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峰度指标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峰度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所致NIHL中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7个制造行业共1 869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工人进行基本资料的问卷调查、长时间个人噪声波形采集和纯音听阈测试。计算噪声能量指标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和峰度结构指标。以噪声诱发永久性高频阈值位移(NIPTS346)和噪声诱发高频听力损失(HFNIHL)作为终点指标,控制CNE、LAeq,8 h、工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峰度与NIHL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CNE<90 dB(A)·年和≥100 dB(A)·年时,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LAeq,8 h<85、≥94 dB(A)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峰度(P<0.05);年龄<50岁、男性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峰度与NIPTS346呈正相关(r=0.121,P<0.05),当CNE<100 dB(A)·年时,随峰度水平的增加HFNIHL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度是HFNIHL的主要影响因素(OR=1.321)。结论峰度与噪声作业工人的HFNIHL检出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噪声峰度是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听力损失 峰度 噪声,职业性 非稳态噪声 剂量-反应关系 等效声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汽车制造业噪声和手传振动联合作用对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99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其中352名仅接触噪声的工人为噪声组,342名接触噪声和手传振动的工人为联合作用组,304名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力测试,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用χ2检验;NIHL影响因素分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自变量纳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结果各组间LAeq,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噪声组、联合作用组LAeq,8 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与联合作用组LAeq,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群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低于噪声组和联合作用组(P<0.012 5),联合作用组人群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噪声组(P<0.012 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工龄、性别、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噪声接触、手传振动与噪声联合接触均对工人听力有影响(P<0.05),其中,手传振动与噪声联合接触导致听力损失的风险高于单纯噪声接触。结论汽车制造业中噪声和手传振动可能存在联合作用,可增加劳动者罹患NIHL的风险。

  • 标签: 噪声 手传振动 听力损失 联合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室噪声对诊室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能提供近30 d内家庭自测血压数据、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69例,按照就诊时诊室噪声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55 dB)分为2组,比较诊室内血压值与家庭自测血压值的差异(|△SBP|),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诊室噪声超标组(>55 dB)诊室收缩压及|△SBP|均明显高于诊室内噪声达标组(≤55 dB)[(144.04±21.58)mmHg比(140.06±18.11)mmHg,P=0.003;(13.44±14.67)mmHg比(9.52±12.19)mmHg,P<0.00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诊室噪声达标与|△SBP|相关(OR=0.648,95%CI:0.494~0.850)。结论诊室内噪声是否达标影响诊室内收缩压测量值与家庭自测收缩压值间的差异。

  • 标签: 噪声 诊室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1日至10月31日,通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和职业健康检查系统,收集株洲市136家企业7 806名噪声作业工人的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以及企业行业、类型、规模等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对辖区内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和企业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株洲市7 806名噪声作业工人年龄为(36.1±9.3)岁,工龄为7.0(3.0, 11.0)年;检出听力损失工人1 270人,检出率为16.27%;疑似职业性噪声聋51人,检出率为0.65%;噪声聋1人,检出率为0.01%。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 0.05);不同工种工人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金属矿采选行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33.33%,14/42),小型企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19.32%,296/1 532);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私营企业工人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较高(1.29%,36/2 782)。结论株洲市噪声作业危害严重,应加强非金属矿采选行业和小型、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加大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健康。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噪声工人听阈变化规律,建立基于个体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以期精准化和差异化管理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方法于2019年9月,收集某企业561名接触噪声工人自入职以来所有体检资料,收集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和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指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调整性别和年龄,建立各指标的预警模型,根据ROC曲线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筛选敏感指标和预警模型。结果561名接触噪声工人中,有26人出现听力损失(4.6%);敏感指标为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20 dB、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3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听阈值≥25 dB,各指标AUC分别为0.602、0.794和0.804,约登指数分别为0.204、0.588和0.608;GEE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中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2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25 dB为最优模型,AUC均为0.862。结论个体水平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可较为准确评估接触噪声工人个体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广义估计方程 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以某职业病防治院2017年对某汽车制造公司一线在职作业工人健康体检对象为研究对象,共670人。按照噪声接触与否,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143人)和接触组(527人)。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噪声对血糖、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影响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OR及95%CI值。结果对照组和接触组作业工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4.29±8.03)、(40.88±8.8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工人高收缩压139例(20.7%)、高舒张压154例(23.0%)、高血糖63例(9.4%)、心率过速29例(4.3%)。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作业工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作业工人以≤35岁及>35岁年龄分层,与各年龄层对照组比较,对应年龄层接触组作业工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工龄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保护性因素(OR=0.970、0.973)。结论噪声接触可能有增高作业工人血压和血糖的作用,对心率的影响尚无法判断。

  • 标签: 噪声 血压 血糖 心率 作业工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麻醉医师的噪声烦恼度,并分析噪声烦恼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至5月,采取整群抽样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62名麻醉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应用李克特量表(五级)和视觉模拟量表(0~10分)开展噪声烦恼度和噪声敏感度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噪声烦恼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2.3±6.1)岁,工龄4.9(2.0,8.9)年,每日工作时长(9.8±2.8)h,测量当天手术室的噪声水平为(64.4±1.7)dB(A)。在李克特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中,分别有88.7(55/62)和95.2%(59/62)的麻醉医师认为手术室噪声对其产生不良反应,6.5%(4/62)和14.5%(9/62)的麻醉医师测定结果为高烦恼度。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敏感度是麻醉医师李克特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噪声烦恼度的独立影响因素(r=0.524、0.700,P<0.05)。结论手术室噪声可导致麻醉医生产生烦恼情绪,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隐患因素,应引起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手术室 烦恼度 麻醉医师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了包括高速动车组头车、中间车、尾车和转向架在内的高速动车组三维绕流流动的数值计算模型,用fluent计算外部稳态流场,以稳态流场为初始值,用大窝模拟计算外部瞬态流场,基于瞬态流场用FW-H噪声模型预测高速动车组辐射的远场气动噪声,分析车体表面远场气动噪声总声压级的分布规律,为动车组选型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车组 气动噪声 声压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非稳态噪声和稳态噪声接触情况,为金属加工业噪声危害的治理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于2017年10至12月调查浙江省3家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737人的噪声接触状况。使用问卷收集工人一般人口学信息、职业史等,采用个体噪声仪记录噪声,计算噪声接触水平(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和峰度。结果金属加工业噪声接触工人以年龄18~40岁(527人,71.51%)、男性(570人,77.34%)和初中学历(416人,56.45%)为主。工人接触噪声LAeq,8 h超过85 dB(A)572人(77.61%),接触非稳态噪声(峰度≥4)558人(75.71%),8年以下工龄634人(86.02%)。调查的30个工种中,噪声超标率为100%的工种分别为宁波某儿童车制造厂的冲压工、电焊工和其他工种,宁波某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的操作工、倒角工、攻牙工、滚丝工;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为100%的工种分别为宁波某儿童车制造厂的打磨工,温州某汽车制动器制造厂的装配工、总装作业员和其他,以及宁波某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的抛光工。结论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接触的噪声超标率高,且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也高,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防控噪声危害。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金属加工业 非稳态噪声 峰度 暴露分布
  • 简介:摘要燃气分布式能源是一种新的利用清洁能源的形式,国家对其也在大力度地发展,利用燃气分布式能源形式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分布式能源站必须要与户端设置靠近,因此,相对于常规的热电厂和发电厂,就更加靠近人口集中的办公区域和生活区。而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控制噪声技术方面具有更严格和更高的要求。

  • 标签: 燃气分布式能源站 噪声 治理监理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听力损失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在天津市某两所中学随机抽取7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中学生听力损失情况,并进行纯音测听,量表评估。结果完成问卷调查者756人,存在听力损失者41人(5.42%),其中噪声性听力损失者29人(3.8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习压力、睡眠、手机耳机、手机耳机音量、每天持续使用耳机时间是中学生听力损失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机耳机是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耳机对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害较大,应加强噪声防护的宣教,提高中学生听力保健意识,以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中学生 预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与噪声作业女工高血压的关系,了解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作为噪声作业女工发生高血压风险内效应指标的应用意义。方法于2018年1至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州市的20 882名在岗噪声作业女工纳入研究,收集其纯音测听值、血压、年龄及工龄等信息。运用趋势χ2检验评估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对血压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相关的高血压风险。结果噪声作业女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听力检出率为80.73%(16 858/20 882),高频轻度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21%(3 384/20 882),高频重度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06%(640/20 882)。正常听力组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04%(1 018/16 858),高频轻度听力损失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0.28%(348/3 384),高频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25%(72/640)。随着接触噪声工龄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呈升高趋势(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比较,7~9年和≥9年组女工发生高血压风险均下降(OR=0.79、0.75,P<0.05);与正常听力组比较,高频轻度听力损失组发生高血压风险增加(OR=1.31,P<0.05)。结论噪声作业女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增加可能导致血压水平和高血压风险增加,应重点关注高频轻度听力损失女工。

  • 标签: 听阈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高血压 工龄 比值比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文章对目前大型燃机电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大型燃机电厂中的主要噪声来源和分布特点,并针对不同区域中的噪声及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噪声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大型燃机电厂 噪声 综合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厂2 647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耳疾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和职业性噪声接触史等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2 647名工人个体噪声声级为75.0~92.0 dB(A),平均为(84.14±2.47)dB(A);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2%(456/2 64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噪声接触水平、糖尿病史、爆震史、吸烟和饮酒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30岁、吸烟和接触噪声是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吸烟和噪声均为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引导工人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觉丧失,高频 汽车制造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果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职工的健康状况,验证噪声对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统的非特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噪声和粉尘对职工健康的联合作用。方法于2019年选取广州市某糖果厂564名职工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1人)、噪声接触组(272人)和噪声粉尘联合接触组(191人),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按性别、年龄和工龄对血压、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和双耳纯音听阈等指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对照组、噪声接触组和噪声粉尘联合接触组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率分别为12.9%(13/101)、24.6%(67/272)和36.1%(69/191),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接触组和噪声粉尘联合接触组作业人员心电图、血压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17);男职工的听力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在三组间存在递增趋势(P<0.05);40~49岁职工的听力和血压异常率存在递增趋势(P<0.05);≥50岁及工龄<10、10~19年职工的听力异常率存在递增趋势(P<0.05);工龄≥20年职工的心电图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存在递增趋势(P<0.05)。结论噪声是糖果制造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与心血管和消化系统损伤有关,同时粉尘对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可能有加强作用。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粉尘 糖果制造行业 职业健康检查 心血管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井下噪声危害程度,并且为噪声措施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四川省13个典型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 203个点位、609个工种进行噪声暴露情况调查,并对工作场所噪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结果中噪声强度P75>80 dB(A)。其中打眼工、放炮工、支护工和司机等工种测量值>80 dB(A);空压机巡视处噪声强度>86 dB(A),瓦斯抽放巡视处、主通风机操作处的噪声强度介于80~85 dB(A)。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噪声暴露应及时采取吸、隔声控制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

  • 标签: 煤矿 井下噪声 噪声实测 噪声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和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结果的因素。方法于2020年9月,对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噪声暴露水平检测,收集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61名作业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和听力损失等的影响因素。结果噪声作业岗位噪声暴露水平超标率69.39%(34/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3.24%(120/361)和11.36%(41/361)。随年龄、接噪工龄增长,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95、-6.16、-2.81、-2.74,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接噪工龄>10年和8 h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 dB(A)均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3.57,95%CI:1.09~11.75;OR=4.05,95%CI:1.97~8.25;OR=1.75,95%CI:1.00~3.05),P=0.036、0.001、0.047]。结论该企业岗位噪声超标率高,噪声暴露工人听力损失较为严重。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电图异常 汽车配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