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我国民商法的理论研究发展很快,其中侵权行为法尤为突出。在侵权行为法当中,归责原则或归责标准是一个核心问题;所以,凡论侵权行为法,必然要涉及于此。目前,学界对此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过错责任的一元制原则;过错和无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制原则;过错、推定过错(或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及公平责任的三元制原则。三家之言各持其据,长期莫衷一是。作为二元归责原则的主张者,笔者认为三元制归责原则中的公平原则是不能成立的;实质上,它是一种“公平负担”或“衡平责任”的错误表述。

  • 标签: 归责原则 公平责任 侵权行为法 当事人 衡平责任 无过错责任
  • 简介:判断环境法上的“代际公平说”是否“虚妄”,既应建立在科学的逻辑论证基础之上,又应建立在法律社会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基础之上。在社会历史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维度中,“代际公平说”非但不是“虚妄”的,反而更是彰显法律价值精神、实现利益衡量的理论基础。在当下中国环境法治语境中,“代际公平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 标签: 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说 中国环境法 理论价值 实践功能
  • 简介: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的规制目标是清楚的,而对于何种规制方案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则众说纷纭。自动续期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一概无偿自动续期以及"一次获得,永久使用"等方案看似合理,实则有违市场逻辑,对既有的居住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并不公平,且会诱发地方政府的策略行为或投机行为。而采用市场方式进行个别化谈判和灵活期限续期以及试错的做法同样会产生极高的交易成本,并产生不公平的结果和系统性风险。这些都可能破坏自动续期规制目标的实现。自动续期制度设计必须以公平等法律价值为基点并在效果上接受其检验。

  • 标签: 自动续期 土地资源分配 公平考量 市场 效果检验
  • 简介:在国际仲裁中存在一种排斥任何法律通用的“友好仲裁”。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即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除法律。如何认识公平合理原则与直接适用法律之不同,本文从正面予以论述。

  • 标签: 仲裁法 公平合理原则 友好仲裁
  • 简介:显失公平的行政行为是不当行政行为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该行政行为不仅在行政执法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尤其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显失公平的行政行为进行控制是法治发达国家的核心内容,尤其在当代给付行政的行政法理念之下,该问题已经成为行政法关注的焦点。由于显失公平的行政行为是一概念范畴,因而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十分重要。对显失公平的行政行为需作类型化处理,并进行相关制约机制构建。应当建立显失公平行政行为的概念系统、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机制,拓展显失公平行政行为的范畴,实现司法审查的主动机制,建立独立的显失公平行政行为审判模式。

  • 标签: 行政行为 显失公平 行为类型 制约机制
  • 简介:福建省福安市福建正联律师事务所刘翔光认为:《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常见法学著作把此公平分担原则表述为'公平责任原则',并将其列为归责原则之一。这是不妥的。因为,'责任'就是'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而从法定的应适用公平分担原则的

  • 标签: 公平分担原则 修正 民法通则 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
  • 简介:谈谈对平等法律主体的公平保护罗堂庆对不同的法律主体应否实行公平保护,其争论由来已久。早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所有制是最发达的、最成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低级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因而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法必须对国有财产及其...

  • 标签: 法律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法规 特殊保护 当事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法治社会的建设不象事先没谱的蜜蜂筑巢和机遇偶得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虽其一往无前的精神可嘉),而象根据图纸进行的大厦施工,必须以一定的法治理念作为指导,不过,这可能不排除自发的秩序生成与秩序建构的共同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者相辅相成,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 标签: 公平正义 正义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人民当家作主 秩序建构 依法治国
  • 简介:对于一方利用其优势致使给付显著失衡的现象,德国法上的暴利行为与美国法上的显失公平规则所持的主、客观要素综合评价的观点代表了比较法上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通则》虽开创了显失公平与乘人之危分立的立法例,但两者各自的适用范围不仅未臻明确,反而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并未达到立法者预设的目标。乘人之危不足以成为意思表示瑕疵的独立类型,其规范功能可分别被显失公平与胁迫所涵盖。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应当废除乘人之危,确立兼有主客观要件的显失公平制度,以凸显该制度保障意思自决原则兼及给付等价原则的目的。

  • 标签: 显失公平 乘人之危 暴利行为 意思表示瑕疵 等价公平 私人自治
  • 简介:当前我国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普遍存在严重的不公平,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自由。劳动合同是附合合同,劳动者缺乏对等的谈判力量,这是导致不公平违约金现象出现的程序方面原因。违约金的不公平主要表现是金额过高,甚至远远高于劳动者所能够获得的报酬。对于这类违约金条款,劳动仲裁部门以及法院应当从公平出发,予以撤销或变更,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 标签: 劳动合同 辞职权 不公平违约金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与义务对应的主要是权力而不是权利,是权力义务关系为主,权利义务关系为辅。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公平表现在权利义务的总量比例失衡,义务多权利少;“一般权利和义务关系”较为欠缺,“特殊权利和义务关系”普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的客体多指向积极作为的“行为”,更强调其中的义务性。在权力义务关系中,虽然理论上也主张双方均有义务,但实践中落实的是“臣事君以忠”,而“君待臣以礼”仅限于道德说教;混淆了其中的法律权力与道德权力、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比“君为臣纲”布下了更为严密的权力网络,权力义务关系渗透在一切人际关系中,尽管为其注入了亲情,但主色调仍是义务。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根本转变。

  • 标签: 义务 权利义务关系 权力义务关系 传统文化 公平
  • 简介:农村金融中的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所以改革应确立的法律理念之一便是公平融资。建议允许农民发起设立或收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如私人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村镇银行;通过立法要求银行将可运用资金中的50%以上投放当地;要求政策性银行直接或间接向农民放贷;设置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弥补市场不足。

  • 标签: 农村金融 公平理念 创新思路
  • 简介:作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目前的法院体制及其司法权运行机制必须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一方面法院应当以公平的法律价值观为基点,改变刑事、民事、经济及行政审判中司法权运行的陈旧观念和滞后机制,另一方面法院应当从受案、审案、举证责任和执行等环节上进行一次深层次的自我变革与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司法权运行效率。公平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对法院司法权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法院能否运用司法权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 标签: 司法权 公平与效率 法院体制 行政权 场经济 诉讼程序
  • 简介: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基本政治立场。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关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本政治立场为进路,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人际公平。在此基础上,人均累积消费排放应当作为未来国际社会碳排放空间公平分配的基准。

  • 标签: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空间 分配 人均累积消费排放
  • 简介: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又称FRAND许可,是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不得拒绝许可,且许可费率不得高于该专利被纳入标准之前、有替代技术与之相竞争时的许可费率;对没有竞争关系的产品,可以适用不同的许可费率。许可费率的计算,既要确保专利权人继续参与标准的制定,又要确保标准实施者能够使用该标准。在司法适用上,应在标准必要专利侵权诉讼中慎用停止侵害责任和诉前行为保全等;在未来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中,应解决FRAND许可与强制许可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间的关系及程序衔接问题,明确违反FRAND许可承诺应承担的责任。

  • 标签: 标准必要专利 FRAND许可 费率
  • 简介: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并不能真正体现公平原则,改革途径主要是:建立分类制与综合制相结合的个税模式并逐渐向综合制模式转变,以此改变现有分类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在费用扣除制度的设计上应当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对高低收入人群所负担的多少应当有一个适当的扣除额,而不能一刀切;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减少税率档次,要符合世界各国降税趋势,按照我国社保程度的实际状况加以改革;扩大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改变目前课征范围主要采用的列举式,改用排除法,增加“附加福利”和“资本利得”,并对居民、非居民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重新定义;建立纳税人整体诉讼制度,充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个人所得税法 公平性 所得税税率 费用扣除制度 改革途径 低收入人群
  • 简介:民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人性恶论假设这一近现代民法的价值前提之上。从对人性尊重的角度出发,民法基本原则的正面体系应包括主体平等、私权保护和意思自治;从对人性限制的角度出发,民法基本原则的反面体系应包括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禁止权利滥用。以此为基础,不宜将民法定位为直接追求实体公平之法,当事人之间的实体公平,通过主体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所保障的程序公平,即可基本达致,因此公平不应当成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 标签: 性恶论 民法基本原则 公平
  • 简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万古长青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运用这条思想路线,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对于一个政党来讲,是根据客观实际还是根据主观愿望来决定自己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坚持“

  • 标签: 解放思想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 邓小平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