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常规DWI、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前列腺图像质量,以选择最优化的前列腺MR弥散成像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10月前列腺MRI检查的60例患者,均行常规DWI、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根据Likert评分分别对三种不同弥散加权图像的清晰度、图像失真和伪影进行主观评分。另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技术人员分别手动勾画60例患者的前列腺轮廓,并计算出该区域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比较分析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图像清晰度、失真和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OOMit DWI序列的清晰度最好,失真最小,伪影最少。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SNR (b=50)、SNR (b=1400)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弥散加权序列的CNR (b=50)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左右径、前后径/左右径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OOMit DWI序列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可以作为前列腺MRI弥散成像的首选序列。

  • 标签: 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序列 失真 信噪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和3.0 T全身磁共振评估早产儿脑部图像质量,以评估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在早产儿脑部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别在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和3.0 T全身磁共振进行颅脑成像扫描,采集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并对两组T2加权成像序列进行主观评分,对3D T1加权成像序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测量。结果主观评分显示,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图像质量与3.0 T全身磁共振评分相当,达到临床诊断需求。儿科专用磁共振图像的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灰质和白质,中脑,小脑SNR与全身磁共振图像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CNR相当或优于全身磁共振;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C值与全身磁共振图像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早产儿颅脑图像的主观评分、SNR与3.0 T全身磁共振差异,CNR相当或优于3.0 T全身磁共振,表明该新设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儿科专用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影响及评价对不同程度狭窄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80例,行128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按图像质量(4分法)对冠状动脉节段进行分组,探讨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影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1 177个冠状动脉节段,CT显示1 148个,占97.5%,图像质量4分的29段剔除。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7.8%、87.1%、98.9%。诊断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2.1%、64.4%及79.6%,特异性为97.0%。结论MSCT能够有效创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狭窄 不同程度 诊断 影响 价值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创DNA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NIPS)质量管理样本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样本进行质量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基于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特点,将核型为21号染色体三体、18号染色体三体和13号染色体三体的片段化基因组DNA分别与背景血浆混合制备出人工模拟样本,与商品化质控品进行对比,并在不同的检测平台进行检测,再分别在-80℃、-20℃、4℃、24℃和37℃条件下保存。结果人工模拟样本结果与预期相符,可以在不同平台进行检测,可在-80℃和-20℃条件下保存至少30天。结论成功制备了人工模拟样本,并证实该样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NIPS的质量管理样本。

  • 标签: 非整倍体 游离DNA 无创产前筛查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广东地区代谢性疾病自然人群脂联素水平,建立脂联素参考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和东莞市社区收集的1 156例代谢性疾病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人体学测量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脂联素水平,分析其在代谢性疾病自然成年人群参考值,并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分组,比较各组别间脂联素差别。相关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将脂联素>P25范围定义为参考值,在本研究中总人群脂联素参考值为:>3.2 mg/L;男性参考值为:>3.0 mg/L;女性参考值为:>3.4 mg/L。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受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β=0.037、-0.012、-1.316、1.994、-0.463,均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广东地区代谢性疾病自然成年人群的脂联素参考值,为后续深入探讨脂联素的临床意义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脂联素 参考值 广东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参考线用于正畸患者侧貌评价的科学性。方法研究纳入80例骨性Ⅰ类的正畸治疗后患者,其中女性60例,男性20例。收集治疗后侧貌相,由10位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进行VAS主观评分。同时收集治疗后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及上中切牙相关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前额部重叠,测量上中切牙与前额前界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 FALL)(FA-FALL),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 GALL)(FA-GALL)的距离。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与主观评分及客观软组织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中,FA-FALL与总VAS评分及面部各部分VAS评分均负相关;U1-APo角与总VAS评分,上下唇和颏部VAS评分负相关。此外,FA-FALL与前额倾斜度强相关(P<0.001),与H角中度相关(P<0.001),与鼻唇角(NLA),上唇至E线距离(UL-E)以及颏唇角(MLA)弱相关(P=0.004,P=0.002,P=0.048)。FA-GALL除与鼻额角(FNA)弱相关(P=0.025)外,与其他软组织测量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上颌中切牙至面部软组织参考线FALL线的距离作为正畸患者的侧貌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标签: 侧貌评价 前额前界线 目标前界线 上颌中切牙
  • 作者: 刘庆香 周伟燕 邓宇航 刘珍妮 张传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并对方法性能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对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初步评价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现状。方法采用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同位素标准溶液为内标,重量法进行取样,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采用蛋白沉淀结合弱阳离子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耦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液质联用分析。根据相关EP文件对方法的特异性、基质效应、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和不确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采用该方法对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以该定值结果为靶值,生物学变异最佳可允许总误差标准为评价限,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干扰物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检测结果。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检测限及定量限分别为1.08 pg/g和3.54 pg/g,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总CV分别为0.43%~1.10%、0.61%~1.42%,相对回收率为98.5%~101.9%,4种血浆样品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10%、2.34%、2.16%、1.73%。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显示,实验室测定202013和202014样品的及格率分别为80%和8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准确、精密、简便,有望作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参考方法,可应用于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本的定值。

  • 标签: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从增强CT合成平扫CT图像,临床主观和客观评估合成平扫CT图像(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的相似性,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同时行常规平扫和增强CT扫描的患者34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将增强CT图像合成DL-SNCT图像,以平扫CT图像为金标准,主观评价DL-SNCT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解剖结构清晰度、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均采用4分制);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不同血供特点的解剖部位(主动脉、肾脏、肝实质、臀大肌)以及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囊肿)的CT值。结果主观评价上,DL-SNCT图像在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方面评分都达到4分,与平扫CT图像评分相一致(P>0.05);在解剖结构清晰度方面评分略低于平扫CT图像[(3.59±0.70)分vs.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P <0.05)。对于不同解剖部位而言,DL-SNCT图像主动脉、肾脏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t=-12.89、-9.58,P <0.05),而肝实质、臀大肌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强化模式肝脏病变而言,DL-SNCT图像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t=-10.84、-3.42、-3.98,P <0.05),而肝囊肿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NCT在图像质量上以及一些强化方式比较单一的解剖部位的CT值已接近金标准平扫CT,但对于强化程度变化大的解剖部位,以及有着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DL-SNCT在临床应用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 标签: 深度学习 增强CT 合成平扫CT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SGRT)是一套采用光学跟踪捕获患者的体表信息,记录和纠正患者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的零辐射图像引导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内容涉及:SGRT的定义和基本原理;SGRT的配准算法;SGRT的测量方法和类别;SGRT的质控要求;SGRT的放疗规范。

  • 标签: 放射疗法 质量控制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
  • 简介:摘要病理切片数字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的重要前提。当前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已成为人工智能病理研发的热点,但国内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的采集及质量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为促进标准化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数字病理资源库和数据集的建立及相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的研发,编写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对宫颈液基细胞学全视野数字图像采集前的玻片评估、采集参数、数字图像的可信度评估及阅片报告等形成此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选择纳入报告PICUs QI干预的英文同行评议文章。筛选标题和摘要并回顾文章以确定其是否符合QI标准。数据抽取采用结构化模板抽取数据。采用质量改进最低质量标准集(quality improvement minimum quality criteria set,QI-MQCS)评估纳入的文章质量,量表评分0~16分。数据合成确定的2 449篇文章中,158篇被纳入分析。QI干预最常见的目标是医疗相关感染(n=17,10.8%),交班(n=15,9.5%),查房(n=13,8.2%),镇静/疼痛/谵妄(n=13,8.2%),药物安全(n=11,7.0%)和非计划拔管(n=9,5.7%)。在医学研究所描述的医疗质量6个领域中,以患者为中心和时效性少被提及,没有一项研究涉及公平。基于QI-MQCS的中位质量分数为11.0(9.0,13.0)。虽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但只有17%的研究被认为"高质量",得分在14~16分。只有8(5%)篇文章引用质量改进报告卓越标准(SQUIRE)指南来报告QI工作。结论关于PICUs QI干预的出版物,包括高质量出版物的数量正在增加。然而即使在近年,低质量文章仍在继续发表。因此,报告质量还有提高空间。

  • 标签: 质量改进 儿科 重症监护室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选择纳入报告PICUs QI干预的英文同行评议文章。筛选标题和摘要并回顾文章以确定其是否符合QI标准。数据抽取采用结构化模板抽取数据。采用质量改进最低质量标准集(quality improvement minimum quality criteria set,QI-MQCS)评估纳入的文章质量,量表评分0~16分。数据合成确定的2 449篇文章中,158篇被纳入分析。QI干预最常见的目标是医疗相关感染(n=17,10.8%),交班(n=15,9.5%),查房(n=13,8.2%),镇静/疼痛/谵妄(n=13,8.2%),药物安全(n=11,7.0%)和非计划拔管(n=9,5.7%)。在医学研究所描述的医疗质量6个领域中,以患者为中心和时效性少被提及,没有一项研究涉及公平。基于QI-MQCS的中位质量分数为11.0(9.0,13.0)。虽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但只有17%的研究被认为"高质量",得分在14~16分。只有8(5%)篇文章引用质量改进报告卓越标准(SQUIRE)指南来报告QI工作。结论关于PICUs QI干预的出版物,包括高质量出版物的数量正在增加。然而即使在近年,低质量文章仍在继续发表。因此,报告质量还有提高空间。

  • 标签: 质量改进 儿科 重症监护室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在膝关节MRI中的加速效率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 MRI对67名受检者进行膝关节矢状面质子密度加权序列扫描,设置加速因子分别为2.0、2.5、3.0的CS序列(CS 2.0,CS 2.5,CS 3.0)与加速因子分别为2.5、3.0、3.5、4.0的ACS序列(ACS 2.5,ACS 3.0,ACS 3.5,ACS 4.0),以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 2.0作为参考。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四分制主观评分。另一位医师在股骨内侧髁、腓肠肌内侧头、髁间窝积液、髌下脂肪垫、股骨外侧髁软骨放置感兴趣区,测量组织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多处组织S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S与ACS序列中,扫描时间随加速因子增大而缩短(PI 2.0:152 s;CS 2.0:128 s, CS 2.5:104 s,CS 3.0:86 s;ACS 2.5:76 s,ACS 3.0:65 s,ACS 3.0:57 s,ACS 4.0:51 s)。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达到一致性较强以上(0.735≤κ≤0.869)。8组序列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五处组织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 2.0、ACS 3.0主观评分及组织SNR与PI 2.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C S2.5主观评分及四处组织SNR与PI 2.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一处组织SNR明显高于PI 2.0。CS 2.5、CS 3.0、ACS 3.5、ACS 4.0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低于PI 2.0,且分别有1、5、2、2处组织SNR显著低于PI 2.0 (P均<0.05)。结论ACS与CS均能缩短磁共振采集时间。相比CS,ACS具有更高加速效率,在膝关节质子密度加权序列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将扫描时间缩短57%。

  • 标签: 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加速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DIXON-MRA技术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探讨其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77例临床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腋窝区域的磁共振扩散序列及增强血管成像,随机分4组进行动态扫描,分别给予不同对比剂流速:1.5 mL/s、2.0 mL/s、2.5 mL/s、3.0 mL/s,经过图像后处理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和分级,测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判断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不同的静脉团注流速组(1.5 mL/s、2.0 mL/s、2.5 mL/s、3.0 mL/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375±0.405、1.446±0.375、1.953±0.351、1.422±0.428,SNR分别是6.363±0.474、5.028±0.510、6.320±0.325、6.638±0.446,CNR分别是4.345±1.670、5.528±1.794、5.506±1.143、5.376±1.569,4组对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周围血管关系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的延迟扫描时间显示腋窝血管上有差异(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561±1.001和2.250±1.443,SNR分别是5.966±1.699和6.791±1.926,CNR分别是5.506±0.829和5.504±0.825。早期和晚期延迟时间显示血管也有差异(P<0.05),通过与乳腺手术评估结果对比,时相20显示效果最好,时相25~30与时相20显示效果接近,晚期延迟时间显示效果高于早期。结论mDIXON-MRA技术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腋窝淋巴结和血管关系的效果不同,本研究推荐选择团注流速1.5 mL/s,延迟扫描时间150 s最佳。

  • 标签: mDIXON 磁共振血管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肥厚预适应(hypertrophic preconditioning, HP)是新近在小鼠模型上发现的一种抑制心肌肥厚的保护机制。但这一小鼠模型由于反复开胸缩窄/去缩窄主动脉,面临胸腔探查时间长、小鼠死亡率高等问题,制约了对HP进行在体水平的深入研究。我们拟对HP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改良,并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创评估心脏负荷程度,以确保模型的稳定高效建立。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10~14周龄)分为肥厚预适应传统操作组(C-HP组,N=40),肥厚预适应改良操作组(O-HP组,N=40,留置长线头埋于胸廓皮下,使用显微镊解开缩窄线结),主动脉缩窄组(TAC组,N=20)及假手术组(Sham组,N=20)。各组最后一次术后4周,存活小鼠行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心脏病理切片评估心脏肥大程度。超声检测室壁厚度和心腔内径。超声检查后对小鼠行安乐死取心脏,测量心脏重量/体重比,行病理切片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结果在去缩窄和再缩窄过程中,O-HP组较C-HP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从实验开始到手术结束6h)死亡率。再缩窄术后4周,O-HP组小鼠存活率为67.5%(27/40),高于C-HP组小鼠的37.5%(15/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7)。超声生物显微镜创性检测主动脉缩窄处血流发现,O-HP组与C-HP组的缩窄处血流峰值在缩窄-去缩窄-再缩窄等关键环节的变化趋势类似,对HP模型进行改良不影响心脏承受的压力负荷水平。与Sham组小鼠对比,主动脉缩窄4周组(TAC 4W组)小鼠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纤维化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动脉再缩窄4周组(Re-TAC 4W组)小鼠上述肥大反应明显减轻。此外,Re-TAC 4W组小鼠与TAC 4W组小鼠相比,心房利钠肽及B型利钠肽表达减少,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激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优化并无创验证了一种心肌HP小鼠模型。该模型明显提高手术时效,降低小鼠死亡率,实现创追踪心脏压力负荷状态,并初步揭示了ERK1/2可能是HP相关的重要信号因子,为心肌肥厚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高效实用的动物模型。

  • 标签: 压力超负荷 肥厚预适应 优化 小鼠
  • 简介:摘要由于数据质量和机会抽样的影响,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获得的对治疗效果/差异的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有时作者仍然会使用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做出明确的陈述,即治疗之间"差异"。2001/2002年发表了一项评估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的调查,1 212篇系统评价摘要中有259篇(21.3%)对"差异"或"无效"提出了错误的声明。我们重复了这一调查,以评估2017年已发表的Cochrane及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此类声明的频率。共调查2017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和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各643项随机研究,剔除仅涉及研究方案、缺少结论或不包含任何结论相关信息的系统评价摘要。调查过程中采取了减少偏倚的措施。声明为"差异/无效"者,在460篇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中有36篇(7.8%),218篇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有13篇(6.0%)。在2017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中,"差异/无效"的错误声明比2001/2002年发表的系统评价摘要中有实质性减少。我们希望这反映出2017年的调查为减少偏见和不一致的判断而做出了更大努力,以及对摘要措辞的审阅更加谨慎。对效果的陈述还有许多其他方式的错误,这些问题也必须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对卫生和健康研究会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R)在改善胸部低剂量CT(LDCT)图像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胸部LDCT体检或因肺内结节定期复查的77例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不同算法重建,获得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在3种图像的肺实质、主动脉、肩胛下肌及腋下脂肪内选取感兴趣区并测量其CT值和标准差,用于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影像医师按照Likert 5分量表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且记录肺磨玻璃结节(GGN)的数量,并对其显示情况进行评分。2名医师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评分决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对3种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评分进行分析,若总体存在差异,则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3种图像在肺实质、主动脉、肩胛下肌及腋下脂肪处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图像噪声、SNR和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的CNR分别为0.71(0.49,0.88)、1.06(0.78,1.32)和1.14(0.84,1.48)。标准级别和强级别DLR图像均较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的主观和客观噪声低及SNR和CNR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对主要解剖结构(肺裂、肺血管、气管和支气管、淋巴结、胸膜和心包)和GGN的显示上,标准级别和强级别DLR图像评分明显优于Hybrid IR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Hybrid IR相比,DLR可以明显降低LDCT图像的噪声,且对GGN的显示良好,有助于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时保证图像质量,从而改善采用CT行肺癌筛查及肺结节随访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重建 磨玻璃结节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识别。方法以数字钼靶X线图像数据库(DDSM)中的BI-RADS4类的簇状分布多形性钙化钼靶图像为研究对象,自动切分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对小波变换、Gabor滤波和灰度共生矩阵法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融合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使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对多项式核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类器进行投票集成,构成用于乳腺钼靶X线图像自动分类的分类器。投票集成方法为软投票。结果提出的集成分类器可高效地识别与分类乳腺钼靶X线图像,其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9.1%、99.6%和99.3%。结论所提出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方法能为医生的临床判断提供辅助检测的依据,并为细分BI-RADS4类图像提供技术基础。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图像 图像自动分割 多特征融合 灵敏度分析 分类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列表模式PET数据的短时30 s/床位PET图像作为输入,采用Unet网络,以全剂量标准采集时间(3 min)PET图像为模型判别标准,建立DL图像重建模型,以预测全剂量PET图像。分别对DL、30 s、90 s和120 s 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及定量分析。采用5分法主观评估4组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肝本底及肿瘤病灶定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一阶纹理特征(偏度、峰度、均匀度和熵)。采用Kappa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99,P<0.001),DL组评分≥3分共6例,30 s、90 s和120 s组评分≥3分别有4、7和8例(χ2=125.47,P<0.001)。DL组肝SD明显低于30 s组(0.26±0.07与0.43±0.11;F=3.58,t=-7.91,P<0.05),SNR高于30 s组(11.04±4.36与5.41±1.41;F=10.22,t=5.40,P<0.05);DL组肝SD及SNR与90 s组一致(0.39±0.16, 8.46±3.34;t值:-0.87和2.17,均P>0.05)。在18个高摄取肿瘤病灶中,DL组病灶SNR及CNR均高于30 s组(60.21±29.26与38.38±16.54,22.26±15.85与15.41±9.51;F值:13.09和7.05,t值:5.20和4.04,均P<0.001)。4组肝一阶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30~9.65,均P<0.05),但DL组与120 s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t值:-1.25~0.15,均P>0.05)。结论DL重建模型能较好地改善短帧PET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组学研究的需求。

  • 标签: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通道特制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对甲状腺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49名健康志愿者使用8通道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行甲状腺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FS (fat-suturation)、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STIR和DWI-FOCUS。然后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为由两名影像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依据Likert Scale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并对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客观评价为测量不同序列图像甲状腺组织的信号强度、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对左右叶甲状腺组织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主观评分标准,两名评分者评分结果为:T1WI、T2WI和T2WI-FS评分均达到4分以上,DWI-STIR和DWI-FOCUS序列均达到3分以上,二者对T1WI、T2WI、T2WI-FS、DWI-STIR和DWI-FOCUS各序列评分一致性分别为0.92、0.94、0.96、0.93和0.89。基于客观评价,T1WI、T2WI、T2WI-FS、DWI-STIR和DWI-FOCUS各序列甲状腺组织信号强度分别为1246.39、1345.03、860.88、236.91和569.06,左右叶一致性分别为0.957、0.937、0.924、0.871和0.848。各序列甲状腺组织信噪比分别为17.56、33.18、42.82、27.99和19.53,左右叶一致性分别为0.945、0.957、0.885、0.825和0.773。各序列甲状腺组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0.20、5.36、3.07、16.01和9.91,左右叶一致性分别为0.577、0.704、0.740、0.710和0.589。结论使用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扫描图像主观评分高,信号均匀,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对比噪声比高,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甲状腺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评价 表面线圈 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