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5岁女性患者因腰椎手术后预防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250ml)静脉滴注。用药约10 min后,患者突感全身不适,皮肤湿冷,大汗,心率13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57/37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莫西沙星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莫西沙星,给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先后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呋塞米注射液10 mg、硝酸甘油注射液2.5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舌下含服。80 min后症状缓解,心率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5/54 mmHg。

  • 标签: 喹诺酮类 莫西沙星 过敏反应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持续气道内给药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致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创面处理、营养支持、抗感染和气道管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溶液持续气道内滴入(100 AxaIU/kg,1次/d)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万U/次,3次/d)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评估2组患者总体病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2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患者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pH值及氧合指数)进行测定,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病死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12.1±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3±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浆TNF-α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NF-α和CRP分别为(4.3±0.4)、(10.1±3.7)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3.1±4.2)、(26.6±4.4) μ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3.34,P值均小于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pH值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液pH值分别为7.43±0.06、7.38±0.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治疗组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分别为(91.4±4.1) mmHg(1 mmHg=0.133 kPa)、351.2±31.5,明显高于对照组[(73.6±3.8) mmHg、286.3±2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2.56,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为(35.1±3.9)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41.8±3.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病死率为8.33%(1/12),与对照组[25.00%(3/12)]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持续气道内给药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吸入性损伤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烧伤,吸入性 输注,静脉内 乌司他丁
  • 简介:摘要1例58岁男性患者因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给予头孢替唑钠2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约20 min时,患者出现一过性右耳闷塞感和耳鸣,输液结束后,右耳耳鸣症状复现;第2次静脉滴注头孢替唑钠约25 min时,患者出现双耳耳鸣、双耳针刺样疼痛、听力下降及眩晕等症状。耳鼻喉科医师会诊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考虑为药物引起。停用头孢替唑钠,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10 μ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8 d后患者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及眩晕等症状消失。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耳鸣 听力丧失,突发性 头孢替唑钠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缓慢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钠。注射约3 min时(鱼精蛋白入量约15 mg),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泛红,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考虑鱼精蛋白过敏,立即停止滴注,并静脉注射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约30 min后,患者血压回升,心率下降,皮疹逐渐消退。因鱼精蛋白用量不足,患者术后胸腔渗血、渗液较多,导致其血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将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以60滴/min速度缓慢静脉滴注,患者未再出现过敏现象,胸腔引流液逐渐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 标签: 鱼精蛋白类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咽初乳滴注对新生儿ICU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ICU的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1例。试验组用初乳进行口咽滴注,每次滴注量为0.4 ml,3次/d,持续5 d。对照组用无菌注射用水进行口咽滴注,评估2组肠内营养早期(第1~14天)胃潴留量、次数、呕吐次数和肠内营养进程。结果对照组早产儿在开始肠内营养后的第8、11、12天的胃潴留量分别为8.5(0,18.25)、0(0,13.50)、2.5(0,5.00)ml,试验组分别为0(0,9.00)、0(0,1.00)、0(0,2.5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01、-1.987、-2.061,P<0.05)。对照组在第8天和第11天胃潴留次数分别为1.5(0,4.0)、0(0,2.0)次,试验组分别为0(0,1.0)、0(0,0.5)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984、-2.267,P<0.05)。对照组在第10天和第12天呕吐次数分别为0(0,1.0)、0(0,1.0)次,试验组为0(0,0.0)、0(0,0.0)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49、-2.098,P<0.01或0.05)。试验组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为(17.45 ± 10.44)d,对照组为(21.62 ± 5.5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2,P<0.05)。结论口咽初乳滴注能改善早产儿胃潴留和呕吐状况,缓解喂养不耐受,帮助其尽早实现全胃肠道营养。

  • 标签: 初乳 口咽滴注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切皮前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溶液,观察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观察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D-二聚体(D-D)水平、凝血五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血栓最大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2、3天,两组血栓最大幅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及纤溶活动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D-D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PTT、PT、TT、FIB、INR等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有效提高脊柱手术患者血栓最大幅度,降低血浆D-D水平,对机体凝血功能无影响,降低术后引流量,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静脉滴注 氨甲环酸 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鼓室内注射与静脉滴注泼尼松龙(PAI)治疗突发性聋(SH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宁波明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SHL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途径不同分为鼓室组(鼓室内注射PAI,n=60)和静脉组(静脉滴注PAI,n=60)。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 d。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使用纯音乐听力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500 Hz、1 000 Hz下的听力阈值;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鼓室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静脉组的80.00%(χ2=4.61,P < 0.05);鼓室组患者500 Hz听力阈值为(38.69±3.56),显著低于静脉组的(42.36±4.36)(t=5.05,P < 0.001);鼓室组患者1 000 Hz听力阈值为(32.36±3.36),显著低于静脉组的(40.15±4.12)(t=11.35,P < 0.001);鼓室组患者治疗后PCT为(0.65±0.12)μg/L,显著低于静脉组的(0.98±0.15)μg/L(t=13.30,P < 0.001);鼓室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为(3.28±0.36)mg/L,显著低于静脉组的(5.26±0.56)mg/L(t=23.03,P < 0.001);鼓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与静脉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 > 0.05)。结论相对于静脉滴注PAI,鼓室内注射PAI可有效改善SHL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投药途径 注射,静脉内 注射,鼓室内 泼尼松龙 C反应蛋白质 听力检查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吸入与气道滴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0年10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和气道滴注作为气道湿化方式的RCT。由2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共1 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组的痰液黏稠度低于气道滴注组(RR=0.29,95%CI 0.21~0.40,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刺激性干咳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亦降低(RR=0.34,95%CI 0.23~0.51,P<0.01;RR=0.24,95%CI 0.16~0.38,P<0.01;RR=0.48,95%CI 0.38~0.61,P<0.01),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气道滴注组(RR=0.1.34,95%CI 1.23~1.45,P<0.01)。结论采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湿化可显著降低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干咳、肺部感染,达到更好的气道湿化效果。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气道滴注 雾化吸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人工流产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DP组和SP组,每组100例。P组患者接受0.9%氯化钠滴鼻,静脉注射0.9%氯化钠和丙泊酚;DP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滴鼻,静脉注射0.9%氯化钠和丙泊酚;SP组患者接受0.9%氯化钠滴鼻,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缩宫素用量、苏醒时间、苏醒至离床时间、苏醒至出院时间、失血量、吸出组织质量、丙泊酚追加量、丙泊酚总量、宫缩痛评分、不良反应、医生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和手术条件满意率等。结果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至离开手术床时间、苏醒至出院时间、吸出组织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失血量、缩宫素用量、丙泊酚追加量和丙泊酚总量明显低于P组和SP组[(5.0 ± 3.2)ml比(7.5 ± 3.8)和(10.0 ± 3.4)ml、(7.0 ± 3.3)U比(10.0 ± 3.1)和(12.0 ± 2.9)U、(0.52 ± 0.02)mg/kg比(0.81 ± 0.04)和(0.75 ± 0.02)mg/kg、(1.5 ± 0.3)mg/kg比(2.8 ± 0.4)和(2.6 ± 0.5)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即刻、术后15 min和术后30 min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和SP组[(3.1 ± 0.2)分比(5.1 ± 0.9)和(3.9 ± 0.3)分、(3.0 ± 0.6)分比(5.0 ± 0.7)和(3.8 ± 0.8)分、(2.8 ± 0.3)分比(5.0 ± 0.5)和(3.3 ± 0.4)分],SP组明显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医生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和手术条件满意率均明显高于P组和SP组[95.0%(95/100)比10.0%(10/100)和60.0%(60/100)、75.0%(75/100)比15.0%(15/100)和65.0%(65/100)、90.0%(90/100)比30.0%(30/100)和80.0%(80/100)],SP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不仅可以产生有效的镇静抗焦虑作用,还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失血量。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与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相比,患者和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流产,人工术 投药,鼻内 右美托咪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乳口咽滴注的理念自引入国内后,已在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陆续开展起来。本文就初乳口咽滴注的作用、适用人群、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此项目在广大NICU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婴儿,新生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初乳 口咽滴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所致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45例多重耐药G-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方法不同,将2020年1月至4月接受单纯静滴治疗(首剂2.0 mg/kg,然后1.25 mg/kg、12 h 1次)的2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0年5月至10月依据多黏菌素优化应用国际共识指南接受静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25 mg、12 h 1次,吸尽气道内痰液后进行喷射雾化)的20例患者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疗程结束后的总细菌清除率、总有效率、体温复常时间、细菌清除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13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阴沟肠杆菌1例;联合组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两组间痰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总细菌清除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总细菌清除率:70.0%比40.0%,总有效率:75.0%比40.0%,均P<0.05),体温复常时间和细菌清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体温复常时间(d):6.0±3.9比10.2±7.3,细菌清除时间(d):6.1±5.2比11.5±6.8,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85(0.44,2.87)比1.43(0.76,5.30),P>0.05〕;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μg/L:0.27(0.10,0.70)比0.91(0.32,3.53),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组〔μg/L:0.27(0.10,0.70)比0.85(0.44,2.87),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肾毒性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比4.0%,P>0.05)。结论治疗多重耐药G-菌肺炎时,多黏菌素B静滴联合雾化吸入给药方案的疗效优于单纯静滴,且不增加肾损害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多黏菌素B 静脉滴注 雾化吸入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 临床疗效 肾毒性
  • 简介:摘要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是一种危及到生命需要紧急处理的综合征,有多种病因,常有触发因素。临床表现为持续强直或快速重复不规则扭动或抖动,异常痛苦。经紧急对症、镇静催眠、特异性治疗后缓解或持续恶化。常反复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及身心负担。

  • 标签: 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形成成人癫痫持续状态(SE)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地对SE患者进行急救、监护与支持,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控,以期尽快控制癫痫发作。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SE的医疗及护理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和研究,形成共识初稿。选取31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专家论证会,对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31/31),专家判断依据系数为0.93,熟悉程度为0.87,权威系数为0.9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27(P<0.05)。最终形成的共识内容包括成人SE的识别、急救、监护与支持、并发症防控和终止SE效果评价。结论本共识实用性较强,为SE患者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依据。

  • 标签: 成年人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新鱼腥草素钠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方法抽取枣庄市立医院新城院区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化痰、抗炎、吸氧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电子支气管镜灌洗,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调节性免疫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reg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新鱼腥草素钠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通过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血气指标水平并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感染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 新鱼腥草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使用万古霉素日剂量不大(≤3 g)而血药浓度监测值却很高的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个体化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施血药浓度监测,参与本院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治疗实践,并对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尤其是给药方式提出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优化给药方案后,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峰浓度均在有效治疗范围内,且未见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经过治疗,感染较前明显控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需加强知识储备,提高药学专业能力,可以运用血药浓度监测等相关技术,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和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 静脉泵入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1例24岁女性患者自服卡马西平约150片(共15 g)。约17 h后,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伴频繁抽搐,立即送至医院。实验室检查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58.7 mg/L,肌酸激酶411 U/L,C反应蛋白23.7 mg/L,血氧饱和度0.78。诊断为卡马西平中毒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补液、利尿、床旁血液过滤和对症支持等治疗。第2天,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降至32.9 mg/L;第3天,患者神志转清,偶有癫痫发作;第4天,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下降为12.3 mg/L,无抽搐症状。继续治疗,3 d后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卡马西平 中毒 癫痫持续状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