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3月20日,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中南财经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揭牌.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校党委副书记齐文远、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 标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法学会 法治发展 研究基地 中南财经大学 学术委员会
  • 简介:<正>江苏洁莱雅集团公司创办于1986年,是全国知名的化妆品生产厂家之一,“洁莱”注册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该商标于1989年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于1990年7月10日经商标局核准注册。1994年,该公司对原有的“洁莱”商标从图形和字体进行了革新,由“洁莱汉语拼音JieLaiYa+少女头像”组合而成,并于1995年12月28日经国家工商

  • 标签: 联合商标 商标局 驰名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国家工商局 申请注册
  • 简介:<正>本书是纪念厦门大学校庆七十周年隆重推出的《南强丛书》之一,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崇实,曾留学南斯拉夫,获法学博士学位,颇谙中南两国的法学与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最新资料。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法律比较研究和经济分析这三个层次的方法,不仅建构了独特的、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基本框架,而且能够开拓思路,使自己的新颖观

  • 标签: 比较研究 投资法 经济分析 南斯拉夫 法学博士 外国人
  • 简介:<正>中南政法学院民法辯論小組最近就民法是否解决敌我矛盾的問題展开討論。在第一次交鋒中,就有三种不同的意見。第一种意見認为,民法主要是解决人民內部矛盾,但在某种情况下也解决敌我矛盾。其理由是:(1)因为人民內部矛盾是多量的、复杂的,矛盾也可以轉化的。同时在民事案件中,有些案例就涉及到敌我矛盾,如公私合营企业中的某些劳資問題。(2)民法在解决人民內部矛盾时,有时体現

  • 标签: 政法学院 敌我矛盾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内部矛盾 公私合营企业 民事案件
  • 简介:日本当代著名比较法学家大木夫先生的《东西方的法观念比较》[1]经华夏、战宪斌先生的翻译,中译本已出版近十年了。本著的前身乃是大木夫先生于1981年2月至9月连载发表的论文《西洋与远东的法观念》。若按该论文最初发表的时间算起,已有三十多年了。

  • 标签: 法观念 东西方 批判 法学家 中译本 论文
  • 简介:由《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专业网站——法大学术网(www.fadaxueshu.com),已于2007年7月31日正式开通。目前,该网站设有"法大学报目录"、"法大学报文萃"、"法大学报动态"、"学报同人新论"、"法大学报规章"、"高校学刊论坛"等栏目。法大学术网不仅是展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学术品位及其影响力的主要窗口,而且也将是该《学报》同人与学界合作与联系的重要

  • 标签: 学术网站 高校文科学报 大学学报 专业网站 学术品位 编辑部
  • 简介:本文梳理了胡适与厦门大学及前后两任校长的关系,发现了一些新史料。特别是由鲁迅在厦门大学期间的议论,分析了鲁迅及"胡适派"文人行事作文的不同风格,同时对鲁迅关于厦门大学的评论进行了辨析和重新评价。

  • 标签: 胡适 鲁迅 厦门大学 自由主义
  • 简介: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上升的趋势,究其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上,如经济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主观上,即在犯罪人头脑中恶性膨胀起来的、支配着犯罪的行为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犯罪意识,而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犯罪人形成犯罪思想意识,实施犯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人们的行为,激发人的积极性,影响人的体验、思维和意识,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追求某种需要,需要是人的一般的、基本的心理现象,它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但需要既是人的心理现象这之一,又是客观存在于头脑中的反映。人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人的需要除了受生理上的制约外,还必然

  • 标签: 大学生心理特征 大学生犯罪 预防和减少 人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者 犯罪行为
  • 简介:她是一位久婚未孕的少妇。面对思子如渴的家人与丈夫。只有与丈夫一道去医院选择了人工受精生育孩子。然而孩子刚出生不久。一次偶然遭遇却引起了夫妇俩的质疑。接着,随之而来的一张鉴定报告犹如霹雳般使夫妻二人的精神接近崩溃。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喜得贵子的他们又将面临什么生活重击呢?

  • 标签: 人工受精 医院 索赔 天价 人的精神 鉴定报告
  • 简介:大学是崇真、向美、求善之领地,大学是国民教育之"象牙塔";现代大学治理是法律维度下的治理,是以章程为制度载体的治理。章程乃大学之"宪法",其演绎着校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折射着高校与政府、社会、师生的良性秩序和谐。大学章程是"组织法",更是"权利法"与"程序法";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是"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之耦合,是学术自由与人权保障之凸显,是实体法治与程序法治之统一。

  • 标签: 大学章程 高教法治 校长治校 教授治学 权利保障 正当程序
  • 简介:湖南学员黄小明在《浅谈未决犯遭到非法侵害时的正当防卫问题》一文中指出,遭到非法侵害的未决犯,可以实行必要的正当防卫。其理由是:①对于未决犯,只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能对其进行非法侵害;②这种防卫行为虽然在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立法精神,可视为合法。贵州学员王伟泽在《浅析法人应成为犯罪主体》一文中认为,对法人处以其能够承担的罚金和没收财

  • 标签: 非法侵害 犯罪主体 立法精神 防卫行为 司法工作人员 刑讯逼供罪
  • 简介: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GottiebFichte,1762—1814)是继康德之后反映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的第二位代表人物。1762年5月19日他出生在德国奥伯劳济慈的一个叫拉梅诺的乡村。1774年人中学,1780年就读耶拿大学神学系,翌年转入莱比锡大学神学系学习神学和法学;1784年辍学后,经人介绍先后在莱比锡、苏黎士、但泽当家庭教师;

  • 标签: 费希特 大学 学者 代表人物 法国革命 家庭教师
  • 简介:在"组组通"项目框架下以村组为考察对象,以政办发(2017)65号文为例,考察了法治化治理视野中地方规范性文件对精准扶贫产生的效用及面临的困境,就地方规范性文件对覆盖村组和未覆盖村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地方规范性文件对精准扶贫有明显的治理效用,契合了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节约了制度成本,规制了精准扶贫的识别和推进,为解决扶贫过程中的争议问题提供了行政裁决依据,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正当性事由。但地方规范性文件治理效果在覆盖村组和未覆盖村组之间具有明显拉大贫富差距的效应,对未纳入村组的影响尤甚,产生了所谓"争当贫困村组"现象,精准扶贫陷入教条主义倾向,扶贫的公平性、精准性与预期目的相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扶贫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亟需探索精准扶贫法治化治理难题的破解之道。

  • 标签: 精准扶贫 地方规范性文件 争当贫困村组现象 法治化治理 对策
  • 简介: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是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按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地处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沣河东侧,毗邻西工大长安校区.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建成在校生规模1.2万人,办学基础设施良好,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藏书过百万,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本科高等学校.

  • 标签: 明德学院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 简介:辽宁大学法学院地处全国闻名的工业基地城市沈阳。其前身为辽宁大学法律系,创建于1980年。系辽宁省内第一所全日制法学本科教育基地和唯一一所法律硕士教育培训中心。迄今也是辽宁省内法学硕士点最多的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她汇集了辽宁省内老中青三代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并从全国著名学校引进了一批有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的人才,如我国著名法律制度史专家刘笃才教授,法理学专家孙莉教授,经济法杨林瑞教授、郭洁教授等。

  • 标签: 学院简介 学法 教育培训中心 辽宁大学 1980年 辽宁省
  • 简介:关于我国大学法学课程之演进,可分三个时期叙述。第一个时期为民国成立以前,第二个时期为国民政府成立以前,第三个时期为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以迄于最近。一、民国成立以前清末废科举,设学校。同治元年,设同文馆于北京。

  • 标签: 法学课程 演进 大学 政府成立 同治元年 废科举
  • 简介:学术使命决定大学必须自治,而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在于大学学术法人制度。我国应以学术法人制度为核心,构建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是要明确大学的公法人地位,赋予大学公权力与公义务以及相应的自治权;二是要构建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制订和完善大学章程;四是要落实大学法人财产权。

  • 标签: 大学自治 学术法人 公法人 法人治理结构 大学章程 法人财产权