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评特定低温环境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的保暖能,为其后续研制和脱险人员水面待援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5名受试者穿着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置于水温(-1.0±1.0)℃,气温(-2.0±1.0)℃,风速(9.0±0.2)m/s的低温环境,观察其核心体温、平均体表温度及心率变化,记录其主观感受和耐受时间。结果5名受试者的核心体温、平均体表温度、心率均在正常范围;耐受时间均超过6 h,最长为6.5 h。结论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在特定低温环境下的保暖能可维持6 h以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快速上浮脱险 保暖性能 核心体温 平均体表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应用自携式电源加热的保暖潜水服,解决潜水员水下低温保暖问题。方法采用防水、保暖和加热综合技术设计电热干式保暖潜水服,潜水服包括防水层、加热保暖层和水下电池组。结果无人实验和人体试验结果表明,潜水服具有水密、3.155克罗(CLO)保暖能力、电加热能力,可保障潜水员在(10±2)℃水温环境下维持体心温度35.8℃以上5 h。结论电热干式保暖潜水服可水下加热保暖,解决高压低水温环境下工作的低温问题,为潜水员提供水下所需热能,使潜水员在水下保持正常体温,有助于提高水下作业能力。

  • 标签: 潜水 低水温 热保护 潜水服 电加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充气保暖系统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主动充气保暖系统,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术前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6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36.45±0.27)℃比(35.69±0.32)℃,(36.72±0.16)℃比(35.30±0.45)℃](t=11.336、18.568,均P<0.05)。两组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 cTnⅠ均低于对照组[(1.64±0.05)μg/L比(2.82±0.05)μg/L,(1.15±0.02)μg/L比(1.94±0.05)μg/L](t=94.352、91.614,均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13.16±2.58)s比(20.21±3.72)s,(13.54±1.36)s比(419.48±1.69)s,(33.25±4.21)s比(49.76±6.28)s,(2.32±0.27)g/L比(2.83±0.54)g/L](t=9.725、17.100、13.654、5.27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4.3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1,P<0.05)。结论主动充气保暖系统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和心肌损伤发生率,减轻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体温变化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肌钙蛋白Ⅰ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早产儿院际转运时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极早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院际转运的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早产儿进行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常规转运的早产儿为干预前组,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实施综合干预策略的早产儿为干预后组,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转运前和转运至NICU时的体温、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结果共纳入1 194例极早产儿,干预前组630例,干预后组564例。两组患儿及母亲一般情况、单程转运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转运前及入住NICU时体温高于干预前组[(36.8±0.5)℃比(36.0±0.4)℃、(36.7±0.5)℃比(36.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率[3.7%(21/564)比8.4%(53/630)]及病死率[4.8%(27/564)比7.9%(50/630)]低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暖干预策略在院际转运中能有效提高早产儿转运出发前和转运后的入室体温,降低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极早产 综合保暖干预策略 院际转运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用于预防脑肿瘤手术患者皮肤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实施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对照组实施护理程序配合常规保暖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到术后6 d手术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13%(2例),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0.51%(8例),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44%(38例),其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8例;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62%(33例),其中非常满意26例,满意7例。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程序 复合保暖措施 脑肿瘤手术 压疮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源肿瘤,好发于胸膜。眼部SFT作为一种少见的疾病,可发生于眼的各个部位,包括眼睑、眼眶及球内。眼部SFT主要见于成年人,单眼发病,患者多以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及可扪及的肿块就诊。CT和MRI上多表现为界清的卵圆形至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强化显著,提示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学上肿瘤由卵圆形到梭形细胞随意排列并与粗细不等的胶原混合成"无结构"样模式,肿瘤内可见典型的"分支样、鹿角样"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4和STAT6弥漫一致强阳性,是SFT的重要诊断线索,CD99、Vimentin、Bcl-2阳性也可帮助其诊断。基因表达谱研究揭示SFT中存在NAB2-STAT6融合基因,其可能是SFT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眼部SFT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根治手术切除,必要时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特别是非典型/恶性或复发性SFT。SFT属于中间肿瘤,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部分可复发、浸润或者转移。因此,SFT患者术后必须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66-271)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眼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以监视并控制地铁中所有设备,对于地铁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系统的可靠、可用、可维修、安全含义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实例,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可靠、可用、可维修、安全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 可靠性 可用性 可维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的可行。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卵巢扭转患儿,立即走急诊手术绿色通道,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如果手术证实为卵巢扭转,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后,立即走小儿卵巢附件扭转保守手术处理流程。卵巢扭转复位的患儿术后定期行小儿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双侧卵巢的体积、血供和卵泡情况。计算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正常卵巢体积的比值、卵巢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复位前体积的比值。统计保守手术后患儿卵巢保留成功率、血栓发生率、再扭转发生率、腹疼发生率、发热发生率、肿瘤恶变率。结果71例卵巢扭转患儿接受了保守手术治疗,年龄为(6.51±3.98)岁,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手术的时间为(43.91±17.37)h。本组患儿腹疼的发病时间和缺血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r=0.85,P<0.01)。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扭转卵巢复位术。所有复位卵巢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栓发生的症状和体征。2例患儿出现一过发热,所有患儿腹疼的症状和体征术后均逐渐消失。所有复位的扭转卵巢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扭转。69例非恶性肿瘤卵巢扭转复位后,随访观察未发现恶变情况。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卵巢再扭转或者因保守手术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而需要的非计划二次手术。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提示卵巢保留的成功率达98.60%。结论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具有可行,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指南规范,术前需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病情,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 标签: 卵巢扭转 保守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 卵巢扭转复位术 卵巢肿瘤剥除术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患者,低热,胸闷气促,胸背部剧烈疼痛10天。肺部CT检查示左侧包裹液气胸伴局部肺不张。胸部超声检查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020年6月行全麻下胸腔镜探查术,见左侧少许清亮胸腔积液,左下肺膈面一大小约6 cm×8cm肿物,凸向胸腔,包膜完整,蒂部与左下肺组织相连。切除肿物及部分左下肺组织,病理检查示孤立纤维肿瘤伴囊变。免疫组化检查示STAT6(+),CD99(部分+)。术后胸闷症状消失,恢复良好。胸腔内孤立纤维肿瘤可起源于胸膜或肺组织,多数病变为良性,诊断依赖于标本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脏黏液肿瘤是一种囊、上皮肿瘤,罕见,每年每20万~100万人中发生1例,占肝脏囊肿约5%,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28~76岁,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我们报道2例肝脏黏液肿瘤,总结临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和64岁,均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囊结构,囊壁衬覆黏液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扁平状,上皮下为卵巢样间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以及脂肪因子谱改变等。近年研究发现,NAFLD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又是NAFL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NAFLD及其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机制是一个热点问题。该文对NAFLD与冠心病的相关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冠心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非酒精脂肪肝病的疾病谱广泛,主要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差异巨大,与遗传、表观遗传、种族、性别、年龄、饮食、运动、饮酒、肠道微生态、并存疾病,以及激素和代谢状态等危险因素的异质有关。重视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发病机制和临床异质的研究,有助于该病的分层管理和提高临床试验的效果。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代谢紊乱 酒精 肝硬化 自然史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损伤相关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疼痛和伤口相关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椎管内孤立纤维肿瘤2例。该2例患者分别因双下肢无力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和右下肢麻木半年就诊,MRI上表现为与椎管平行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最终术后病理诊断为椎管内孤立纤维肿瘤。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椎管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