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骶神经磁刺激(S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57例PN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膀胱功能训练、觉醒训练和生活与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方法增加SMS对PNE患儿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通过遗尿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遗尿次数、疗效评价及膀胱容量进行评估对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57例PNE患儿纳入观察组28例(男15例)、对照组29例(男19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男性比例、遗尿程度及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遗尿程度均优于对照组(12比7例、8比8例、5比9例、3比5例,χ2=-2.269,P=0.030);遗尿次数低于对照组[(4.2±1.8)比(8.1±2.0)次,t=4.475,P<0.01];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和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82%(23/28)比48%(14/29)、(225±25)比(199±21) ml,Z=11.238、t=-2.249,均P<0.05]。结论SMS是治疗儿童PNE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儿童遗尿程度和次数,增加患儿膀胱容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 儿童 夜遗尿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评估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及其波动特征的有利工具,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病事件及死亡风险。通过ABPM检查,有效识别诊室外时间段的血压异常,检出夜间血压下降不足、晨峰高血压、清晨高血压、非勺型血压波动类型等病理状态,并采取优化药物干预策略。有效管理夜间睡眠时间段的血压状态,是高血压管理的新课题。本讲座从夜间睡眠状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意义、ABPM应用指征和基于ABPM高血压个性化治疗三个角度做个简要阐述。

  • 标签: 血压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诊治
  • 作者: 朱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 简介:室性早搏是心律失常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寻找频发室性早搏的病因很重要。

  • 标签: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间睡眠时长和精液质量参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对3357名男性的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时间和入睡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对精液质量进行分析获得精液质量参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夜间睡眠质量与精液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分层进一步探讨夜间睡眠时长与精液质量参数的关联性。结果以夜间睡眠时长6~8 h组为对照,在校正了年龄和BMI、禁欲时间、运动、饮酒和吸烟后,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长≥8 h人群的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总活动率分别为49.15%和59.49%,较对照组降低,所对应的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CI)]分别是-3.16 (-5.77~-0.55)和-3.22 (-5.93~-0.51);与入睡时长最短组(<10 min)相比,入睡时长的增加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的降低有关(P=0.045),入睡时长31~60 min组的男性精子总活动率也明显较<10 min组明显降低(β=-3.80,95% CI=-6.54~-1.06,P=0.007)。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35岁~40岁的研究对象中,夜间睡眠时长<6 h的男性精子前向活动率较6~8 h组降低(β=-4.01,95% CI=-7.84~-0.18,P=0.04);在年龄≥40岁的研究对象中,夜间睡眠时长≥8 h的男性精子总数均较6~8 h组降低(变化百分比:-47.84%,95% CI=-72.29%~-2.19%,P=0.04)。BMI≥24 kg/m2且夜间睡眠时长≥8 h的男性精子前向活动率和总活动率均较BMI≥24 kg/m2但夜间睡眠时长6~8 h组降低,对应的回归系数分别是β=-5.75,95% CI=-10.40~-1.10,P=0.02和β=-6.85,95% CI=-11.69~-2.00,P=0.01。结论在年龄≥40岁或BMI≥24 kg/m2的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8 h与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总活动率降低有关。

  • 标签: 年龄 体质量指数 精液质量 夜间睡眠时长
  • 作者: 阚厚铭 皋德帅 程志祥 丁晓彤 张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疼痛科,南京 211166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徐州 211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疼痛科,南京 21116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疼痛科,南京 211166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京 21001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 211166
  • 简介:摘要夜间下肢痛性痉挛(NLC)是夜间无意识突然发生的下肢痛性收缩,该病发病率高,且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本文从NL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该疾病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易于诊断的标准以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简介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肌痛性痉挛 病因 治疗 综述
  • 作者: 王晓瑞 陶芳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配子及生殖道异常研究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2
  • 简介:摘要不孕不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也是诸多研究者近些年来研究的重点。从电灯发明以来,人们接触夜间光照的机会迅速增加,由此产生的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表明夜间人工照明会影响生物体的昼夜节律以及松果腺素(褪黑素)的分泌,而规律的昼夜节律和充足的松果腺素都有利于成功的生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夜间人工照明对不孕不育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不孕不育影响因素的新方向。

  • 标签: 光污染 不孕不育 昼夜节律 松果腺素 氧化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和女性夜间遗尿症(N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长海医院就诊的NE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NE每周发生≥1次,且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活动性尿路感染、下尿路占位性病变、尿路的解剖结构异常、存在急性脏器功能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非正常睡眠周期的夜班工作者。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药物史、手术史及合并疾病情况。采用3 d排尿日记中的次均尿量、排尿次数、夜间多尿(NP)指数、夜尿膀胱容量(NBC)指数等定量参数评估患者的排尿特征,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出口梗阻(BOO)、膀胱收缩力及控尿功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男43例,女63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7.8±15.6)岁和(56.1±14.0)岁,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3.9±3.4)kg/m2和(23.3±4.3)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80.2%)合并全身慢性疾病,以高血压病(58例,54.7%)、高脂血症(41例,38.7%)、糖尿病(38例,35.8%)、冠心病(22例,20.8%)最常见。男性合并症患病率[88.4%(38/43)与74.6%(47/63),P<0.05]和≥2种合并症患病率[62.8%(27/43)与33.3%(21/63),P<0.05]均高于女性。排尿日记结果显示,NE患者常合并有NP(47/106,44.3%)、NBC降低(74/106,69.8%),或两者并存(33/106,31.3%)。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压力性尿失禁、BOO、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和逼尿肌反射亢进伴收缩力受损(DHIC)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7.4%(29/106)、39.6%(42/106)、17.9%(19/106)、9.4%(10/106)、25.5%(27/106)和15.1%(16/106)。女性NE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28.6%(18/63)与2.3%(1/43),P<0.01],而男性NE患者BOO发生率高于女性[23.3%(10/43)与0,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r=0.63,P<0.01)、合并疾病(r=0.40,P<0.01)、合并疾病数量(r=0.56,P<0.01)、存在NP(r=0.50,P<0.01)、存在NP合并NBC降低(r=0.47,P<0.01)、残余尿量(r=0.53,P<0.01)、膀胱顺应性降低(r=0.21,P=0.04)、伴DU(r=0.28,P<0.01)、伴压力性尿失禁(r=0.42,P<0.01)、伴DHIC(r=0.35,P<0.01)与NE次数增加呈正相关;最大尿流率降低(r=-0.35,P<0.01)、小膀胱容量(r=0.21,P=0.03)、膀胱敏感性升高(r=-0.21,P=0.03)与NE次数呈负相关。结论成人NE不仅与膀胱功能障碍相关,还与肥胖、慢性全身性疾病、液体代谢和尿液产生等因素密不可分,且男女患者各具特点,应予以整体化、个体化的评估与治疗。

  • 标签: 夜尿症 夜间遗尿 下尿路症状 夜间多尿 夜间膀胱容量 排尿日记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是一种学龄期儿童常见的排泄障碍,指在睡眠中不能因尿意自觉醒来而出现不自主排尿的现象,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PN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造成临床出现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现象。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PNE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得以应用,发现PNE患儿存在脑结构、脑功能和脑代谢异常,其中整个排尿控制脑网络的异常是导致遗尿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儿童PNE的磁共振成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间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9.67±2.9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0.60±2.93)岁。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备输液报警器。就两组患者夜间静脉输液各项观察指标、回血率、导管阻塞率、液体滴空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次数、巡视病房的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0/30)比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观察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26.67%(8/30)](χ2=6.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液体滴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2/30)比40.00%(12/30)](χ2=9.32,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28/30)比63.33%(19/30)](χ2=7.95,P<0.01)。结论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回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输液安全性,值得推广试验。

  • 标签: 输液报警器 神经内科 夜间输液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37例,所有受试者接受rs-fMRI扫描,通过静息态数据计算NE患者组以及HC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DC值和ReHo值,与临床指标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NE患者组在前扣带回、海马旁回的DC值降低,前扣带回ReHo值降低。海马旁回的DC值与异态睡眠的评分呈正相关(P=0.045,r=0.256),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P=0.010,r=0.062)。结论研究表明NE儿童其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NE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夜间遗尿症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海马旁回 前扣带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断指再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疼痛管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分别比较术后当日、术后1、2、3 d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和术后1、2、3 d,观察组夜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的经历、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和疼痛教育满意度评分也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促进再植指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

  • 标签: 断指再植 管理路径 夜间疼痛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食物纠正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11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采用的处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饼干组27例、含糖饮料组30例、糖块组32例及葡萄糖组26例,分别进食太平苏打饼干或嘉士利早餐饼4片、鲜橙多约138 g或农夫果园100%橙汁150 ml,德芙牛奶巧克力2块及口服50%葡萄糖溶液30 ml。采用指尖血糖检测4组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即刻血糖值、纠正后15 min血糖值及次日晨起空腹血糖值,于次日晨起空腹血糖检测完毕后采用低血糖食物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食物选择的满意度。结果葡萄糖组、糖块组及含糖饮料组低血糖纠正时间短于饼干组,葡萄糖组和糖块组纠正后15 min血糖值高于饼干组和含糖饮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口感、饱腹感、携带便利性、纠正低血糖效果、对次日晨起血糖的影响、购买方便及需要进食其他食物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饼干组饱腹感、对次日晨起血糖的影响得分高于其他3组,纠正低血糖效果、想进食其他食物的意向得分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糖饮料组口感得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饼干组和糖块组携带便利性得分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组购买便利性得分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饼干、含糖饮料、糖块及葡萄糖溶液均能纠正夜间低血糖,且对次日晨起血糖无影响,但含糖饮料、糖块及葡萄糖溶液升糖效果更好,而饼干在饱腹感、携带性、对次日晨起血糖影响等方面更让患者满意。因此,患者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低血糖时应急食物。

  • 标签: 糖尿病 老年人 夜间低血糖 晨起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4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S组于睡前1 h在超声引导下右侧颈长肌表面星状神经节所在位置注射0.2%罗哌卡因5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7 d。于治疗前1 d(T0)和治疗1-7 d(T1-7)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量表评价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监测仪评价患者客观睡眠质量,BIS监测仪及脑部与区域血氧监测系统监测睡眠期间BIS值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每30 min记录1次,计算7 d平均值。于治疗结束后连续3 d(T8-10)评估患者日间高级认知功能,包括持续性注意力测验(CPT)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测验(BADS),计算3 d平均值。分别于T0和T8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和5-羟色胺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治疗期PSQI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和快波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和快波睡眠比例升高,慢波睡眠S1-S2比例降低,S3-S4比例升高,BIS值降低,rSO2升高,治疗后CPT各指标降低,BADS各指标升高,T8时血浆NE浓度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显著改善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夜间血压和发生心绞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单纯CABG的手术患者76例,术前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PG)及床旁血压监测。根据呼吸暂停指数(AHI)分为轻度或无OSAHS患者35例,中重度OSAHS患者4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睡眠呼吸检查指标、夜间心绞痛、夜间21∶00/凌晨3∶00/凌晨6∶00血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合并中重度OSAHS的CABG患者凌晨3∶00收缩压为(115.8±12.5)mmHg、凌晨6∶00收缩压为(156.8±17.5)mmHg,均高于合并轻度或无OSAH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中重度OSAHS的CABG患者发生夜间心绞痛率为29.27%(12/41),高于合并轻度或无OSAHS患者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凌晨3∶00收缩压可影响合并OSAHS的CABG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OR=1.050,95%CI 1.003~1.100,P=0.039);平均氧饱和度下降可增加该类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OR=0.628,95%CI 0.397~0.993,P=0.046)。结论合并OSAHS的CABG患者凌晨收缩压升高,且合并OSAHS会增加CABG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睡眠呼吸监测 血压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探讨无创正压通气(PAP)治疗对OSA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中心的睡眠障碍患者。受试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动态脉搏传导时间的血压监测,并于次日压力滴定行PAP治疗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PAP治疗前后OSA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OSA受试者,伴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无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PAP治疗后OSA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平均收缩压[125.50(24.00) mmHg](1 mmHg=0.133 kPa)较治疗前[124.00(21.75) mmHg]显著下降(Z=-2.926,P=0.003)。PAP治疗后患者峰值血压[182.00(55.00) mmHg]较治疗前[158.00(31.50) mmHg]显著下降(Z=-5.387,P<0.001)。且PAP治疗后OSA患者收缩压增高的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PAP治疗可以稳定OSA患者夜间血压的异常波动,降低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平均收缩压,降低重度OSA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与收缩压峰值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与舒张压峰值呈正相关。且PAP降低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 脉搏传导时间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夜间营养支持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8月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干预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用复合功能性营养素30 g口服,每晚1次,干预12周。每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营养状态变化,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lL)及体质指量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末,干预组ALb、PA、TBIL、BMI、TSF、握力分别为(32.61±1.78)g/L、(116.65±11.92)g/L、(36.6±5.86)μmol/L、(22.23±2.92)kg/m2、(17.34±1.31)mm、(23.36±2.44)kg,均较干预前改善,对照组分别为(30.38±1.58)g/L、(101.22±7.76)g/L、(47.75±4.83)μmol/L、(21.07±2.11)kg/m2、(16.07±1.40)mm、(20.01±2.70)k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6、5.105、5.881、2.407、2.272、3.805,均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对照组为33%(1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3)。结论给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夜间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乙型 营养支持 营养保健品 营养状况 白蛋白类 胆红素 肝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