝胶盐水浸提液(10 ml/kg),测其体温并计算体温升温值。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50 ml/kg)和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记录动物的体质量变化。在抗凝兔血中分别加入凝胶盐水浸提液、氯化钠注射液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结果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凝胶盐水浸提液组和凝胶二甲基亚砜浸提液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相应阴性对照组的2倍;3个剂量组(凝胶培养基浸提液和1/2、1/4凝胶培养基浸提液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为0;3个剂量组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的大集落突变频率、小集落突变频率和总突变频率均无明显增长(均P>0.05)。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3只日本大耳白兔的体温升温值分别为0、0.3和0.2 ℃。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24、48和72 h,各组小鼠均未见毒性反应症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样品组和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血实验结果显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溶血率为0.1%。结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无诱发细菌突变、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亦无热原性、急性全身毒性和溶血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凝胶类 诱变力实验 生物安全性 羧甲基葡糖胺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残余肌松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1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5 kg/m2。根据肥胖程度分为2组(n=8):O组,25 kg/m2≤BMI<40 kg/m2;M组,BMI≥40 kg/m2。2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以闭环肌松注射系统静脉给予维库溴铵,维持中度肌松水平。术毕停止给药,肌松监测T2自然恢复时根据患者校正体重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肌松恢复时间和术后3 h残余肌松发生情况;于舒更葡糖钠给药后2、3、5、10、15、20、30、60、120、240、360和480 min时收集动脉血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使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残余肌松的发生,患者血浆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均适用线性非房室模型。与O组比较,M组表观清除率增加(P<0.05),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肌松恢复时间和不同时点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术后残余肌松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非房室模型,病态肥胖患者舒更葡糖钠的清除率更高。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肥胖 药代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2,ASA分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9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麻醉前行双侧T6、T9椎旁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手术结束后待肌松监测T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转入普通病房后,每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采用羟考酮+氟比洛芬酯行PCIA。当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4分、按压镇痛泵无效时,行双侧T7椎旁神经阻滞补救镇痛,每侧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QoR-15量表评价术后恢复质量;记录TOF比值≥0.9的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转入PACU时的SpO2、PACU期间最低SpO2及SpO2<92%发生情况;入PACU后30 min时记录肌松残余发生情况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时QoR-15总分、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率、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S组术后24 h时精力充沛评分、工作活动评分和紧张焦虑评分升高,TOF比值≥0.9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肌松残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采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残余肌松,有利于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肥胖症 康复 减重手术
  • 简介:摘要舒更葡糖钠是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的新型药物,它能够快速、安全、可控地拮抗罗库溴铵等甾体类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与传统肌松拮抗剂抗胆碱酯酶药相比,具有拮抗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且不影响胆碱能系统活性的优越性,在麻醉苏醒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泛前景。文章通过对新型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的作用机制、使用效能、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残余、再箭毒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从而帮助麻醉医师在临床中更加合理地使用舒更葡糖钠,提高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质量。

  • 标签: 肌肉松弛药 拮抗剂 舒更葡糖钠 麻醉苏醒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20~26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3~0.6 mg·kg-1·h-1,采用Veryark-TOF监测仪监测肌松,维持TOF比值=0且强直刺激后计数1或2。关闭腹膜时停用罗库溴铵。术后送入PACU,待肌松监测T2出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 mg/kg +阿托品0.015 mg/kg。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拔管后5和30 min(T2,3)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并于上述时点采用超声测量膈肌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和膈肌运动幅度,计算膈肌厚度比率。记录T2出现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气管拔管后30 min内肌松残余(TOF比值<0.9)、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T2,3时PaO2升高,PaCO2降低,T2时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比率升高,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拔管后肌松残余、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T2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有效地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肌松,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舒更葡糖钠
  • 简介:摘要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过去的几十年间,尽管学者在不断探索肥胖的发病机制和管理方案,但其患病率仍在飞速攀升,并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人体脂肪成分作为内分泌组织,不但受多种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亦影响着激素内环境的稳态。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作为主要的能量代谢调节激素,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仍与肥胖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了,阐明两者关系有助于指导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干预和管理。

  • 标签: 肥胖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类似物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针对农产品领域中的一种新开发的无公害蔬储存与保鲜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所述蔬保鲜剂按照体积百分比计,包括蜂胶水溶液20-30%、洋葱水溶液30-40%、八角茴香提取液10-20%,余量用无菌水补足。所述蔬保鲜剂是通过提取液制备、混合、过滤、包装步骤制备而成,所述蔬保鲜剂成分对人体有益无害,安全可靠,不但能延长蔬贮存期,还能保持和增加蔬色泽,提高品质,同时具有配方极易,操作方便的优点。

  • 标签: 农产品 果蔬 储存 保鲜 技术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舒更葡糖钠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信号快速恢复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在喉返神经监测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体重4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肌松监测;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当肌颤搐比值为0时行气管插管术。术中通过调节罗库溴铵输注速率维持肌颤搐比值0~10%。监测喉返神经信号时,停止输注罗库溴铵,采用序贯法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初始剂量为2 mg/kg,若3 min内能监测到稳定的喉返神经信号视为有效,下一例患者按0.2 mg/kg的梯度递减给药;若3 min内测不出稳定的喉返神经信号则为无效,下一例患者按0.2 mg/kg的梯度递增给药。计算舒更葡糖钠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舒更葡糖钠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检测信号快速恢复的ED50为0.98 mg/kg,95%可信区间为0.94~1.02 mg/kg。结论舒更葡糖钠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信号快速恢复的ED50为0.98 mg/kg。

  • 标签: 喉返神经 监测,手术中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舒更葡糖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用于ASA分级Ⅲ或Ⅳ级高风险手术患者术后拮抗神经肌肉阻滞的安全性。尤其着重评估了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其他预先指定的临床关注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ASA分级Ⅲ或Ⅳ级标准的患者,根据ASA分级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进行随机分组,新斯的明/格隆溴铵组:中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钠2 mg/kg组,中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钠4 mg/kg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钠16 mg/kg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仅罗库溴铵)。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期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44例患者进入随机化分配,331例患者接受了治疗[61%为男性,BMI(28.5±5.3) kg/m2,年龄(69±11)岁]。舒更葡糖钠2 mg/kg组治疗期间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降低,舒更葡糖钠2 mg/kg组和4 mg/kg组治疗期间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4组间治疗期间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分级Ⅲ或Ⅳ级高风险手术患者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诱导的中度和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的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安全性 ASA分级Ⅲ或Ⅳ级
  • 简介:摘要1例26岁女性因面部雀斑行激光脱色治疗,术后予复方熊苷乳膏(1 g、每晚1次)面部外敷。首次敷用该药约12 h后面部出现红肿和小水疱疹伴脱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考虑与复方熊苷乳膏有关。停用复方熊苷乳膏,予醋酸泼尼松片20 mg口服、1次/d,左西替利嗪片5 mg口服、每晚1次,3%硼酸洗液局部湿敷。3 d后患者面部红肿、脱屑明显好转,大部分水疱疹消失;1周后电话随访,水疱疹消失。

  • 标签: 熊果苷 皮炎,接触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用于小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患儿4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术毕当肌松监测T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 N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和新斯的明0.05 mg/kg。记录给予肌松拮抗剂后TOF比值(TOF ratio, TOFR )恢复到0.7、0.8、0.9的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与拮抗后2、5、10、30 min的心率、血压;记录苏醒期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TOFR恢复至0.7、0.8、0.9的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N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儿肌松拮抗2、5、10 min后的心率与2、5 min后的血压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患儿苏醒期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斯的明比较,小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能明显缩短肌松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神经肌肉阻滞 腹腔镜治疗 疝修补术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莸脂溶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光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以脂溶性成分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以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参考指标,评价光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别从光莸茎、叶、花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1、40、62种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光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均有较好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叶<花<茎。结论光莸脂溶性成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光果莸 脂溶性成分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变异性哮喘采取槐杞黄颗粒与孟鲁司特、雪梨糖浆联合治疗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12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变异性哮喘患儿,以系统抽样法为标准1:1:1分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雪梨糖浆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B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C组采取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雪梨糖浆治疗。比较3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儿CD4+、CD8+、CD4+/CD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组患儿CD4+、CD8+、CD4+/CD8+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儿白介素-4、γ-干扰素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组患儿白介素-4、γ-干扰素均低于A组、B组(均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组显著高于A组、B组,分别为97.50%、77.50%及82.50%(P<0.05)。3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小儿变异性哮喘采取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雪梨糖浆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患儿咳嗽症状,提升患儿免疫力,较为安全可靠,有临床实践价值。但是槐杞黄颗粒因是中成药颗粒,患儿服药依从性低于孟鲁司特、雪梨糖浆,需依照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对症治疗方案。

  • 标签: 变异性哮喘 雪梨糖浆 孟鲁司特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脂多糖刺激小鼠以及人单核细胞THP-1诱导的急性炎症模型,探索罗汉醇促进AMPK磷酸化后靶向调控炎症通路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为罗汉醇(MO)能否对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提供研究证据。方法动物实验:取用24只6~8周龄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采用随机(随机数字法)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罗汉醇(MO)组、脂多糖组、脂多糖+MO组,每组各分配6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 mL/kg),MO组小鼠腹腔注射MO(30 mg/kg),脂多糖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脂多糖+MO组小鼠腹腔注射MO(30 mg/kg),30 min后另一侧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经过12 h后,处死小鼠取材,并进行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实验:取用状态良好的THP-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用100 ng/mL PMA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设置对照组、罗汉醇(MO)组、脂多糖组、脂多糖+MO组。药物刺激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悬液,所得细胞及培养基上清液用于后续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的损伤程度明显,组织切片的H&E染色结果中可见肺泡腔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且有出血以及肺泡腔间隔明显增厚;在加入MO干预下,小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大幅度改善,MPO、肺湿/干重比等也有了显著的降低。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也同样在MO的干预下显著下调[(2.96±0.10) vs. (5.53±0.14),(8.62±0.17) vs. (12.31±0.09),(3.01±0.09) vs.(4.85±0.36)]。在脂多糖组小鼠肺组织中炎性小体的主要成分蛋白NLRP3、caspase-1 p20、GSDMD-N、ASC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脂多糖+MO组中AMPK磷酸化水平提高,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均得到有效地抑制[(0.58±0.09) vs.(0.89±0.15)、(0.19±0.08) vs. (0.93±0.16)、(0.65±0.09) vs. (0.86±0.14)、(0.30±0.12) vs. (0.47±0.10),均P<0.05];同时通过ELISA法测得在组织中焦亡的主要标志物炎症因子IL-1β、IL-18的分泌同样可以被MO缓解。而细胞实验中MO同样促进了AMPK的磷酸化,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成分蛋白表达,同时明显提高了细胞活力。结论MO通过促进AMPK的磷酸化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进而缓解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罗汉果醇 细胞焦亡 脂多糖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巨噬细胞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患者纳芬笔自行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入试管婴儿技术助孕周期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7~12月首次进入试管婴儿技术助孕周期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护士教学演示后回家自行注射纳芬笔。观察组使用PBL教学法对患者进行纳芬笔的演示教学指导,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演示教学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演示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对自行注射过程的评价及自行注射操作考核的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演示教学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χ2=5.04,P<0.05),对自行注射药物过程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χ2=11.86,P<0.05),自行注射药物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t=9.83,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能提高患者纳芬笔自行注射的学习效果,提高纳芬笔自行注射的操作技能。

  • 标签: PBL 果纳芬自行注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GS)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相关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A1(UGT1A1)基因的突变特征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归纳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截至2018年11月16日,共发现UGT1A1基因163个突变位点,上述位点存在以下规律:(1)GS或CNS表型相关的UGT1A1的不同外显子发生的基因突变个数,均与外显子长度呈正相关;(2)无义点突变主要发生在CNS I型;(3)GS、CNS II型的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的组合和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其中GS的4种复合杂合组成中,均有-3279T > G突变;(4)亚洲地区报道的UGT1A1基因突变位点在c.211-c.558有明显的聚集性。结论UGT1A1基因突变位点不同、报道地区不同及人群不同,其突变特征及临床相关性也不同。本研究对GS和CN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有参考价值。

  • 标签: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ar综合征 基因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