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球菌的报道少,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和病灶内脓液穿刺标本的病原学涂片和培养。笔者报道1例以长程发热、咳嗽为表现,CT表现双肺弥漫广泛密度增高影的患儿,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到球菌核酸序列,并于骨髓培养发现新型球菌,予以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氟康唑治疗后效果良好,热退、咳嗽症状消失。启示我们对于慢性发热查因合并呼吸道症状等疑难病例患儿,可通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尽快找到致病病原体,及早干预治疗。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播散性隐球菌病 骨髓培养 高通量病原学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球菌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球菌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环境暴露、宿主遗传因素及免疫状态等都会增加球菌发生的风险。了解球菌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球菌,降低球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球菌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隐球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探讨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的肺球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收集51例肺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分析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诊断敏感度的差异。51例肺球菌病患者,其中阳性42例,阴性9例,敏感度82.4%,特异性100.0%。诊断的敏感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肺隐球菌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肺球菌临床资料,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肺球菌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8例患儿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其中4例有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均有长期发热,7例伴有轻微咳嗽。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例嗜酸粒细胞升高;6例IgE升高。6例患儿肺部CT表现为多发斑片、结节、条索样高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7例伴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患儿新生球菌培养阳性确诊,其中3例第一次培养阴性,第二次培养阳性确诊;2例患儿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确诊。8例患儿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外患儿临床控制不佳,其余预后良好。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可患肺球菌,长期发热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急性期相对特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双肺结节为主,常伴多组淋巴结肿大,多次多部位真菌培养可提高确诊率。

  • 标签: 隐球菌病 儿童 免疫功能正常
  • 简介:摘要诺卡菌属放线菌目,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中,通过吸入肺部或者侵入创口而引起化脓性感染或肉芽肿性病变,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侵袭部位。现报道1例乔治教堂诺卡菌血培养阳性伴脑脓肿病例。本例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经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脑脓肿 乔治教堂诺卡菌 血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LF球菌涂片、培养联合BALF球菌抗原(CrAg)检测对肺球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疑诊为肺球菌的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16例最终诊断为肺球菌,男8例,女8例,年龄18~76(52±14)岁,最终诊断为其他疾病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CrAg检测,及BALF联合方法(BALF球菌涂片、培养及BALF-CrAg)检测。评价BALF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同血清CrAg检测进行比较。结果16例肺球菌病中,血清CrAg阳性11例,阴性5例;BALF检出球菌14例,2例阴性;BALF-CrAg阳性10例,弱阳性2例,阴性4例;BALF联合方法14例阳性,2例阴性。诊断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仅1例血清CrAg弱阳性,余检测均为阴性。对于诊断肺球菌,血清CrAg敏感度为68.8%(11/16),特异度97.7%(42/43),阳性预测值91.7%(11/12),阴性预测值89.3%(42/47);BALF联合方法敏感度87.5%(14/16),特异度100.0%(43/43),阳性预测值100.0%(14/14),阴性预测值95.6%(43/45)。血清CrAg检测与BALF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例血清CrAg阴性的确诊患者,4例通过BALF联合方法确诊,1例经肺穿刺活检确诊。结论对肺球菌的诊断,BALF联合方法的诊断价值不亚于血清CrAg,二者可以互补。对血清CrAg阴性的患者,BALF联合方法更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隐球菌病 抗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
  • 简介:摘要球菌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第三常见的侵袭性真菌,以中枢神经系统及肺部感染为主。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于器官移植受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球菌的流行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及疾病转归。

  • 标签: 隐球菌病 隐球菌肉芽肿 新型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实体器官移植
  • 简介:摘要17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接受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3 d出现发热等症状,经胸部CT、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检查,诊断为毛霉菌,早期予颅内病灶清除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泊沙康唑抗毛霉菌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皮肤链格孢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皮肤链格孢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皮肤链格孢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 标签: 链格孢病 皮肤表现 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 链格孢霉 厚壁孢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器官移植、艾滋等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以及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部真菌呈持续增多趋势,但马尔尼菲篮状菌及球菌混合感染的报道仍少见。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治困难,且病死率相对较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诺卡菌常见于免疫缺陷人群,但并非常见艾滋定义性疾病。现报道1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的艾滋合并性诺卡菌病患者,起初误诊为肺结核,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结合临床资料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临床初步诊断为性诺卡菌,最终借助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测明确诊断为诺卡菌感染。就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在病原学检测手段有限的医疗中心,如何结合临床表现及既往抗感染治疗过程,进行临床推论和限定病原学范围,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诺卡尔菌感染 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85岁,平均(51±23)岁;均无明确鸟类接触史。其中3例RA,7例SLE,1例pSS,1例未分化CTD;4例球菌脑膜炎,8例肺球菌;12例均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起前均曾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血球菌抗原检测均阳性;6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颅内压明显增高[最高>6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7例行肺穿刺活检,7例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6例发病时淋巴细胞<1.0×109/L,共2例检测了外周血CD4+ T细胞且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方面,12例均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12例应用氟康唑,2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1例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1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氟胞嘧啶,均改为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总疗程4~21个月,11例均痊愈,1例球菌脑膜炎症状缓解。结论CTD合并新型球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可能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 T细胞降低更易感染,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 简介:摘要球菌性脑膜炎是由球菌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实质损害为特征,起隐匿。这种机会性感染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或其他免疫抑制情况,也见于少部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全球HIV感染逐年减少的背景下,球菌性脑膜炎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居高不下。文中重点对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患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HIV 抗真菌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球菌(PC)患者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C患者2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54.77±7.93)岁。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结节的数目、大小、分布、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结节征象。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组别结节征象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①22例PC患者的PET/CT显像共发现235个结节,18F-FDG代谢增高结节130个,SUVmax(3.5±2.9)与直径[(0.9±0.5) cm]呈正相关(r=0.702,P=0.000 )。②结节分布以右肺(57.4%,135/235)、下叶(64.3%,151/235)、肺野外带或胸膜下(80.0%,188/235)多见。③9例免疫功能受损宿主的代谢增高结节SUVmax(5.7±4.7)高于13例非免疫功能受损宿主(3.0±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11);前者(17.5%,10/57)的宽基底贴胸膜征象高于后者(6.2%,11/178),而后者(25.3%,45/178)的晕征高于前者(10.5%,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11、4.628,P=0.005、0.031)。④单个肺叶受累和多个肺叶受累的患者各为11例,前者的代谢增高结节SUVmax(5.6±3.4)高于后者(3.2±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2,P=0.016);前者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911、47.022、17.395,均P<0.01)。⑤误诊和正确诊断的患者各为11例,前者的代谢增高结节SUVmax(5.0±4.6)高于后者(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5,P=0.106);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出现的比例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70、35.951、5.720,均P<0.05);后者(26.2%,50/191)晕征的比例高于前者(2.3%,1/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7,P=0.000)。结论结节PC患者PET/CT显像的SUVmax与直径呈正相关。晕征是诊断的可靠征象。对于单个肺叶受累者,类肿瘤征象及18F-FDG代谢增高的表现易造成误诊。

  • 标签: 隐球菌病 肺疾病,真菌性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球菌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3例肺球菌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肺球菌”联合“肺癌”为检索词搜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pulmonary cryptococcosis”联合“lung/pulmonary cancer”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结节球菌合并肺癌2例,弥漫混合球菌合并肺癌1例;2例既往体健,1例有心血管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各不相同,有发热,有咳嗽、咳痰,有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3例均为腺癌。检索相关文献共有18例报道,弥漫混合球菌合并肺癌目前为第一例报道。结论肺球菌合并肺癌临床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两者合并时,易漏诊、误诊,在肺内结节或者多种影像学改变并存的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球菌感染可能。

  • 标签: 隐球菌病 肺肿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艾滋相关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引起了极大关注,特别是我国非艾滋相关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总患病数是艾滋相关球菌性脑膜炎的2倍,给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带来了更大挑战。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关于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国经验与国际指南虽然存大同留小异,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积极合理治疗仍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 标签: 脑膜炎,隐球菌性 诊断 非AIDS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学科肺球菌的诊疗现状,完善对HIV阴性肺球菌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涂片培养、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在22家参研单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筛检肺球菌,连续纳入研究期间收治的所有HIV阴性肺球菌病例,采集并分析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肺球菌病患者457例,其中性感染占3.28%(15/457),病死率0.88%(4/457),主要的诊断依据为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74.40%,340/457)和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37.64%,172/457)。肺球菌占同时期呼吸科住院患者总人数的2.04‰(457/223 748),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该比例最高;70.24%(321/457)的患者不合并任何基础疾病,87.75%(401/457)的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咳嗽、咳痰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5.16%(115/457)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影像表现方面,肺内多发病变多于孤立病变,胸膜下病变多于肺门周围或内中带病变,形态上则以直径1~5 cm的中等大小结节和直径3 mm~1 cm的小结节最为常见。血清球菌抗原的敏感率为71.99%(203/282), 抗原阳性患者在基础免疫状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有别于抗原阴性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特点、血清球菌抗原阳性率以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非免疫缺陷患者。结论我国HIV阴性肺球菌多数无合并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总体预后良好,但临床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结核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结核杆菌易通过血行累及全身各脏器。儿童是结核菌易感人群,急性血行性肺结核在儿童最多见,其中包括部分先天性肺结核。急性血行性肺结核的影像学可表现为双肺弥散均匀分布的粟粒影/结节影,病灶大小一致,密度相等,随机分布,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大及钙化。小年龄患儿血行肺结核结节较大,易融合。亚急性/慢性血行性肺结核结节大小不一,密度不等,随机分布,渗出与增殖性改变相互混杂。先天性肺结核常于出生1个月内发病,表现为弥散粟粒影或广泛分布的结节及斑片影,病灶可发生融合,可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幼儿血行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主要考虑慢性肉芽肿、衣原体肺炎,儿童血行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球菌肺炎、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血行肺曲霉菌、气管支气管结核、过敏性肺炎、巨细胞病毒肺炎、肺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肺淋巴管瘤、肿瘤肺转移、肺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尼曼-匹克等。现对儿童血行结核的分类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经验,对儿童血行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和影像学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