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娟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441000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循序渐进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10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序渐进康复护理),每组各52例。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的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和稳定性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循序渐进康复护理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修复,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康复护理与营养膳食干预的联合护理模式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接受老年骨折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随机抽样,各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循序渐进康复护理联合营养膳食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采集患者术后血液样本,检测其血红蛋白(Hb)水平、清蛋白(Alb)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Ig)水平作为判断患者术后机体康复的客观依据;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在术后第8周对两组进行随访,作为判断其康复状况的整体依据。结果在接受循序渐进康复护理与营养膳食干预的联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身体康复进程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序渐进康复护理联合营养膳食干预的联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骨折术后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循序渐进式护理 营养膳食干预 老年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序渐进目标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自我效能、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目标康复训练,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序渐进目标康复训练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目标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 自我效能 功能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诱导干预联合循序渐进护理方式在儿童牙齿外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诊疗的牙齿外伤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和诱导联合组各50例。常规干预组采用循序渐进护理方式进行常规干预,诱导联合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联合心理诱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合作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诱导联合组患儿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诱导联合组患儿的总合作率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诱导联合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循序渐进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牙齿外伤患儿的负向情绪,提高患儿的合作度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诱导 循序渐进法 牙齿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对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苏省江原医院收治的给予常规抬高床头措施的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给予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的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应用于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可显著缓解其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效提高其术后舒适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 全身麻醉 甲状腺术后 疼痛程度 术后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ICU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肌力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四肢肌力,减轻其呼吸肌疲劳,有利于减少获得性衰弱发生,使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护理 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康复护理模式在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为脑梗死患者多种功能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脑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其护理方式分为A组40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渐进康复护理模式,B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评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A组患者干预后上肢、下肢肌力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A组患者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显示,A组患者吞咽功能正常率为57.50%,对照组为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结果也表明,A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B组为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A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渐进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肌力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肢体功能,同时提升吞咽功能,减少呛咳、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 吞咽功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并发症的预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渐进分级康复护理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护理的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肌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评分和上下肢肌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分级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病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康复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渐进康复护理。治疗1个月后评价比较患者的恢复情况、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7)。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6)。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渐进引导护理法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渐进引导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与智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四维度评分和智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渐进引导护理法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实施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智商水平。

  • 标签: 引导 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引导护理与高级共情护理技术对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41.65±4.6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2.65±5.0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渐进引导护理结合高级共情护理技术。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Ⅳ)、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S)评价患者的躁狂程度、记忆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动精力增加、心境高涨、易激惹、性兴趣、语言思维形式障碍评分分别为(2.58±0.46)分、(3.12±0.27)分、(5.93±0.39)分、(2.21±0.41)分、(2.67±0.5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施干预后,观察组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视觉工作记忆、即时记忆、延迟记忆评分(3.13±0.42)分、(3.45±0.29)分、(2.87±0.63)分、(3.27±0.40)分、(3.81±0.5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操作智商、言语智商以及智商评分分别为(82.89±7.17)分、(83.27±6.34)分、(81.59±6.0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渐进引导配合高级共情可有效减轻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躁狂程度,提高记忆能力与智商水平,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渐进式引导 高级共情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躁狂程度 记忆能力 智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渐进进食对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65岁髋关节置换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试验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早期渐进进食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常规术后进食。利用术后谵妄发生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患者满意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来评价术后早期渐进进食对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谵妄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谵妄发生率为2.70%(1/37),对照组为16.22%(6/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45,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10.68 ± 5.13)d,对照组为(13.62 ± 7.1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77,P<0.01);试验组入睡困难发生率、满意率分别为8.11%(3/37)、94.59%(35/37),对照组分别为29.73%(11/37)、78.38%(2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38、4.163,P<0.05)。结论术后早期渐进进食可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谵妄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入睡困难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有助于患者更安全舒适地渡过围手术期。

  • 标签: 早期干预 进食 谵妄 老年人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渐进进食对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65岁髋关节置换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试验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早期渐进进食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常规术后进食。利用术后谵妄发生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患者满意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来评价术后早期渐进进食对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谵妄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谵妄发生率为2.70%(1/37),对照组为16.22%(6/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45,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10.68 ± 5.13)d,对照组为(13.62 ± 7.1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77,P<0.01);试验组入睡困难发生率、满意率分别为8.11%(3/37)、94.59%(35/37),对照组分别为29.73%(11/37)、78.38%(2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38、4.163,P<0.05)。结论术后早期渐进进食可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谵妄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入睡困难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有助于患者更安全舒适地渡过围手术期。

  • 标签: 早期干预 进食 谵妄 老年人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渐进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干预周期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耻感水平、疾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能够减轻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改善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术 标准化造口护理 渐进式聚焦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的渐进营养指引单在口腔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入院的口腔癌手术患者40例,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入院的口腔癌手术患者46例,采用个体化设计的渐进营养指引单进行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需在术后行管饲喂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体重、营养相关指标、胃肠道症状,每天目标能量完成率、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的总蛋白与白蛋白、术后3 d和7 d的前白蛋白、术前钾、术后3 d钾和术后3 d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63,P<0.01;Z=5.094,P<0.01;Z=-2.022,P<0.05;Z=4.048,P<0.01;Z=2.14,P<0.05,Z=-6.04,P<0.01,Z=-7.13,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钾和钠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0,F=118.51,均P<0.01)。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09,χ2=10.36,P=0.001,χ2=4.71,P=0.03)。两组患者术后1~6 d目标能量营养完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χ2=45.09,χ2=45.71,χ2=40.53,χ2= 29.97,χ2=6.11,P均<0.01)。结论渐进营养指引单在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避免钾、钠电解质紊乱,减轻术后胃肠道症状,提高术后每天目标能量完成率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营养指引单 口腔癌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的渐进营养指引单在口腔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入院的口腔癌手术患者40例,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入院的口腔癌手术患者46例,采用个体化设计的渐进营养指引单进行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需在术后行管饲喂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体重、营养相关指标、胃肠道症状,每天目标能量完成率、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的总蛋白与白蛋白、术后3 d和7 d的前白蛋白、术前钾、术后3 d钾和术后3 d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63,P<0.01;Z=5.094,P<0.01;Z=-2.022,P<0.05;Z=4.048,P<0.01;Z=2.14,P<0.05,Z=-6.04,P<0.01,Z=-7.13,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钾和钠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0,F=118.51,均P<0.01)。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09,χ2=10.36,P=0.001,χ2=4.71,P=0.03)。两组患者术后1~6 d目标能量营养完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χ2=45.09,χ2=45.71,χ2=40.53,χ2= 29.97,χ2=6.11,P均<0.01)。结论渐进营养指引单在口腔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避免钾、钠电解质紊乱,减轻术后胃肠道症状,提高术后每天目标能量完成率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营养指引单 口腔癌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性上肢功能锻炼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手功能、活动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收住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7月至12月收住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9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男14例,女35例,年龄(32.22±1.87)岁,病程3.0~8.0年;试验组中男17例,女32例,年龄(32.09±1.71)岁,病程3.5~9.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随意运动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拟定渐进上肢功能锻炼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不同。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14 d后,试验组患者手部的握力为(29.48±9.56)SD、捏力(5.67±1.68)SD,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9.54)SD、(4.01±2.06)S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16、4.675,均P<0.001)。干预14 d后,试验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评分为(49.17±5.23)分,上肢症状评分为(17.66±2.37)分,锻炼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56.33±4.54)分、(19.46±2.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01、3.604,均P<0.001)。干预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身体健康评分为(72.90±21.45),身体疲劳评分为(69.43±22.1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7.33±22.13)分、(57.46±22.4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95、11.605,均P<0.001)。结论渐进上肢功能锻炼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手部的握力、捏力、上肢功能状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疲劳情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渐进式 上肢功能锻炼 手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渐进"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适时引入渐进思维导图,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考试成绩、师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思维导图实验组的考试总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t=4.33,P<0.001);师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显示,以渐进思维导图为主的教学改革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引入渐进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标签: 自主学习 思维导图 系统解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直立活动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撤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渐进直立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为85.29%(29/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胀气、压力性损伤及新发呼吸循环不稳定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直立活动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人工 慢性呼吸衰竭 渐进式直立活动 撤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