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化解或避免人与人之间就各种客观事物所发生的利益冲突,法律创制出“权利”这一概念工具,其功能在于运用法律的力量在主体之间就特定客体(特定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利益进行配置。所以,现今通说认为,任何权利都包含“法律上之力”与“特定利益”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换个角度看,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之内在属性千差万别,对人构成的利益(即该客体的“有用性”)及其各自所能承受的利益实现行为自然各不相同,

  • 标签: 版权 精神权利 权利限制 作品 作者 著作权法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之际.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春天.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指导.《中国版权》杂志社主办、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协办的新时代版权强国青年征文大赛于4月16日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青年版权征文大赛(以下也称'大赛').

  • 标签: 中国主力军 主力军写 写新时代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民商法的立法体例主要涉及如何协调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问题,即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还关系到我国商法体系的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者围绕民商法的立法体例主要形成了三种不

  • 标签: 商事通则 单行法 商法体系 民商分立 民商合一 立法体例
  • 简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们召开全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谋划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对在新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全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服务工作 版权 创新时代 精神 创建工作 新时期
  • 简介:在1965年以前,在德国法律中,尚没有使用著作人身权(Urheberpersoenlichkeitsrecht)的术语,因此,也不会有关于侵犯著作人身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在当时的《文学和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和《美术和摄影作品著作权法》中,对著作权的保护,只有简单的规定受害人在其著作权受到侵害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的判决对补充法律上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侵犯著作人身权而要求非财产损害赔偿(即精神损害赔偿)时,法院首先依据《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并与《德国基本法》第1条和第2条相联系承认著作人身权的保护,固然后按照《德国民法典》原第847条确定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 著作人身权 司法实践 法律 侵犯 《德国民法典》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连续两年将保护知识产权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并决定开展跨2004、2005两个年度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为彰显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与决心,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国家版权局、新闻出版总署、

  • 标签: 国家版权局 精神家园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演唱会 保护知识产权 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