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作者: 殷明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养生科学》2023年第3期
  • 机构:成都黄再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多病共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患者多科就诊、多重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重点科普的就是老年人的多重用药管理。

  • 标签: 医疗科普;多重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4种多重并行中介模型的分析方法,包括纯回归法、逆概率加权法、扩展的自然效应模型和基于权重的填补法,并对其进行探讨和比较。方法针对多重并行中介模型,通过3种情境的模拟试验比较不同方法在不同情境下估计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表现,并应用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数据集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模拟试验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纯回归法和逆概率加权法对各效应的估计偏倚较小,扩展的自然效应模型次之,基于权重的填补法与另外3种的估计结果差异较大。结论不同的多重并行中介分析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情境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纯回归法更适用于连续中介的情形,逆概率加权法更适用于二分类中介的情形,扩展的自然效应模型在用于两个并行中介的残差呈正相关且相关程度较小时更佳,而基于权重的填补法可能并不适用于并行中介的情形,因而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多重并行中介分析 并行 中介效应 逆概率加权法
  • 简介:摘要多重用药可增加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风险,处方精简是在医护人员监督下,结合患者医疗状况、当前的功能和个人偏好,权衡药物使用利弊,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或停用药物的系统过程。处方精简可减少患者跌倒、缩短住院时长、降低再入院率。本文对处方精简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目前可使用的处方精简辅助工具。

  • 标签: 多重用药 处方精简
  • 作者: 杨媛洁 郭莹 陈相宏 乔莉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116044;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116044
  • 简介:摘要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的日渐突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多重耐药菌感染现已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对儿童威胁尤大。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呈动态变化,且儿童细菌感染患者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特点较成人有所不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与成人有很大差别,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因此,了解我国儿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延缓儿童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现状研究 儿童 抗生素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下,数据自然对数转换可使变量满足线性回归的应用条件。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自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因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和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不能直接用X和/或Y的改变量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因,并阐述了用X和/或Y的百分比改变来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理。最后,用三个实例演示自变量、因变量、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对拟合线性回归的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线性模型 对数转换
  • 作者: 陈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麻醉在一台手术中非常重要,而一个成功的麻醉离不开与病人充分的术前沟通,如果在临床工作中忽略术前病史询问就有可能给病人造成严重伤害。一台成功加完美的麻醉,术前访视的重要性占60%,术中管理占40%。术前访视是消除要做手术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患者能在手术中能主动积极配合地手术,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术前访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术前访视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病人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和存在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恰当的麻醉方案,并告知患者麻醉的风险,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不了安心理,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效的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麻醉;术前访视
  • 简介:摘要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具有可同时检测多个靶标、高通量、低成本等优势,满足大规模筛查、定量等检测需求。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甲基化DNA和突变基因检测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重组聚合酶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等等温扩增技术在即时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前景;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宏基因测序在新发病原体突变监测和肿瘤学研究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本文对各种多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等温扩增技术 多重核酸检测技术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 宏基因测序
  • 作者: 陈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 简介: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急、危重且自身免疫力低下的特点。这类患者在疾病治疗中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会提升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感染后会导致疾病恶化,严重情况下也会严重威胁自身生命健康。因此,为了保障重症医学科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就必须从有效管理工作实施中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以此从有效预防和管理中实现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

  • 标签: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护理管理;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的恢复情况,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CPET的检测数据合并,建立数据集。以峰值摄氧量为因变量,以年龄、Brunnstrom分期、峰值功率、峰值心率、峰值呼吸交换比、峰值呼吸储备、峰值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ΔVE/ΔVCO2)、峰值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使用SPSS25.0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纳入Brunnstrom分期的Ⅲ期、Ⅳ期和Ⅴ期以上脑卒中患者在年龄分布上依次减小(P<0.001,F=24.057),而在峰值摄氧量(即运动耐量)方面依次增加(P<0.001,F=108.691)。以"逐步法"构建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拟合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00.228,P<0.001);峰值功率[β=0.041,95%CI(0.020,0.062),P<0.001]、峰值心率[β=0.088,95%CI(0.063,0.113),P<0.001]、峰值每分通气量[β=0.11,95%CI(0.054,0.165),P<0.001]、ΔVE/ΔVCO2[β=-0.182,95%CI(-0.300,-0.064),P=0.003]四个自变量是脑卒中患者峰值摄氧量的独立影响因素。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305,各观测值残差值相互独立;各自变量容忍度均>0.2,方差膨胀因子(VIF)均<5,可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结论脑卒中患者的骨骼肌做功能力、心功能、肺通气功能及心肺偶联的通气效率均是其运动耐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耐量 峰值摄氧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医化疗结合益气扶正解毒汤+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院内收治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5.17±2.24)岁;研究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5.44±2.37)岁。两组均予以同种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联合应用益气扶正解毒汤+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CD3+、CD4+、CD8+等免疫指标,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主证胃脘疼痛、食少纳差积分,次证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积分分别为(1.21±0.36)分、(1.04±0.27)分、(1.13±0.45)分、(1.25±0.33)分,均低于对照组[(1.96±0.44)分、(1.88±0.62)分、(2.02±0.17)分、(2.29±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05、7.349、10.946、11.690,均P<0.05)。研究组CEA水平、CA724水平、CA125水平、CA199水平、AFP水平分别为(3.12±0.45)μg/ml、(6.63±0.24)U/ml、(30.21±1.14)U/ml、(32.14±1.15)IU/ml、(20.12±2.23)mg/L,均低于对照组[(5.41±0.26)μg/ml、(8.92±0.71)U/ml、(32.47±1.36)U/ml、(34.24±1.36)IU/ml、(23.25±2.7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68、18.077、7.534、6.976、5.219,均P<0.05);研究组CD3+、CD4+、CD8+、ORR、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3、11.144、8.822,χ2=7.198、9.181,均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略高于对照组[11.43%(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05)。结论将益气扶正解毒汤+足三里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与西医化疗相结合,可促进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候、体征改善,对降低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延缓病情进展均有积极意义,此中西结合疗法未明显增强不良反应,安全性尚可。

  • 标签: 晚期胃癌 西医化学治疗 益气扶正解毒汤 足三里穴位注射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组学研究中获得的高维海量数据对统计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单个假设检验理论不再适用,多重假设检验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着重介绍多重假设检验中常用的3种错误测度——总体/族错误率(FWER)、错误发现率(FDR)和阳性错误发现率(pFDR)及其控制过程在放射生物组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以期为放射生物学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总体/族错误率 错误发现率 多重假设检验 放射生物组学数据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1例罕见的双侧上颌窦及肺部异时性多重癌,介绍其病例特点及诊治过程。患者男性,58岁,于2010年12月因“左眼球突出、涕中带血”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先后2次以左侧及右侧上颌窦恶性肿瘤入院,在此期间又患左侧肺癌,排除肺部转移可能。给予手术、放疗、化疗及粒子植入治疗,随访至今肿瘤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1例伴多重感染的毛囊角化病患者采用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皮损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 标签: 毛囊角化病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复数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IP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年龄(46.69±14.11)岁。按引流液中病原菌耐药情况将IPN患者分为复数MDROs感染组和非复数MDROs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入住ICU时间等相关因素差异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34例具有明确病原学依据IPN患者中,复数MDROs感染41例(30.60%),非复数MDROs感染93例(69.4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APACHEⅡ评分、胰腺外感染、外科手术次数、发病至手术时间、引流管通畅、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更换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种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复数MDROs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3.957,95%CI:1.073~14.600)、发病至手术时间(OR=6.086,95%CI:1.263~29.325)、更换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联用抗菌药物种数(OR=3.560,95%CI:1.077~11.772)、入住ICU时间(OR=3.590,95%CI:1.126~11.448)是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病灶清除、持续控制血糖、减少入住ICU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IPN患者复数MDROs感染。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关因素
  • 作者: 张利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0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病患12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结果:观察组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尿路感染率、血液感染率及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病死风险,获得较好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 = 1.033,95%CI 1.005~1.061,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OR = 4.282,95%CI 1.174~15.616,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OR = 7.486,95%CI 2.451~22. 863,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OR =0.973,95%CI 0.962~0.985,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均为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控制住院时间、尽量缩短首次伤口处理时间、个体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纠正贫血是防治创面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感染 交叉感染 抗药性,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成人。该研究旨在明确儿童器械相关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08至2017年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明确为器械相关感染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18岁)。感染患儿分为耐药细菌组和药物敏感细菌组。结果研究纳入213例患儿。所有器械相关感染者中,22%(48例)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年龄小于1岁、伴随其他疾病、侵入性设备的长期使用、感染前的住院时间是产ESBL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增加。结论年龄小于1岁和心血管疾病是耐药菌感染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产ESBL菌是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产ESBL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耐药菌并无不同,提示这类患儿入院前体内或已定植该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65岁)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的药敏特点,探讨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准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潞河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把分离出的病原菌分为多重耐药组和对照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共389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221例,老年人血流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为56.81%(221/389);检出率前3位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8/62,77.42%)、大肠埃希菌(71/125,56.80%)、鲍曼不动杆菌(19/34,55.88%);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OR=2.000,95%CI:1.160~3.447)、3个月内使用青霉素类(OR=3.911,95%CI:1.835~8.336)、3个月内使用头孢菌素类(OR=3.867,95%CI:1.956~7.646)、3个月内使用喹诺酮类(OR=2.257,95%CI:1.087~4.688)以及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OR=14.711,95%CI:1.861~116.258)的患者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增加。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措施,合理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谨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是降低老年人多重耐药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感染 抗药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