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患者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腹痛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心理机能评分、自我能动意识评分、社会生活评分、心理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腹痛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3.3)d、(5.5±4.8)d、(25.6±12.2)d,均低于对照组(8.5±6.1)d、(11.6±6.9)d、(34.4±1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心理机能、自我能动意识、社会生活、心理情绪评分分别为(26.2±5.8)分、(35.4±8.5)分、(26.7±4.5)分、(13.4±4.5)分,均高于对照组(13.8±7.2)分、(19.2±9.1)分、(22.7±7.8)分、(10.9±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1.7%(44/48),高于对照组75.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变患者血流力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水平,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促使患者尽早康复,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路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HD)患者认知障碍(CI)很常见,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已有研究证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CI与血管危险因素、非血管危险因素以及HD等有关。随着透析人口的老龄化,CI可能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但是关于HD与CI的相关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了解CI的相关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D患者血压波动与CI关系以及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并总结了CI对HD患者的影响。

  • 标签: 肾透析 血流动力学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重症超声的快速发展,已覆盖重症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协助管理重症患者,而血流力学无处不在的重症医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实施血流力学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将重症超声应用,并融入血流力学治疗,进而形成超声血流力学的概念,是重症医学的进一步突破。本文将对超声血流力学这一概念进行诠释。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治疗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摘要运动康复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重要内容和手段,无创血流力学监测具有简单易操作,无创,依从好,结果客观可靠,能有效测定运动强度和心功能变化等优点,基层医院心脏康复领域指导运动处方制定、评价临床疗效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心脏康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砷中毒致损伤的诊断及血流力学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职业慢性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并发损伤将患者分为损伤组(26例)、无损伤组(48例)。检测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检测血流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并分析肾功能指标与血流力学的相关关系。结果损伤组患者SCr、BUN、尿β2-MG以及血β2-MG水平[(136.28 ± 21.05)μmol/L,(8.03 ± 1.04)mmol/L,(157.48 ± 25.63)μg/L,(3.97 ± 1.12)mg/L]均高于无损伤组[(108.42 ± 26.49)μmol/L,(5.36 ± 0.97)mmol/L,(127.42 ± 18.95)μg/L,(2.35 ± 0.84)mg/L,t = 4.625、11.022、5.740、7.028,P均< 0.05]。损伤组患者主肾动脉及小叶间动脉Vmax、Vmin[(50.34 ± 13.42)、(18.13 ± 5.21),(12.31 ± 3.82)、(4.08 ± 1.15)cm/s]均低于无损伤组[(75.32 ± 16.52)、(29.83 ± 7.05),(17.22 ± 5.07)、(6.03 ± 1.93)cm/s,t = 6.833、7.084、4.657、4.775,P均< 0.05],损伤组患者主肾动脉及小叶间动脉RI(0.71 ± 0.06,0.68 ± 0.10)显著高于无损伤组(0.62 ± 0.08、0.56 ± 0.08,t = 5.017、5.634,P均< 0.05)。主肾动脉、小叶间动脉Vmax、Vmin值与SCr、BUN、尿β2-MG、血β2-MG呈显著负相关(P均< 0.05),主肾动脉、小叶间动脉RI与SCr、BUN、尿β2-MG、血β2-MG呈显著正相关(P均<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反应慢性砷中毒患者损伤状况,损伤患者血流灌注降低、血流阻力增大,且与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慢性砷中毒 肾损伤 肾血流动力学
  • 作者: 肖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 仪征2119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采取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选取该时间区间内本科室接收的腹膜透析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红篮球分组方法开展分组,常规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1例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比观察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评分、治疗依从。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依从效率30例(96.77%),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腹膜透析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极大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患者治疗依从得到大幅度提升,值得临床实践积极应用。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腹膜透析;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力学监测重症患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重症患儿采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力学监测,B组重症患儿采用无创血流力学监测。比较两组患儿的危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监测治疗前的危重诊断评分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采取监测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均得到恢复,同组危重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监测治疗后危重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重症患儿应用无创血流力学监测,能够提高患儿危重评分及转归,降低重症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无创、安全、患儿易接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患儿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外科开放式拔管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拔管组(pull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拔管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t=16.933,P<0.01]、术后住院时间[(9.5±1.8)d和(2.2±0.5)d,t=10.988,P<0.01]和术疼痛评分[(4.4±1.6)分和(1.4±1.1)分,t=6.909,P<0.01]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3.7±1.4)分和(0.5±0.3)分,t=9.995,P<0.01]均高于pull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和5.0%,χ2=0.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开放式手术法和"pull"技术拔管法均可安全有效的拔除老年腹透患者的腹透导管,其中"pull"技术拔管法的创伤小、手术快、易操作,有利于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门诊随访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的团体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持续4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环境领域两组得分均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团体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 腹膜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80例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用药史等。观察肌酐、血尿素氮(BUN)、尿量、出入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等临床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关变量做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37例(46.25%)发生血压异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S术后血压异常相关的因素包括身高、血小板计数、有溃疡斑块、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OR=11.559,95%CI:1.232~108.495)、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OR=1.001,95%CI:1.000~1.001)是CAS术后血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溃疡斑块、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的患者CAS术后更易发生血压异常。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压异常 老年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力学监测系统(NICaS)监测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力学方法,分析NICaS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力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重型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CaS组68例、经肺热稀释法组(Picco组)67例、经验治疗组(经验组)65例。分析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率、血流力学指标、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NICaS组、Picco组和经验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治疗期及入院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Picco组患者AOPP及APP住院病死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排出量(CO)2.8~6.7 L·min-1的相关明显(r=0.738,r2=0.545,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410~1 950 d·s·cm-5·m2的相关明显(r=0.792,r2=0.627,P<0.01)。Bland-Altmen分析显示,Picco和NICaS法所测得CO和SVRI值分别具有97.01%、95.52%的一致。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和Picco组患者平均每日输液量、每日输注胶体液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获得CO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aS可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有效监测患者血流力学指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无创技术 监测系统 农药 有机磷中毒 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 临床指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改进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处理和预防流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期间退出腹膜透析。采用Poisson检验比较CQI前后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83例腹透患者,其中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46例、850例、688例、499例。患者年龄(47.1±15.8)岁,男性1 409例(59.1%),糖尿病肾病者510例(21.4%),随访(10.9±2.8)个月。与A组相比,C组(CQI Ⅱ期)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56次/患者年比0.234次/患者年,P=0.020);亚组分析显示,CQI后各期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均下降(0.052、0.049、0.054次/患者年比0.104次/患者年,均P<0.05);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曾一过上升,经进一步改进后亦有所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QI与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独立相关(HR=0.526,95%CI 0.349~0.792,P=0.002)。结论应用CQI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对血流力学状态暂时平稳或处于休克恢复阶段的重症患者,维护循环稳定和器官功能时需要及时发现血流力学异常,避免随意化、无目标的监测治疗。我们提出重症血流力学监测治疗方案——大循环微循环结合(CHOLKIT)方案,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钾、灌注指数和足趾温度七项指标,并对每一项指标设立明确的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HOLKIT评分量表。CHOLKIT方案既包含大循环指标,亦包含微循环指标,既有灌注指标,亦有代谢指标,期望通过多位点、多角度的监测,更全面地反映血流力学状态及机体氧供需是否平衡。CHOLKIT方案的基础上,再行个体化、器官化监测,有助于临床血流力学监测治疗的规范化。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监测 微循环 临床方案 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血浆的miRNA-548a-5p预测血流力学恶化的价值。方法回顾纳入2010年5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12例IPAH患者及12名对照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通过miRNA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患者和正常对照差异表达的miRNA。线性回归分析miRNA-548a-5p对血流力学相关参数升高的预测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iRNA-548a-5p鉴别患者和对照人群效能。结果IPAH患者和对照人群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AH组miRNA-548a-5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3.038,P<0.05)。部分血流力学参数和miRNA-548a-5p呈良好的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miRNA-548a-5p表达水平是预测IPA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548a-5p的临界值为10.5,表达水平升高,血流力学恶化。结论血浆miRNA-548a-5p可能是预测IPAH患者血流力学恶化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miRNA-548a-5p 血流动力学 肺血管阻力
  • 简介:摘要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始于抗体和移植物抗原的有效结合。随血流运动的抗体和相对固定的靶抗原能否结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引力势能和抗体的运动动能之间的相对大小。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主要由两者间的亲和力决定,是相对固定的。人抗体的动能取决于运动速度,运动越快,动能越大(动能=质量×运动速度2/2)。由于抗体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动能最小,因此抗体最易结合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尽管抗体毛细血管内的运动速度最慢(≤1 mm/s),但相较于抗体本身的直径而言(<10 nm),相对运动速度是每秒钟移动10万个抗体直径大小的距离,接近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最快跑动时相对速度的2万倍。抗体以如此快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可能不足以克服抗体的运动动能,使得抗原抗体不易结合。这些血流力学和抗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基本概念,至少给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如下启发:(1)抗体的体外检测时,抗体和抗原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结合反应容易发生;而在体内环境,随血流运动的抗体要结合到相对固定的器官组织的靶抗原上需要克服抗体运动的动能;(2)细胞杀伤治疗药物对血液中靶细胞的清除效率通常远高于对组织的靶细胞,因为药物和血液中靶细胞之间是伴行状态,无相对运动,而药物要结合到组织相对固定的靶细胞时,需要克服巨大的运动动能;(3)有些受者移植后体内可以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但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发生,原因可能是抗体无法和靶组织抗原有效结合。一则是由于抗原抗体间亲和力不够强,导致两者间较低的引力势能;二则是由于微血管血流通畅,抗体维持较大的动能;(4)缺血再灌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后,容易导致损伤部位血栓形成,引起毛细血管部分甚至全部堵塞、血流变慢,从而增加了抗体和靶抗原的结合机会;(5)根据血流速度能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维持一个良好的移植器官的微循环,将有助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可选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白细胞黏附、抗血小板沉积、抗红细胞聚集,降脂、降血黏度,多喝水、以及适当运动等。这样的治疗方针预防和治疗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同样重要

  • 标签: 供者特异性抗体 排斥反应 微循环 抗凝治疗 血液黏稠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研究,纳入2005年1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置管并进行规律腹膜透析的585例患者,分为长透析龄组(持续透析5年及以上,n=217)及短透析龄组(5年之内终止透析,n=368)。结果显示,与短透析龄组相比,长透析龄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糖尿病肾病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透析后心血管事件比例较低,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0.579,95%CI 0.392~0.877,P=0.008)、年龄>60岁(OR=0.582,95%CI 0.354~0.951,P=0.030)、合并糖尿病(HR=0.283,95%CI 0.151~0.532,P<0.001)与短透析龄独立相关。作者认为,女性、≤60岁、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拥有长腹膜透析龄。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透析龄
  • 简介:摘要新生儿早期处于胎儿循环到成人循环的过渡时期,伴复杂的血流力学变化,新生儿危重症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力学变化。现介绍评估新生儿血流力学的主要参数、监测新生儿血流力学的常用方法及常见新生儿危重症的血流力学监测。

  • 标签: 婴儿,新生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