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三十年来的中国法治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法治发展进程中,民法无疑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最为迅捷的法律部门,被称为朝阳学科的民法学的社会影响力被不断放大,以至于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发展,甚至挤占了其他学科的生存空间,民法也由此一度被人冠以“民法帝国主义”。

  • 标签: 民法典 制定 应然 实然
  • 简介:一、引论民国肇始,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3月2日即公布《禁烟令》,申明政府厉行禁烟的态度。由于晚清乃至民国社会深受烟毒所害,相应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延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烟毒泛滥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失控D(1]此时国内上下均对禁烟禁毒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一些民间团体更是在此时极力推动"禁烟拒毒"运动,形成了颇为强大的社会舆论。[2]南京国民政府在此背景之下也积极进行禁烟禁毒立法,逐步施行断禁政策,虽后世学者褒贬不一,但在这一阶段确实产生了诸多重要的立法成果。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烟毒泛滥 刑法典 禁烟禁毒 犯罪 民国社会
  • 简介:起诉状的程序功能和内容是由诉讼的构造、诉答程序的功能、诉讼标的理论、判决效力制度、司法的经济性问题等共同决定的.我国起诉状的功能转型与内容再造应当与审前程序设置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同时兼顾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当弱化起诉状对于法院司法管理的辅助功能,减轻原告的法律论证负担,强化起诉状特定案件事实,促进争点整理方面的程序性作用;同时应当增强起诉状在内容方面的弹性,完善起诉状修改的程序.

  • 标签: 起诉状 诉答程序 争点整理
  • 简介:2002年12月23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中国民法典草案(审议稿)”进行了“一审”(以下简称民法一审稿),意味着民法典制定正式提上立法日程。此后,促生了多部学者版“民法典建议稿”。

  • 标签: 民法典 制定 现代化转型 立法
  • 简介: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院虽然在名义上是“最高司法机关”,但并不直接行使审判权,而是通过法令统一解释和判例变更制度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1936年的“五五宪草”一方面效仿美国的司法释宪模式,将宪法解释权赋予司法院,另一方面却预留了维持司法院体制的空间,并对宪法解释权的启动做了限制性规定。虽然最高法院和司法院的法令统一解释中有一些援引宪法性文件、认定行政命令违宪无效的宪法解释案例,但其宪法保障功能基本上仍处于休眠状态。

  • 标签: 国民政府 司法院 宪法解释 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