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信息平台构建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高效运营的基础和保障。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环节,其建设有助于增强医学检验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区域检验资源高效配置、缓解老百姓重复检验和提升区域内检验水平。在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前提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和流程设计应遵循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原则。

  • 标签: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 计算机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武汉的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快速建设多家方舱医院,完成轻症患者收治,对于阻止疫情的蔓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托管光谷方舱医院后,快速完成信息建设的关键过程。基于同济云平台的网络架构,利用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方舱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的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效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信息化建设 信息共享
  • 简介:摘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致力于建立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自2017年5月试运行ISO15189管理体系以来,试剂管理的传统手工作业模式暴露了诸多问题。科室决定基于试剂管理需求,依靠信息手段,引入试剂信息管理系统,以期提升试剂耗材管理效率。试剂系统采用Java作为开发工具,通过B/S结构针对试剂管理的全流程功能模块进行设计,维护简便。试剂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需导入自购试剂信息合理规划建立4大库,即供应商基本信息库、试剂信息库、人员权限库及存放位置库。运行以来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可实时追踪以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可溯源性,同时能够避免和减少试剂在购、销、用环节中的损失进而提高科室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更好地保障检查、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精准医学时代下的精准诊断提供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随着对GIST诊疗的进步,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疾病进入"慢性病"范畴。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全程信息管理是每一位GIST同仁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每一位GIST患者都有进行全程管理的需求,这也是保障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信息管理的理念、符合GIST疾病特点的管理系统以及专职的GIST疾病管理员,是实现全程管理的保障,也是实现GIST诊治同质的必备条件。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全程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方法阐述IIT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讨论IIT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遇到的问题。结果与临床研究开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国内尚缺乏规范的体系和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通过构建IIT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IIT项目的科学管理并对平台使用进行了SWOT分析,在信息平台的协同性、数据标准信息共享安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结论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提高IIT项目管理效率,促进研究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信息管理 数据标准 信息共享与安全
  • 简介:摘要信息在临床诊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学科特殊性使重症医学信息建设面临数据无法高效应用、诊疗操作依从性低、缺乏智能质控工具等难题。作者探讨基于数据驱动的重症医学信息管理新模式,通过升级临床信息系统、建立单病种质控系统、引进综合智能分析平台、搭建开放式远程平台,打破重症医学信息瓶颈,实现ICU信息高效采集交互,诊疗流程自动监测预警,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按指南操作的依从性和执行力,提高学科诊治能力和管理效能,推动区域重症医学信息的同质发展。

  • 标签: 重症医学 数据驱动 临床信息系统 单病种质控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即时检测(POCT)信息质量管理应遵循统一的术语和定义,POCT信息管理、管理规范和应用规范应遵守一定的标准。本专家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POCT信息质量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即时检测 信息化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在超声"危急值"报告精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应用信息对超声"危急值"报告进行精准管理,采用χ2检验对2年的超声"危急值"报告成功率、报告漏报率、随访率与报告符合率进行比较,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年实施情况比较,2018年、2019年我科报告成功率分别为90.5%(484/535)、98.6%(477/484),漏报率9.5%(51/535)、1.4%(7/484)。随访率分别为89.2%(477/535)、97.1%(469/484)。报告符合率分别为96.1%(458/477)、98.3%(461/469)。对比分析报告成功率、漏报率、随访率、报告符合率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55、30.955、24.449、4.746,P均<0.05)。实施后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较好。结论信息可以实现对超声"危急值"报告的精准管理,超声"危急值"报告信息精准管理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信息化 超声检查 危急值 质量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传统组织模式的问题日渐显露。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联合部分考区、考点和考试基地对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考务管理信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信息的流程控制及无考官执考能够解决传统考试模式下的一些问题,同时提高了考试效率,提高了考官执考的同质性。根据医师资格考试改革要求,今后将加强考试基地的信息建设,在医师资格考试中逐步实现信息考务管理,也将在合适的考试基地投入使用无考官执考系统。

  • 标签: 医师资格考试 实践技能考试 信息化 考务流程
  • 简介:摘要在此系统探讨了临床技能信息平台的构建,包括临床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功能设计、模块、实践技能培训内容分析、管理制度等方面。临床技能培训信息平台作用显著,促进了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和管理模式创新,相应建立了科学的考核制度,丰富了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内容和手段;同时,还加深了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的师生交流,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加快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 标签: 临床技能培训 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护理培训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研明确护士培训具体需求,以空间距离或专科相关性划分层级,借助移动信息技术考核方式开展由上而下的培训过程。结果构建了完整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护理培训模式。培训后,全院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9.7%,技能操作合格率为100%。与去年同期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4.8%,护理质控得分平均提高了2.7%,患者满意度提高了3.2%。结论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护理培训模式切实可行,对提升护士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易于实施和操作,具有可推广性。

  • 标签: 护士 需求 层级 信息化 护理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承担了众多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医院基于医疗云平台,推出了区域远程诊断服务;基于信息系统推进院内疫情防治管理机制,部署发热门诊患者自助服务,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建立医院疫情监管平台。通过加强疫情防治所需的信息支撑,提高了疫情防治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保障了数据安全,为我国其他地区及医院的疫情防治信息支撑建设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疗信息化 远程诊断 云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图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邵阳市中心医院维持性透析者内瘘穿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电子病历绘制血管图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电子病历血管图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成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内瘘穿刺前的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内穿刺次数均为360次,其中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渗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图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大大降低了穿刺点渗血的概率,减少了皮肤及血管疤痕和狭窄的发生,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穿刺图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管理在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9年4月开始浙江省人民医院干部科对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进行信息管理。依托钉钉平台对护士进行失禁性皮炎相关知识信息培训与考核,对老年失禁患者皮肤状况进行信息管理。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4—9月收治的80例老年失禁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3.75%(11/80),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3.75%(2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失禁性皮炎的时间为(10.46±2.01) d,晚于对照组的(5.47±2.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信息管理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延缓发生时间,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信息给药闭环管理模式对护理给药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实施信息给药闭环管理模式后的46例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订对策,以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信息给药闭环管理后(2018年1—12月)系统上报的46起护理给药不良事件,对46起事件从差错的类别、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各类事件与信息给药闭环系统实施前的2017年全年发生的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给药闭环管理后,各类给药不良事件与2017年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份识别错误17起(17/46,36.96%),给药遗漏8起(8/46,17.39%),剂量和途径错误分别7起(7/46,15.22%)和5起(5/46,10.87%)。发生给药差错的环节主要为给药环节(26起)和摆药环节(14起)。结论给药不良事件最常发生在给药环节,而身份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理给药错误的种类及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持续监控并提高给药闭环扫码率,加强护士培训,做好给药及摆药时的查对。

  • 标签: 护士 信息化 闭环管理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止血带消毒管理中应用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效果,为止血带消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分析信息可追溯管理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止血带的管理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实施后止血带有效验收率99.2%(248/250)、清洗质量合格率99.6%(249/250)、遗失率4.8%(12/250),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972、28.922、28.670;P<0.01)。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实施后临床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服务中止血带发放速度、消毒灭菌效果、包装效果、沟通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31、30.993、30.073、31.006;P<0.01)。结论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可确保消毒管理中心止血带的安全供应,对提高消毒管理中心止血带管理质量以及护理服务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止血带 信息化可追溯管理 消毒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学习和本地搭建生物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为临床医学研究建立生物样本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OpenSpecimen平台本地搭建及推广,结合平台本身特色和调研外部使用情况,对该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建设进行探讨。结果建立了一套标准、稳定及系统的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可保障医学研究项目的开展。结论OpenSpecimen是一个开源的、免费的、并由专业开发团队维护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以流水线过程为特色,汇集了基于标准的高质量数据,并使用了国际建立的标准,例如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及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并允许用户自定义标准编码系统等,提高了样本资源信息数据的标准建设,简化了样本资源管理流程,为实现多个医学样本库间信息交换建立了通用的接口。

  • 标签: 转化医学 生物样本库 信息管理 网络化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建设,从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出发,阐述以人为核心,全民健康信息对全生命周期慢性病信息监测重要作用。以目标、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出在基层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建立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优先建立个人电子疾病档案(EDR)为重点,支撑业务协同。以全民健康信息建设为驱动,提出全民健康与慢性病防控全覆盖的关系,描述了整合重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其全生命周期慢性病健康事件监测与信息管理模式。

  • 标签: 慢性病 全民健康 信息化 监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7年9~12月)和研究组(2018年3~6月)各200例。该院从2018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建立品管圈,并实施临床路径信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以及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QCC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的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长于活动后(P<0.05);研究组患者对总体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及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QCC活动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 标签: QCC活动 手术室 临床护理路径 信息化护理管理 护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