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PCD)的能谱CT技术日渐成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PCD-CT较传统CT具有能量和物质识别优势,且能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和扫描剂量。因此,笔者重点对PCD-CT在人体各系统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CD-CT的临床发展提供参考,并对可能的应用情景进行阐述和探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光子计数探测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ellar光子双源CT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的诊断指南,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在该院诊治的骨关节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予以Stellar光子双源CT及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尿酸、血肌酐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升高[对照组:尿酸为(310.45±61.40)μmol/L,血肌酐为(86.22±13.12)μmol/L,尿素氮为(6.82±1.75)mmol/L,总胆固醇为(4.75±0.56)mmol/L,甘油三酯为(1.98±0.85)mmol/L;观察组:尿酸为(519.38±97.91)μmol/L,血肌酐为(110.21±18.29)μmol/L,尿素氮为(12.21±3.29)mmol/L,总胆固醇为(6.49±1.22)mmol/L,甘油三酯为(3.45±1.8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6.741、9.148、8.198、4.486,均P<0.05)。经Stellar光子双源CT检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有3例、36例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影像显示绿色),检出率分别为7.5%(3/40)、90.0%(36/4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3,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骨质、肌腱、韧带破坏,少部分患者有尿酸盐沉积,总体积为(1.023±0.83)cm3,主要沉积于足、膝关节。而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伴有尿酸结晶和不同部位的骨质破坏,其中第一跖趾关节6例,胫骨、腓骨远端分别为7例、3例,距骨、跟骨近端分别为4例、6例,腕关节4例;20例患者伴有韧带或肌腱的破坏,其中三角韧带2例,跟腱及伸、屈肌腱分别为10例、53例。尿酸盐结晶总体积(32.22±5.83)cm3;手、肘、足、膝关节尿酸盐结晶体积分别为(8.00±4.92)cm3、(5.32±2.75)cm3、(36.00±15.54)cm3、(13.31±9.14)cm3。结论Stellar光子双源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较高,且能对尿酸盐沉积部位和体积的准确定位、定量,对痛风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痛风 骨关节炎 尿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计划靶区(PTV)的前列腺癌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评估其计划质量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用RayStation和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基于PTV设计IMPT和快速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计划,前者采用两平行对穿野进行野优化(MFO),分别用笔形束(PB)和蒙特卡罗(MC)进行最终的剂量计算,数据模型源于IBA Protues Plus(IBA Group,比利时)笔形束扫描(PBS)质子治疗系统;后者采用双全弧计划,数据模型源于美国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剂量分布等比较两种治疗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对于靶区而言,PB-IMPT和MC-IMP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均要略优于RapidArc计划,但适形度指数(CI)均要略低于RapidArc计划;PB-IMRT计划的D1%要明显的优于MC-IMPT和RapidArc计划,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05、-2.803,P<0.05);PB-IMPT和MC-IMPT计划在直肠V30(Z=-2.191、-1.988,P<0.05)和Dmean(Z=-2.599、-2.497,P<0.05),膀胱V30(Z=-2.701、-2.701,P<0.05)、V40(Z=-2.395、-2.395,P<0.05)和Dmean(Z=-2.701、-2.701,P<0.05)的保护上要优于RapidArc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前列腺癌PB-IMPT和MC-IMPT计划,除了靶区D1%(73.86±67.34)Gy(RBE)vs.(75.45±2.01)Gy(RBE)和HI(0.040±0.010 vs. 0.058±0.020)有较明显差别外,其余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但IMPT计划相比RapidArc计划明显地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量,更好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计划的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 标签: 前列腺癌 质子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快速旋转容积调强 笔形束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光子调强放疗(IMRT)计划与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接受IMRT治疗的1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为每例患者图像设计IMRT及IMP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体积(PTV)、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差异。结果IMRT计划组PTV1、PTV2的Dmax、Dmean、CI及HI与IMPT计划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RT计划组相比,IMPT计划组脑干Dmean[6.92 GyE(0.09 GyE,12.58 GyE)比24.41 GyE(2.59 GyE,34.18 GyE)]、左侧视神经Dmax[0.78 GyE(0.04 GyE,25.18 GyE)比20.42 GyE(6.38 GyE,37.17 GyE)]、左侧视神经Dmean[0.10 GyE(0.01 GyE,11.63 GyE)比9.74 GyE (2.99 GyE,20.87 GyE)]、右侧视神经Dmean[1.57 GyE(0.13 GyE,14.90 GyE)比14.08 GyE(2.66 GyE,23.67 GyE)]、左侧晶体Dmax[0 GyE(0 GyE,2.91 GyE)比4.84 GyE(1.42 GyE,5.48 GyE)]、左侧晶体Dmean [0 GyE(0 GyE,1.73 GyE)比3.84 GyE(1.25 GyE,4.30 GyE)]、右侧晶体Dmax[0.25 GyE(0.04 GyE,4.55 GyE)比4.28 GyE(1.58 GyE,5.84 GyE)]、右侧晶体Dmean[0.16 GyE(0.01 GyE,1.95 GyE)比3.73 GyE(1.04 GyE,4.86 GyE)]、垂体Dmax[6.97 GyE(0.18 GyE,39.70 GyE)比36.60 GyE(2.74 GyE,45.19 GyE)]、垂体Dmean[1.36 GyE(0.06 GyE,13.85 GyE)比24.74 GyE(2.42 GyE,32.80 GyE)]、海马Dmax[5.10 GyE(0.24 GyE,26.52 GyE)比35.83 GyE(5.03 GyE,46.11 GyE)]、海马Dmean[0.36 GyE(0.04 GyE,25.65 GyE)比18.79 GyE(2.37 GyE,28.10 GyE)]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脑干Dmax[51.98 GyE(0.66 GyE,53.43 GyE)比53.29 GyE(3.87 GyE,53.48 GyE)]、右侧视神经Dmax [9.60 GyE(0.01 GyE,43.32 GyE)比25.37 GyE(3.45 GyE,41.25 Gy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放疗中,IMRT与IMPT计划均能满足放疗临床剂量要求,IMPT计划能更好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减少海马、脑干、视神经、晶体、垂体的照射剂量。

  • 标签: 脑胶质瘤 质子调强放疗 光子调强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子调强和光子容积旋转调强在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使用Eclipse和RayStation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和质子调强治疗(IMPT)的计划设计。完成计划后的剂量文件统一导入MIM软件以提取评估参数。主要评估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新适形指数(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coverage)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靶区方面两组的适形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取得了更高的PTV Dmin、Dmax、D98%、D2%、HI和覆盖率以及更优的剂量梯度GI和D2 cm(t/Z=-4.63~5.32,P<0.05),IMPT组则获得了更低的10%_PD(t=-7.47,P<0.05)。危及器官方面,两组的空回肠最大剂量Dmax、胃Dmax、十二指肠Dmax以及左肾的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T组在空回肠的体积剂量D5 cm3、胃的D10 cm3、十二指肠的D5 cm3及D10 cm3、左肾的D2/3、右肾的Dmean及D2/3上均低于VMAT组(t/Z=-8.12~-2.60,P<0.05),但是IMPT组脊髓的Dmax和D0.35 cm3均高于VMAT组(t=7.30、6.77,P<0.05)。结论VMAT和IMPT都能实现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二者在在毗邻胰腺靶区的胃肠道组织最大受量上的保护无差异,在胃肠道的体积受量保护上IMPT拥有更大优势,但对射束肿瘤靶区前缘的危及器官保护上可能弱于VMAT。

  • 标签: 胰腺癌 光子 质子 直线加速器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射波刀、螺旋断层治疗(Tomo)、Edge加速器、Trilogy加速器和伽马刀5种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1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由5家单位5种设备按照统一计划设计要求进行计划设计。完成后的计划统一导入MIM软件平台提取评估参数。主要参数包括计划靶区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和胃肠Dmax及体积剂量等。结果Trilogy获得最优CI和nCI (P<0.001);伽马刀HI最差(P<0.001);GI射波刀最优,伽马刀次之,Tomo和Edge相对最弱(P<0.001);Edge加速器和Trilogy加速器获得最大PTV Dmin值,射波刀和Tomo组获得较小PTV Dmin值(P<0.001);伽马刀组获得了最大的PTV Dmax、Dmean(P<0.001)。危及器官方面,射波刀组获得最低的空回肠Dmax及D5cm3(P<0.001)、胃Dmax(P=0.003)、十二指肠Dmax(P=0.001)、D5cm3(P<0.001)及D10cm3(P=0.005)、脊髓Dmax及D0.35cm3(P<0.001);伽马刀组空回肠Dmax最大;Edge加速器组十二指肠D5cm3最高(P<0.001);Tomo组脊髓Dmax及D0.35cm3最高(P<0.001)。结论5种放疗设备均能很好地完成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射波刀和伽马刀拥有更优的剂量跌落梯度,Trilogy加速器和Edge加速器拥有更优的靶区适形性,射波刀胃肠道剂量保护相对更优。

  • 标签: 射波刀 螺旋断层疗法 直线加速器 伽马刀 剂量分布 胰腺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2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在兆伏级光子束和电子束辐射中的性能。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提供的光子束和电子束能量对W2闪烁体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内容包括静电计读数稳定性、W2剂量和剂量率线性以及角度响应,同时研究W2校准系数给剂量测量带来的不确定度。结果静电计读数稳定性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在0.03~0.47之间;W2剂量的线性回归因子均为1.0;剂量率线性的最大偏差为0.61%;6和10 MV的切伦科夫校准因子(CLR)分别为0.741和0.746,6、9、12和15 MeV的CLR分别为0.750、0.753、0.757和0.757。照射能量为15 MeV时剂量不确定度最大,偏差为3.15%。结论经双通道信号测量修正得到的信号不随角度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在高能电子束流下也成立。证实切伦科夫校准因子线性良好,该探测器可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非共面射野剂量学测量。

  • 标签: W2塑料闪烁体 切伦科夫校准因子 角度响应 放射治疗
  • 作者: 刘辉 谭展 姚杰 翟贺争 陈掌凡 张岭 王风 李红磊 何洪涛 李万元 张率 耿建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 510300,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336,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 30019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南宁 530028,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合肥 230041,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所核医学科,100036,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29,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600,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201203,西门子数字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进行性能检测,探讨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 523-2019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测量了10台SPECT设备的断层空间分辨力、系统平面灵敏度、系统空间分辨力、全身成像系统空间分辨力、固有均匀性、固有最大计数率、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等指标。结果按照WS523-2019标准对合格限值的要求,固有空间线性不合格的设备有3台,其余的指标都合格,WS523-2019标准基本满足临床需求,能够反映出SPECT的整体性能。结论放射源到探测器的距离对空间分辨力的影响很大,测试时一定满足标准中规定的距离要求;固有空间线性测试时需要x和y方向独立的两块铅栅,在成像时铅栅模体的狭缝要两边对称;建议在新标准中增加旋转中心指标。

  • 标签: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 固有均匀性 固有空间线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式参数磁共振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成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对有胎盘植入的69例孕妇作为胎盘植入组,无胎盘植入的5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磁共振快速成像及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胎盘植入在常规快速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在b值DWI上的表现。结果常规序列表现:①胎盘斑片状低信号,在平衡式超快速场回波(balance turbo field echo,BTFE)序列及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echo,SSFSE)序列均见斑片状低信号影(称之为“哨兵黑斑”,最具诊断效能)占49.28%(34/69);②胎盘与子宫肌层低信号线消失占62.32% (43/69);③胎盘母体面局限性隆起或呈波浪状占73.91% (51/69);④胎盘母体面下血窦异常增加占71.01% (49/69);这4种成像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表现:胎盘组织信号穿透肌层12例,胎盘钉状、结节状突入肌层24例,胎盘母体面局限性隆起或呈波浪状46例,胎盘植入处DWI信号稍增高、毛糙19例,b0序列胎盘植入处信号减低6例,这5种成像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参数MRI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能提供可靠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胎盘植入 成像特征 多参数 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IAEA-483号报告对临床使用的各类半导体或电离室探头进行高能光子束小野输出因子(Scp)测量并修正,探讨其修正数据在小野Scp测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EGSnrc蒙特卡罗(MC)模拟软件模拟Varian Novalis Tx直线加速器参考测量剂量曲线(Profile)和百分深度剂量曲线,调整模拟参数。使用电离室A16、A14 sL、CC01、CC13和半导体探头PFD、EFD、Razor在不同射野下(0.5~10.0 cm方野)的剂量曲线测量值、半峰全宽等效方野Scp测量值分别与MC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使用IAEA-483报告修正因子对测量Scp修正,比对和分析修正前后测量数据和MC模拟数据。结果MC模拟对比PFD测量曲线偏差<2.0%。在<3.0 cm方野时MC模拟Profile曲线与半导体探头测量吻合。野外低剂量区Razor相对于MC和PFD偏高(2.3%),随射野增加而增加,10.0 cm方野达3.0%。CC13在10.0 cm方野Profile曲线的20.0%~80.0%半影宽度最大偏差3.0 mm。随射野减小,7种探头修正前Scp测量均值相对MC模拟偏差增大,标准差在接近1.0 cm方野时迅速变大,由5.0~1.5 cm方野的0.009~0.014变化到1.0~0.5 cm方野的0.030~0.089,修正前全体均值0.030。修正后的6种探头测量的Scp标准差均值0.008,0.8 cm方野为0.013,0.6 cm方野为0.021。等效方野≥1.0 cm时修正后Scp与MC模拟偏差-3.6%~-0.5%,<1.0 cm偏差-6.9%~-1.3%。结论经IAEA-483报告修正后各探头测量Scp标准差较小,与MC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高能光子束小野的临床剂量学研究。

  • 标签: 输出因子 小野 剂量学 蒙特卡罗模拟 IAEA-483报告
  • 简介:摘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吸收剂量校准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普遍开展的精准放疗,对吸收剂量测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相对基于空气比释动能/照射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具有吸收剂量测定不确定度更小、无需量的转换计算、物理概念更简单、计算公式更简化等优势。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射束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方法及相关要求作出了规定,为国内医疗机构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测定外照射高能光子束和高能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提供指导,为精确放疗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 标签: 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高能光子束 高能电子束 吸收剂量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超声参数特征分析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患者100例(112个乳腺肿块),均行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区分乳腺肿块良恶性,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乳腺肿块超声参数特征。结果结果112个乳腺肿块中恶性结节34个,良性结节78个。Logistic回归筛选出5个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超声参数特征,即汇聚征OR=14.402,95%CI 1.819~114.032,腋窝淋巴结异常OR=13.576,95%CI 1.280~144.003,边界OR=13.174,95%CI 2.664~65.146,弹性OR=8.810,95%CI 2.646~29.333,钙化OR=6.543,95%CI 1.432~29.883。结论模态超声参数特征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肿块 常规超声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探讨外用含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乳在光子嫩肤治疗敏感性皮肤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佑安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接受光子嫩肤治疗敏感性皮肤受试者64例[男3例、女61例,年龄20~60(34.0±8.3)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光子嫩肤后均给予医用膏剂敷料外用,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物理性防晒,观察组外用含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进行临床医师评估,记录观察组受试者应用防晒乳的温和性、使用感、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进行检测。观察组中有30例对防晒整体防护性感到满意,占93.75%;术后28 d观察组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子治疗前后VISIA检测的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光子嫩肤术后使用含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乳,安全性良好,能减少术后晒红晒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光子嫩肤 二氧化钛氧化锌 物理性防晒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脓毒症临床试验正在评估针对三种炎症表型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麻痹相关;(2)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3)序贯性肝衰竭相关。这三种表型尚无儿科中心评估。本文假设这些表型与儿童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并进行验证。设计前瞻性严重脓毒症队列研究。比较多脏器衰竭合并任一表型,脏器衰竭无上述表型及单脏器衰竭患儿。场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儿科重症医学研究网络内的9家PICUs。对象留置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脓毒症患儿。干预措施临床数据收集和每周两次血样本采集直至PICU入院第28天或离开PICU。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401例入选严重脓毒症病例中,112例(28%)单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0%,0/112;病死率<1%,1/112),289例(72%)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9%,24/289;病死率15%,43/289)。脏器功能衰竭且合并表型患儿总体病死率较高(24/101比20/300;RR 3.56,95%CI 2.06-6.17)。与无炎症表型的188例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相比,合并表型的101例患儿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比3%;RR 7.07,95%CI 2.72-18.38)和病死率(24%比10%;RR2.35,95%CI 1.35-4.08)均增加。结论这三种炎症表型与脓毒症所致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为设计针对儿童炎症表型的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推动和必要的基线数据。

  • 标签: 免疫麻痹 血小板减少相关多脏器衰竭 序贯性肝衰竭相关多脏器衰竭 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
  • 作者: 田媛 李凯 苏闻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系统萎缩是一种中老年起病、进展相对较快、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快速进展的自主神经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或逆转其进展,多是对症治疗,且疗效有限。大量干预试验探索新的系统萎缩治疗方法,但尚无明确的疾病修饰疗效的结果。这可能与系统萎缩本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不明确、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现综述近年系统萎缩疾病修饰治疗方面的干预试验,并展望未来的治疗目标。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α-突触核蛋白 疾病修饰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高分辨率胸部影像系统和肺癌筛查程序的应用,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患者正成为临床实践中日益增长的人群。但是,MPLC诊断标准及其与肺癌肺内转移(intrapulmonary metastasis,IM)之间的鉴别仍然存在许多争议,特别是在组织学相似的病例中。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MPLC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MPLC与IM的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鉴别诊断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多学科诊断、算法、预测模型及人工智能在MPL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关于MPLC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根治性手术是治疗MPLC的主要手段,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不能手术的MPL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经过合适的患者选择也可以应用于MPLC。

  • 标签:
  • 简介:摘要拇指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肢体畸形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术前全面、准确地评估异常结构及严重程度比分型更为重要。手术原则是去掉不需要的结构,把需要的部分重建或组合成一个新的、外观功能良好的拇指。主要治疗方法有副拇指切除+主拇指重建和2个拇指的组合2种。目前,拇指畸形病因研究虽有进步,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指导治疗并评估预后的理想分类方法,对于复杂的拇指畸形,治疗结果远未达预期。这类看似"简单"的畸形,至今仍是相关专业医生面临的挑战。该文在大量经典文献及3 000余例拇指的治疗经验基础上,总结了绝大多数拇指的治疗原则并精炼了手术细节,旨在对相关专业的医生有所裨益。

  • 标签: 多拇指 畸形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