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Hirsch指数(H指数)对医学人才发表学术论文绩效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67位医学人才为研究对象,检索其自2007年以来在PubMed、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百度学术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已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根据Rousseau R提出的列表法计算纳入对象发表文章的H指数。将H指数与研究对象的发表文章数、总被引次数、均篇被引次数等传统科研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Pearson检验探寻H指数和传统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67位对象发表文章的H指数分布在1至14之间;Pearson检验提示,H指数和发文总数、总被引次数和均篇被引次数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Pearson值分别为0.746、0.932和0.648。结论H指数作为新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在对医疗人才的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但在数据库纳入范围、研究工作时长、纳入文章中的作者排名限定等方面尚有待继续改进和优化。

  • 标签: 医院 Hirsch指数 科研论文 人才评价 绩效评价
  • 简介:摘要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试图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术沙龙来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结果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达71.43%;该教学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临床诊疗思维、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前期宣传、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术沙龙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活动。

  • 标签: 微信平台 学术沙龙 临床医学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 简介:摘要《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自2002年创刊以来,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科技类期刊,为推动我国消化外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期刊始终坚持“着重提高,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高度重视期刊内容质量,成为广大外科医师的良师益友。打造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创新,构建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办菁英荟,为青年才俊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青年学者也在此平台上合作创新,为杂志注入无限活力。

  • 标签: 普通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菁英荟 创新 学术交流
  • 简介:摘要《幼科铁镜》初刊于1695年,是版本最多的儿科著作。其编写体例受明代《幼科百效全书》编写体例的影响。内容方面,小儿推拿部分与《幼科百效全书》《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存在渊源关系;小儿病症部分则以《幼科百效全书》为基础,加上自己对惊证、热疟、脐风等病症的辨法扩展而来;所载75首方剂,有70首与《幼科百效全书》相同。由此推断,《幼科铁镜》是以《幼科百效全书》为蓝本,兼参详《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诸书撰写而成。

  • 标签: 夏鼎 《幼科铁镜》 学术渊源
  • 简介:摘要探析清代韩贻丰所著《太乙神针心法》的学术特色,认为该书首次系统论述太乙神针,详述其制作、操作及注意事项,并在雷火针基础上加以创新,治病广泛,辨证取穴,审时用针,针药配合,妙用灸法。《太乙神针心法》深受清代医家推崇,其适应证广,疗效明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太乙针灸疗法 雷火针 实按灸 明清医学 文献研究 中医文献学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研究者是否会在工作时间之外向BMJ提交手稿和同行评议意见,以及这种状态是否随时间有所变化。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选择2012至2019年提交的、能确定作者地址信息的研究手稿和同行评议意见。设施两个大型综合性医学刊物使用的在线提交系统。主要终点指标在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每天不同时间段提交的手稿和同行评价(以区分清晨和深夜提交的文档)。使用Logistic回归预测手稿和同行评价在周末或节假日提交的概率。结果研究分析了49 000篇以上手稿和76 000篇以上同行评议。手稿或同行评议在周末或节假日提交的概率随时间的变化很小。与同一周工作日作比较,在工作小时之外提交文稿的比例非常高:周末概率平均为0.14~0.18,节假日工作概率是0.08~0.13。不同国家研究者之间的区别具有明显特征性:中国研究者最常在周末和午夜工作,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科研人员更可能在工作日和一天的中午提交报告。结论长期存在的国家之间的差异表明,"过度工作的文化"是实际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中华传染病杂志》不忘办刊初心,以网络预发表等形式的学术出版来协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2021年,《中华传染病杂志》将强化创新理念,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有机融合来加速推动期刊的质量建设,争创精品期刊!

  • 标签: 中华传染病杂志 学术出版 抗疫
  • 简介:摘要分析清代医家叶霖的著作《脉说》,介绍其脉学思维与心得。笔者认为,叶霖评释脉理,独具匠心,如从脉形体和脉韵意处详析长脉,从病主虚实不同处精解短脉,认为散脉亦有虚实之别,而虚实二脉寓于诸脉中,脉形体之大小和脉力势之强弱是辨别二者的眼目;其审脉论势,独具真识,在表里上下、五行生克、初诊久按中探寻病理机转,且注意色脉相参、病不独断。其介绍脉法实践,精授诊法之诀窍,发人深思,值得学习借鉴。

  • 标签: 中医药学文献 《脉说》 叶霖 脉理 学术思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华创伤杂志》是展示中国创伤医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担负着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的重任。2022年,杂志在组织创伤学科体系研究、倡导创新理念、结合时事和临床热点难点问题组稿、严格把关稿件质量和拓展期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刊发了一系列体现创新理念和技术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也引领中国创伤医学发展。2023年,杂志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科技期刊。

  • 标签: 创伤学 期刊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团队和团队工作模式已成为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是指以共同目标为基础,由数名具有不同能力特点、作用互补又彼此依赖的个人组成的团体。团队工作模式是指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作为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共同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思维方式,通过协同作用完成同一目标的工作方式。随着重症医学学科特点的凸显,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症医学的团队发展经历了混沌期、成型期、激发期和成熟期。团队的建立和团队工作模式的普及为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 标签: 团队 团队工作模式 重症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学术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协作能力。目前,关于学术型社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医学学术型社团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四川大学华西胸外创新与实践协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搭建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人才成长档案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医学学术型社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医学学术型社团能够帮助成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学术型社团 人才成长 探索
  • 简介:摘要《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年刊出论文202篇,各级基金资助论文占57.4%。核心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继续位居同类期刊前茅,并被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组织协办的"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分别于2019年7月和11月召开。2020年将继续办好杂志、办好会议。恪守"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刊理念,初心不改,倾力争创世界一流学术期刊。

  • 标签: 寄语 回顾 计划
  • 简介:摘要为谋划显微外科进一步普及与提高的举措,《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坚持传承,鼓励创新,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创办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重点打造显微外科学术交流的新品牌;着力培养致力于显微外科一线工作的中、青年骨干,发现新人、培育骨干、壮大队伍、造福人民;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为创办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杂志不懈努力。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可持续发展出力,为中国显微外科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学术大家庭添彩。

  • 标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显微外科学 国际化 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