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童年创伤经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自我隐瞒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自我隐瞒量表(self-concealment scale,SCS)、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APIUS)对5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Amos24.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结果所有被试童年创伤总分为(37.23±11.91)分、自我隐瞒总分为(26.09±9.26)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为(82.15±28.09)分。相关分析显示,童年创伤与自我隐瞒显著正相关(r=0.27,P<0.01),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r=0.47,P<0.01),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r=0.36,P<0.01)。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童年创伤对自我隐瞒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4,P<0.01),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4,P<0.01),童年创伤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1,P<0.01)。结论童年创伤、自我隐瞒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自我隐瞒在童年创伤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童年创伤 网络成瘾 自我隐瞒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在中学生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等对3 44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根据SBQ-R总分分组,≤6分为低自杀风险组,≥7分为高自杀风险组,最终本研究纳入低自杀风险组2 168人、高自杀风险组1 274人。采用SPSSAU 21.0在线统计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高自杀风险组与低自杀风险组在年级、性别2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4,83.737,均P<0.05);在童年创伤经历种类和失眠严重程度2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11,333.998,均P<0.05)。(2)高自杀风险组童年创伤总分[(43.92±10.50)分]高于低自杀风险组[(37.74±6.93)分](F=351.78,P<0.01),高自杀风险组失眠得分[(10.66±5.54)分]高于低自杀风险组[(7.04±4.76)分](F=379.25,P<0.01)。(3)童年创伤总分与自杀风险得分呈正相关(r=0.415,P<0.01),与失眠得分呈正相关(r=0.306,P<0.01),失眠得分与自杀风险得分显著正相关(r=0.399,P<0.01);控制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后,相关性仍然显著(均P<0.01)。(4)路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童年创伤对失眠呈正向影响(β=0.30,P<0.01),失眠对自杀风险呈正向影响(β=0.29,P<0.01),童年创伤对自杀风险呈正向影响(β=0.33,P<0.01);失眠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21%,控制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后,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66%。结论童年创伤和失眠对中学生自杀风险有显著影响,失眠在童年创伤与中学生自杀风险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及时对创伤个体的睡眠进行管理,可降低中学生自杀风险。

  • 标签: 中学生 童年创伤 失眠 自杀风险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成瘾、抑郁和自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建某两所高中707名学生,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问卷(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dolescents self-harm scale,ASHS)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并用Mplus 8.3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及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高中生自伤的发生率为33.38%,手机成瘾得分为(106.01±27.18)分,抑郁得分为5.00(1.00,9.00)分,自伤得分为0(0,3.00)分。手机成瘾与抑郁、自伤呈正相关(r=0.33,0.16;均P<0.01),抑郁与自伤呈正相关(r=0.52,P<0.01)。抑郁在手机成瘾和自伤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0.16,95%CI=0.12~0.21)。结论手机成瘾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伤行为。

  • 标签: 手机成瘾 抑郁 自伤 中介作用 高中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家庭支持、心理资本与护士隐性缺勤的关系,探究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支持与隐性缺勤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护士心理资本量表和隐性缺勤量表对湖北省十堰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9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AMOS.21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支持与隐性缺勤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工作-家庭支持与隐性缺勤呈负相关(r值为-0.342,P<0.01),工作-家庭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值为0.565,P<0.01),心理资本与隐性缺勤呈负相关(r值为-0.364,P<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支持与隐性缺勤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71.4%。结论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支持对护士隐性缺勤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为降低护士的隐性缺勤损失需要先提高护士的心理资本,从而增强工作-家庭支持对隐性缺勤损失的干预作用

  • 标签: 护士 工作-家庭支持 心理资本 隐性缺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情感表达与幼儿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幼儿园1 213名幼儿的家长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4 ~16岁)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调查后,用SPSS 24.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家庭情感表达得分[6.0(5.0,7.0)分]、家庭亲密度得分[8.0(6.0,9.0)分]与幼儿行为得分[147.0(135.0,163.0)分]均呈负相关(r=-0.145,r=-0.187,P<0.01)。(2)家庭情感表达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得分呈正相关(r=0.443,P<0.01)。(3)家庭情感表达对幼儿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072,95%置信区间为(-0.133,-0.010),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情感表达与幼儿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2,95%置信区间为(-0.129,-0.05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6.4%。结论家庭情感表达在影响幼儿行为的过程中,家庭亲密度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幼儿行为 家庭情感表达 家庭亲密度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职场暴力经历、工作绩效现状,分析职场正念在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暴力经历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3—5月采用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工作绩效量表和职场正念量表对我国8个省份776名护士遭遇的职场暴力、工作绩效以及职场正念进行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评价三者关系以及职场正念的中介作用。结果共收集776份问卷,有效问卷696份。696名护士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得分为(1.21±0.78)分,职场正念量表得分为(4.74±0.63)分,工作绩效量表得分为(3.77±0.9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正念呈正相关(r=0.235,P<0.01);护理职场暴力与工作绩效(r=-0.098,P<0.05)、职场正念与职场暴力(r=-0.217,P<0.01)呈负相关。职场暴力对工作绩效的总效应为(β=-0.130 6,P<0.01),职场正念在两者关系之间扮演中介角色,中介效应为-0.067 5。结论在职场中经历的患者及家属暴力会破坏护士的职业沉浸度、警觉以及组织接纳水平,从而制约了护理工作绩效发挥,故增加护士在预防暴力方面的培训以及应对暴力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士 职场暴力 工作绩效 职场正念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成年人素质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及人际指针反应量表对37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效应,并对其共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助产士希望特质与心理弹性、共情均呈正相关(r值为0.504、0.133,P<0.01或0.05),心理弹性与共情呈正相关(r值为0.309,P<0.01),且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8。结论管理者应注重对助产士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培养,积极提升助产士的心理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共情,建立和谐优质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助产士 共情 希望特质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谋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觉压力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11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智谋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与PROCESS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探讨智谋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311份,回收问卷311份,有效问卷308份。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知觉压力得分为(24.98±6.38)分,智谋得分为(83.98±12.85)分,抑郁得分为(44.35±8.40)分。智谋与知觉压力、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3、-0.317,P均<0.01),知觉压力与抑郁呈正相关(r=0.425,P<0.01)。Bootstrap法进一步验证了智谋在知觉压力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4.95%。结论智谋是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觉压力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智谋在知觉压力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卒中 主要照顾者 智谋 知觉压力 抑郁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成年人素质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及人际指针反应量表对37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效应,并对其共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助产士希望特质与心理弹性、共情均呈正相关(r值为0.504、0.133,P<0.01或0.05),心理弹性与共情呈正相关(r值为0.309,P<0.01),且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8。结论管理者应注重对助产士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培养,积极提升助产士的心理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共情,建立和谐优质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助产士 共情 希望特质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 作者: 张湛美 刘玉琳 王倩 王李晶子 张学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重庆 400014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日间外科病房,重庆 400014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重中介效应对护理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医科大学3个附属医院在读护理研究生127人。调查量表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导师支持量表、护理科研自我效能量表、自主性动机量表及科研创造力量表。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护理研究生调查问卷,严格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有效收集到127名研究生数据。通过SPSS进行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护理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自主性动机分别与导师支持、科研创造力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护理科研自我效能、自主性动机在导师支持和科研创造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其中介作用分别解释13.1%、4.2%的变异量。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多重中介效应对护理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作用。结论护理研究生科研创造力与导师支持、科研自我效能及自主性动机密切相关。导师可以通过提高导师支持水平、增强护理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及自主性动机,进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造力。

  • 标签: 多重中介效应 护理研究生 科研创造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的水平,分析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寻找影响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的中介变量,为提高口腔肿瘤患者的心理适应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沈阳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230例口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Herth希望量表、修订版生活定向测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压力知觉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结果230例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得分为(67.93±12.65)分,处于中等水平;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水平与其希望水平、乐观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压力知觉水平呈负相关(P<0.01);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程度、希望、乐观,可解释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48.2%的变异(P<0.05)。其中,希望是口腔肿瘤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压力知觉水平与心理韧性关系的完全中介变量,是乐观水平与心理韧性关系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希望是影响口腔肿瘤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关键变量,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的良好心理适应。

  • 标签: 口腔肿瘤 模型,心理学 社会支持 预期,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关系以及焦虑、抑郁两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压力感知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对广东省某2所大学的1 0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回收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 021份。调查对象中男322名,女699名,年龄(23.71±3.11)岁。使用SPSS 22.0对医学生的一般情况、压力感知、睡眠质量、焦虑与抑郁4个变量的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及描述。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r=0.305,P<0.01)、焦虑(r=0.401,P<0.01)、抑郁(r=0.427,P<0.01)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压力感知正向预测睡眠质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焦虑及抑郁在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通过2条路径间接影响分析,抑郁及焦虑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6.35%、2.78%。结论焦虑、抑郁在医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之间有显著中介效应,提示可通过降低压力感知与焦虑、抑郁水平,进一步改善医学生的睡眠质量,以提高医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压力感知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深层学习策略在医学生职业认同与胜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认同、深层学习策略和胜任力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各潜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假设作用路径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医学生的胜任力、职业认同和深层学习策略评分分别为(66.38±11.67)分、(12.68±2.32)分和(43.97±6.43)分。职业认同与胜任力呈正相关(r=0.50),深层学习策略与胜任力呈正相关(r=0.51),职业认同与深层学习策略呈正相关(r=0.3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职业认同和深层学习策略均对胜任力存在直接正向作用(β=0.39、0.41,均P<0.001),职业认同对深层学习策略存在直接正向作用(β=0.28,P<0.001),职业认同经过深层学习策略对胜任力存在间接正向作用(β=0.12,P<0.001)。结论深层学习策略能够中介医学生职业认同对胜任力的作用路径,可以通过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水平,培养深层学习策略,实现早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胜任力导向。

  • 标签: 医学生 胜任力 职业认同 深层学习策略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关怀在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0年11~12月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自我关怀量表对抽取的62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和PROCESS v 2.16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的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女生[(63.52±8.47)分,(65.48±9.07)分](t=-2.79,P<0.01),自我关怀[(37.68±5.26)分,(36.49±5.75)分]、孤独感[(37.74±10.44)分,(36.01±10.48)分]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70,2.06,均P<0.05)。留守和非留守学生的家庭亲密度[(63.67±8.71)分,(64.74±8.85)分]、自我关怀[(37.45±5.71)分,(36.98±5.49)分]和孤独感得分[(36.60±10.52)分,(36.96±10.49)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87,0.38,均P>0.05)。七年级的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低于八年级、十年级、十一年级(P<0.01),十年级的自我关怀得分显著低于七年级、十一年级(P<0.05),十一年级的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八年级、十年级(P<0.05)。青少年家庭亲密度[(64.50±8.82)分]与自我关怀[(37.09±5.54)分]呈正相关(r=0.22,P<0.01),家庭亲密度、自我关怀与孤独感[(36.88±10.49)分]均呈负相关(r=-0.28,-0.27;均P<0.01)。青少年自我关怀在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9%。结论家庭亲密度不仅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还可以通过自我关怀的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

  • 标签: 自我关怀 家庭亲密度 孤独感 青少年 中介作用
  • 作者: 孔羽 汤婷 刘扣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系,南京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系,南京 210000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疾病感知、患者积极度、自我管理三者间的关系,并分析患者积极度在疾病感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55例住院的肺癌患者,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患者积极度量表(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PAM13)和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评分为(41.91±7.94)分,患者积极度评分为(62.31±16.39)分,自我管理评分为(142.20±20.59)分;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与患者积极度和自我管理均呈显著负相关(r=-0.652,P<0.01;r=-0.762,P<0.01),患者积极度和自我管理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患者积极度在疾病感知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10%。结论患者积极度在肺癌患者疾病感知和自我管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是患者主动参与到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医护人员可在评估肺癌患者疾病感知和积极度的基础上,对负性疾病感知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其建立并维持高积极度水平,以改善其自我管理。

  • 标签: 肺癌 疾病感知 患者积极度 自我管理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分析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其疲劳状况提供理论参考。选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23例ICU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进行调查。223例ICU患者家属中,155例有疲劳状态,发生率为69.51%。比较ICU患者家属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居住地、付费方式和人均月收入等方面疲劳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疲劳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3、-0.276、-0.416,均P<0.01),抑郁、疲劳与焦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8、0.703,均P<0.01),疲劳与抑郁呈正相关(r=0.665,P<0.01)。焦虑、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量为52.64%。对社会支持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疲劳状态。

  • 标签: 家属 疲劳 焦虑 抑郁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劳动在ICU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为减轻ICU护士工作倦怠、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6—7月选取南昌市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27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情绪劳动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情绪劳动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49份。249名ICU护士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5±0.45)分,职业价值观条目均分为(3.63±0.41)分,工作倦怠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情感耗竭(2.77±1.07)分、去人格化(1.54±1.26)分、个人成就感(3.78±1.16)分。结构方程拟合指数χ2/df=1.155,拟合优度指数(GFI)=0.976,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27。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情绪劳动均对其工作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职业价值观还以其情绪劳动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工作倦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从个体自身因素层面通过提升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水平、优化其情绪劳动策略选择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情绪劳动 职业价值观 工作倦怠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刍思维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和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RRS)对68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采用SPSS 25.0及Mplus 7.0进行数据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社交焦虑、手机成瘾倾向、反刍思维的相关性,用Bootstrap法检验反刍思维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大学生社交焦虑总分为(13.36±6.02)分,反刍思维总分为(51.04±11.56)分,手机成瘾倾向总分(40.46±11.74)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23.90%,社交焦虑检出率为49.85%。大学生社交焦虑总分与反刍思维总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与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呈正相关(r=0.25,P<0.01),大学生反刍思维总分与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呈正相关(r=0.46,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反刍思维在高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8;低社交焦虑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间不存在中介效应,直接效应为0.33。结论低社交焦虑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高社交焦虑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

  • 标签: 社交焦虑 手机成瘾 反刍思维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述情障碍、反刍思维、抑郁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现状调查,选择2018年9—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229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现场问卷填写,以t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孕症患者抑郁得分(13.17 ± 8.66)分、述情障碍得分(51.62 ± 10.91)分、反刍思维得分(18.28 ± 10.65)分,三者之间呈正相关(r值为0.442、0.551、0.569,均P<0.05),述情障碍在不孕症患者反刍思维与抑郁间起中介作用,其间接效应为0.026 4,占总效应的24.81%。结论不孕症患者抑郁现状不容乐观,反刍思维通过述情障碍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患者内心的情感不能有效抒发,容易形成负性应激情绪,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医护人员、家属应当重视患者内心想法和反刍思维,及时倾听、疏导,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标签: 抑郁 不孕症 反刍思维 述情障碍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强迫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99名大学生进行帕多瓦量表中文修订版(Padua inventory,P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测查后,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采用Mplus 7.4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成熟应对方式得分为(15.32±4.19)分、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为(12.85±5.33)分、合理化得分为(4.51±1.91)分、强迫倾向得分为(30.91±17.46)分、心理弹性得分为(53.27±12.88)分。相关分析表明强迫倾向与成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21,-0.21;均P<0.01),强迫倾向与不成熟应对方式、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49,0.29;均P<0.01)。心理弹性在成熟应对方式与强迫倾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0.060,95%CI:-0.117~-0.005);在不成熟应对方式与强迫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0.011,95%CI:0.001~0.027)。结论成熟应对方式通过心理弹性负向预测强迫倾向,不成熟应对方式通过心理弹性正向预测强迫倾向。

  • 标签: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强迫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