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众多研究表明早产儿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早产儿血压在出生时较足月儿低,但增长速率比足月儿快,在成年期甚至儿童,青少年期早产儿的血压有较大可能高于足月儿,从而增加了罹患高血压风险,其中的原因和机制较为复杂。现对早产儿的血压特点及变化规律、早产儿高血压的定义以及其导致高血压患病风险增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儿视功能,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不断发生变化。冷冻治疗因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目前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激光治疗仍是黄金手段,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在与ROP发生相关的众多因子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疗效令人满意,药物选择及最佳注射剂量是重点关注问题,对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就ROP发病机制及几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ROP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胎盘输血是维持早产儿从宫内到宫外平稳过渡的关键技术,更符合早产儿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要求,主要通过延迟脐带结扎、脐带挤压和宫外胎盘输血3种方式实现。本文综述了3种不同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对早产儿的影响,希望对胎盘输血在早产儿中的规范性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血液成分输血 胎盘 脐带 婴儿,早产 时间因素 延迟脐带结扎
  • 简介:摘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早产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证据表明,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和胎儿纤维蛋白测试可以预测双胎妊娠的自发性早产,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有效的双胎妊娠的自发性早产的干预措施。本文对双胎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和预防进行阐述。

  • 标签: 早产 预测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8岁段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的屈光状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早产及ROP对屈光状态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孕周(33.6±4.1)周,出生体质量(2 099±779)g,按有无ROP分为ROP组和早产无ROP组(简称早产组),并将同龄足月儿作为对照,共纳入112例(222眼),其中ROP组24例(47眼)、早产组55例(110眼)、足月组33例(65眼)。纳入研究第8年行RNFL厚度、眼轴长度及睫状肌麻痹视网膜检影检查,比较屈光不正发生率及RNFL厚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ROP组及早产组的近视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8.062,P=0.018;χ2=3.671,P=0.036);ROP组、早产组及足月组的远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10,P=0.250);ROP组及早产组的散光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7.758,P=0.023;χ2=3.710,P=0.034)。ROP组及早产组眼轴均较足月组短(均P<0.001)。早产组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足月组薄(P=0.030),早产组颞侧RNFL厚度较足月组(P<0.001)、ROP组(P<0.001)薄。结论:8岁段早产儿及ROP患儿眼轴较足月儿短,更易发生近视和散光,ROP和早产共同影响其屈光状态,其中早产起主要作用。早产与ROP对RNFL厚度影响不同,尤其是颞侧象限,在随访中需与其他疾病所致的RNFL厚度异常鉴别。

  • 标签: 早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改善早产儿预后。尽管证据质量不一,但目前认为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和双胎妊娠中同样有效。应将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作为产科质量标准,以提高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有效地产科质量管理。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早产
  • 简介:摘要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升,早产儿临床管理流程亦日益规范。但是,在具体治疗方案上,尤其是对超早产儿(EPI)救治及早产儿心脏与肺部疾病等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临床医师在对早产儿疾病诊疗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规范化的指南管理,另一方面亦须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反复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笔者拟就EPI救治、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救治、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一氧化氮(NO)应用于早产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血压,肺性 糖皮质激素类 一氧化氮 婴儿,早产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早产儿常见的消化系统合并症之一,约80%~85%的早产儿在出生2个月内会出现反流。大多数为生理性,不需要干预及治疗,但病理性仍可发生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肺部疾病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早产儿GER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有研究显示,GER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关系密切。该文综述GER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而有效管理GER,减少GER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产儿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前激素用于胎龄<34周早产儿可以明显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但产前激素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应用尚无一致定论。该综述总结近年来应用产前激素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结局的相关研究,尤其在呼吸系统方面,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产前激素 晚期早产儿 足月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宁夏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2家专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标准的2 836例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的关系,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家庭功能对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的影响。结果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68.38±16.59)分,家庭功能总分为(9.07±1.53)分,家庭功能良好者1 550例,家庭功能障碍者1 286例。家庭功能良好组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P<0.05),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总分(r=0.771,P<0.01)及自强(r=0.410,P<0.05)、坚韧(r=0.492,P<0.01)、乐观(r=0.438,P<0.05)3个维度与家庭功能均呈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作度(β=1.016)和亲密度(β=0.389)是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可帮助早产儿母亲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早产儿母亲的心理健康。

  • 标签: 早产儿母亲 心理弹性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感染性休克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生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由于心脏血管系统发育不成熟、代偿能力差及监测手段的限制,早产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理想的干预时间也不完全清楚。了解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有效呼吸循环支持、个体化抗微生物及免疫等综合治疗是保证救治成功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参加"第二届中国早产儿学术大会"的儿科医师对早产儿学相关知识的了解、运用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儿科医师继续教育,以期更好地指导基层儿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方法于2018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对象为"第二届中国早产儿学术大会"的参会儿科医师,对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分别就个人教育背景、从业时间、所在医院新生儿专业的现况、对早产儿营养了解程度等几方面设计问卷。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554份。被调查的儿科医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7.2%;344人(62.1%)来自三级甲等医院。按照地域分布、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所在医院等级、医院性质、医院产科年分娩量、新生儿专业病房床位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床位数,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并对我国新生儿早产现状以及工作中使用早产儿宫外生长曲线(Fenton2013)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三级甲等医院中使用2013版Fenton曲线者所占比例较三级乙等医院、二级医院为高(χ2=47.663,P<0.05),专科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师使用2013版Fenton曲线者占比较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者为高(χ2=8.072,P<0.05)。结论以继续教育为目的的学术年会,在筹备期间面向参会人员设置会前问卷调查,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设置年会内容,这样更能解决基层医师的临床问题,促进基层医师诊疗水平提高。

  • 标签: 婴儿,早产 新生儿医师 营养 早产儿宫外生长曲线 问卷调查 继续教育 基层医师 学术年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9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肺损伤72例,未发生肺损伤507例;根据其母体孕期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256例)和非宫内感染组(323例),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宫内感染组早产儿暂时性呼吸过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7.42%(19/256)、9.38%(24/256)和2.73%(7/256),均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3.13%(8/323)、4.68%(12/323)和0.78%(2/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866、7.854、4.187,P均< 0.001)。72例发生肺损伤的早产儿中,宫内感染组Murray肺损伤评分[(2.76 ± 0.83)分]高于非宫内感染组[(2.04 ± 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95、P < 0.001)。宫内感染组母体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高于非宫内感染组(t = 4.663、3.529,均P < 0.001)。将Murray肺损伤评分按照0.45分为1个阶段划分,随着Murray肺损伤评分的增加,宫内感染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402、P < 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产妇宫内感染炎性因子IL-6和TNF-α分别与早产儿Murray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 = 0.821、0.833,均P < 0.001)。结论宫内感染可增加早产儿肺损伤发生率,母体炎因子水平与其早产儿Murray肺损伤评分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宫内感染 早产儿 肺损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吞咽功能障碍可较大程度影响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更能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评估及治疗尤为关键和迫切。本文就国内外早产儿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早产儿 吞咽障碍 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包括试管婴儿)身体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早产儿111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一对一健康宣教、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及康复治疗等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出现发育异常时给予康复治疗。随访并收集两组早产儿3、6、12个月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试量表(CDCC)评分。结果身体发育:研究组3、6、12个月的体质量、3、6个月的身长及头围发育较对照组好[体质量:(4.72 ± 0.19)kg比(4.34 ± 0.29)kg、(6.49 ± 0.37)kg比(6.25 ± 0.41)kg、(9.58 ± 1.15)kg比(8.76 ± 0.92)kg;身长:(59.63 ± 5.51)cm比(56.29 ± 5.86)cm、(65.09 ± 5.94)cm比(62.36 ± 6.20)cm;头围:(37.71 ± 1.77)cm比(35.90 ± 1.48)cm、(43.18 ± 1.96)cm比(41.82 ± 2.6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智能发育:研究组3、6、12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较对照组高[MDI评分:(84.49 ± 9.78)分比(80.58 ± 10.40)分、(89.65 ± 13.21)分比(83.24 ± 17.66)分、(96.03 ± 15.43)分比(89.71 ± 17.85)分;PDI评分:(82.68 ± 5.35)分比(79.43 ± 7.21)分、(86.34 ± 8.33)分比(82.51 ± 9.67)分、(94.86 ± 10.27)分比(90.32 ± 1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以对早产儿(包括试管婴儿)身体及智能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干预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实施连续喂养方法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8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出生时间均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依据喂养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早产儿实施间歇喂养方法,观察组早产儿实施连续喂养方法。比较2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喂养前、喂养6个月后2组早产儿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喂养6个月后2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体质量、头围以及身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黄疸消退时间为(8.01 ± 1.52) d,住院时间(28.41 ± 3.57) d,均短于对照组的(10.28 ± 2.29)、(36.19 ± 6.4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88、6.741,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早产儿喂养前在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160、0.075,P>0.05);喂养6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在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为6.895、19.537,P<0.01)。喂养6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MDI指数是115.26 ± 7.93、PDI指数是107.64 ± 8.66,均高于对照组的96.17 ± 13.57、94.52 ± 10.89(t值为7.777、6.038,P<0.01)。观察组早产儿喂养6个月后体质量、头围以及身高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为7.590、10.124、15.661,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院内感染、多次呼吸暂停、胃潴留、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为5.399~21.006,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连续喂养方法可显著提升其机体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有利于其机体生长发育,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间歇喂养 连续喂养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一步将其中的喂养不耐受组患儿按出生胎龄分为<31周组和≥31周组,以及按出生体重分为<1 250 g组和≥1 250 g组。分析纳入对象的病历资料,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612例,其中喂养不耐受组182例(29.7%),喂养耐受组430例(70.3%)。喂养不耐受组中,男婴103例(56.6%),女婴79例(43.4%);胎龄(30.6±2.3)周,其中93例(51.1%)胎龄<31周;出生体重(1 298±417)g,其中93例(51.1%)<1 250 g;134例(73.6%)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63.2%(134/212)。(2)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日龄为(2.7±0.9) d,消失日龄为(13.2±6.9) d,持续时间为(10.5±6.7) d,主要症状包括胃潴留100.0%(182/182)、腹胀54.4%(98/182)和呕吐17.0%(31/182)。(3)与胎龄≥31周者相比,胎龄<31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和消失更晚[(2.4±0.8)与(2.9±0.9) d,t=3.977;(10.4±5.2)与(16.0±7.3)d,t=5.935],持续时间更长[(8.0±5.0)与(13.0±7.3) d,t=5.450],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晚[(9.4±4.1)与(12.0±5.1) d,t=3.672](P值均<0.05)。与出生体重≥1 250 g的早产儿相比,出生体重<1 250 g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和消失更晚[(2.5±0.9)与(2.8±0.9) d,t=2.540;(10.0±4.5)与(16.3±7.4) d,t=6.951]、持续时间更长[(7.5±4.3)与(13.5±7.3) d,t=6.690]、更少发生呕吐[23.6%(21/89)与10.8%(10/93),χ2=5.308](P值均<0.05)。(4)出生体重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OR=0.998,95%CI:0.997~0.99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2.129,95%CI:1.163~3.897)、多胎(OR=1.812,95%CI:1.116~2.941)、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OR=2.663,95%CI:1.619~4.381)、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OR=5.211,95%CI:2.861~9.489)和宫内感染(OR=1.988,95%CI:1.060~3.728)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和消失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出生体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胎、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宫内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肠内营养 呕吐 肠胃胀气 危险因素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