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师主导的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对超重成人的体重人体成分和肥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来自健康体检中心符合纳入标准并获知情同意的超重成人10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2),分别接受为期6个月护师主导强化营养运动联合干预(研究组)或常规营养咨询(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非脂肪组织、体脂率、腰臀围比、肥胖和腹型肥胖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平均能量摄入量降低[(92.4±27.2)kJ/(kg·d)比(143.4±23.8)kJ/(kg·d),P=0.035],而规律运动比例增高(41.2%比19.2%,P=0.01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重指数[(22.9±2.1)kg/m2比(27.3±2.3)kg/m2,P=0.045)]、体脂率(25.2%±5.5%比32.5%±6.3%,P=0.035)、腰臀围比[(0.88±0.47)比(0.93±0.58),P=0.040]、肥胖(7.8%比23.1%,P=0.033)和腹型肥胖(7.8%比25.0%,P=0.019)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护师主导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可改善超重成人体人体组成状况,并降低肥胖风险。

  • 标签: 超重 成人 护师主导 人体组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高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虚弱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中2017—2018年的横断面数据,将7 987名80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膳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状况、现患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高龄老人BMI、WC与虚弱的关联。结果7 98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1.7±7.7)岁,BMI和WC分别为(21.3±3.5)kg/m2和(82.9±10.5)cm,男性3 377名(42.3%),有虚弱症状者2 664名(33.7%)。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MI的T2(19.1~22.1 kg/m2)组相比,女性T1(<19.1 kg/m2)和T3(≥22.2 kg/m2)组OR(95%CI)值分别为1.39(1.17~1.65)和1.27(1.07~1.52);与WC的T2(77~85 cm)组相比,女性T1(<77 cm)和T3(≥86 cm)组OR(95%CI)值为1.20(1.01~1.42)和1.10(0.93~1.3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和WC与虚弱之间呈非线性关联。结论我国女性高龄老年人群的BMI和WC与虚弱均呈U型关联。

  • 标签: 虚弱老人 老年人,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体重指数 腰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招募18~70岁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23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资料,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胰岛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腹部容积指数(AVI)、身体圆度指数(BRI)、身体肥胖指数(BAI)、锥度指数(C-index)、体型指数(ABSI)、身体肥胖估计量(CUN-BAE)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依据OGTT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尿病前期组,使用秩和检验及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bA1c、HOMA-IR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NGT组119例(其中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6例),糖尿病前期组120例。两组间AVI、BRI、BAI、C-index、ABSI、CUN-B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HbA1c和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I以3.698为界值,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BRI、BAI、C-index为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408、2.915和4.540,均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AVI、BAI、ABSI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作用最大(OR值分别为2.925、2.713、2.222,均P<0.05)。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5。结论BRI、C-index对糖尿病前期预测作用较好,但不能作为预测糖尿病前期的独立指标,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预测 人体测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超声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测量的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价值。方法563例体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采集各位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圆润指数(BRI)、内脏脂肪指数(VAI)],并应用R-VQS技术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弹性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析人体测量学指标与PWV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WV的预测因素。结果⑴男性BMI、WC、ABSI、BRI、VAI、PWV参数均高于女性(P<0.05);⑵男、女性BMI、WC、ABSI、BRI、VAI参数与SBP、DBP、TC、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⑶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可预测PWV(β=0.110、0.101,P均<0.05),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吸烟史是PWV的预测因素(β=0.061、0.095、0.067,P均<0.05);⑷在矫正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相关因素后,ABSI和VAI在男性群体中可预测颈动脉PWV(β=0.078、0.068,P<0.05);BMI、WC、ABSI、BRI、VAI在女性群体中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β=0.131、0.123、0.204、0.153、0.196,P<0.05)。结论ABSI和VAI在男、女性群体中均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简便评估肥胖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体测量学指标。R-VQS技术可早期反映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是一种方便、实时、快捷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人体测量术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 颈动脉弹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超声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测量的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价值。方法563例体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采集各位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圆润指数(BRI)、内脏脂肪指数(VAI)],并应用R-VQS技术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弹性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析人体测量学指标与PWV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WV的预测因素。结果⑴男性BMI、WC、ABSI、BRI、VAI、PWV参数均高于女性(P<0.05);⑵男、女性BMI、WC、ABSI、BRI、VAI参数与SBP、DBP、TC、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⑶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可预测PWV(β=0.110、0.101,P均<0.05),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吸烟史是PWV的预测因素(β=0.061、0.095、0.067,P均<0.05);⑷在矫正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相关因素后,ABSI和VAI在男性群体中可预测颈动脉PWV(β=0.078、0.068,P<0.05);BMI、WC、ABSI、BRI、VAI在女性群体中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β=0.131、0.123、0.204、0.153、0.196,P<0.05)。结论ABSI和VAI在男、女性群体中均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简便评估肥胖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体测量学指标。R-VQS技术可早期反映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是一种方便、实时、快捷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人体测量术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 颈动脉弹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内脏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的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简单易行,能更好地反映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的预测与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内脏型肥胖 内脏脂肪 人体测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MS受试者的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风险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通过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数(cardiometabolic risk index,CMRI)评估心血管代谢风险,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人体测量指标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1)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tHR)、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fat index, VFI)、锥度指数(conicity index, CI)、体形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腹部体积指数(abdominal volume index,AVI)]MS组明显高于非MS(P<0.05),同时2组的CMRI评分及高心血管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在总体人群还是在非MS人群或MS人群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心血管风险随着BMI、VFI、腰臀比、WtHR、CI、BRI、AVI升高而增加(P<0.05)。(3)经ROC曲线分析,BMI、VFI、AVI在总体研究人群AUC值分别为0.767、0.734、0.770,在非MS人群分别为0.844、0.816、0.795,在MS人群分别为0.701、0.666、0.702。对于总体人群、非MS人群,BMI诊断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04 kg/m2、24.36 kg/m2,VF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25、9.75,AV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7.3 cm2、15.53 cm2。在MS人群BMI诊断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27.63 kg/m2,AVI诊断MS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18.08 cm2。结论BMI、VFI、AVI可用于普通人群早期心血管风险监测,BMI可作为MS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而AVI可作为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人体测量指标 诊断预测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蛋白饮食对超重肥胖患儿人体测量指标及血脂的影响,为超重肥胖患儿的饮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Meta分析,分别以“child”“adolescent”“obesity”“overweight”“pediatric obesity”“weight loss”“dietary protein”“dietary carbohydrate”“caloric restrict”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膳食蛋白质”“膳食碳水化合物”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1月19日发表的有关高蛋白饮食对超重肥胖患儿人体测量指标或血脂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具体包括随机化过程偏倚、偏离既定干预措施的偏倚、结局数据缺失的偏倚、结局测量的偏倚、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偏倚等。利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算合并的均数差(95%CI)、检验异质性、评估发表偏倚。结果从检索的4 836篇文献中,最终纳入8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样本量为14~120名。相对于标准蛋白饮食组,高蛋白饮食组干预后的体质指数(均数差=-0.66,95%CI -1.76~0.44)、体质指数Z评分(均数差=-0.09,95%CI -0.23~0.05)、脂肪含量百分比(均数差=-1.07,95%CI -2.88~0.74)、高密度脂蛋白(均数差=0.02,95%CI -0.02~0.06)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数差=0.04,95%CI -0.08~0.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0、0.220、0.250、0.360和0.48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干预的情况下,两组饮食间干预后的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1.60,95%CI -3.14~-0.06,P=0.040)。结论短期高蛋白饮食干预能够改善超重肥胖患儿的体质指数状态,但尚未发现高蛋白饮食干预对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及血脂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论证。

  • 标签: 儿童 超重 肥胖 高蛋白饮食 人体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单供儿童受者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单供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供者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对应单供儿童受者为小肾组,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对应的单供儿童受者为大肾组。小肾组89例,大肾组67例,供肾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小肾组与大肾组供者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供肾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供者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与大肾组受者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肾组与大肾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肾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和大肾组术后移植肾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肾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供者单供儿童受者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单供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
  • 作者: 袁文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第7期
  • 机构: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放射科,635100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很多老百姓都会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到医院影像科的磁共振检查。由于对设备的不了解,好多人都对磁共振产生疑惑,例如是不是有核辐射呀?强磁场会不会损害身体呀,今天我就同大家一道了解一下磁共振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磁共振的生物效应。

  • 标签: 磁共振;人体
  • 简介:摘要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多种慢性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处于初始环节的专项体检评估尚缺乏科学、精准的内容设计和具体落地的服务举措。对于需要进行体重管理的人群,应充分了解其超重或肥胖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治疗措施、合并症等病史情况,对其饮食、身体活动、睡眠、心理状态等生活方式进行综合全面管理,了解个人意愿及目标并进行充分评估,以促使其终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优选健康体检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运动能力评估。根据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健康评估,优化健康体检项目,评估运动能力以出具运动减重处方,形成规范化指导方案,将更好地引领相关行业优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标签: 超重 肥胖症 体重管理 营养筛查 运动测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一个适于测量我国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的量表。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对兰州市1 020例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年龄为(15.4±0.6)岁。使用体像忧虑问卷、进食障碍症状自评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作为校标,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一个月之后的重测信度为0.62。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隔一个月之后的重测信度为0.56。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与体像忧虑(rs=0.26,P<0.01)、进食障碍症状(rs=0.40,P<0.01)、自尊(rs=-0.09,P<0.01)及负性情绪(rs=0.20,P<0.01)等心理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测查青少年的体重控制行为。

  • 标签: 青少年 体重控制行为 测量 体像忧虑 进食障碍
  • 简介:摘要毫无疑问,食物和肥胖相关,但关系复杂。Michael Lean和他的同事探讨了有关体重管理我们已知和未知的领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肥胖患者顺阿曲库铵(CIS)按去脂肪体重(FBW)与实际体重(RBW)给药的药效学差异。方法⑴选择珠海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采用单次剂量法按FBW计算CIS剂量,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1组(0.035 mg/kg)、C2组(0.040 mg/kg)、C3组(0.050 mg/kg)和C4组(0.060 mg/kg),使用TOF-Watch SX Monitor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行肌松监测。运用直线回归方法建立CIS量-效关系,计算其FBW的95%的有效剂量(ED95)。⑵另选择本院80例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选取BMI 20~26 kg/m2为正常体重组,BMI 29~35 kg/m2为肥胖体重组,按以下方法分为四组:按RBW给药正常体重组(NR组)、按FBW给药正常体重组(NF)、按RBW给药肥胖体重组(OR组)和按FBW给药肥胖体重组(OF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药效学指标的差异。结果CIS按FBW给药的ED95是0.070 mg/kg;与NR组比较,OR组与OF组起效时间缩短,临床持续时间、恢复指数均延长(P<0.05)。与OF组比较,OR组的起效时间缩短,而临床持续时间、药理持续时间和恢复指数均延长,且插管条件均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F与OR组药效学指标和离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按RBW计算给药剂量偏大,产生的药效个体差异较大,按FBW给予CIS剂量不仅可达到临床上按RBW给药的相同插管条件及肌松效果满足手术要求而且可减少肌松药剂量,从而减少药效学指标个体之间的差异,提高对肥胖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对改善肥胖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肥胖症 顺式阿曲库铵 药效动力学 药物剂量计算 体重
  • 作者: 陈宗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肩膀酸痛,四肢无力、疲倦、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处在压力过大的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上述情况,这些是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多因酵素作用“短路”,问题越严重,据越可能变成疾病。本文从酵素的概述功效出发,分析酵素的作用,并从生活习惯等分析酵素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及未输血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并分析影响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VLBWI,69例需输血治疗(输血组),31例未输血(非输血组)。首次输血多在生后1~4周,平均输注次数为6次。两组患儿分别在母孕期贫血、出生体重、胎龄、出生时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压积、生后2周内采血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分娩方式、出生后是否需气管插管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386,95%CI 0.212~0.704,P=0.002)越小、住院时间(OR=2.177,95%CI 1.170~4.049,P=0.014)及肠外营养时间(OR=1.195,95%CI 1.083~1.319,P<0.001)越长、生后2周内采血量越大(OR=1.269,95%CI 1.083~1.487,P=0.003)、剖宫产(OR=5.513,95%CI 1.056~28.770,P=0.043)的VLBWI输血率越高。结论VLBWI的胎龄、住院时间、生后2周内采血量、肠外营养时间及分娩方式均对输血风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贫血 输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早期喂养和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VLBWI,根据胎龄分为<30周组(85例)和≥30周组(79例),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首次检测甲状腺功能情况。根据生后首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的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为甲状腺素正常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第2次检测甲状腺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首次检测及治疗与否,将胎龄<30周和≥30周的VLBWI分为甲状腺素正常亚组、低甲状腺素血症治疗亚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未治疗亚组,比较组间早期喂养耐受性和体重增长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VLBWI胎龄(29.7±2.0)周,出生体重(1 210±210)g,超低出生体重儿27例(16.5%)。首次甲状腺功能检测日龄为(10.7±3.1)d,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为45.1%(74/164),其中轻度71例,重度3例。胎龄≥30周组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较高[55.7%(44/79)与35.5%(30/85),χ2=6.883,P=0.009],且3例重度低甲状腺素血症全部出现在胎龄≥30周组。胎龄(OR=1.413,95%CI:1.044~1.912,P=0.025)和男婴(OR=2.082,95%CI:1.047~4.143,P=0.037)是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首次检测甲状腺素正常者,第2次检测时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为47.6%(39/82),胎龄≥30周组发生率高于胎龄<30周组[64.5%(20/31)与37.3%(19/51),χ2=5.745,P=0.017]。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者,第2次检测时未治疗组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81.3%(26/32)与38.7%(12/31),χ2=11.905,P=0.001]。各胎龄组内比较,甲状腺素正常亚组、低甲状腺素血症治疗亚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未治疗亚组生后21 d内腹胀的发生率,生后7、14和21 d喂养量和7、14和21 d内体重增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LBWI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较高,生后应进行2次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发现延迟出现的低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素水平及是否治疗对生后早期喂养及体重增长未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肠道营养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