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变性病,主要原因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发现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改变姿势体位时会引起震颤暂时消失一段时间,之后震颤再次重新出现。这种临床现象被称为帕金森病的再现震颤(re-emergent tremor, RET)。目前RET的原因机制尚且不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帕金森病RET的可能机制、临床特点及意义予以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震颤 再现性震颤
  • 简介:摘要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依旧偏低,就诊时已无法手术根治或不可切除的Ⅳ期胃癌仍占到30%左右。减量手术是指在原发病灶没有严重症状时,为减少肿瘤负荷进行的非根治胃切除手术,其必要以及能否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一直备受争议。回顾的数据大多支持其必要,然而日本REGATTA研究的结果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减量胃切除手术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因此,日本胃癌学会的指南强烈不推荐进行减量胃切除手术。尽管REGATTA研究设计并不完美、研究结论受到挑战,但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外科医生在临床常规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施行预防减量胃切除手术,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讨论来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胃肿瘤,不可治愈性 减量手术 总体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不可耐受咳嗽(IC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队列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行肺切除术的3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1例、女154例,年龄24~83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CAP,将患者分为ICAP组61例和非ICAP组304例。患者肺切除术后出现ICA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吸烟史、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前咳嗽及手术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0、15.25、12.15、4.20、4.9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无吸烟史、右肺手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以及术前咳嗽,均为术后ICAP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036、6.243、2.311、3.347、1.953,95%可信区间为2.077~7.845、3.030~12.864、1.184~4.512、1.732~6.467、1.039~3.668,P值均<0.05)。结论女性、无吸烟史、右肺手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以及术前咳嗽可能会导致肺切除术后ICAP的发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切除术 咳嗽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百日咳再现原因复杂,与疫苗免疫效力持久不足、疫苗接种策略差异、流行病学特征改变、抗生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的变异、诊断标准的改进及监测系统的完善度等因素均有关。疫苗接种后,由于自然感染病例减少,导致当前百日咳流行规律已经发生改变。由于人群群体免疫水平下降,经母体胎传给新生儿的血清抗体滴度降低,导致未接种疫苗的婴儿早期免疫水平不足,1岁以下的婴儿易出现重症病例。由于疫苗免疫效力并不持久,儿童、青少年也是百日咳的易感人群,感染后表现以慢性咳嗽较为常见,成人病例可因症状不典型或隐匿性感染难以引起重视,成为婴儿感染的传染源。为了加强百日咳的诊治能力,有必要改进诊断标准、关注细菌变异与耐药、加强百日咳的监测、寻求更为优化的免疫接种策略及进行新疫苗的开发。现就当前百日咳再现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百日咳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百日咳再现 原因 免疫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日咳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又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给现有疫苗及接种策略提出了挑战。现就百日咳再现原因、疫苗接种变迁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提高对百日咳的重视及为百日咳的防控提供解决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AATDs)治疗后行序贯外科切除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手术的41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51.8±10.7)岁。分析患者临床特点、转化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预后。结果转化治疗前有5例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4例CNLC-Ⅱ期,28例CNLC-Ⅲa期,4例CNLC-Ⅲb期。其中2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转化治疗前所有患者肿瘤长径(9.16±4.43)cm,转化治疗后(肝切除前末次评估)肿瘤长径(6.49±4.69)cm。41例患者接受了3~15个周期(中位数5个周期)转化治疗后经改良的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5例。21例(51.2%)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予以对症治疗或短暂停药后均有所缓解。41例患者均转化治疗成功行肝切除。术后发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9例(22.0%)。41例患者确诊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0%、92.6%与64.7%。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生存率为95.1%、74.7%与60.8%,手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8%、56.7%和48.6%。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后行外科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靶向治疗 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比较复苏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与复苏剖胸术(RT)治疗不可压迫躯干出血(NCTH)的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REBOA与RT治疗NCTH患者预后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入院时对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REBOA组与RT组,并对各组的预后程度进行评价,观察REBOA与RT治疗NCTH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剖腹手术再发生率、术后栓塞手术发生率、手术区域病死率差异。采用Egger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纳入2篇前瞻研究和4篇回顾研究,共2 588例研究对象,其中REBOA组1 591例,RT组997例。在病死率(I2=68%,OR=0.33,95%CI 0.26~0.42,P<0.01)、术后剖腹手术再发生率(I2=76%,OR=1.41,95%CI 1.11~1.77,P<0.01)和术后栓塞手术发生率(I2=84%,OR=0.76,95%CI 0.59~0.99,P<0.05)方面,REBOA组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CU室REBOA组病死率与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83%,OR=0.69,95%CI 0.45~1.05,P>0.05),急诊室REBOA组病死率低于RT组(I2=94%,OR=0.52,95%CI 0.38~0.70,P<0.01)。Egger检验显示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与RT治疗相比,REBOA治疗NCTH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术后栓塞手术发生率,但是增加了患者的剖腹手术再发生率,同时急诊室比ICU更适合作为REBOA常备的手术区域。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气囊阻塞 胸廓切开术 休克,创伤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初治不能根治手术切除的,而应用综合治疗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综合治疗,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其中6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估为部分缓解,成功接受了手术;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疾病稳定,无明显进展;2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疾病进展。结论对不同患者应用综合治疗能够使一部分患者实现转化手术获得根治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综合治疗 安全性 疗效
  • 作者: 李俊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1530
  • 简介:髋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独立行走的能力。目前,手术治疗是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手术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同样重要。术后康复锻炼是髋关节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 标签: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染非常强,有较高的死亡率,是引起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自1978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策略,并将百日咳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发病的持续增高,局部地区还呈现爆发流行。该文就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百日咳再现的原因展开综述,提高临床医生对百日咳的认识,对我国百日咳的防控提出建议。

  • 标签: 百日咳 重现 疫苗 流行病学
  • 作者: 肖文 史文涛 汪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
  • 简介:摘要为评价炎活髓保存治疗年轻恒牙不可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疗效,本研究征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随访1年以上的炎活髓保存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得出该技术对改善患牙临床症状及根尖周骨组织愈合的影响,并对患牙根尖孔直径及牙根长度改变数值进行统计,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9.9±1.4)岁,随访时间(26.5±6.8)个月(17~37个月)。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全部病例均实现临床症状改善,9例初诊时根尖阴影的患牙实现根尖阴影消退。术后3、6、12个月根尖孔直径缩小分别为(8.0±5.1)%、(24.1±9.1)%及(70.3±10.7)%,牙根长度增加分别为(11.4±9.8)%、(14.5±9.8)%及(27.4±14.2)%。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根尖孔直径及牙根长度改变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根尖孔直径(F=18.80,P<0.001)及牙根长度(F=4.64,P=0.047)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炎活髓保存技术可有效实现临床症状改善及促进牙根发育,可作为年轻恒牙不可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髓炎 根尖周炎 年轻恒牙 活髓保存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临床试验注册旨在增进公众对医学研究的信任,是医学研究的伦理需要,是临床试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必需。

  • 标签: 注册 临床试验 伦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众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医疗界遵照国家决策部署,投入大量医疗资源,驰援湖北。但在全国范围内,部分医院发生了门诊停诊、病房停收、手术停做等现象。笔者从停诊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对患者的危害方面进行剖析,并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策略以及处置方案的优化,最后提出疫区以外综合医院开展安全医疗管理的合理建议,希望引起医疗机构和医护同行的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停诊 诊断 治疗 策略 安全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评估骺板骨桥,并以传统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技术作为对照,验证其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20例骺板骨桥患儿术前CT扫描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9.94±2.91)岁。病因包括创伤17例,肿瘤1例,原因不明2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5例,胫骨远端3例,桡骨远端3例。均利用VR技术对骺板骨桥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骨桥比例,即骨桥占全部骺板的大小;骨桥类型,即骨桥于骺板内的形态。评估方法为:比较VR技术的组间及组内一致;与传统CPR技术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与既往文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验证VR技术的可行。结果所有患儿均一次扫描成功,无一例需要药物镇定,曝光时间(3.81±0.83)s,扫描时仅对受累部位关节进行低剂量扫描,并进行常规放射保护。利用VR技术评估骨桥比例,3名测试者结果分别为25.36%±15.36%,24.75%±16.18%,26.70%±17.72%,组间一致程度很强(ICC=0.976);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为25.36%±15.36%,25.41%±15.20%,25.74%±16.00%,组内一致程度很强(ICC=0.990)。与传统CPR技术评估进行对比,3名测试者得到结果分别为28.36%±16.74%,23.66%±19.87%,35.25%±15.92%,组间一致程度较强(ICC=0.737);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分别为28.36%±16.74%,31.66%±13.06%,30.89%±12.52%,组内一致程度很强(ICC=0.875)。但VR技术组间及组内ICC相关系数值均优于CRP技术。对3名测试者测量结果及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VR技术评估骨桥类型,3名测试者判断20例患儿骨桥类型结果均一致;而3名测试者利用CPR技术评估时18例结果一致,2例存在差异,证实VR技术组间一致更高。结论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儿童骺板骨桥的方法,在降低儿童放射暴露的同时可以精确评估骨桥比例及类型,测试者组间一致及组内一致均优于传统曲面重建技术,实际操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生长面 儿童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肌肉骨骼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评分(SIS)对不可切除转移结直肠癌(mCR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30例不可切除m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S与不可切除m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不可切除m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SIS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40例)、1分组(58例)和2分组(32例)。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功能状态评分、组织类型、RAS基因状态、转移器官数目、腹膜扩散、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分层患者间不同SIS患者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IS 0分、1分、2分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19.0%、6.3%,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原发肿瘤位置为右侧、SIS 1~2分是不可切除mCR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IS可能为不可切除mCRC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高SIS患者预后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全身炎症评分 预后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作者: 杨奎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 简介:王先生陪伴妻子刘女士前往医院做胃肠镜检查,看到无痛胃镜肠镜检查仅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为求心安于是主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但是医生却在他胃窦部位发现了一小块粘膜色泽改变,虽然病灶仅有1-2mm,但是经过活检病理检查后确定胃印戒细胞癌,其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胃癌,早期转移强且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存活时间非常短。幸运的是,王先生及时发现了此病并且存在于胃粘膜浅层,仅需要胃镜下手术就能切除且还保留了完整的胃。王先生不禁感叹,幸好及时发现没有耽误病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当前,社会大众对胃癌了解不深,发现胃癌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耽误了治疗、缩短了生存时间。由此,文章重点讲述了何为胃癌?为何会患上胃癌?如何早期发现胃癌?如何治疗早期胃癌?如何预防早期胃癌?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胃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胃癌;不痛不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护理对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88例,肿瘤已经侵犯门静脉血管或肠系膜上动脉,无法实施手术切除,患者拟于该院实施放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

  • 标签: 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 针对性护理 营养状况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Ⅲa~Ⅳ期)肺鳞癌患者3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50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化疗线数、化疗疗效、是否放疗、化疗前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是否骨转移、是否脑转移和是否肝转移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HR=1.855,95% CI为1.063~3.239, P=0.030)、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HR=0.476,95% CI为0.302~0.751,P=0.001)、一线化疗疗效(疾病稳定:HR=0.293,95% CI为0.159~0.540,P<0.001;完全缓解+部分缓解:HR=0.223,95% CI为0.120~0.413,P<0.001)、化疗前CRP(HR=1.715,95% CI为1.080~2.723,P=0.042)、LDH(HR=1.116,95% CI为0.780~1.596,P=0.002)、CEA(HR=1.855,95% CI为1.361~2.528, P<0.001)、是否肝转移(HR=2.453, 95% CI为1.461~4.120, P=0.001)是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前CRP、LDH及CEA水平、是否发生肝转移是晚期不可手术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肺肿瘤,鳞状细胞 预后因素 晚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Ⅲa~Ⅳ期)肺鳞癌患者3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50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化疗线数、化疗疗效、是否放疗、化疗前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是否骨转移、是否脑转移和是否肝转移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HR=1.855,95% CI为1.063~3.239, P=0.030)、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HR=0.476,95% CI为0.302~0.751,P=0.001)、一线化疗疗效(疾病稳定:HR=0.293,95% CI为0.159~0.540,P<0.001;完全缓解+部分缓解:HR=0.223,95% CI为0.120~0.413,P<0.001)、化疗前CRP(HR=1.715,95% CI为1.080~2.723,P=0.042)、LDH(HR=1.116,95% CI为0.780~1.596,P=0.002)、CEA(HR=1.855,95% CI为1.361~2.528, P<0.001)、是否肝转移(HR=2.453, 95% CI为1.461~4.120, P=0.001)是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前CRP、LDH及CEA水平、是否发生肝转移是晚期不可手术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肺肿瘤,鳞状细胞 预后因素 晚期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