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对策,以合理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门诊2019年1—7月共30 421例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30 421例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6.05±24.30)min,其中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候诊时间(23.45±23.71)min,预约患者候诊时间(30.17±24.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5)。结论在目前的门诊流程模式下,高比例的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会增加预约患者候诊时长。通过门诊流程改革及加强宣教等方式来提高患者预约比例,可以实现精准预约,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

  • 标签: 满意度 候诊时间 预约挂号 窗口挂号 流程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管理方法对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对使用智能手机的15~40岁住院患者310例进行目的性抽样,于2017年10月10~23日进行现状调查,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经真因验证后拟定对策,并干预12 w;于2018年3月19日至4月1日对使用智能手机15~40岁的住院患者298例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手机使用时间由活动前每人每天1.62 h下降为活动后每人每天0.53 h晨间患者按时服药率和圈成员综合能力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QCC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人数,增加患者晨间按时服药率,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为其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按时服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二次分诊 急诊 候诊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候诊管理中实施流程分散策略二次分诊模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以抽样方式为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于该院急诊科候诊前预检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 488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6月于该院诊疗实施二次分诊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 852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诊疗前候诊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就诊时,实施二次分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二次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术前护理告知配合心理护理对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组,90例进入对照组,术前3 d进行术前护理告知,配合常规护理;90例进入研究组,手术当天进行术前护理告知,配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焦虑程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前3 d的焦虑程度自评和测评相近(P>0.05);研究组手术当天、术前20 min的焦虑程度自评(现实性焦虑32.22%和76.67%、病理性焦虑67.78%和23.33%)和焦虑程度测评〔(54.91±5.41)分和(45.97±2.43)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配合度〔(8.56±1.07)分〕高于对照组,术中疼痛度〔(0.86±0.18)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31±0.5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当天进行术前护理告知配合心理护理,可显著减轻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及术中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告知 心理护理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的通过时间及影响因素,探索磁控胶囊内镜胃排空延迟的最佳干预时间。方法采集接受食管、胃和小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结论、总检查时间、食管通过时间、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束时是否排出体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干预时间。结果2015年11月—2018年9月共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非梗阻性小肠滞留发生率为7.69%(6/78)。磁控胶囊在女性较男性患者食管中位通过时间(1.867 min比0.350 min,P=0.012)、胃中位通过时间(1.584 h比1.045 h,P=0.049),均显著延长;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食管通过时间和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年龄组相比,≥60岁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延长。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发生磁控胶囊内镜在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危险性是胃通过时间<1.5 h患者的8.70倍,其他时间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老年患者的磁控胶囊内镜消化道通过时间延长;对磁控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风险。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胃排空延迟 干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为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评分筛选70名网络成瘾中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参加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32人,试验组33人完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I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implified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scale,FAD)对两组中学生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中学生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在积极应对[(1.89±0.51)分]、消极应对[(1.55±0.51)分]、时间监控感[(58.39±12.10)分]、时间价值[(26.64±4.48)分]、时间效能[(30.42±5.18)分]及家庭功能中沟通[(18.85±2.40)分]、角色[(24.18±3.77)分]、行为控制[(18.82±2.57)分]、总的功能[(24.79±3.90)分]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1.62±0.44)分、(1.84±0.55)分、(52.09±11.72)分、(19.34±3.96)分、(21.91±6.13)分、(21.16±2.63)分、(26.09±3.75)分、(20.59±2.54)分、(28.69±3.68)分]及干预前[分别为(1.46±0.48)分、(1.97±0.56)分、(48.73±13.46)分、(18.27±4.84)分、(20.00±5.79)分、(21.76±2.72)分、(26.58±3.86)分、(19.76±2.96)分、(29.27±4.7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FAD中解决问题[(12.67±2.50)分]、情感反应[(14.03±3.73)分]评分与干预前[(14.15±2.83)分、(14.61±3.6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CSQ各分项、ATMD各分项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能优化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沟通、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有显著改善。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中学生 网络成瘾 应对方式 时间管理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1日在该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69例)给予团队资源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中IL-6、CRP、TNF-α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N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与静脉溶栓用药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同时对患者的恢复也有较大的益处,不仅提高了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团队资源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就诊时间 静脉溶栓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就诊的1 322例STEMI患者,分为工作时间入院组518例(39.2%)和非工作时间入院组804例(60.8%)。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进一步对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OTD)、入院至球囊扩张(DTB)、发病至球囊扩张(OTB)时间差异,以及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和远期MACCE发生情况。结果1 322例STEMI患者中,与非工作时间入院组比较,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水平较低,而血肌酐和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均为P<0.05)。工作时间入院组和非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率(5.4%比7.0%,χ2=1.288,P=0.256)和中位随访时间2.6年的MACCE发生率(27.9%比25.6%,χ2=0.718,P=0.397)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6%和46.6%(χ2=6.388,P=0.011),亚组分析显示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DTB时间显著低于非工作时间入院组[75.0(57.3,103.0)min比89.0(67.0,115.0)min,Z=-3.784,P=0.000],但OTB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率(2.0%比2.9%,χ2=0.507,P=0.476)和远期MACCE发生率(18.4%比22.2%,χ2=1.078,P=0.299)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单中心研究显示,非工作时间入院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存在更长的院内救治时间延迟,但入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住院期间和远期预后。

  • 标签: 入院时间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远期 预后
  • 作者: 赵力挽 尹世全 杨一博 王黎明 杨剑 郑舒文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案室,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 033例住院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第80百分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1 532例)和延长组(50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中,有41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腹腔感染69例(13.77%),胸腔积液60例(11.98%),吻合口漏43例(8.58%),切口愈合不良34例(6.79%),出血25例(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348,P=0.013)、手术方式(OR=2.712,P<0.001)、切除范围(OR=2.035,P<0.001)、切口愈合等级(OR=4.867,P<0.001)和围术期输血(OR=1.711,P<0.001)是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腹腔感染。年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切口愈合等级和围术期输血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术后住院时间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日间手术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后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的日间手术输尿管镜检+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188例,将患者随机纳入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的周组与月组,术中使用奥林巴斯输尿管纤维软镜,钬激光将结石充分粉碎,套石篮取出碎石粒,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根据分组时间拔除。结果188例手术患者都于24 h内出院,周组与月组患者年龄、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排石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组相关并发症少于月组(P<0.05)。结论通过优化措施的日间手术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周,留置尾线,安全可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经验。

  • 标签: 输尿管镜检查 激光,固体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月经是女性性周期的标志,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遵从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总结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特点辨证施治,在治疗上有较大优势。目前多认为月经周期与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月节律相关,而与日节律,即昼夜节律或睡眠觉醒活动关系的研究甚少。临床观察到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女性常并见月经失调,考虑女性月经周期与睡眠觉醒活动相关,故提出了"昼夜轴"的概念,同时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浅析睡眠障碍与月经后期的关系,以期为月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医时间医学 月经后期 睡眠障碍 昼夜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入住ICU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1 h/次,B组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3h/次,C组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6 h/次。比较三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量及培养结果、VAP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VAP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含量、气道黏膜隐血的发生率、气道黏膜肉眼可见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C组患者发生吸引管堵塞的次数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为3 h/次。

  • 标签: 机械通气 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间隔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时间位点管理用于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另选取2018年7~12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时间位点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其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并对两组患者复苏期间舒适度、生活质量及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环境、社会及心理维度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呼吸抑制、体温过低、苏醒后躁动及导管脱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后,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护理中实施时间位点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时间位点管理 麻醉复苏 护理 舒适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 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机械通气时间、缺氧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镇静药物应用情况、ICU住院时间;记录患者ICU谵妄发生情况及谵妄持续时间。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ICU患者发生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0例ICU患者中有397例发生谵妄,ICU谵妄发生率为33.1%。在谵妄患者中,有47.6%(189例)的患者谵妄持续时间为1.0 d;397例患者谵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0(1.5,2.5)d。①谵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ICU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或缺氧时间4~9 d和≥10 d患者ICU谵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 d患者,全麻和未手术患者ICU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麻患者,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ICU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10分和11~19分患者,ICU住院时间>9 d患者ICU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8 d患者,应用镇静药物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应用镇静药物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5.491,95%可信区间(95%CI)为4.361~6.913,P<0.001〕、ICU住院时间(OR=2.679,95%CI为1.822~3.941,P<0.001)和应用镇静药物(OR=2.479,95%CI为1.821~3.374,P<0.001)是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②谵妄持续时间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或缺氧时间≥10 d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3 d和4~9 d患者明显延长,全麻和未手术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腰麻患者明显延长,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10分和11~19分患者明显延长,ICU住院时间>9 d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8 d患者明显延长,应用镇静药物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未应用镇静药物患者明显延长。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缺氧时间每增加1个等级(缺氧时间分为≤3、4~9、≥10 d 3个等级),ICU谵妄持续时间平均延长0.061 d(β=0.061,95%CI为0.032~0.090,P<0.001);APACHEⅡ评分每增加1个等级(APACHEⅡ评分分为≤10、11~19、≥20分3个等级),ICU谵妄持续时间平均延长0.058 d(β=0.058,95%CI为0.048~0.068,P<0.001);ICU住院时间>9 d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8 d患者平均延长0.065 d(β=0.065,95%CI为0.056~0.075,P<0.001);应用镇静药物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未应用镇静药物患者平均延长0.362 d(β=0.362,95%CI为0.234~0.490,P<0.001)。结论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应用镇静药物是ICU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共同的危险因素;缺氧时间是ICU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谵妄持续时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因果推断中,时序(或方向性)的概念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因果思维出发,以真实因和真实果的发生时间将大自然时间轴划分为3个时域和2个时点,从而锚定了因果推断只能实现于第3时域。测量时序可分为5种类型:跨第1和3时域纵向时序(实验性时序)、跨第2和3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逆纵向时序和同时域横向时序(观察性时序)。这种分类法适用于首次或多次测量、及时和延后测量等所有测量策略。除了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或干预措施)在其发生之前(第1时域)或观察和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在真实果发生之前(第2时域)的情形外,所有其他测量策略类似于历史重建或"考古",测量时序的重要性次于测量的准确性。从研究设计应整合偏倚设计的观点来看,本文提出基于大自然时间轴的测量时序五分类法,概念清楚并将有助于判断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为正确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因果思维 因果时序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