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程民主和科学,保障决策的行之有效.我国的对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所做的规定还不能令人满意.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立法的先进经验,我们应当通过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协调好国家干预和公众参与、赋予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的权利、加强公众宣传、保证信息透明等方式对其加以完善.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公众参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诉讼 环境保护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出发,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比较,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介入时机、如何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意见和建议。

  • 标签: 环境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 公众参与
  • 简介:本文揭示出了新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制度在巴基斯坦的演进。笔者试图分析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第十八修正案颁布前后巴基斯坦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以及在国家和省级关于环评的法律。根据法律规定,任何需要进行环境评价的项目如果不对其可能造成的潜在的公共利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将会被认为是不合法的项目。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对相关书籍、法规、研究论文、国际条约、相关司法判例及相关网络资源的深入研究。笔者重点分析了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可持续发展制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巴基斯坦环境保护法
  • 简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合理开发海洋与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成为各国特别是沿海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韩国是三面环海的国家,在海洋环境保护特别是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方面,有很多我国引以借鉴的制度模式和经验。最近,海洋环评制度与陆地环评制度分开实施的一些探讨和制度实践,相信对我国海洋环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肯定会提供有益的启示与经验。

  • 标签: 海域利用协议 海域利用影响评价 海洋环境管理法 韩国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规则最初起源于美国,这种实践经过数十年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在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习惯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帮助其传播的作用。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在可能产生重大跨界环境影响的规划或项目的环评中的应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环评法律明确地排除了对项目的跨界影响的评估。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和国际常设仲裁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审理了数个涉及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件,数次肯定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规则,并且通过不同案件的判决,陆续澄清了该规则的内涵。中国也通过自己签署的多边条约、区域性条约和双边条约对这一规则表示接受,并且在一些项目上开展了跨界环评的实践。

  • 标签: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重大环境影响 国际习惯法
  • 简介:公众参与是促进理性形成、容纳各种价值立场并实现行政决策自我正当化合法化的行政程序装置,该装置能否发挥既定的功能,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设定和安排合理的参与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法效力。以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为例,目前在功能意义上至少有公开说明会、公众意见调查、陈述意见、公听会、公告-评论、公民咨询团体、听证会、参与决定、公众投票等九种方式,其在法效力上呈现递增的格局和"光谱式"的排列。但在参与方式选择上,并不是选择效力越高的方式,越能达致理想的参与功能,而应结合各种要素进行衡量,既不能片面地对公众参与的法效力产生迷信,亦不能让公众参与走过场,成为纯粹的合法性"背书",而应将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塑造成风险沟通和理性形成的程序场域。以上述观点为分析框架,我国环评法制所设定的公众参与方式及其法效力具有参与方式可替代性强、规范内涵不足及双向沟通交流匮乏、反馈性机制不足或者难以落实等特点和缺陷,需通过程序和制度建设予以改进。

  • 标签: 公众参与 环评 参与方式 效力 理性形成
  • 简介:一、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的提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作为重要议题被正式提出,10年来一直为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热点,这是缘于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时代革命的必然结果。……

  • 标签: 中国 入世 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 贸易自由化 环境管理 协调机制
  • 简介:公司终止环境法律责任一直是我国法律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确认公司终止环境法律责任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的缺陷,并提出如何确认公司终止环境法律责任的几点立法建议。

  • 标签: 公司终止 环境法律责任
  • 简介:作为环境犯罪前置性规范的行政可能存在瑕疵。行政瑕疵包括行政规范违法、行政处分违法以及行政规范欠缺三种情况。行政规范瑕疵分为行政法规违宪与行政命令违法。行政处分瑕疵可能导致行政处分无效以及行政处分可撤销两大类。行政存在瑕疵时,刑事法院是否有审查权、环境犯罪如何处理,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当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法院对规章及其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具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的适法性应当具有审查权。行政规范欠缺时环境犯罪的处理可以在立法技术上通过反面规定的形式加以解决。

  • 标签: 行政瑕疵 环境犯罪 行政规范 行政处分 违法
  • 简介:环境司法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司法公正在环境案件中的实现情况则是研究的难点所在。目前,国内外的法治评估实践从整体和宏观维度上对司法公正进行了量化评价,但尚无法在微观维度上实现对特定领域的精准分析。根据司法公正的一般理论和环境正义的特殊要求,运用统计学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侵权一审判决书作为样本,将污染受害人"诉讼请求支持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分为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两个方面),将案件中的相关因素(包括实体性因素和程序性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对环境侵权案件中司法公正的实现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环境侵权案件的裁判结果受到当事人身份、数量、案件发生地、审判期限的显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污染受害人获得法律救济的充分性与公平性;法官的司法能力及相关理论学说也亟待改进。针对其他类型的大规模侵权案件,本研究在方法上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推进大数据条件下民事司法的"分类诊断"和"精准研究",是对目前法治评估体系的有益补充。

  • 标签: 环境侵权 司法公正 法治评估 回归分析 环境司法专门化
  • 简介: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总体评价和未来走向●中山大学法律系李挚萍一、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起步晚,直到70年代末才受到一定的重视并逐步展开。面对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刚从文革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国力不强,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可...

  • 标签: 建设项目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 集中控制
  • 简介:专利实质条件为发明创造获取专利保护的准入条件.受新技术的影响,专利实质条件趋向宽松,可专利保护主题范围不断扩大.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在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框架内,我国应对新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申请,严格各项专利实质条件的标准,防止专利保护门槛的降低,并积极参加有关国际条约的制订,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标签: 实质条件 新技术 评价 专利保护 技术发展水平 国际条约
  • 简介:环境侵权损害通常具有潜伏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其损害后果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显现出来。公司在存续期间的污染行为,其损害后果可能直到公司终止才最终显现出来。为弥补环境受害人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在公司和社会两个层面建立公司终止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机制。

  • 标签: 公司终止 环境侵权 责任承担
  • 简介:传统民法权利体系虽对环境权进行了部分吸纳,但二者却并不完全兼容,实质上更多地对环境权表现出排斥的情况,故将环境权在民法典中进行明确显得尤为必要。正确厘清民法上环境权是解决环境权融入民法典的关键,鉴于请求权在民法权利体系中居于枢纽的地位,应紧密结合环境权中的私法要素,以环境权作为民法上请求权的基础权利,对环境权请求权体系,即在民法典中明确环境权的内容、环境权作为基础权利的请求权内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恢复原状、环境修复请求权等方面进行合理构建,力求让环境权合乎逻辑、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民法典中。

  • 标签: 民法典 民法权利 基础权利 环境权 请求权
  • 简介:<正>今年初,某市法律顾问处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她神色懊丧,心情忧郁,眼神微露愧悔羞赧之色,话语则有些愤激。她向律师叙述了自己在生活作风上一段不严肃的失误经历,她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悔改,并取得了爱人的谅解的情况下,与爱人一起告发了“第三者”。然而却遇到了始所未料及的后果。她迷惘、疑惑、失望,恨自己也怨别人,处在徬徨不知措的状况,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律师请教,想从法律方面寻求帮助。原来她是某工厂的工人,一九八一年二月,厂里来了一位比她年轻六岁的复转人员

  • 标签: 第三者 律师 法律顾问处 爱人 悔悟 生活作风
  • 简介:环境法律实质上仅是社会悲剧性地分配资源的一种手段,市场、习俗、惯例和政策等手段都综合参与决定了资源的分配,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环境政策是影响环境法律的重要因素。环境政策实施对于环境法律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公共政策的演进促进环境侵权法律责任机制内在机理的更新;专门的环境政策催生新的环境法律、更新环境法律机制;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环境政策再界定过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地方环境政策,对于环境侵权救济的影响也呈现出多种形态。

  • 标签: 环境法律 环境侵权救济 公共政策 环境政策 政策再界定
  • 简介:<正>由于环境污染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进而对现代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环境权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加强环境保护领域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环境权的问题,已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点探讨,希望能引起同志们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环境权利 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 从权利 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