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压状态下具有多工种、多工序的酸化工艺在大型油气井中是如何作业的,进而介绍了酸化工艺的工作原理,得出了影响酸化效果的因素酸化与效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酸化压裂 原理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传统聚合物液上提出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液(又名清洁液)中可形成球形胶束,进而演变成具有高黏弹性的空间网状结构,从而实现对支撑剂的有效携带。清洁液无残余物,不会堵塞地层裂缝,返排性能强,提高了裂缝的导流能力,降低了对地层的损害和污染,增产效果显著。本文首先综述了清洁液的概况及其三种基本机理,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述,最后从目前的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几点清洁液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清洁压裂液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机理 发展现状
  • 简介:水平井作为一种有效提高油气产量的重要方法,在油气田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在“低压力低渗透率、低丰度”三低油气藏。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水平井改造技术现状进行探讨。

  • 标签: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展望
  • 简介:酸化技术运用于油气田开发中可以起到增注增长的作用,因此对酸化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酸化技术运用于油气田开发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酸化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对该技术进行研究是极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酸化技术的原理及该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能够推动该技术更好地运用于油气田的开发,创造更好的效益。

  • 标签: 酸化压裂技术 油气田 运用
  • 简介:地层状况、储油层物性等因素均属于人为不可控的自然因素,这会直接影响施工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人为可控的因素也会影响施工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压施工的质量,线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差错。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施工的人为可控因素,并相应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终提升压施工的质量。

  • 标签: 压裂施工 人为可控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术后阴茎短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尿道下术后0.5年的57例患儿,均符合小阴茎诊断标准,年龄4~14岁[(7.91±2.89)岁]。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物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未经治疗的患儿列入对照组。其中物理治疗组21例,使用阴茎康复治疗仪,辅以中药(丹参)药浴,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药物治疗组20例,局部涂抹睾酮霜,3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对照组16例,分别测量10 d前后相关指标并与治疗组比较。结果1.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5.48±6.13) mm增至(30.72±6.49) 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4.90±7.71) mm增至(41.08±8.43) 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4.81±3.40) mm增至(16.57±3.42) 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94±3.15) mm增至(15.82±3.5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1.07±4.26) mm增至(31.32±4.72) 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1.94±7.96) mm增至(45.39±7.24) 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3.38±1.77) mm增至(16.64±2.10) 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09±1.77) mm增至(16.62±1.8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对照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10 d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2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两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药物治疗组中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的增长均大于物理治疗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负吸引和睾酮霜外用治疗尿道下术后阴茎短小均有显著疗效,但睾酮霜较难获取,而负吸引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无痛、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尿道下裂 小阴茎 治疗 负压吸引 睾酮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经对侧纵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镰旁脑膜瘤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并采取对侧纵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头颅CT核磁平扫与强化、核磁动脉成像与核磁静脉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并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肿瘤、上矢状窦、大脑上动脉等模型并分析肿瘤与上矢状窦及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采取对侧纵入路切除肿瘤。另选取2019年1—12月经传统同侧纵入路手术治疗的19例镰旁脑膜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率与头痛、头晕缓解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重建的肿瘤与其基底上方的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均完全一致,均行SimpsonⅠ级切除术,术中均无大脑上静脉及静脉窦损伤;观察组12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9例,对照组13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1周头痛、头晕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可帮助术前评估镰旁脑膜瘤与大脑上静脉、上矢状窦等结构的位置关系,指导医师经对侧纵入路切除肿瘤,显著减少术中对大脑上静脉、功能区脑皮质等重要结构的副损伤,有助于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

  • 标签: 脑膜瘤 3DSlicer软件 显微手术 大脑镰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封闭引流技术(VSD)及湿性愈合技术在小儿尿道下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尿道下Ⅲ度伴中重度阴茎下弯的患儿80例,年龄1岁6个月至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例患儿由同一位术者行阴茎下弯矫正术+一期尿道成形术(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卷管术,Duckett术式),所有患儿术中均游离翻转阴囊中隔筋膜组织瓣覆盖加固于成形尿道。术毕观察组阴茎包裹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层敷料(美皮贴)后安装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并低负持续加压引流7 d,负维持在-30 ~ -20 kPa,液体滴速为每分钟7滴;对照组常规应用美皮贴、纱布及自粘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 d。2组打开VSD及包扎敷料后均常规碘伏消毒,于阴茎切口血痂处交替应用红霉素药膏涂抹及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软化血痂使其尽快脱落,2组术后均常规留置F8硅胶尿管1个月。观察比较2组术后切口处血痂发生、血痂下感染、尿道瘘、尿道裂开、尿道狭窄等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评价标准为无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裂开、尿道憩室等术后并发症,排尿通畅,无排尿困难。结果观察组患儿对VSD的耐受性良好,无VSD不良反应。术后7 d,阴茎敞开暴露后,观察组阴茎切口表面血痂发生率为20.0%(8/40),血痂下感染发生率为12.5%(5/40),均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和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30; χ2=4.588,P=0.032)。术后1个月拔除尿管后观察组发生尿道瘘5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85.0%(34/40);对照组发生尿道瘘9例,尿道裂开1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72.5%(29/4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尿道下术后应用VSD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并低负加压引流治疗效果满意并安全,能有效减少尿道下术后血痂的形成及血痂下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尿道下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 负压封闭引流 湿性愈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监测(V-ICPM)在单侧颞叶脑挫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95例单侧颞叶脑挫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123例;年龄14~78岁[(46.3±14.7)岁]。136例接受V-ICPM(V-ICPM组),根据监测情况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59例未接受V-ICPM(非V-ICPM组),行常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DC)、脱水渗透治疗的比率,质量分数20%甘露醇、30 g/L高渗盐使用时间,出院后病程中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10 mm、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及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9±2.1)个月]。住院期间V-ICPM组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比率为35.3%(48/136)、DC比率为8.1%(11/136),低于非V-ICPM组的47.2%(75/159)、22.0%(35/159)(P<0.05或0.01);两组脱水渗透治疗比率、甘露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ICPM组高渗盐使用时间为(7.2±2.5)d,多于非V-ICPM组的(4.1±1.8)d(P<0.05)。出院后病程中V-ICPM组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比率为29.4%(40/136),低于非V-ICPM组的42.8%(68/159)(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V-ICPM组的GOS预后良好率为91.2%(124/136),明显优于非V-ICPM组的81.8%(130/159)(P<0.05)。结论对于单侧颞叶脑挫伤,V-ICPM可降低开颅探查及DC的比率,尽管增加了高渗盐使用时间,但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挫伤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重度尿道下尿道缺损长,阴茎下弯重,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高,本文就重度尿道下术中阴茎下弯的矫正、尿道成形术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在理解重度尿道下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尿道下裂 阴茎下弯 尿道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2例肺部普通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肺部普通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案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本组2例肺部普通褶菌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部CT影像学特点为肺部实变影、部分痰栓形成及肺部团块影,其中例1患者经支气管镜镜下清除痰栓,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对有腐木等可疑接触史,伴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升高,胸部影像学提示有痰栓改变,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积极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及病原学送检是关键。

  • 标签: 普通裂褶菌 变态反应 肺真菌病
  • 简介:摘要腹是一种新生儿少见的腹壁发育畸形,具体病因尚未明确。胎儿时期,超声检查是诊断腹的重要手段。腹通常位于脐带右侧,需要产后及时干预。胎儿有发生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和宫内胎儿死亡等风险。此外,复杂型腹合并肠道并发症的存在,如肠闭锁、狭窄,肠坏死或穿孔。早期诊断与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该文对腹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腹裂 新生儿 产前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患儿及家属术前心理状况,为尿道下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该院尿道下患儿及家属在手术前1 d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儿的心理行为和家属的心理及应对疾病的态度。结果父母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在家中排行情况、是否长期跟随父母生活都会使患儿家属对疾病持有不同的应对态度,尿道下患儿家属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方面问题突出(均P<0.001);尿道下患儿在活动水平、注意时限和坚持度、节律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反应强度和趋避性方面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道下患儿在抑郁因子、多动因子、攻击性因子、社交退缩因子、交往不良因子方面问题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道下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行为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尿道下的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应关注尿道下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才能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尿道下裂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先天性手是一类较为罕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手畸形的特征是中央指列缺损,相邻边缘指间变窄或并指,在手部中央形成裂隙。手术适应证是虎口狭窄造成的拇指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影响外观的裂隙。我们收治了1例非典型的复杂手患儿,在遵从经典原则和术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分2期进行手术,不但重建了拇指功能、缩小裂隙,还重建了全部的5根手指。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分裂手 中央列缺如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齿槽嵴牙齿种植用于唇腭裂畸形康复有20多年,是在自体颗粒松质骨和骨髓移植(PCBM)术后用义齿进一步修复无牙的齿槽区域。齿槽区移植材料的体积与质量是种植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PCBM术后通常需要补充性植骨来提高牙槽骨高度(IBAH)以便牙种植体植入。概述齿槽嵴患者牙齿种植的时机与特殊性,术后牙齿种植疗效、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 标签: 齿槽嵴裂 牙齿种植 补充性植骨 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有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尿道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为10个月(3 h~5岁)。45例中20例为近端型尿道下,1例为中段型尿道下;24例合并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其中15例合并单侧或双侧隐睾,5例阴囊分裂,3例阴茎阴囊转位,3例小阴茎,3例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重复尿道,1例鞘膜积液,1例隐匿阴茎。在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方面,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特点。结果45例中,性染色体异常28例(62.22%),包括47,XXY、46,XX/47,XXY、45,X0/47,XYY等核型;性反转8例(17.78%),均为46,XX;常染色体异常4例(8.89%),包括46,XY,9p+、46,XY,10p+和46,XY,1q+;染色体多态性4例(8.89%),包括46,XY,inv(9)和46,XY,16qh+;平衡易位1例(2.22%),为45,XY,-21,-22,+t(21;22)。45例中8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尿道下患儿,即性反转患儿,均为近端型尿道下。结论尿道下患儿可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性及染色体平衡易位,其中性染色体异常最多见,平衡易位最少见。

  • 标签: 尿道下裂 儿童 染色体核型 异常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贵定县人民医院,贵州贵定551300
  • 简介:目的:研究疮护理小组在老年疮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采用常规疮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疮护理小组干预。对两组患者Braden评分、VAS疼痛评分、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raden评分、VAS疼痛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Braden评分为(10.40±1.65)、VAS疼痛评分为(2.30±0.12),常规组患者Braden评分为(15.65±2.95)、VAS疼痛评分为(4.10±0.94),研究组患者疮、疼痛评分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2.86%,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老年疮护理干预中应用疮护理小组模式具有确切效果,患者疮、疼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压疮护理小组;老年患者;压疮护理;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头蚴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19年5月确诊的62例脑头蚴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39例)及药物驱虫组(23例),手术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开颅手术取虫并切除病灶,未取到活虫的患者行癫痫灶切除术或皮层热灼术。药物驱虫组患者均予以吡喹酮治疗,剂量为60 mg/(kg·d),10 d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直至达到治愈标准。所有患者随访1~8年,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头蚴抗体检测结果判断预后;同时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患者治疗1年后癫痫控制情况。结果39例手术组患者中34例取出活虫,共35条。随访1~8年后,手术组治愈34例,未愈5例;药物驱虫组治愈7例,未愈16例;手术组患者治愈率高于药物驱虫组(87.18% vs. 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1年改良Engel分级结果显示,39例手术组患者中改良Engel分级Ⅰ级36例,Ⅱ级2例,Ⅲ级0例,Ⅳ级1例;23例药物驱虫组中改良Engel分级Ⅰ级9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000,P=0.000),平均秩次提示手术组患者疗效优于药物驱虫组(25.21 vs. 42.17)。结论手术治疗脑头蚴病继发癫痫疗效优于药物驱虫治疗。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癫痫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3例肺部普通褶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具有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结果。同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分析肺部普通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等,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裂褶菌属 普通裂褶菌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