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NFQs)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FQs),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今FQs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药物化学研究发现,6-氟基并非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所必需,通过结构修饰,新的NFQs如奈沙星和加雷沙星等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展现的优点包括抗菌谱拓展(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靶位突变耐药菌株依然具有较高活性,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尚未发现FQs常见的心血管、肝脏和糖代谢方面的毒副反应,成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本文就构效关系、NFQs的临床研究和发展、NFQs的医学与生态学意义进行讨论。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胺碘酮类药物均可以延长QT间期,但单用很少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两药联合应用更容易延长QT间期,若伴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和严重心动过缓时可致持续性室速,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本文报道2例胺碘酮类药物联合应用致室速。

  • 标签: 胺碘酮 喹诺酮类药物 QT间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作者: 王小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2期
  • 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宁夏 石嘴山753000
  • 简介:目的:分析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方法:选取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6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给药,观察组采用口服给药,同时由药师进行发药交代。比较两组发药交代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发药交代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发药交代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8%低于对照组的46.51%,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结论:在酮类药物用药中,通过口服方式给药,且由药师进行详细的发药交代,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药交代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肠道外分离气单胞菌对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其主要耐药机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0株肠道外气单胞菌菌株进行酮类药物敏感性测试,用PCR扩增酮类耐药基因gyrA、parC、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该地区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肠道外气单胞菌对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关联性。结果绍兴地区肠道外气单胞菌对萘啶酸(NA)的耐药率已高达82.0%(41/50),对环丙沙星(CIP)和左氧氟沙星(LVX)的耐药率都在50.0%左右。27株(54.0%)菌株对两种以上酮类药物耐药。qnrS和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52.0%和18.0%。qnrS基因阳性菌株对NA、CIP、LXV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阴性菌株(P<0.05);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对CIP和LVX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菌株(P<0.05),但对萘啶酸耐药性无明显差异。未检测出qnrA、qnrB和qepA基因。gyrA中主要存在Ser83→Ile,parC中主要存在Ser80→Ile变异。结论绍兴地区分离的肠道外气单胞菌对酮类药物表现高耐药性,染色体介导的靶位基因突变为其主要耐药机制,目前突变较单一。

  • 标签: 气单胞菌属 喹诺酮类 耐药性 基因
  • 作者: 孙琳 徐保平 申阿东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酮类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比较谨慎。目前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儿童不应禁用酮类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在充分评估风险和获益的情况下,针对重症感染、耐多药病原菌感染等可酌情使用。因此,现就氟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科重症、耐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对关节和软骨的损害及安全性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儿童中的耐药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儿童重症和耐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氟喹诺酮 儿科 呼吸感染性疾病 安全性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有效性。方法对7例厦门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8月诊断为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酮类药物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的疗效。结果7例RMPP患儿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5~7 d,同时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治愈2例,显效4例,无效(自动出院)1例。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皮肤、关节和胃肠道功能等,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RMPP患儿应用酮类药物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疗效较好,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儿童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如病毒(Norovirus, NoV)属于杯状病毒科如病毒属,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和散发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针对NoV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以NoV复制的各个环节、宿主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调节因子为靶点设计的抗病毒药物。本文以抗NoV药物为重点进行综述,旨在为NoV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诺如病毒 小分子抑制剂 药物靶标
  • 作者: 张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1420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控释地前列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200例足月引产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产妇,研究组孕妇采取欣普贝生引产,对照组孕妇采取米索前列醇片引产。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控释地前列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产妇的引产中,能够有效提高孕妇的促宫颈成熟度,提高阴道分娩率,并且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足月引产;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前列栓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头孢呋辛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给予地前列栓。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娩结局、新生儿情况、入院时及分娩后的炎症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9%(34/37)]高于对照组[74.3%(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患者多于对照组,临产时间、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前列栓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胎膜早破孕产妇疗效显著,能促进阴道分娩,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胎膜早破 头孢呋辛钠 地诺前列酮栓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炎症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硫平联合齐拉西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齐拉西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硫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电图参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CK、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校正QT间期(QT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硫平联合齐拉西治疗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在短期内对患者心功能指标不存在负面影响,但可导致患者的心电图参数异常。

  • 标签: 心电图 喹硫平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布托啡混合不同剂量氢吗啡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PCIA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单胎孕妇200例,年龄18~45岁,孕周37~42周,BMI≤30 kg/m2,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0):布托啡(B组)和布托啡混合不同剂量氢吗啡组(BH1组、BH2组、BH3组)。术中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布托啡1 mg及格拉司琼3 mg。术毕连接并开启镇痛泵行PCIA,药物配置:B组布托啡0.24 mg/kg+格拉司琼6 mg,BH1组布托啡0.24 mg/kg+氢吗啡0.06 mg/kg+格拉司琼6 mg,BH2组布托啡0.24 mg/kg+氢吗啡0.09 mg/kg+格拉司琼6 mg,BH3组布托啡0.24 mg/kg+氢吗啡0.12 mg/kg+格拉司琼6 mg,4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背景输注速率2.5 ml/h,PCA剂量3.0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当静息状态产妇按压镇痛泵后VAS评分仍>5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3、6、24和48 h时记录活动状态、静息状态和宫缩状态的VAS评分和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补救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体满意度评分、OAA/S评分<5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与B组相比,BH1组、BH2组和BH3组术后不同状态VAS评分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与BH1组相比,BH2组术后不同状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H3组术后静息状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BH2组相比,BH3组术后不同状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H1组、BH2组和BH3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OAA/S评分<5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布托啡而言,布托啡混合氢吗啡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PCIA有助于减轻产妇疼痛,提高总体满意率,且不良反应少;推荐采用布托啡0.24 mg/kg混合氢吗啡0.09 mg/kg。

  • 标签: 布托啡诺 氢吗啡酮 剖宫产,再 镇痛,病人控制 疼痛,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复方左炔孕酮片联合米非司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米非司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米非司联合复方左炔孕酮片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2%比7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4 5,P=0.000 0);观察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t=-20.073 5、-2.971 6,均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58 1,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FSH、LH、E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均P<0.05),观察组血清FSH、LH、E2、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517 2、3.061 9、24.113 7、3.192 6,均P<0.05)。结论复方左炔孕酮片联合米非司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临床效果肯定,可以有效地降低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能够显著地减少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妇产科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 米非司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左炔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和米非司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纳入左炔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对比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截至2018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共1 7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曼月乐组总有效率高于米非司组[RR=1.25,95% CI(1.19,1.32),P<0.01];曼月乐组子宫内膜厚度[MD=-1.94,95% CI(-2.19,-1.70),P<0.01]、子宫体积[MD=-18.99,95% CI(-19.90,-18.07),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7,95% CI(0.47,0.95),P=0.026]均低于米非司组。曼月乐组痛经评分及月经量低于米非司组(P<0.05)。结论曼月乐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较米非司好,且安全性更佳;对于暂无生育要求的采取保守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可选择曼月乐。受纳入研究数量和偏倚风险影响,本研究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RCT验证。

  • 标签: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米非司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左炔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和米非司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纳入左炔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对比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截至2018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共1 7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曼月乐组总有效率高于米非司组[RR=1.25,95% CI(1.19,1.32),P<0.01];曼月乐组子宫内膜厚度[MD=-1.94,95% CI(-2.19,-1.70),P<0.01]、子宫体积[MD=-18.99,95% CI(-19.90,-18.07),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7,95% CI(0.47,0.95),P=0.026]均低于米非司组。曼月乐组痛经评分及月经量低于米非司组(P<0.05)。结论曼月乐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较米非司好,且安全性更佳;对于暂无生育要求的采取保守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可选择曼月乐。受纳入研究数量和偏倚风险影响,本研究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RCT验证。

  • 标签: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米非司酮 子宫腺肌病
  • 作者: 陈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200
  • 简介:目的:探究米非司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70例药物流产患者纳入调研,流产方式均为米非司联合米索前列醇;依据诊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最终对两组成效进行比值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服用米非司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后,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胶囊对咪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寻找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咪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通过PASI评分和组织病理评估丹参胶囊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炎性反应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二相解毒酶基因[NAD(P)H醌氧还原酶-1(NQO1)]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丹参胶囊能明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炎性反应程度,包括减轻皮肤红斑、鳞屑和皮损厚度。丹参胶囊能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均P<0.05)。丹参胶囊还能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HO-1和SOD2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丹参胶囊通过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以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丹参酮胶囊 Nrf2 IL-17A TNF-α
  • 简介:摘要1972年,如病毒被发现,此后被确认为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及暴发的主要病因之一,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50年来,人们对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特征等有了较深入认识,但迄今未能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和实验动物模型,导致其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受限,也无特异的疫苗和药物上市。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全球普及,如病毒成为继轮状病毒后又一亟待控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饮食疗法结合抗癫痫治疗对小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抗癫痫治疗,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饮食疗法。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BDNF、GADA、GM1-A水平。观察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及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BDNF高于治疗前(P<0.05),GADA、GM1-A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饮食疗法结合抗癫痫治疗可降低难治性癫痫患儿炎症反应,改善其神经功能,对神经元兴奋性有良好抑制作用。

  • 标签: 生酮饮食疗法 难治性癫痫 炎性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